诺门罕战役苏军坦克为何敢直接辗轧日军坦克?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有趣的军事故事,说日本两辆坦克发现一辆陷进泥地动弹不得的苏军坦克,然后两辆日本坦克把这辆苏军坦克从泥来拖出来,就在苏军坦克被拖出来的时候突然启动发动机,然后拖着一辆没脱挂钩的的日本坦克跑,说是因为日本坦克的发动机没有苏军的发动机马力大,就算拖着一辆坦克跑,另外一辆坦克都追不上,并反手把那一辆车给击毁了,并俘虏一辆坦克。这个故事想说明的是日本坦克垃圾。

当时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并没有追究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也没说是什么时候,什么类型的坦克。现在仔细一想八成是个假的故事。因为在日苏诺门坎战役的时候,双方的坦克的性能差距并不大,只有数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已,而到了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的时候,这时候的日本已经丧失了坦克攻击的能力,所以这应该是个假故事。

而关于日苏战争中,其实日本投入的坦克并不多,兵力包括关东军第1战车团辖战车第3联队与战车第4联队,不过由于组建不久就是总计900多人100多辆战车装甲车。而苏军投入的兵力为机械化第5旅,装甲第7旅、第8旅、第9旅,坦克第6旅、第7旅、第11旅,共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但实际的战损中苏军的坦克战损远远高于日军,但在诺门坎战役中双方并没有像样的装甲对战,苏军的装甲伤亡大都是被日军步兵自杀式冲锋配合以集束手榴弹和土造燃烧瓶给摧毁的。所以苏军坦克敢直接辗轧日军坦克是不存在的。

诺门罕战役苏军坦克为何敢直接辗轧日军坦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苏军8月20日总攻时投入坦克524辆,装甲车385辆,压制火炮542门,飞机500架。

这个估摸非常惊人。

而日军1辆坦克也没有,被苏军成千吨炮弹猛烈轰炸,还被苏军装甲部队合围,但日军还是坚持作战。

激战11天,8月31日,在被上万吨炮弹轰击且弹尽粮绝的日军第23师团决定突围。2000多名第23师团士兵用手榴弹近战,竟然杀出一条路,突出重围。日军各部队也随着突围。

整个战役中,日军主要使用了23师团,兵力和武器都无法和苏军相比。

苏军有超过7比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6比1的火炮数量优势,3比1的兵力优势,但伤亡比日军更大。

就装甲武器上来说,苏军坦克被击毁280多辆,装甲车损失90辆,日军只损失了30多辆战车装甲车,安岗坦克支队也没有被歼灭,只是在7月弹药耗尽后,自行撤退了。

苏军伤亡解密数据可以查阅俄罗斯的克里沃舍夫上将(GF Krivosheev)的出版书籍。英文版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15251名苏军伤兵,其中由子弹造成44.2%,由弹片(炮弹、地雷、手雷)造成48.4%,由航弹弹片造成6.5%,由刺刀造成0.9%)。

日军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19000人。其中62.7%损失于苏军的炮击和航空轰炸,毕竟苏军发射了31000吨炮弹炸弹。

此战虽然是日军失败,然而苏军损失更为巨大。另外,日军是刻意控制参战的规模,防止在侵华的时候还要同苏联决战,这就是两面决战。

资料中写的很好:苏军在诺门罕战役消耗掉31000吨弹药,要知道,在伟大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大反攻当中,苏军也只消耗了8万吨弹药。日军第23师团承受的炮击量已经达到了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接近一半了,可是斯大林格勒有多少德军?诺门坎才几个日军。

实际上,在坦克战中,日军的坦克并不占下风。当时苏军最好的坦克不过是T26轻型坦克,另外还有BT快速坦克。就性能上来说,这两种坦克性能相比日军的89式轻型坦克、95式坦克轻型坦克,并没有什么优势。

89式中战车、T-26、BT-7的装甲最厚处分别是17毫米,15毫米和20毫米,防御力是差不多的。苏军坦克使用37毫米火炮,同日军的37毫米、57毫米火炮没有大的差距。

苏军当时正在大清洗,军队士气不高。战斗中,日军发现有苏军将坦克驾驶员锁在车里的行为。

所以,就诺门坎战役来说,苏联坦克并没有碾压日本坦克。

实际上,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也只装备一部分T34坦克而已。

T34大面积装备部队以后,苏联装甲部队才具有碾压日军装甲部队的能力。

诺门罕战役苏军坦克为何敢直接辗轧日军坦克?

这个题一出,我大概率估摸会有人要谈日军坦克都是薄皮小豆丁,装甲吨位被苏联坦克碾压,打也打不穿苏联的装甲,所以苏联只要直接碾过去就行

但实际上,诺门罕开打的1939年夏天,苏联还没有T34,也没有KV1,这两厚皮都得等到这年冬天才装备。

当时苏联在诺门罕的坦克就是一堆脆皮BT5/7和T26,连T28这种废材铁憨憨都没有

这些十几吨级别的货和日本在诺门罕时候的95轻坦,89中战实际上是一个级别,都是保证互相击穿那种。类似战争雷霆里的鱼塘局

另外日本在诺门罕还投入了自家新式的97中战,这种用57mm炮,正面25mm装甲的坦克在诺门罕那边已经是爸爸级的存在了...估计日本装甲兵在二战中唯一能和别人坦克刚正面的也就这会儿了

不过日本在诺门罕坦克也就30多台,苏联比他高出一个数量级。而且大家多是鱼塘水准的情况下,谁告诉苏联坦克敢去直接碾压日本坦克啊~

诺门罕战役苏军坦克为何敢直接辗轧日军坦克?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在诺门坎战斗中,苏军的坦克性能实际上不能碾压日本。苏军坦克真正超越日本一大截,是在二战的中后期,苏军以T34坦克,T54和KV2重型坦克为代表的装甲集群不仅具有碾压日本装甲战车的能力,也具备横扫西欧大陆的水准。我们结合诺门坎战役的细节来分析当时的情况。

诺门坎战役发生时,苏军内部正处于不稳定时期。不少高级军官获罪,士兵的战斗精神不高昂。号称日军王牌的关东军正是看准这个机会,打算打一下,试试苏军的能力。

发动诺门坎战役其实是关东军自作主张,军部长官得知战事已起,气得直拍桌子,其实日本军部的高层很了解苏军。我们先看两军的坦克型号,日军是89式轻坦和95式轻坦。在日军看来,轻型坦克机动灵活,对钢铁消耗少,再结合日本的战术理念,轻坦比较符合日军。

此时苏军使用坦克的是T26轻坦和BT快速坦克,也是小快灵的角色。日军和苏军坦克的装甲厚度都在15-20毫米左右,而双方的火炮标准也都是37毫米。当时的轻型坦克还不强调射速和信息化,比的就是火力和装甲。由此可见,苏军和日军的坦克性能其实不相上下。

然而诺门坎战役以日军失败告终,关键因素就是双方的兵力差距很大。当时苏军出动了三个坦克旅,三个装甲旅,一个机械化旅,总共有近500辆坦克,350辆装甲车。而日军这边只有第一战车团的两个联队,总共100辆坦克。两军交手之后,苏军凭借火力优势,累计打出去3万吨弹药,日军兵力有限,很难抬起头阻止有效反击。

但日军凭借其自杀式的战术,还是给苏军造成很大伤亡。结果战后统计。苏军的伤亡人数和战车损失数都超过了日军。因此可以说,诺门坎战役中,双方坦克的性能差距不大,但数量差别太大,最终左右了战场局势。这应了斯大林的那句话,数量也是一种质量。

诺门罕战役苏军坦克为何敢直接辗轧日军坦克?

这个问题并不准确,诺门罕战役日军所谓的中型坦克确实水分挺大,实际上只是轻型坦克。不过苏军使用的同样是轻型坦克,大家半斤八两,谈不上什么碾压。

1939年5月关东军在第一次诺门罕冲突中遭到惨败以后不甘心失败,开始调兵遣将试图找回场子。关东军的参谋部鉴于第一次冲突中苏军出动了大量坦克和装甲车,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于是决定抽调隶属于关东军的日本陆军第一战车团参加战斗。

本陆军第一战车团是当时日军唯一的一支坦克部队,下属第三战车联队、第四战车联队、第五战车联队。其中第五联队刚刚换装了16辆97式中型坦克,还在熟悉过程中,因此没有参战,实际只出动了两个联队,下面我们首先看一下这两个联队的编成:

第三战车联队共有官兵376人,下辖2个战车中队,每中队各有4个小队,每个小队3辆坦克,加上中队部1辆坦克,共有26辆89式中型坦克,此外还有4辆97式中型坦克,7辆94式装甲车和4辆97式装甲车。第四联队则有565名官兵(其中128人属于联队直属的工兵中队),下辖4个正规中队和一个后备中队。在4个正规中队中,有3个中队装备95式轻型坦克,每个中队10辆,1个中队装备8辆89式中型坦克。后备中队则装备5辆95式轻型坦克。

因此第四联队共装备35辆95式轻型坦克,8辆89式中型坦克,此外还有3辆94式装甲车。

以上第一战车团共计装备38辆中型坦克,35辆轻型坦克(关于第三、第四两个战车联队的编成不同资料有所区别)。

97式中型坦克

在第一战车团装备的三种坦克中,两种中型坦克其实有些名不副实。

89式中型坦克重12.7吨,装备1门90式57毫米坦克炮和两挺机枪,正面装甲17毫米,侧后装甲15毫米,顶部装甲10毫米,底部装甲5毫米,行军速度每小时25公里。

97式中型坦克重15.3吨,装备1门97式57毫米坦克炮和两挺机枪,炮塔装甲25毫米,车体装甲20-25毫米,车体顶部装甲10毫米,底部装甲8毫米,行军速度每小时38公里。

至于95式轻型坦克原本是为了希望兼有89式中型坦克的火力和92式装甲车的机动性而研制。不过按照日本当时的技术储备,只能大幅度削弱防护和火力,最后只有7.7吨的九五式轻型坦克装甲薄弱(装甲只有6-12毫米,无法抵挡大口径机枪的射击),火力也差(只有1门37毫米坦克炮和1挺机枪)。

89式中型坦克

从重量上来说,89式中型坦克和97式中型坦克虽然叫中型坦克,不过也就是10来吨级的货色。和诺门罕苏军使用的BT-5(11.5吨,装备1门45毫米坦克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BT-7(13.8吨,装备1门45毫米坦克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T-26(10.5吨,装备1门37毫米坦克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这三种轻型坦克半斤八两,基本属于同一档次。

所以这两种中型坦克实际上只能算轻型坦克。但是苏军使用的也就是轻型坦克,大家一个水平,而且从双方的主力坦克性能来看,都是典型的小车扛大炮,鸡蛋耍大锤,火炮可以摧毁对方,但是装甲无法防御对方的火炮。

因此从战后综合双方的战报来看,双方的坦克战可以说互有胜负,谈不上什么苏军坦克可以直接碾压日本坦克。

95式轻型坦克

日本真正不如苏联的,其实是数量。日军第一战车团总共只有73辆坦克,然而苏军一个坦克旅足足有200辆坦克,是日军的4倍。而且苏军出动的不只一个坦克旅,在坦克数量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更糟糕的是,因为坦克产能有限,对于日本来说在战斗中损失的坦克虽然数量并不多,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补充的。于是在第一战车团投入战斗仅两天以后,关东军就不得不紧急叫停,下令不得再使用第一战车团。

日本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坦克的尝试,就这么尴尬地结束了。

诺门罕战役苏军坦克为何敢直接辗轧日军坦克?

又发现一个意淫问题,这种事只能发生在相关的影视剧里,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

我发现在的自媒体往往不顾史实,而只是利用传说,并且利用抗日的民族感情来捏造事实,来骗取网友的同情,以此搏得网友的关注和疯狂点赞。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不是拍“抗日神剧”,来不得虚假,更是不能纂改的。

诺门罕战役在小编看来,日军在战术上没有失败,但是战略上失败了。而苏军在战术上失利了,但是在战略上胜利了。

一,先回答问题,题主说的日军坦克被苏军碾压,不可能。苏军当时使用的多为T-26,和bt轻型坦克和装甲车,装甲厚度只能与日军的95轻坦,89中型战车差不多。

诺门罕中蒙边境战役发生在1939年,T-34要到年底才开始装备,远东军区的苏军更是不可能拥有。

而且日军坦克和战车刚组建成军,才100多辆啊,发射完弹药就撤了,损失不大。

苏军的坦克和装甲车损失多为日军炮火以及步兵用炸药炸毁。

题主想象中的坦克战没有成建制地出现。

二,苏军阵亡数字超过一万五,日军阵亡加失踪在九千以上,所以小编有以上的结论。

要知道双方坦克装甲车数量之比为1-7,兵力和炮火之比为1-3,难以想象。

唯一的结论,日军的单兵素质远超苏军,而且日军主要参战的第23师团在被苏军重兵和火力的包围之下,用手榴弹近战,突围了,其他部队也跟着突围了。

当然,日军第四师团行进缓慢,直到日苏二军停火谈判以后,才赶到目的地。

三,其实,苏军的损失,并不能怪到当时的苏蒙军临时指挥官朱可夫将军头上。他的装甲兵突击,火力至上思想没有错误,而且日军确实被苏军重兵包围了,是突围出去的。朱可夫将军的指挥在战略上是准确的。

要怪,只能是苏军在大清洗以后,训练马马虎虎,单兵作战素质太差了,没有执行能力。

三,当然,战争过后,苏军还是有二个收获。

l,日军根本没有摸到苏军外强中干的底,反而被苏军强大的装甲力量和火力吓破了胆,凭日军的资源和工业力量,根本打不起“败家”的现代战争。苏军的火力输出,疯狂到几乎不要花钱似的。日军的战略从此由“北上”改“南下”了,苏德战争避免了二线作战。

2,苏军收获了二战最杰出的战神--朱可夫,苏军就是把当时战场上的兵力打光了也是值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