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近代史上无论在对外战争,还是对内战争中,为什么不战而退、临阵逃脱的都是绿营?
这问题其实很简单,连清朝重金恩养的八旗军都糜烂不堪,你还能指望后娘养的绿营军能打吗?这根本是不现实的事情。单独挑出近代史来贬低绿营军更没必要,他们在乾隆年间就打不过白莲教,早就没战斗力了。
要知道在工农红军之前,大部分军队都得归类为旧式军队,连国民革命军很多时候都有旧军队习气。旧式军队最大的特点在于没有经过理想熏陶,没有经过思想教育,他们作战的目的只有一个——当兵吃粮,你给我饭吃,我帮你打仗。
绿营从建立就是这种思维,最初就是一群没粮没饷的明军,清朝收编后给粮给饷他们就帮着打仗,对他们来说扯什么民族大义不如填饱肚子实在。这种价格便宜量又足的军队自然谁都喜欢用,清朝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八旗军堕落以后。
然而对这支军队清朝的用法其实很有问题,大抵上体现在这么几点上:
一、粮饷偏低通常来说绿营兵的基本工资是12两银子加36斗谷子每年,清朝中前期全部换算成粮食的话大约是1500斤左右,这个数量可以够一个成年人大体温饱。但有余钱养家就不可能了,发家致富大抵就更是天方夜谭。
而八旗兵大抵的基本工资是48两银子加240斗谷子每年,铁杆庄稼收成另算,就是不用折算成粮食也知道八旗军一个人当兵,养活一个4口之家问题不会太大。而且八旗军逢年过节的还能混点恩赏,日子肯定要好于绿营兵。
古代中国历来男主外女主内,男子要承担更多的赚钱义务,可绿营兵的基本工资无法养活家庭啊!现在可以单身狗至死,还能加入去死去死团,那年月可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所以大部分的绿营兵选择了兼职,当然,这群老兄的兼职可能不那么光明正大,走私啦、当木匠啦、贩运鸦片啦、收过路费啦,什么都干。
有了兼职的人主业自然就怠慢,搞军事训练什么的也得让老子养活了一家子再说吧?时间长了这战斗力能好才怪!到了后期当兵变成了他们的兼职,要不是父死子继他们连兵都不想当,打仗了就在街面上找个地痞流氓替自己去,你指望地痞流氓有战斗力?
二、任务太重绿营兵明面上的任务和八旗军差不多,大体上有三大职能。拱卫京师、各省戍卫和边疆屯垦,他们与八旗军的区别在于还有很多小任务,比如:
守陵,不止守皇陵,很多王爷的陵墓也是他们守。
催粮,到农村去武装收税,很多地方官喜欢用他们,因为比较吓人。
治河,同样很多地方官喜欢把朝廷专拨的治河银子扣下,让绿营兵去干活。
押解,收上来的税款银子基本都是绿营押解上京。
缉私,抓私盐贩子什么的,当然,最后他们去贩私盐了。
消灭野生动物,一旦有个老虎下山,黑熊伤人之类的,一般都是他们出马。
水运,这帮哥们还有专门的河兵,搞水上运输。
总之林林总总的杂务很繁重,基本上绿营属于又当苦力又当兵,然后工资还低的要死,确实没人愿意干。而且你给了他们这么多杂务,他们还有多少时间用来训练?
三、用而不信对于这支军队清朝高层一直都没给予过真正的信任,即使在绿营很争气的平三藩时都是如此。绿营大部分时间都是有兵无将,直接归兵部管辖,平时散到各地去做杂务,有战事了再集结,临时指派军官指挥。
这样的制度确实能避免这支数量庞大的队伍拥兵自重,但也造成兵将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与配合,顺风仗是还好,一旦打逆风仗你最好祈祷这群哥们有义气,替一个没见过面的人拼命基本属于违背人性。
也正是因为这种用而不信的态度,大部分地方官员都能在绿营军身上捞一笔,他们的粮饷不像八旗那样专拨,得从兵部到地方官层层经手。清朝初期的时候还好,发小兵手里还有个七八成,到了乾隆年间就不是几成的问题,都开始虚报兵册喝兵血了。
把自己的家奴、庄丁什么的全报成绿营兵,粮饷下来直接揣进自己兜里多好。很多人鄙视明末卫所制度的糜烂,其实清朝的绿营也没好到哪去,只是清朝上层脑袋转的快,看绿营不行了赶紧弄团练。
四、管理逗逼这件事情就必须得黑乾隆,绿营虽然兵种很多,但最拿得出手的其实是火器兵,毕竟部队前身是明军,比较擅长这个。他们战斗力巅峰大约是在雍正年间,那时候每1000个绿营兵起码400个火器兵,这还不算炮手。
但是乾隆继位以后大约觉得人数这么多的军队手里拿着这么高比例的火器不安全,他下了一个无比逗逼的管理条例,绿营军中只有弓箭手可以晋升,其他骑步兵有咱们八旗呢,枪炮手咱们八旗也不缺。
最后搞得最能打的火器兵全都窝在了底层,一辈子得不到晋升,换你还会让儿子继续玩火器不?乾隆16年的时候云南开化总兵莽阿纳实在受不了这逗逼管理伤士气,给朝廷上书写道:
每见枪手中有汉仗壮健,出师功苦者,终身一饷,上进无阶。即或怜惜人才难得,拨为弓箭手口粮。大意是这帮火器兵太穷了,给他们个弓箭手的口粮吧,免得真伤了士气。可是这士气真是弓箭手口粮能补回来的吗?
还是总结起来吧,明末被打到四处溃散的边军被清朝整编后成了力战三藩的绿营军,清末上阵就跑的江南绿营被张之洞整编后又成了武昌起义的主力湖北新军,融入国民革命军的湖北新军被人民解放军整编后又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部分,在半岛上力敌16国联军。那么到底是这支军队不行呢?还是人种不行呢?或者压根就是管理他们的肉食者不行?
清朝在近代史上无论在对外战争,还是对内战争中,为什么不战而退、临阵逃脱的都是绿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谁会拿着卖面粉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呢?
绿营为什么不拼命?
一句话,钱太少,不值得拼命。
没有谁的性命,这么不值钱。
以战时的阵亡待遇来说,如果战死了,八旗兵的抚恤金是150两白银,绿营仅仅为70两。
而清末的轿夫,也就是抬轿子的,只要跟了一个官员,每月也能赚到5两白银以上的前。
也就是说,绿营士兵一条命,相当于轿夫一二年的工资而已。
而且,八旗兵如果战死,根据惯例家属可以得到白事的常例银两、孀妇长期抚恤银两等等。而且,八旗兵战死以后,可以由家里的成年男性顶上,继续拿着每月固定的月薪,也就是铁杆庄稼。
基本上,八旗兵死了以后,家属不但生活无忧,还可以得到一大笔钱。
这样死了也算够本了。
然而,绿营除了70两白银,就连毛也没有一根,家属只能靠士兵生前积蓄活命。
而绿营士兵的薪水是非常低的。以禁旅八旗而言,他们的月饷要比绿营高出三分之一,月米则要高出三倍有余。而且,八旗兵还有计丁授田和兵丁名粮等特殊待遇,入项颇多,绿营兵则在月饷月米之外无所得。
基本上,八旗兵平时只要家里人不是特别多,维持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绿营兵则只能养自己,最多养个老婆,绝对没有能力养孩子。
所以绿营兵的老婆一般也要出来做事,给人当保姆之类。
绿营兵自己业余时间也要做私活打工,贴补家用。
都穷成这样了,死了以后又不给钱,还拼个毛的命,谁又不是傻蛋?
况且,绿营腐败已经深入骨髓,兵员严重缺额,到处都是吃空饷。士兵为了谋生,敲诈勒索,坑蒙拐骗,什么都做。
陕西道监察御史杜彦士指出:“夷船所以停泊无忌者,由于水师员弁收受陋规,每船得洋四百圆、六百圆不等。船上烟土,皆营弁包庇贩卖。”
平时不正经训练,甚至不出操。到了打仗有危险的时候,干脆雇佣无赖流民之内充当自己。这些人哪里可能会打仗,当然一有机会就跑了。
清朝在近代史上无论在对外战争,还是对内战争中,为什么不战而退、临阵逃脱的都是绿营?
首先,你上面这段阐述的主题非真。
“再向来各军营遇贼打仗。总以绿营居前。令其冲锋接刃。而健锐火器二营。及东三省兵。俱在绿营之后。朕所素知。自添募乡勇后。则又令乡勇前敌。以撄贼锋。设遇挫衄。则绿营及满兵等相率先退。一得胜仗。则攘以为功。而首先陷阵之乡勇。转致不能邀赏。即如军营中节次打仗得胜。所保俱系满兵。绿营亦闲有保列。至于乡勇。则据实保奏者甚少。”--这段话是嘉庆朝实录所载之嘉庆皇帝原话,显然当时八旗和绿营都退,并不存在临阵脱逃“都是绿营”的概念。
其次,绿营为什么战斗力弱,容易溃散,这里面原因很复杂,简单概括一下包括:
1.建军思想有先天缺陷。绿营最初建军主力是满清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新募汉兵,之所以让其成军,除了八旗兵力不足外,也有把这些前明军和汉人中之强悍者集中管理,不让他们回乡造反的监控意思在内,所以从一开始,清廷就没打算把绿营建成强军。
2.任务不同。八旗兵里包括有野战军和地方守备/监视两种性质的部队,而绿营的定性则主要是守备部队和警察部队(虽然在实际上也经常调动到防区外作战),这类部队的战力弱于野战军是正常的,反之反而是异常的。
3.待遇不平等。八旗兵的军饷原则上比绿营高1.5-2倍(如禁旅八旗马兵月饷3两,绿营马兵则是2两),其他各种平时福利、战时赏赐等更是远高于绿营,但一旦上阵,绿营却总是被顶在最前面的(就是当年抗战时期伪军的待遇),八旗则是躲在后面,绿营有功得不到,有过必背锅,在这种机制下,要绿营兵保持高昂的士气是很难的。
4.时代特点。绿营毕竟是一支封建军队,当兵主要是为了吃粮。在这种军队里,人在粮在,人亡粮无,考虑到一旦阵亡或者受伤,一家老小就没人养了,绿营兵战斗意志不坚定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方面八旗兵也是一样的思想。
以上。
清朝在近代史上无论在对外战争,还是对内战争中,为什么不战而退、临阵逃脱的都是绿营?
我要是绿营兵我也跑。这让我想起了解放战争期间,老蒋的军队老是打败仗,而解放军总是战无不胜。两方的军中将领喊的口号也不一样,敌方将领总是喊:弟兄们,给我冲啊,而我方将领总是喊:同志们,跟我冲啊。你说他们能不失败吗?
▲正在惩戒刁民的绿营兵
八旗军队起源于顺治时期,大多是入关后收编的明朝和农民军军队。满人以小族临大国,人口不足,只能借助于汉人,绿营军队就应运而生了。
入关后八旗军队迅速腐化,再也没有以前的战斗力,而且八旗人口太少损失不起,历次作战都是以绿营军队作为主力。可以说清朝的江山一多半都是绿营兵打下来的。
清朝中期的历次镇压叛乱和对外作战也是绿营兵充当主力的,在主子眼中,绿营兵不过是用来消耗的炮灰罢了。他们的工作可以说是:工作累、薪水低还有生命危险,背黑锅有他们,领功劳没有份。
到了清朝中晚期,为了控制绿营军队,朝廷开始派旗人担任军中将领,绿营兵受到的压迫更加大。而上梁不正下梁歪,绿营军队也加速了自己腐化的速度,吃空饷、喝兵血几乎成了合法的秘密。
再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光靠绿营那点薪水(被克扣不说很多时候还领不到),士兵根本养活不了家人。于是士兵不得不另谋生计,比如经商。
另谋生计的士兵自然会疏于训练,但打仗的时候,主子们还是要他们冲锋在前。队伍不满编缺额严重,士兵面黄肌瘦,装备不发好的(好的都给主子用了),明知道是去送死,如果是你你跑不跑?
清朝在近代史上无论在对外战争,还是对内战争中,为什么不战而退、临阵逃脱的都是绿营?
你应该说晚清抗击洋人的林则徐,关天培,懂福祥,聂士成为什么都是汉人?为什么平叛内乱的曾国蕃,左宗棠都是汉人?八旗兵去哪儿了?
清朝在近代史上无论在对外战争,还是对内战争中,为什么不战而退、临阵逃脱的都是绿营?
因为当时八旗烂的太快,早就没法打仗了,派去打仗的都是绿营。而且出于保护八旗的原因,让汉人顶在前面,而汉人不想为这些奴隶主卖命。
著名的八里桥之战,满蒙八旗动用了主力,三万多人。现在被吹成是全部英勇战死沙场,实际上战后英法联军在战场上清点出清军尸体一千多具。也就是三万人损失一千,剩下的全逃了,这次可是满蒙八旗的主力,百分之三的损失都无法忍受,还能指望他们干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