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馥为何要在厕所自尽?

在反董卓的队伍中韩馥也是个人物,当时袁绍接管冀州的时候封韩馥为将军,但是没给兵也没给属地。后来袁绍封了朱汉为都官从事。朱汉原来被韩馥欺负过,这个时候又为了给袁绍拍马屁就擅自发兵把韩馥的家给包围了又把韩馥的大儿子脚打断。袁绍知道后很生气就把朱汉处死了。但是韩馥还是很惊恐就求袁绍自己要离开。袁绍同意后韩馥就投奔了张邈。后来有一次袁绍派人去见张邈商议机密的事情。当时袁绍派来的人在张邈的耳边悄声细语。韩馥当时就在旁边,以为是在算计自己。过了一会他就起身走进厕所,用刮简牍的刀自杀了。

韩馥为何要在厕所自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搞政治是很恐怖的,绝非普通人能胜任的。

因为政治是无情的,政治斗争不但可以轻易杀掉政敌,甚至为了斩草除根连他的全家都能干掉。

自古以来,自杀的政客很多。

他们倒不见得就是怕死,而是受不了这场长期巨大的压力。

韩馥就是一个不适合搞政治的可怜虫。

首先,韩馥是个土包子。

韩馥本来是袁绍家族的门生,一个资格挺老的文官,才能平庸。

凉州军阀董卓入主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封韩馥为冀州牧。

当时天下大乱,而冀州是个大州,而且没有受到黄巾起义的太多波及,人口众多,是全国最富裕繁华的地方。

而韩馥是冀州牧,地位比当时的曹操、刘备、孙坚、袁绍等都要高得多。

只要他有一些才干,未必不会成为强大诸侯。

然而,韩馥是个土包子。

最搞笑的可谓是斩华雄一幕!

参加十八路诸侯反董作战中,韩馥有句名言:“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所谓的上将潘凤,还没遇到吕布,就被华雄几招砍了。

韩馥却认为潘凤这个菜鸟可以杀掉华雄。

由此可见,韩馥的见识短浅,根本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厉害。

土包子只是之一,韩馥还是胆小且耳根子软的人,很容易被人忽悠。

袁绍实力很弱,仅仅是一个渤海太守而已,需要占据冀州的地盘。

于是,袁绍使用了一个拙劣的计策。

袁绍先写信联络公孙瓒,许诺平分冀州。

有勇无谋的公孙瓒立即出兵杀过来!

韩馥久闻公孙瓒白马义从的名气,吓得魂不附体。

随后,袁绍买通韩馥部下忽悠他,意思是反正守不住冀州,干脆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旧主公的儿子袁绍。

韩馥一来被公孙瓒大军吓破了胆,二来性格懦弱怕事,立即同意了,将冀州交给袁绍。

韩馥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得知后劝阻韩馥说:“冀州虽然狭小,能披甲上阵的有百万人,粮食够支撑十年。袁绍以一个外来人和正处穷困的军队,仰我鼻息,好比婴儿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给他喂奶,立刻可以将其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送给他呢?”

韩馥说:“我过去是袁氏的属吏,而且才能比不上袁绍。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谦让,这是古人所看重的。各位为什么觉得不好呢?”

在这以前,韩馥的从事赵浮、程涣率领一万能开硬弓的士卒驻守孟津,知道这个情况,带领军队飞速赶回,请求抵御袁绍,韩馥又没有听从。

接着韩馥让出官位,搬出官邸到中常侍赵忠的旧宅居住,派其子给袁绍送去印绶从而让位。

没想到,袁绍接管冀州之后,却对韩馥不放心。

韩馥没有才能,在这里毕竟做了很多年土皇帝,有很多部署和党羽。

所以,袁绍一面给韩馥虚职,一面命令部下突袭韩馥的家,想要将他杀掉。

好在韩馥反应很快,跳墙逃走,但大儿子却被士兵打成了残疾。

韩馥逃到陈留郡太守张邈,试图借机保命。

袁绍并不知道韩馥在张这里,1个月后照例派出使者同张去商量事情。

然而,韩馥胆子太小。当时他和张邈等人在饮酒,发现袁绍的使者赶来,认为肯定是要杀他的。

韩馥怕落到袁绍手中不得好死,立即离开酒席,逃到厕所里,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

其实,当时韩馥已经没有地盘和手下,袁绍不会赶尽杀绝。

韩馥为何要在厕所自尽?

韩馥被大家熟知,成为网红,是因为他说过一句话。 想当年十八路联军讨董卓时,董卓部将华雄自告奋勇在汜水关抵挡十八路诸侯联军的进攻。

华雄先是大败十八路诸侯的先锋孙坚,并斩了孙坚部将祖茂。

后来又在阵前斩大将俞涉,各路诸侯们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三国演义》第五回是这么写的: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此后,“无双上将” 潘凤便成了韩馥的一个梗,更有好事者写了《无双上将列传》,讥讽韩馥无识人之能。

不过确切的说,正史上的韩馥也的确是个庸才。

袁绍手下谋士逢纪就说:“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 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韩馥与袁绍之间出现了矛盾,韩馥的部将将麴义投了袁绍,袁绍便有了夺取韩馥的冀州之心。

袁绍联合公孙瓒计划暗中偷袭韩馥。同时又派外甥高干去和韩馥说公孙瓒很厉害,你根本不是对手,不如把冀州献给袁绍,这样公孙瓒就不敢来了,你便能保住性命。

韩馥本来就是个草包,一听有理,就把冀州让给了袁绍。

袁绍得到冀州后,给了韩馥一个空头将军的虚职,又派一个韩馥的仇人朱汉去监视他。

这个朱汉自作聪明,以为袁绍想迫不及待的除掉韩馥,有一次喝了酒,居然带人来杀韩馥。

虽然韩馥逃掉了,但韩馥的儿子死于非命。

袁绍为了捂住人的嘴巴,装模作样的杀掉了朱汉,并承诺不会伤害韩馥。

(袁绍)

可韩馥已是惊弓之鸟,说什么也不敢在冀州呆下去了。

韩馥和陈留太守张邈是朋友,于是投奔了张邈。

没想到袁绍又使出毒计,故意派人紧跟着去见张邈,而且在张邈耳边神叼叼的嘀咕,并且故意让韩馥看到。

韩馥胆子小,以为袁绍不放过自己,就偷偷跑到厕所里自杀了。

韩馥是个胆小鬼,要说他有勇气自杀,我是不会信的。

这明摆着就是袁绍想弄死韩馥,又怕别人说闲话,毕竟人家把冀州送给了你。

所以杀韩馥不能明着来,最好的办法是逼他自杀。 朱汉杀韩馥,这事就有很多疑点。

(被吓)

首先袁绍知道两人有仇,还派朱汉去韩馥身边,这就是有意给朱汉制造机会。

朱汉应该是个没脑子的武夫,被袁绍利用了。

朱汉毕竟没有杀掉韩馥,袁绍迫不及待的杀人灭口,更是欲盖弥彰。

韩馥投奔张邈,袁绍马上派使者来,还做出一幅神秘的样子。

要是真有机密事,不知道避开韩馥么?非要在他面前秀这场秀?这就是一出戏,必须让韩馥看到的戏罢了。

韩馥明白,袁绍不逼死自己不会罢休。

虽然现在韩馥没有实力了,但总还有点号召力。这对雀占鸠巢的袁绍始终是个威胁。只有死了,袁绍还有可能善待自己的家人。

所以曾经的堂堂冀州牧,封疆大吏,就这么死在了厕所。

这个时候,我是真的怀念“无双上将” 潘凤。若潘凤尚在,袁绍岂敢打冀州的主意!

原创文章,谢绝抄袭,喜欢的请关注,谢谢!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 冯生

韩馥为何要在厕所自尽?

准确的说韩馥是在恐惧中用自身携带的小刀自杀的,可见寻死的意志非常顽强,基本没有人能够阻挡,那么这个悲剧的发生是如何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韩馥为何要死在厕所吧。

韩馥其人其事。

韩馥是颍川人,属于袁氏的门生故吏,一直在朝廷担任御史中丞,如果没有后来的董卓之乱,他大概有可能会位列三公,或者在御史中丞位子上做到退休回老家。作为老实人的代表,韩馥深受刚掌握朝政的董卓信任。

第一,韩馥担任冀州牧。

韩馥能够担任冀州牧还得感谢尚书武威周毖和城门校尉汝南伍琼举荐,这俩人向董卓出馊主意,他们说:“你纠正先帝以来的弊政,就需要启用天下有名望的人来担任州牧,这样他们就会感谢你,替你稳定局势。”董卓还真的被他们两个忽悠了,就任命了一大批人到各地担任州牧,各州的行政和军事全部归州牧一人管理,自此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就完全形成了。

深得董卓信任的韩馥被任命为冀州牧,这个冀州户口百万,士民殷实;而且为了制衡袁绍,就把袁绍封为勃海太守,放在韩馥辖区,这样就可以压制袁绍的发展。然而老实的韩馥如何是有四海之望的袁绍的对手呢?

第二,韩馥遇到的难题。

自从袁绍来冀州担任勃海太守之后,韩馥就没有舒坦过,先是关东诸侯要讨伐董卓,自己辖区的袁绍反倒成了领头人,而作为袁绍的上级韩馥成了附议之人,这就让天下人看来,冀州的主人不再是韩馥,而是勃海太守袁绍;韩馥心里很着急,但是没有其他的办法。因此当关东起兵之后,韩馥实际上只是作为粮草官坐镇冀州,为袁绍做后勤供应。

自关东兴兵以来,韩馥时刻担心北方公孙瓒,这人英勇善战,把北方的那些不听话人打得服服帖帖的,罕逢敌手。在扫平北方后,公孙瓒时刻觊觎身边的冀州,韩馥坐卧不安,不知道这个狮子什么时候扑过来,夜不能眠。

第三,袁绍夺取冀州的计策。

袁绍自从倡导义兵后,随着附和自己的人愈来愈多后,深感地盘太小,粮草太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庙太小,养不了那么多和尚。”袁绍就想着如何把庙扩大一点,环顾四周,冀州是一个屯军聚粮的好地方。

袁绍其实很为难,韩馥是袁氏门生故吏,而且对自己也是言听计从,要粮有粮,要人给人,从不说二话;如果强行夺取,天下人会说闲话的。要破这个难题就需要找韩馥的软肋,那么韩馥的软肋是什么呢?就是公孙瓒,知道这个软肋,袁绍就知道咋办了。

袁绍暗中派人和公孙瓒联络,双方约定一起攻打韩馥共同瓜分冀州,一直对冀州俯视耽耽的公孙瓒不假思索的答应了,并且派兵进攻韩馥。

惊闻公孙瓒来攻打冀州,韩馥连觉都睡不着,此时陈留高干和颍川荀谌来拜访韩馥,在他们两人的忽悠之下,韩馥答应把冀州之位让给袁绍,自己到后方去做一个富家翁,每天养生过一辈子舒服日子。

韩馥的软肋。

韩馥是一个老实人,经不起别人的威逼利诱。在那个战乱频繁,人吃人的时代,韩馥能够继续活着确实是一个奇迹。

第一,韩馥不但是一个老实人,而且性格比较懦弱。

当初董卓看上韩馥就是他是一个老实人,不会翻起大浪,容易控制,但是董卓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容易控制韩馥,别人同样也容易控制他。董卓隔的远,控制不到,而袁绍尽在眼前很容易控制。在公孙瓒的威吓下,韩馥很容易彻底倒向了袁绍,毕竟在他看来,自己是袁氏门生故吏,怎么也不会亏待自己吧。

老实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想别人,自己善待袁绍,那么袁绍同样也会善待自己,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话理论没有错,但是袁绍不会按照常理出牌,况且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

第二,韩馥多谋少断。

当有人来规劝韩馥把冀州之位让给袁绍的时候,其实有人就劝过韩馥千万别这么做。从事赵浮和程奂就千幸万苦的劝说韩馥,并且率军防御袁绍的进攻,他俩告诉韩馥说:“袁绍兵少粮也少,只要我们坚守不出,不过十几天,他们就溃散而去。”此时的韩馥完全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听俩人的善言,还让自己的儿子把冀州牧印绶交给了袁绍。

韩馥的结局。

韩馥把冀州牧让给袁绍后,本以为袁绍不会亏待自己,哪里想到袁绍只是给他封了一个奋威将军的虚衔,手下既没有兵也没有官吏,更没有封地,这下韩馥彻底的凉了,此时的韩馥已经后悔莫及,没权没势的情况下,韩馥只能更加老实呆在自己的宅院里不出来,钓鱼就在自己院子里面钓。

韩馥缩在家里不出来,并不意味着很安全;虽然老虎没有牙齿,但是他还是老虎,只有死老虎才不会让人害怕。袁绍任命朱汉为州从事,这人以前被韩馥辱骂过,一直怀恨在心,朱汉大白天公然带兵上门要诛杀韩馥。

朱汉包围了韩馥的府邸,韩馥跳上屋顶跑得快,但是他得大儿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朱汉抓住后砍掉了双腿,成了一个不能够走路的废人。

朱汉做的事情被袁绍知道后,就将朱汉杀了;朱汉虽然死了,但韩馥已经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他不知道整个事情到底是朱汉自作主张还是袁绍指使,反正冀州是呆不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就会死得不明不白的。

经过多次哀求之后,袁绍就让韩馥离开了,韩馥没有地方去,就去找老朋友张邈,张邈待他还是很不错,有吃有喝的养起来。但是韩馥内心的恐惧依然没有消除,甚至日胜一日。

有一次,袁绍派使者找张邈商量事情,韩馥看到使者来了之后,他深感恐惧,以为使者是来抓他回去,就躲到厕所里不出来,左思右想,一时想不开,就拿起平时用来裁剪纸张用的小刀自杀了。一代英豪居然就这样在恐惧中自杀了,而且还是死在厕所里,成了千古奇谈。对于韩馥韩馥来说,如其这样整日生活在恐惧中,还不如自我了结来得痛快。

由此可见,韩馥死在厕所里面,纯粹是由于自身的性格问题导致。

韩馥为何要在厕所自尽?

你说一个大本营都被人家抢了的诸侯,寄人篱下的滋味可不好受,刘备这样的越挫越勇的人能有几个?冀州来了位不速之客

韩馥出生在颍川,韩家是颍川四大文化世家之一,所以说韩馥也是个文化人,门第也不低。同时他还是汝南袁家门生,就是四世三公的那位,所以在门阀观念日渐兴盛的汉末,韩馥很快就背靠大树,成为了冀州刺史。

在董卓进京不久,他的冀州就来了位不速之客,也就是袁绍。这时袁绍得罪了董卓,就跑到了冀州,而董卓呢忌惮袁家,还封了他一个渤海太守。就这样,袁绍从法理上就成了自己家门生韩馥的手下。

韩馥这时候考虑的并不是怎么对待袁绍,而是怎么把这位瘟神请走,因为他认为袁绍高举反董大旗,万一董卓震怒,迁怒于冀州,这不就是引火烧身吗?

可是这个时候曹操搞了个反董大盟,十八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韩馥这时进退两难,最终选择拥众在冀州与河内境界较近的邺城以供给前方粮草之名而免去了冲锋陷阵。说到底,韩馥就想应付了事。

拥立刘虞——韩馥与袁绍的打算

话说这十八路诸侯刚刚吃了一鼻子灰各回各家,韩馥和袁绍就导演了一场闹剧,他们俩打算拥立刘虞称帝。

袁绍还为此和袁术起了矛盾,袁绍给袁术写信,要他支持拥立刘虞称帝,可惜袁术根本不答应。这一事件让两人的矛盾开始公开化。

其实这个时候这俩兄弟估计都开始打算坐龙椅了,但是俩兄弟策略不同。袁术是不愿意再搞出一个皇帝出来,等拳头再硬些就自己当了,拥立个皇帝不是挡前程吗?袁绍的打算呢,就知道自己现在实力不够,想搞一个皇帝大旗先用着。

那韩馥的打算也是和袁绍一样的吗?这倒未必,韩馥眼看着自己的部下袁绍当上了盟主,威名一日胜过一日,韩馥这心理不平衡啊,这要不搞点事情,袁绍不功高震主了吗?

被袁绍阴了一手

这俩人拥立刘虞的事情被刘虞严词拒绝了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毕竟袁绍的眼睛已经红了,他盯上了冀州这块肥肉。

可是袁绍心想自己的实力毕竟还不够强,强上容易折了腰。所以他就找上了公孙瓒。两人可谓一拍即合,冀州这肥肉你一半我一半,好兄弟就来冀州分肉!

这韩馥家中坐,锅从天上来。韩馥还想着怎么镇住袁绍呢,这袁绍和公孙瓒就两面夹击,陈兵他的冀州边境了。

韩馥正在苦恼怎么应敌的时候,袁绍的使者来了,也没啥说的,就是让他交出冀州。这韩馥眼看着打不过了,也挺干脆,就把冀州交给了袁绍。当然,他有没有坐山观虎斗,看袁绍和公孙瓒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坐收渔翁之利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韩馥之死

在韩馥让出冀州的一段时间里,确实如他所想,公孙瓒和袁绍交恶,两人爆发大战,而且公孙瓒一路攻城略地,把袁绍压着打。

可是界桥一战,袁绍突然反败为胜,直接一下子打的公孙瓒爬不起来,无力再战,就此退出冀州。

韩馥这下傻眼了,袁绍彻底入主冀州了,他这个旧主人再也不能稳坐钓鱼台了,他担心袁绍不会放过他,就丢妻弃子远遁到了陈留。

陈留当时的太守是张邈,张邈又和袁绍交恶,所以韩馥认为他在陈留舒服一段日子还是可以的。

可是他还没舒服多久,袁绍的使者就来了,正好让韩馥撞见了,韩馥直接出门左转进了茅坑就再也没出来。《三国志·袁绍传》中是这么记载的,说“绍遣使诣邀,有所计议,与邈耳语。”

作为一州刺史的韩馥,寄人篱下本来就心中郁闷,又看到袁绍的使者和张邈交头接耳不知道在干啥,韩馥一下子就绝望了,心想从前的地位没有了,现在的安身之所也没有了,活着还有啥意思?于是韩馥就自杀于茅厕中。人绝望到一定地步,连死哪也根本不在乎了。

韩馥为何要在厕所自尽?

内容不了解,不便回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