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海战的后果很严重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后果是沙俄只能乖乖认输,结束了日俄战争。
之前,沙俄陆军已经在旅顺战役和沈阳战役打败。
其中沈阳战役,俄军丢掉了沈阳,南满的控制区丢掉了大半。
此战,沙俄战死8000多人,负伤5万多人,被俘2万多人,还有7000多人失踪,一共损失接近10万人。
日军战死1万多人,负伤5万多人,被俘2000人,损失差不多8万人。
虽然双方损失差不多,但日军击退了俄军,占领了南满大部分地区。
此时,沙俄太平洋舰队在黄海海战被重创,残部逃入旅顺港。
在旅顺港被日军攻陷后,参与的太平洋舰队十多艘军舰也完了。
当时日俄双方在四平对峙,大局已定。
唯一的变数是,从沙俄本土处罚的波罗的海舰队,绕过大半个地球,经过8个月的航行,就要到达中国。
波罗的海舰队有8艘战列舰,而日本联合舰队只有4艘战列舰。
不过日本有23艘巡洋舰,沙俄只有9艘。
总体来说,双方舰队实力差不多,日本由于训练和以逸待劳,还占据优势。
但沙俄仍然保留一些希望!
如果波罗的海舰队打垮日本联合舰队,日本就会失去制海权。
那么,沙俄舰队在封锁从日本刀朝鲜的运输船队,日本可能因为补给不足被迫停止战争,沙俄就会占很大便宜。
所以,日军于3月10日占领沈阳以后,立即通过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向俄方提出和平交渉。
当时沙俄也无法继续作战,但仍然在等待波罗的海舰队决战的结果。
这样一直拖到5月27日。
然而对马海峡海战,波罗的海舰队大败,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毁,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这是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
由此,沙俄失去最后的梦想,被迫同意谈判。日本取得对南满的控制及稳固对朝鲜的统治。关东州租借地以及东清铁路长春以南段均由日本控制,关东军在内满洲开始驻扎。
对马海战的后果很严重吗?
对马海战对日俄战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日本通过海战的胜利基本奠定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对此后的东亚、欧洲局势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一.日本基本奠定战争胜局
对马海战以日本大获全胜告终。此役俄军太平洋第二舰队21艘军舰沉没,死、伤、被俘总共超过10000人,而日军联合舰队仅仅损失3艘鱼雷艇,数百人死伤。太平洋第二舰队的覆灭使俄国彻底失去了在远东同日本对抗的海上力量。而陆地上的旅顺战役、奉天战役的失败早早让俄国把最后的宝押在了海军身上,陆军早就无力回天。因此对马海战是日俄战争最后一场大战,此战失利标志着俄国输掉了战争,再也无力继续打下去了。
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行进路线
二.对日本而言,日俄战争是一场全方位的胜利
从军事层面看,日俄战争检验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建立的新式军队,充分证明了军事改革的正确性,也给日本带来了一些战争经验(如日本更加坚信步枪打得准比冲锋枪打得猛更好,以及海军丁字战法)。为日本进一步发展自身军事实力提供了重要信息,保障了日本接下来扩张活动的继续。
日本的“三八大盖”,日俄战争中日军神枪手用步枪给俄军造成的大伤亡使日军更加重视步枪射击技能,而不太重视冲锋枪火力压制。直到全面侵华时步兵的武器仍然以三八式步枪为主
从政治层面看,日俄战争是近代以来黄种人第一次真正击败白种人的战争(镇南关之战仅仅是局部战役中黄种人获胜),日本的民族自豪感爆棚,全民上下气势十足,日本的国际地位也由此大大提升。因此,日本也就有了继续坚持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底气(19世纪末已经开始尝试)并在二十世纪初逐渐取得进展,为日本跻身列强铺平了道路。
同时,日本借日俄战争将俄国驱逐出朝鲜半岛,并在中国东北取得了和俄国相当势力,对日本接下来进一步殖民朝鲜、侵犯中国提供了物质保障。朝鲜北部和东北地区储备丰富的资源则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马海战中日军指挥官东乡平八郎
三.对俄国而言,海战失败是一场灾难也是机遇
对马海战的失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在欧洲,俄国输掉日俄战争不但让沙皇制度丢了脸,还削弱了俄国海军力量,使其在德国海军面前的劣势进一步暴露出来。而在亚洲,俄国丧失了进一步蚕食中国的机会,朝鲜半岛更是直接丢给了日本。
《朴茨茅斯和约》签订现场
但是俄国向来是一个东边失利西边补的国家。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后不久俄国就强迫中国签署了《瑷珲条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己在东欧和西亚的损失。日俄战争失利后俄国对德奥也咄咄逼人,强化了同英法的协约关系(如1907年达成英俄协约),为一战的爆发添了一把火。这在当时来看也算是俄国的“机遇”,只是他们可能没有料到这“机遇”会直接葬送延续两百多年的帝国。
反映英法俄三国协约的漫画
四.对中国和其他列强而言,日本获胜是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自己的利益
近代以来,俄国是攫取中国土地最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的头号冤家。不仅如此,俄国还把触手深入朝鲜,试图同中国、日本夺取朝鲜的主导权。因此用日本来制衡俄国,是不愿看到俄国独大的列强和清政府最好的选择。
《朴茨茅斯和约》承认了日本在朝鲜的政治、经济、军事特权,日本在库页岛南部、辽东半岛等地得以开拓势力,与俄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可以说,如果不是日本获胜在客观上帮了中国一把,中国被俄国独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日俄对峙的局面要比俄国一家独大好得多,这对中国和列强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一个局面。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文件
最后总结起来就是,对马海战成了压倒俄国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导致俄国输掉了战争。而其间接影响则是非常深远,对东亚、欧洲局势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马海战的后果很严重吗?
作为史上损失比例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日本赢得很厉害,但是运气成分几乎左右了整场战局,当然了,多年以后的中途岛海战则是大逆转,但是运气也是重要因素。
日本虽然得到了逆天的发展,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比俄国要逊色的多,俄国仍然是要更加强大的。
虽然说国力有差距,但是也是不得不夸赞夸赞他们,日本的人员素质非常精良,特别是基层指挥管理还有射手的素质远在俄国之上。
俄国的大型水面舰艇很多,大多都超过了1万吨的排水量,因此俄国只能放弃苏伊士运河而远走好望角,饶了几乎大半个地球,走了近8个多月的时间,这很重要。
对马海战的成功,是日本精兵强军的必然结果,双方的军事素质明显存在很大的差距,我想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深刻的启示,规模要有,武器要有,但是过硬的军事素质更要有。
对马海战的后果很严重吗?
对马海战是日俄争霸远东的关键一战,对于俄国、日本、中国乃至列强的利益都相当重要。
它是世界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是日本进入世界海军强国俱乐部的关键一战,也是日本称霸远东的关键一战。
对世界海军的发展,它也有着重要意义,战列舰在对马海战中的表现,稳固了其霸主地位,大舰巨炮主义达到巅峰,直到二战时候,仍然影响着日本海军的发展思路,比如大和号和武藏号。
简单复盘一下对马海战的经过。战斗双方是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和俄罗斯海军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日本联合舰队拥有4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2艘装甲海防舰,5艘炮舰,21艘驱逐舰,31艘鱼雷艇,
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拥有8艘战列舰,3艘装甲海防舰,9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38艘辅助舰。
为什么叫第二太平洋舰队呢,因为在此之前,正牌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已经被日本海军重创,龟缩在中国的旅顺港不敢出门。
所以这支舰队是由波罗的海舰队的军舰拼凑而成的临时舰队,因此叫第二太平洋舰队。
由于苏伊士运河遭到英国封锁,第二太平洋舰队不得不绕地球半个圈子,绕过非洲好望角,取道大西洋、印度洋,历经了7个多月,18000海里的航行,才终于到达东海海域,目的地是海参崴。
大半年的航行,日本联合舰队早已枕戈待旦,严阵以待,实弹射击都已不知训练了多少次,就等着俄国舰队上门。
一边是万里迢迢,疲惫不堪的俄国舰队,一边是以逸待劳,战意高涨的日本舰队。
胜利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偏向了日本。
5月27日。
凌晨4:45,俄国舰队踪迹被日本侦察船信浓丸号发现。
6:40,日本联合舰队掌握了俄国舰队的正确方位。
14:10,日舰摆开丁字阵型,俄舰首先炮击日本三笠号战列舰。
14:18,日舰集火俄国战列舰,也是总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
14:43,俄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奥斯利雅维亚号相继受到重创脱离战斗。
俄国舰队总旗舰和第五战队旗舰被重创,俄国舰队失去指挥,一片混乱,胜负已定。
这一幕有点像甲午黄海海战,当时也是丁汝昌在开战之初就受伤无法指挥,北洋舰队也陷入混乱。
其后的战斗,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从下午两点多开战到晚上八点三十日军最后停止攻击,俄国舰队奥斯利雅维亚号、亚历山大三世号、苏沃洛夫公爵号、博罗地诺号被舰炮击沉,拉季米尔·莫诺马赫号、纳瓦林号和伟大的西索亚号被鱼雷艇夜袭击沉。
5月28日,在日本舰队追击下,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拒绝投降自沉,剩余俄舰投降。
到此,海战结束。
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4艘逃到菲律宾,3艘逃到海参崴,16艘被击沉,6艘自沉,7艘被俘虏。
俄国海军共有4380人阵亡,5917人受伤,舰队司令罗泽德斯特凡斯基海军中将以下约6,100人被俘。
日本的损失,只有区区3艘鱼雷艇沉没,117人阵亡,583人受伤。
战争影响对马海战一场教科书一般的海战胜利,日本用马关条约的赔款迅速发展出了更加强大的海军,击败了强大的对手俄国,得以独霸远东地区,也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对中国来说,日本的获胜未尝不是件好事。当时俄国的手越伸越长,已经完全控制了东北,它在远东的威胁,要远远大于当时的日本。所以清政府虽然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实际上暗地里是有一些小动作帮助日本的。
从政府高层决策上考虑,这里面有以夷制夷的意思,清廷意识到俄国的危害比日本更大,希望借日本的兵力击退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最后日本战胜,清政府却借机拿回了东北的一些权益,抵制了日本的独占,也算是多少实现了一些目标,日本原先计划大幅度扩张其在东北南部利益的目标,也并未达成。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希望让日本独占东北。
对马海战的后果很严重吗?
对马海战的结局,直接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的格局,甚至间接导致了日本偷袭珍珠港。日俄战争爆发前,沙俄一直把日本当做跳梁小丑,沙皇认为只要日本敢于发动战争,沙俄的太平洋舰队就能解决日本联合舰队。在日俄战争爆发后,一些沙俄军官甚至喊出了“生擒日皇”的口号。
然而在日俄战争开战后,沙俄太平洋舰队节节败退,被日本困在港口里面不敢出来。在陆地战场上,虽然沙俄军队和日本军队损失情况相差不大,但是沙俄军队一路节节败退,在战略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在这种危机关头,沙皇开始向远东地区派遣重兵集团,并且组建了第二太平洋舰队,命令海军名将罗杰斯特文斯基作为舰队司令,准备解救被困在港口内的沙俄太平洋舰队,同时伺机夺取制海权。
日本海军听到消息后,加紧了战备训练,准备在中途伏击沙俄舰队。沙俄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在实力上并不占优势,只是沙皇过于轻视对手,才会派遣舰队进行3万公里的长途远征。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在实力上占据优势,但是日本联合舰队在沙俄舰队到达前,仍然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和准备。
日本联合舰队指挥官东乡平八郎提出了“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远胜于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的口号,在战前打光了日本海军一半的炮弹储备。而沙俄军队劳师远征,一路上出现了很多意外,而且沙俄军队普遍瞧不起日军,认为这场战争已经势在必得。沙俄军队的骄横和日本军队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对马海战胜利的天平更倾向于日本一方。
对马海战开始后,日本军舰猛打猛冲,而沙俄舰队一片混乱,根本没有组织起来像样的反击。对马海战中沙俄损失了27万吨的军舰,日本只损失了三艘鱼雷艇,总吨位不到300吨。日本在对马海战击败沙俄,标志着日本开始成为东亚霸主,沙俄被迫在远东地区收缩战略。日本在胜利后产生了盲目自大的思想,认为日本战无不胜,为以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埋下了伏笔。
对马海战的后果很严重吗?
对马海战是由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对阵俄国海军中将罗杰斯文斯基指挥的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结果大家都知道,日本大获全胜,俄国几乎全军覆没!
至于影响嘛,个人觉得两个最大的影响,第一就是更加膨胀了日本的野心。日本两次国运之战,一次甲午战争,一次对马海战!都赌赢了,这下更目中无人,加快了吞并朝鲜,染指大陆的动作!
第二就是让沙皇的统治动摇,尤其是海军的一蹶不振,导致了布尔什维克在海军内部的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