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悍将画像为啥多是大胖子?
人的攻击力与体重有极大的关系。当人打出一拳或者踢出一脚,攻击力不单单来自于手臂或者腿,还来自身体产生的惯性。体重大,惯性自然就大,由此带来的动能和冲量都更大,产生的打击力和破坏性自然就更强。手持武器攻击当然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能够身高臂长,当然更有利于拳脚和武器的施展。
以我自身的经验,学生时代身体很好,但是体型始终偏瘦。虽然也坚持健身,练过拳击。出拳速度很快,但总觉得自己的攻击力不强。后来体重逐渐增加,明显的感觉到攻击力比以前强。
有些人练健身,追求的是肌肉好看,其实身体脂肪薄。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容易感冒,身体免疫力并不强。这个我自己也有体验。古代作战,时间很难控制,谁知道会打多久。比如张郃从洛阳带兵赶赴街亭,强行军15天,每天估计120里。他的军队从将领到士兵,如果身体没有足够的脂肪储备,根本不可能做到这样。有些人说他的军队是全程骑马,那不可能!因为马的耐力还不如人,长途行军能力远低于人,一天之内有可能跑一百多里,然后很多天就不能用了,否则马匹就会死亡。而且他的军队骑兵最多几千人,绝大部分还是步兵。
古代生活条件并不好,交通条件更差,大多数人走一点远路都要靠腿,想成为胖子都难。军队的将领和士兵,只要有那个条件,当然会尽可能的多吃,让自己的身体有比较多的脂肪储备。在这方面,将领显然更有条件将自己吃成胖子。在我国古代,也长期把肥胖作为是一种富贵的象征。而且我国并没有给一般人画像或者做塑像的传统习惯。在古代能够留下画像或者塑像的,都是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这些有身份地位的古代将领,本就体型偏胖。而画师为了凸显他们的地位,也往往会有意识的把他们画得比较胖。
综上所述,古代的悍将身材高大肥胖应该是标配。除非是极其年轻,那么留下来的画像应该都是一些大胖子。
中国古代的悍将画像为啥多是大胖子?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这个与当时的审美标准,审美观点有关。唐代崇尚胖,宋崇尚瘦。不管唐宋,劳动的人,地位低的都胖。这个是带有偏见的。悍将没什么地位,或地位不高。悍将嘛,为显得粗壮凶猛,胖也就自然了。
中国古代的悍将画像为啥多是大胖子?
将军肚将军肚,将军没大肚子还能叫将军吗?事实上的古代悍将,有很多都是膀大腰圆大腹便便的形象,并非什么清瘦俊美或者肌肉型男之类的模样。
很多人觉得肌肉男,要比胖子更有力量,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解。
肌肉虽好看,可在战场上却是中看不中用,古代的悍将作战需要的是力量而不是好看,相对来说,那些大肚子的将军战斗力实际上更加惊人。
古代的悍将,大多数都挺胖现在很多人印象里的古代将军,往往都是那种肌肉线条匀称,身材黄金比例的型男,还有更夸张点的,干脆就是个奶油小生,长得斯斯文文却又武功高强。
其实,这都是现在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为符合大众口味而创造出来的形象。
真正历史上的战将,大多都不可能长得那么清秀匀称,像兰陵王那般如若女子的战神古往今来也没几个,更多都是虎背熊腰的样子。
无论关羽还是岳飞,韩信、戚继光、郑成功,无论他们的画像还是塑像,都是魁梧雄壮还有个大肚子,这才是古代悍将的真正标准模样,绝大多数都是如此。
那么,古代完全没有清瘦的将军吗?当然也是有的,比如霍去病、卫青、郭子仪等,他们流传至今的画像,都是比较清瘦的样子。
甚至于,在如今很多剧中很胖的程咬金,其真实画像中的模样,却清瘦矍铄。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卫青与霍去病是汉朝人,但关于他们的画像目前存世的版本却是唐朝时期的,所以并不能够为信。
凡事都有例外,悍将多胖子,但也不代表清瘦的人做不了悍将,只是几乎所有清瘦的悍将画像都是上了年纪以后,他们年轻时到底如何,不得而知。
长胖在古代,没那么容易现在的人大多追求身材,长胖也不是人们愿意的,可古代的情况截然相反,大多数的人想要长胖却反而没办法,因为长胖太难了。
一般来说,摄入的油脂、糖、碳水过多就会胖,可那时候的人没这条件。
食用油与糖都比较难得,即便是粮食,也不是所有家庭都那么宽裕可以顿顿吃饱的,至于肉食就更是如此,普通人家日常吃的肉,也就是偶尔的鸡鸭鱼罢了。
由于当时的环境条件不同,那时候的确是只有生活条件好的人才能长胖,而军伍之中的将帅等人,他们的待遇就比较好,所以才能长胖。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行军打仗粮食很重要,朝廷不用饿兵,从军虽然艰辛,但正常情况下军中的伙食,要远远好于寻常百姓。
尤其是将军等军中首领们,他们的待遇自然更加优厚。
以前肉食难得,而军中的将帅们,却肉食充足,像粮食等更不在话下,毕竟打仗需要巨大的体能消耗,要是吃不饱多尴尬。
也正因如此,古代的普通人往往都比较清瘦,但军中的将帅们却大多比较魁梧,这也是那时候的硬条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将军长得胖,的确有优势可能有人觉得长得胖,看着软绵绵的没什么力量,不如肌肉男看着强悍,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甚至恰恰相反,古代那些悍将的胖,可不是纯粹的胖。
实际上,悍将看起来胖,却并不柔软,他们内里也是浑身肌肉,而是外面包裹着一层肉,这种状态下的人,力量要更加强大。
关羽岳飞都有将军肚,可看起来都不像没力量的人,反而充满威力。
有肌肉的人未必有力气,但膀大腰圆者却几乎都力气不小,而这是成为一名好士兵的基础,只有先成为兵,才有可能做到将军。
在战场上,大肚子的悍将们,力大无穷战斗力惊人,不仅要比那些瘦胳膊瘦腿的强悍,即便是那些浑身肌肉的,也很难胜过他们。
一个肌肉男与一个虎背熊腰的悍将,前者一拳过来,力量被悍将包裹着一层脂肪的身体给化解了,可肌肉男要是被悍将打一拳,那后果可想而知。
对于悍将们来说,身上的脂肪如同一层防护罩一般。
不仅可以保护身体,而且古代打仗往往耗时很长,大肚子的悍将通常体能可以支撑更久,这也是个非常巨大的优势所在。
大肚形象,也是文化氛围所致古代的将军,虽然仍旧还是需要冲锋陷阵带兵打仗,但成为将军之后,身先士卒的机会也开始逐渐减少,更多是在后方指挥坐镇。
将帅,往往动脑筋更多,营帐之内才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长时间坐着,肚子上的脂肪逐渐堆积,形成将军肚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即便是古代的诸多帝王也都是如此,全都清一色的大肚子。
将军肚可不是谁都能有的,尤其古代,往往都是那些有尊位者才能够生出将军肚,那些悍将更是如此,他们的地位越高,将军肚越明显。
现在的人崇尚清瘦,崇尚肌肉,崇尚身形匀称,可在古代,那种肌肉发达一身腱子肉,是苦力人的象征,没谁瞧得上。
传统文化讲究内敛含蓄之美,即便是有肌肉,人们也不会随便露出来。
那时候的人们,觉得文者清瘦是为廉,武者魁梧是为威,一个做将帅的人,不仅要身材高大威猛,而且要力量过人,大肚子往往都是标配。
若武将斯斯文文瘦瘦的,看起来就没有力量和威严,这是不符合古人的眼光的,而事实上若是真遇到这么个瘦将军,人们给其画像的时候,通常也要加工一下。
中国古代的悍将画像为啥多是大胖子?
东西方的审美差异非常巨大,从古代开始到现如今,西方一直都非常崇尚肌肉美,这点我们从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人体雕塑到现如今好莱坞大片中无处不在的肌肉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我们不同,我们从古代到现如今,都一直不是很崇尚那种仿佛雕塑一般的肌肉,在我们的不同历史时期中,人们对男性的审美很两极分化。
在有的时代,因为武风浓烈、战乱已久,有人就喜欢那种魁梧类型的男性,壮或者壮得有一些肥肉的男性,都是那个时期人们觉得“美”的。
在另一些时代里,由于文风昌盛、和平已久,有的人则喜欢一些文弱、书卷气息浓重或者说有些娘的男性。
但不管如何,都很少有人会去刻意锻炼肌肉线条、去欣赏肌肉的美。
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刻意锻炼出来的肌肉线条其实就仿佛鸡肋一般,根本就没什么用。
肌肉线条跟力量并没有太多关系想必大家都通过电视看过一些大力士比赛,在那些中外大力士中,大多数人的身材都是非常壮或者有些胖的。
从他们身上,我们根本看不到健身房中锻炼出来的那种很刻意或者很美观的肌肉线条。
他们的手臂虽然很粗壮,但是在不动用力气的情况下,我们是很难从他们手臂上看出多么明显的肌肉线条的。
他们的肚子也没有那种棱角分明的腹肌,更多时候,他们肚子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都是一副大腹便便的状态。
从现如今大力士的案例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肌肉线条跟力量并不是对等的,其实肌肉的体积才是真正判定一个人力量的标准。
而那些拥有大体积肌肉的人,不论他们身上的肥肉再如何地多,只要不影响到他们的活动,都不会对他们的力量造成什么影响。
古代大将都比较肥壮的原因从以上种种,大家大概就知道古代的那么多大将为什么都是很壮或者很胖的了。
因为适度的肥胖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力量、因为他们没有肌肉线条方面的审美,所以在常年积累的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下,他们身上的肥肉就越来越多,直到他们最终变得肥胖起来。
一般在武将统兵的年代里,这种比较壮或者壮中带肥的人是比较容易在军队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将的。
毕竟这种身材往往意味着力量,在战场中能更加容易给士兵们带来一种所向披靡的感觉,他们在军队中也更加容易晋升一些。
在历史中,关羽、张飞、程咬金、尉迟恭、秦叔宝、岳飞、等著名将领,都是这样的身材、都挺着一个大腹便便的肚子。
我们现如今之所以会把大肚腩称之为将军肚,其实就跟这些历史渊源有关,因为古代很多将军都是大腹便便的,所以才有了将军肚这么一个名词。
文臣统兵时代至于一些比较瘦的人,在那种武将当国的时代里,就算有着再高的军事素养,也很难当得上军队中的统兵大将,那时,他们最多只能担任军队中的军师、只能依靠给军队主将们出谋划策在战争中起到作用。
一直到明清时期,在文臣统兵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的情况下,那些身形不是特别魁梧的文臣才有机会成为了战场中的主将、执导起了战争的走向。
在历史中,袁崇焕、孙承宗、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正是这样文臣出身的武官,而他们,身形基本都不是肥壮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悍将画像为啥多是大胖子?
古代悍将的形象多数为虎背熊腰、高大勇猛,也所谓斗米十肉!所以他们的画像往往人高马大肚皮也大,这样更突出武将的英雄气概。其实习武之人(包括运动员)虽然食量大,身材多数很好的,而且肚皮不会很大,这与一些大力士有所区别。其画像主要是突出所谓人大力不亏,来显示英雄人物形像!!!
中国古代的悍将画像为啥多是大胖子?
古时候的悍将都有一个共同点,每一个都是膀大腰圆的样子,所以在观看古代悍将画像时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些特点。对此很多人认为这是过于夸张的表现,毕竟将悍将画的瘦弱不堪一定会和人们既定印象中的猛将有差异。实际上这些画像并非做假,而是真实的体现了他们的身材。没错,古代悍将确实都是大胖子,但是他们的身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特点,其实也有很多无奈的原因。
考古学家曾经对洛阳汉墓进行了发掘,在对古墓进行勘察期间也有了很多人惊人的发现。根据考古资料显示,三国时期的猛将基本上都是人高马大,例如张飞和赵云的身高都达到了一米八左右。而曹操的身高就比较矮,只有一米六左右,当然严格的来说曹操并非悍将,他的谋略要更胜一筹。除去曹操,马超等人的身高都有一米九左右,可见悍将的身材高大并非偶然,更像是一种必然,由此可见,古代悍将的画像都是膀大腰圆的样子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而且肩膀宽大也是悍将的标配这一,因为他们在作战的过程中手中要拿着很重的武器,有的手中的武器就有几十斤重,如果肩膀没有足够的力气,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抡开膀子和敌人打仗的,所以悍将的肩膀一定很有力气,这样的将士上了战场之后也可无往而不利。
腰圆其实也是悍将的标配之一,毕竟古代人在打仗的过程中都是骑马作战,如果腰部没有力气,怎么能驰骋战场。而且一旦进入到作战状态就要持续很长时间,这样一次作战下来将士们会消耗很多体力,只有粗壮的腰肢才可以抗得住。另外将士在作战之前都要吃饱喝足,他们的饮食一般都不规律,在作战之前为了有充足的体力,会刻意多吃酒肉,有的作战胜利后还要大肆庆祝一番,所以大酒大肉的难免会让身体变得越来越胖,饮食无规律也很容易让人长胖,这也是他们发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在看到古代悍将膀大腰圆的形象时,不应该对此产生疑惑,反而应该认识到这些都是他们为了作战而付出的努力,也是他们成为悍将的标配。古代战场异常残酷,上了战场就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所以吃饭的时候也不会有所顾忌,毕竟吃了这一顿就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顿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