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庚背叛宋朝投降元朝,为何蒲家后人却遭到元廷残酷打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蒲寿庚后代没有被元代打压,是被明代打压。

蒲寿庚用元代说法,就是色目人。他们祖先是阿拉伯人,曾经好几代在东南亚越南等地经商,在宋代来到泉州定居。

经过多代以后,蒲寿庚家族成为泉州穆斯林商人的领袖。他们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地方影响力。

到了南宋末年,南宋忙于和蒙古人激战了40多年,已经无力兼顾海上的安全。

由此,蒲寿庚家族得到特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和舰队,保护穆斯林商人的船只,实际成为泉州的地方豪强。

宋朝政府招抚蒲寿庚家族,授官福建安抚沿海制置使,承认他们在此地的势力。

蒲寿庚家族被宋代优待几百年,最终却背叛了宋朝。

1276年,临安城破,张世杰、陆秀夫组成流亡政府,带着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南逃,到达泉州。

然而,蒲寿庚判断南宋就要灭亡,不愿徐和南宋一起毁灭。不但拒绝提供粮草、船只,甚至不允许皇帝进城。

张世杰为了在福建建立反元基地,活捉蒲寿庚,压迫蒲家屈服,交出船只和粮草,随后才将蒲寿庚释放。

谁知道蒲寿庚立即兴兵造反,宣布尽“杀南宋海外宗室”,将泉州城内3000宋兵和宋朝官员全部杀死。

他们还追杀皇帝端宗和末帝。

同时蒲寿庚家族立即同元军联络,要求里应外合打垮南宋流亡政府。

在蒲寿庚家族和元军夹击下,泉州附近南宋军队腹背受敌,只能继续南逃到广东。

南宋在福建的防御崩溃,同蒲寿庚家族窝里反有着重要的关系。

最后的崖山海战中,蒲寿庚家族也出动海军帮助蒙古人消灭南宋。

蒲寿庚家族反叛了南宋,由此得到蒙古人的赞赏。

蒙古丞相伯颜对蒲寿庚家族很是赞赏。

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为福建行省中书左丞。

由此,蒲寿庚家族在整个元代都掌控海上贸易,独霸市舶,嚣张无比。

元朝中后期,蒲寿庚家族看蒙古人不行了,又试图投机,支持新势力。

蒙古人大怒,借口蒲寿庚家族没有直接的后裔,试图夺取他们的财产。蒲寿庚家族震怒,开始和蒙古人作对。随后蒙古人取消了这个决定,但双方已经撕破脸。

到了元末,蒲寿庚的孙女婿那兀纳也想做皇帝。他起兵盘踞一方,成为了泉州亦思巴奚军的领导者。

当时福建大军阀为陈友定,实力是军阀里面最弱的,但对付蒲寿庚家族还是没有问题。

而蒲寿庚家族不知深浅,主动出兵攻打陈友定。陈友定恼怒之下,派遣儿子陈宗海率领主力歼灭了亦思巴奚军,随后围攻泉州。

泉州人本来就厌恶背信弃义的蒲寿庚家族,军民联手,将蒲氏家族的代表那兀纳捆绑后交出,又开城投降。

陈定海进入泉州以后,把所有胡人尽数斩杀,以保证杀光蒲寿庚家族。当时泉州胡人几乎被杀光,街头上的汉人甚至也会因长得卷发或高鼻子被误杀。

有陈友定被朱元璋击败,率部投降。蒲寿庚家残留的一些人认为,陈友定和朱元璋是对头,朱元璋同他们无冤无仇,不会怎么样。

于是,他们又回来泉州,高调的继续经商。

谁知道,朱元璋占领泉州以后,立即下旨: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监其祸也。

实际上,以大宋的后代自居,朱元璋对背叛主人的色目家族蒲寿庚家族极为厌恶。

朱元璋下令将蒲寿庚家族后代全部充军流放,为娼为奴,不得登仕籍。

看完整个故事,基本可以诠释一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蒲寿庚背叛宋朝投降元朝,为何蒲家后人却遭到元廷残酷打压?

并没有,相反蒲加后人在元朝过的很滋润。虽然我们都想坏事现世报,但对蒲家的报应来得比我们想想的晚很多。

先说一下蒲家为什么可恨。

他们本是外来的阿拉伯人受南宋优待令其掌管泉州市舶司,才积累起万贯家财。但在宋朝灭亡之时,蒲家却以屠杀的方式回报南宋。

史料记载,蒲寿庚投降元朝之时,将躲避到泉州的南宋宗室及官员三千余人全部屠杀,对南宋宗室人员都是先断其手然后虐杀。

不仅对南宋没有一点感恩之情,连基本的人性都没有。

再说,蒲寿庚投降元朝后,不仅继续控制着泉州的是市舶司,掌握这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口,日进斗金。

并且因为蒲寿庚投降元朝后,屠杀南宋宗室,帮助元朝剿灭南宋残余势力的大功,其也坐上了省部级高官。

其子孙也凭此终元一朝世代继承市舶司并担任高管,可谓官商一体,有权有势,好不威风。

其被元朝打压已经是元末了,而且开始不是元朝想怎么样他,而是他又见元朝不行又做对不起元朝的事

元末,由于南方起义势力巨大,元朝末年蒙古贵族如清朝八旗不堪用,而令地方团练乡勇如清末一样,元廷让这些大家族练兵帮助镇压起义军。给他们的名字也是义兵。

义兵本是取对国有义,义务为国除贼。

然而建立起义军的蒲寿庚家族却是更多的同其他义兵争权夺利,抢占地盘,在泉州地区掀起内战,史称亦思巴奚战乱。

最终被忍无可忍的元朝,集合剩余在福建的力量将其剿灭。并在攻入泉州城后封城对包括蒲氏家族在内的阿拉伯进行屠杀。

然而蒲家的报应并没有到此而结束

元灭明兴,朱元璋这个汉人皇帝可没有忘记蒲家背叛南宋的历史。在其统一后,就将蒲氏族人打入贱籍,世世代代,男的为奴,女的为娼。

蒲寿庚背叛宋朝投降元朝,为何蒲家后人却遭到元廷残酷打压?

这个问题容易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蒲寿庚叛宋投元的行为自作孽不可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祸及子孙,其实实情并非如此。

蒲家后人在元末确实受到打压,但这个打压严格来说不是出自于元廷。

蒲寿庚的孙女婿那兀纳在1362年起到1366年担任元朝末年福建泉州波斯人侨民建立的武装力量组织亦思巴奚军的首领, 是亦思巴奚战乱的罪魁祸首之一。

那兀纳联合蒲寿庚的其他后人,在泉州用横征暴敛与杀戮的手段进行统治,对福建沿海兴化(今福建省莆田市)、泉州两地的汉族百姓也大肆屠杀,后来败于元末雄踞福建的军阀陈友定的军队,本人也被擒杀。

陈友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独立的军阀,但是他对元朝还是保持忠臣的姿态,一方面名义上坚守所谓臣节,另一方面每年输送粟米数十万石到大都提供给元朝朝廷。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陈友定的军队也算是元朝的军队,因此最终那兀纳等蒲寿庚后人遭到元朝残酷打压的说法理论上也对,但是说到底这个打压的指令不是出于元廷也就是元朝中央,而是民间武装力量自发形成的有着元朝军队名义的部队为了平乱而消灭了他们,换句话说,针对的是叛乱的亦思巴奚军而不是针对的蒲寿庚后人,谁当首领都一样打。

单独针对蒲寿庚后人的打压,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进行的,其中缘由既有叛宋投元的旧事,也有眼前发生的在泉州一带制造战祸的新行为。

蒲寿庚背叛宋朝投降元朝,为何蒲家后人却遭到元廷残酷打压?

导读:先说下个人的观点。个人是不太认可蒲寿庚为一己之私背叛南宋、屠杀南宋宗室的做法。作为宋朝官员,虽然不是汉人但是也既然在宋朝为官就得对得起这个国家。南宋待蒲家不薄,在国家危亡时刻不思报国。为个人一己之私把泉州作为私人土地并且残杀赵宋宗室就不是人臣之道了。泉州蒲家把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所以到了元朝被残酷打压也就不足为奇了。蒲寿庚其人

蒲寿庚祖上并不是中原汉人,而是西域阿拉伯人的后裔。家族在公元10世纪左右迁居越南。到13世纪初,家族迁移到泉州居住。因抵御海寇有功被南宋册封福建安抚使掌管一省民政,统领海防。简直就是一方土皇帝。

蒲家本身就经商,在亦官亦商在泉州大港做海外贸易,家资巨富。通过手中权力垄断海外贸易的香料经营,迅速积累起庞大的家族财富。而这一切都跟南宋授予蒲寿庚的官职有关。

蒲寿庚屡次升迁,最终升任福建、广招抚使,总海舶兼“主市舶”。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主管市舶司,其实就是把整个泉州的海关都放到了蒲寿庚的手里。都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答报,当大宋遇到危机的时候蒲寿庚让人瞠目结舌。

宋元战争时期蒲寿庚为家族利益杀赵宋宗室投降元朝

当元朝的攻势越来越猛的时候,南宋只能逐渐向南撤退。大臣拥立赵昰在福州另立朝廷,史称端宗。元军追杀跟着进入了福建,南宋君臣觉得泉州是个不错的地方。首先临海,方便逃走;再有一个就是蒲寿庚深受国恩,应该可以得到必要的补给。

但是当南宋孤臣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带着两个娃娃皇帝投奔蒲寿庚的时候。蒲寿庚居然闭门不让进。张世杰等人只能带着小皇帝向广东逃走,导致了崖山海战失利,包括小皇帝在内十余万军民蹈海自杀。其惨烈程度,甚至有崖山以后无华夏之说。张世杰等人因愤恨蒲寿庚闭门不纳且确实缺少必要的给养。纵兵劫持了蒲家海船和物资充做军费。这个咱们得说张世杰做的有些过了。

蒲寿庚丢失了钱、船,火冒三丈。当然让谁被抢了家财也生气,但是庞大财富本来就来自宋朝给予的垄断机会还不如资助张世杰一些。接下来蒲寿庚的做法就显得太激烈了。蒲寿庚屠杀定居在泉州的宋宗室及士大夫以及士兵约3000人。

《宋史》记载:“乃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

因此蒲寿庚投降了元朝,依然获得了掌管泉州的大权。忽必烈给予他重用。

《元史》记载:蒲寿庚行中书省事于福州,镇抚濒海诸郡。蒲寿庚后人在元朝被猛烈打压

蒲寿庚因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投降了元朝,但是注定因为家族利益和元朝国家利益冲突被元朝进行激烈的打压。

泉州是元朝第一大港口,发达的海外贸易使得元朝和盘踞泉州的蒲氏家族赚的盆满钵满。泉州城也和其他发达的城市一样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外国人。黑人、白人、西亚、波斯、日本等等非常多的常住人口。于是大量的藩人居住区涌现。

元朝末年,各地反元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泉州当地的藩人也组织起自己的武装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元朝用兵捉襟见肘于是授予居住泉州的波斯人脑赛甫丁、阿迷里丁两人“义兵万户”。这二人后来发动了长达十年的“亦思巴奚叛乱”。

元朝政府军成功镇压亦思巴奚军,平息兴化、泉州一带的战乱并重新控制泉州。再此过程中蒲家人和作乱的西域等被受到残酷的打压。

《清源金氏族谱·丽史》称:“是役也,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凡蒲尸皆裸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哉于猪槽中。”

后记:

到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从蒲寿庚开始的行为到后来的参与叛乱。下令蒲氏终明一朝时代不得科举。

“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

蒲寿庚背叛宋朝投降元朝,为何蒲家后人却遭到元廷残酷打压?

蒲寿庚,是阿拉伯人后裔。蒲寿庚,宋朝时比较重用他,任命为泉州市舶司。宋末降元,不仅不对宋朝尽忠,反而屠杀在泉州宋皇室宗族和士大夫3000人。降元统治泉州期间一直宣传伊斯兰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是有道理的。蒙元忽必烈一直重用他,元朝也一直重用其子孙,但元末蒲寿庚后人又勾结来华穆斯林叛乱,这次被元军残酷镇压,灭门无数。

蒲寿庚背叛宋朝投降元朝,为何蒲家后人却遭到元廷残酷打压?

需要说明一点,对蒲家后人残酷打压的应该是明朝,而不是元朝吧!

蒲寿庚,蕃客回回人,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阿拉伯人后裔,也就是元朝所说的色目人。

他弃宋降元,站在宋朝儒家道义上,确实有悖君臣人伦,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还是值得商榷的。

蒲家靠海经商,在福建尤其是泉州一代享有巨大的影响力,如此亦官亦商,也掌握了泉州的军政大权。

他家里船队众多,常年的海上贸易,对海运海况极为熟悉,这也让不善于海战的蒙古人颇为羡慕,极力拉拢收附。

元灭宋时,宋臣张世杰带着幼帝南逃到泉州,以军资不足强征蒲寿庚的家船,又采用暴力手段抄没他家的资产充作军费,最后劫船近千艘,这是明摆着的官贼行径。

这换谁能受的了,忍无可忍的蒲寿庚为了报复杀宋朝宗室以泄愤,从此倒向了元朝。

忽必烈对他颇为重视,继续让他管理福建一带,他也在客观上让福建和泉州免于战火摧残,同时确立和强化了泉州市舶司的地位,为泉州在元朝时期绝对的海上贸易龙头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繁荣的海上贸易也为元朝带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对蒲寿庚和对老百姓来说,这都未尝不是件好事!

蒲家在元朝一直还是很得重用的,因为他们的优势无可替代。只是到了明朝,从民族情感和君臣道义上,朱元璋才对他大加鞭挞,蒲家子孙永世不得录用。

蒲寿庚降元虽然不值得称道,但他更多是个商人,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况且后来的事情也绝非完全的负面效果,孰是孰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