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兵枪上绑膏药旗是干嘛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传承日本古代战争历史。
大家经常看日本古代武士电影的,都会发现武士背后挂着一些旗子。
这些旗子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实际的作用。
武士背后的旗子,用处有三个:
第一,用于敌我识别。
古代日本都是内战,日本人杀日本人。
而武士的装备都是自己购置的,没有统一的制式。
至于农民组成的足轻,更是夸张了,五花八门,什么样子的都有。
冷兵器战争一旦开始,就很容易杀成一团。
如果没有明确的识别物,主将和友军根本无法识别自己的部队,很容易出现指挥混乱和自相残杀的情况。
所以,这个棋子就是识别用的。
第二,用于指挥作战。
旗子也是有区别的,而且通常是一些有地位的家将才会挂旗。
家将的身后则是低等武士和大量足轻。
作战时,家将的团队会以这个旗子为核心,尽量靠拢在一起。
这个旗子就是用于指挥作战,收拢部队的。
第三,壮声势。
五颜六色的旗子,可以鼓舞士气,又可以迷惑、恐吓敌人。
这也是古代几乎所有文明的军队,都大量使用军旗的原因。
到了近代尤其是二战,日军的军服很有特色,大体可以识别了,但军旗仍然是识别的重要方法。
很多混战和近距离作战时,日军小部队都挥舞军旗以识别敌我。
同时,和古代一样,这种膏药旗通常是士官携带的。
日军一个步兵班为13人,包括1个4人机枪组和8名步枪兵。
作战时,步兵班为了减少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可能,通常分为三组,也就是1个机枪组2个步兵组。
自然,也有直接分为1个机枪组和1个步枪组的。
进攻的时候,机枪作为火力掩护,但冲锋仍然依靠步枪组。
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士官就会携带军旗,目的是收拢自己的部队。
不过,和电影上不太一样,抗战中其实很少有士官愿意打着膏药旗作战。
原因也不复杂,这太危险了。
你打着膏药旗,等于说你就是士官,敌人的火力会优先攻击力。而且这么大的旗子,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
所以,我们虽然看到很多日本战时照片有这种膏药旗,其实战斗中几乎没有人用,顶多偶尔用于识别敌我。
倒是平时行军或者拍照装酷时,日本兵才会用一用。
二战日本兵枪上绑膏药旗是干嘛的?
抗战时期,日军步兵小分队中,往往就有一面膏药旗,至于说这面膏药旗有什么作用,非常简单,在战场上具备识别作用,在二战时,有许多国家的军队尤其是步兵的制服颜色非常相似,在战场上数百上千米距离上,确实很难辨识是何方军队。
因此,日军在三八式或九九式步枪上,绑上一面红色的膏药旗,就显得非常醒目,便于己方士兵辨认,尤其是在混战当中,部队建制被打乱的时候,这面醒目的膏药旗,就似明灯一般,零星掉队的日军士兵看到这面旗帜,就有了重新归队的指路明灯,所以膏药旗在战场上作用之一就是方便辩识。
再则,膏药旗在战场所起的另外一大作用就是指挥,由于膏药旗醒目,特别适合在军刺冲锋的场合,或是持膏药旗者指挥被打散的散兵游勇向自己靠拢,重新积聚力量,或发起进攻,或选择撤退。膏药旗一般位于散兵线的左侧,做为散兵线的标识,因此膏药旗在战场上,具备指挥士兵作战的功能。
此外,膏药旗有引领队伍前行之作用,日军步兵在行进时,一般第一位序刺刀枪上都有一面膏药旗,同一纵队排列的日军士兵根据膏药旗的位置,会自觉调整自己的战术队形。
二战时,日军步兵的膏药旗,一般由上士曹长、中士军曹、下士伍长等具备丰富作战经验的士官来举。士官本身就是日军步兵作战单位的骨干,有时在残酷的战场上,士官所能起到的作用比军官都要强。
毕竟士官整天和上等兵、一等兵和二等兵等普遍士兵呆在一起,对手下每个士兵的个人技战术水平心中都有一杆秤,所以由士官来举膏药旗,便于更好地指挥士兵作战,同时也方便收拢被打散的士兵。
二战日本兵枪上绑膏药旗是干嘛的?
我们在看日本二战中的老照片时,常常会发现,日军士兵喜欢将日本国旗绑在枪上,在很多的抗日剧中也还原了这一场景。这也与三八大盖、南部十四、武士刀等共同成为了二战中日军士兵的象征。前两个以实用性为主,后面一个以象征性为主。那么,二战中,是什么让日军将旗子挂在枪上?既有象征也有实用性。
首先,这是一个敌我识别的好方法。中国等于日本作战的国家不会让士兵在枪上绑上日本旗的,所以,看见枪上有旗帜日军基本可以判定是己方部队。第二,日军作战区域以热带雨林和黄土高原为主,日本国旗上的红色和白色在这些地区会显得异常鲜明,可以让部队更好的寻找友军。
第二,绑上国旗可以更好进行指挥。比如,在二战中,德军的宪兵会挂上狗牌,手持器具指挥后方交通,管理后方人员,避免引起暴乱。日军会通过摇晃军旗等方式达到同样的效果,绑上国旗能够更加突出,容易打到指挥效能。
第三,在被占领地区·,日军旗帜犹如魔鬼一般在人们心中徘徊,日军可以通过在枪上绑上日本国旗达到威慑占领区人民,使其不敢于去反抗的目的。
最后,在枪上绑上国旗,会给日军士兵一种警示感,即在国旗面前作战,不能侮辱自己的国旗,日本法西斯通过这种方法去驱使普通士兵作战,即害了老百姓,也害了日本人。
二战日本兵枪上绑膏药旗是干嘛的?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凯风,无授权禁转
二战日军是一支训练有素,格外凶悍的敌军。
他们的武器装备虽然不能和西方国家相比,但在亚洲那也是相当优良,日军更善于创造性的发明一些史上独一无二的战术,充分显示出他们是一支有着鲜明特色的法西斯军队。
日军从古至今,就不是以大规模兵团战术见长,而是越是小单位的部队,焕发出来的战斗力,已经战斗智慧,越是天下无双。
反倒是大规模兵团战役,日本人那种天然“近视眼”的弊端就显现备至,所以日军“长于战术而短于战略”是千古一如的。
抗战中,我军官兵也发现,小股日军格外凶悍出色,他们三五成群,战术分工明确,有负责机枪掩护,有负责掷弹筒消灭敌方火力点,而冲锋时日军也从不蜂拥而上,而是三人一组,三组为鼎型阵型,相互掩映,轮番发去进攻。
所以尽管人少,但进攻范围非常大,竟敢以少攻多,而且屡屡成功!
从古至今,军事行动都需要明确的指挥信号,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一系列以金鼓旗帜为信号的指令。
旗子是其中最有力的信号方式,它无声无息,但万众瞩目,指向哪里,就会有千军万马跟随。
信奉千百年武士道的日军也深谙此道,甚至将它发挥到最细微的单位中,即使只有三五个鬼子,他们也会将旗语运用的炉火纯青。
中国观众从各种影视作品中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群日寇中,总有几个家伙的步枪上,绑着一面小“膏药旗”。那可不是哪个日本兵兴趣爱好绑着好玩的。凡事绑着这样小旗子的鬼子,其实就是一个引到引导作用的小旗手,战斗中,他们身边会聚集几个同伴。这个鬼子往往就是核心,他一般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或者军曹士官。
他用这种简陋的旗子,指挥几个日本兵,形成一个虽小但非常凶悍的战斗小集体。往往几个人就攻克中国军队连排一级的阵地!
能量不容小觑,所以,抗战时期,我军都知道,看见这样的鬼子,首先就要给他致命一枪!参考文章:抗战时期日军小兵队战术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