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和宝玉结婚后,为何留下麝月,嫁出了袭人?

原因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简单,说明王夫人还是有眼光的,知道袭人守不住。

其实遣散袭人的不是薛宝钗,而是王夫人。

王夫人曾经将袭人提拔为妾,但并没有正式同贾宝玉圆房,但地位已经不是丫头了,和

麝月是不同的。

而贾宝玉出家后,王夫人留下麝月照顾薛宝钗,却将袭人嫁了出去。

原因也简单。

第一,王夫人认为袭人身份不同,不能当做普通丫鬟来处置。

如果让袭人同麝月一样,一辈子扶持落魄的薛宝钗,似乎有些不妥。

因为袭人其实已经是妾的待遇,并不是丫头,继续伺候薛宝钗几十年不妥当,也不符合她的身份。

即便是赵姨娘,只是名义上要伺候王夫人和贾政,不过偶尔打打帘子而已,并没有具体做什么事。赵姨娘自己也有好几个丫鬟伺候。

而赵姨娘的地位其实和袭人一样,那么让袭人降低身份做伺候丫鬟是不太好的,袭人自己也不会满意。

第二,王夫人认为袭人守不住。

后来我们看到,薛宝钗带着遗腹子生活了几十年,麝月也伺候了薛宝钗母子多年。

这么多年的日子,是很难过的。

因为清代男人是家里顶梁柱,大小事情都要男人去处理,这种贵族女人即便落魄也不能随便见人的。

所以,家里日子千难万难,一般人受不了。

而麝月一向忠厚老实,人也比较善良,所以他能守得住。

但袭人则不同。

袭人其实是不择手段向上爬的典型,不但偷偷和贾宝玉发生性关系,还告密害死了敌人晴雯,赶走了潜在敌人芳官等人。

这么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能够在没有孩子的情况下,平淡的苦守几十年?

当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王夫人将袭人嫁出去,将麝月留下。

其实,那是王夫人不知道袭人已经和贾宝玉发生过关系,不然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而袭人既然已经不是处女,本来嫁过去以后,男方家里一定会闹得天翻地覆,袭人十有八九会羞愤自杀。

谁知道,她的运气很好,竟然嫁给了男妓蒋雨涵。蒋雨涵因自己的不光彩遭遇,加上又是贾宝玉的朋友,不会在乎袭人是不是处女。

由此,袭人也算坐上少奶奶了,一步登天。

宝钗和宝玉结婚后,为何留下麝月,嫁出了袭人?

麝月与袭相比,与宝玉的物理距离要远得多;与晴雯相比,精神的契合更差的远。可是麝月却成为宝玉身边最后的丫鬟,麝月何德何能?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应该说,在三个方面,麝月的表现更加突出。

一、麝月之贤可类袭人,却没有袭人的争荣夸耀。

麝月和袭人晴雯一样,是贾宝玉最近侍的大丫鬟,怡红院里的大事小情,处处有麝月的影子。可是,活没少干、话没少说的麝月却不去营造袭人般的不可或缺感。没标签,没特色,就是麝月最大的标签,最大的特色。晴雯怼天怼地怼主子宝玉,唯独没有怼过麝月。袭人训导丫鬟们,对宝玉更是多次箴言,可是对于麝月,她认可她是最好的工作伙伴和助手。

麝月工作能力不输袭人,但麝月从来不想当主角。没欲望,就不会成为别人的靶子,这是麝月的生存智慧。

二、麝月口齿直追晴雯,比晴雯还要咄咄逼人。贾府中人包括读者都选择性忽视。

晴雯脾气大,对看不惯的事,这个姑娘容不得一点沙子。晴雯的伶牙俐齿,连不常进园子的王善宝家的都知道。

其实要论刻薄。麝月可是不输晴雯。《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坠儿因偷了虾须镯败露,晴雯做主把坠儿之母叫来带她女儿出去,这个婆子不服,和晴雯理论。晴雯就说你跟我说不着,有本事你去找宝玉。那婆子更不服了,说宝玉还不是听你们的,你们直呼他的名字都行,我们要这样就成野人了。晴雯就急了,马上和那婆子吵了起来。这时麝月出场了,说道:

“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理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理?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还认不清呢!”

麝月这番话将近四百字,核心有三条:第一你没资格和我们讲理,我们错了也是对的;第二你一个进不了二门的粗使下人根本不懂规矩;第三这个地方你没资格站。麝月这话太刻薄了、太伤人了。说完,还立马吩咐小丫头过来擦地。这意思是你把我们的地站脏了,我需要洗干净。

麝月这等刻薄话,说了就说了,不但没有得罪人,连读者都把训斥、驱赶小丫头为人张狂的名声全按在晴雯头上,往往忽略麝月。

还有五十八回,芳官因她干娘不公,两个人起争执,晴雯过去训斥那婆子,为芳官打抱不平。袭人看了,叫来麝月,说自己不会拌嘴,让麝月去震慑这婆子两句。于是麝月给这婆子连训斥带上课,教训了一顿,足足三百来字,把芳官的干娘说了个羞愧难当。可见麝月的骂人功夫和理论水平。这事要换了晴雯,却只会让人记恨她。

三、麝月顾大局,默默担任配角,收拾残局,是一个可信赖的伙伴。

《红楼梦》二十回,袭人病了,大正月里,丫鬟们都玩牌、寻热闹去了,唯有麝月,一个人在外间屋里抹骨牌,难道麝月不想去玩儿?当然不是,麝月亲口说了:

“都玩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老妈妈们,服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服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玩玩去。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

论顾大局和虑事周到,麝月并不输袭人。

晴雯病补孔雀裘,历来被大书特书、大赞特赞,宝玉感动到无以复加,这一夜,奠定了晴雯在宝玉心中不可替代的第一丫鬟之位。但是,功劳并不是晴雯一个人的,给她打下手做辅助工作的麝月同样辛苦了一个通宵,宝玉不在意,读者基本上也忽略了。麝月甘当绿叶,绝无二话。

宝玉成亲后,贾府的经济进一步恶化,大观园诸芳离散,怡红院里的二十多个丫鬟应该大部分都遣散了,可是,早已被长辈定了姨娘、也早就和宝玉有了肌肤之亲的袭人实在没有离开的理由,但袭人的确是离开了,至于为什么离开,我们不知道,但脂砚斋批语写到了袭人临走对宝玉有句话,说:“好歹留着麝月。”可见袭人的离开是不得已的,是被迫的。脂砚斋又告诉我们,宝玉出家前,身边的女性有妻子宝钗和婢女麝月。也就是说,麝月是唯一陪伴宝玉到最后的丫鬟。这也和她“开到荼蘼花事了”的花名签谶语相吻合。

家族败落,宝玉的贵公子生活一去不复返,彼时落魄与当初繁华不可同日而语,麝月能一直追随,尽职守则,也足以证明麝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看不到麝月的出彩,可是也别太忽略了这个女孩。

宝钗和宝玉结婚后,为何留下麝月,嫁出了袭人?

曹雪芹为什么要留下麝月,却将袭人嫁人?真正看明白的人不多。

红楼梦虽然八十回后的线索基本和八十回前断了。可袭人嫁给蒋玉菡是再清楚不过的内容。根据脂批以及袭人判词看,袭人是在贾宝玉与宝钗结婚后被嫁出。很多人认为薛宝钗容不下袭人将其嫁人,事实上并非如此。袭人出嫁,麝月一直留在贾宝玉身边,哪怕贾宝玉走了,也陪着薛宝钗,真妒忌应该一个不留。那么,薛宝钗为什么不留下袭人而留麝月呢?看看有什么线索要注意的。

【庚辰双行夹批: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庚辰双行夹批: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庚辰本在第二十回和二十一回连续留下了两条批语。透露出袭人出嫁留下麝月的大量信息。

第一,袭人出嫁是在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之后。

第二,袭人出嫁时贾宝玉还在,并非通行本八十回后所说贾宝玉科举后失踪。

第三,袭人出嫁前有留下“好歹留着麝月”之语。表示袭人出嫁并非自愿,也不是强迫,更多是不得已。

第四,袭人出嫁并非因为薛宝钗容不下人,袭人去后麝月一直在。

第五,贾宝玉最后“悬崖撒手”,弃了薛宝钗和麝月而去。麝月最后结局不好说如何。

…… ……

关于袭人出嫁另一个线索是七十二回林之孝向贾琏汇报,因家里人口太多,养不起这么多人,建议裁员!八十回后,贾家一定会有裁员行动,像袭人这种外买的丫头会优先被放出去。这是一。

二,三十九回刘姥姥向贾母讲了一个“三段”故事,分别对应宝黛钗。其中“雪下抽柴”中的大姑娘无疑是薛宝钗,身着红袄白裙是根本不符合古人的服饰礼仪,也没人这样穿。唯一预示薛宝钗同时遇到“红白喜事”。推测薛宝钗结婚当日,贾母去世的概率很大。贾宝玉作为嫡孙,最少守孝一年,甚至不排除三年,期间不圆房、不纳妾。袭人年纪大了,贾政不会允许丫头毫无名分的守着。主张放出去,谁也不敢反驳。

三,贾母一死,贾家树倒猢狲散开始,贾家岌岌可危。此时对王夫人来说,如何安排后手是关键。别人对贾宝玉没那么多忠心,唯有袭人才始终如一。不排除王夫人立意给袭人找一个好人家,未雨绸缪赏了一份丰厚嫁妆,以备贾家万一。薛宝钗与贾宝玉将其作主嫁给蒋玉菡。

四,贾家抄家后,根据脂批,袭人果然和蒋玉菡奉养了贾宝玉和薛宝钗一段时间。

【庚辰: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袭人并非不可留下。可出嫁对贾宝玉夫妇来说更有益。其他丫头不如袭人忠心,哪怕给再多嫁妆一旦贾家出事,也可能明哲保身顾自己。

五,麝月留下是因为她是“公然又一个袭人”,性格人品不差,而且麝月是贾家家生子,本就是家里人,如何使用都不可能有怨言。不像袭人是外买的,留下反不如嫁出更好。

综上,袭人出嫁是形势所迫的最好安排,麝月留下也是舍袭人没有更好的人选。袭人带着任务而去,最终果然奉养了贾宝玉薛宝钗夫妇。使得他们挺过了贾家抄家最艰难的一段日子。您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宝钗和宝玉结婚后,为何留下麝月,嫁出了袭人?

在王夫人、薛姨妈和凤姐的撺合下,终于实现了“金玉良缘”。袭人远离了宝玉,留下了麝月。留下谁?薛宝钗早有定论。众所周知,袭人给了宝玉第一次,贾母与王夫人有打算收袭人为姨太,连黛玉也打趣袭人为“嫂子”,好像与宝玉铁板钉丁。

宝玉和宝钗大婚后,情况有了反转,细致的宝钗认为:袭人是宝玉初恋,怕以后袭人喧宾夺主难以驾驭,同时袭人乃王夫人心腹,宝钗不想夫妻之间任何事,被王夫人知晓。所以,宝钗权衡再三,赶走袭人,从而留下麝月。袭人因祸得福,嫁给了蒋玉函,组成了幸福家庭。而麝月结局尚未交代,但肯定的是,不如袭人美满。

宝钗和宝玉结婚后,为何留下麝月,嫁出了袭人?

谢谢邀请。

宝钗与宝玉结婚后,把袭人嫁给了蒋玉菡,把麝月留了下来服侍,这是有深意的,也体现了宝钗的心思和为人。

【01】袭人

袭人是宝玉的贴身丫环,是贾母送给宝玉的通房丫头,也是王夫人心里认定了的准姨娘,所以明里暗里,大家都知道她与宝玉的关系,人家看她也高看一等,而她就在这种氛围里慢慢的迷失了自已作为丫环的本性,使小性子,规劝宝玉,甚至是撒娇什么的(比如宝玉从外面回来,她假装睡下了,等着宝玉去哄,结果晴雯她们说了一些关于李嬷嬷的事情,惹得宝玉没空搭理她,她只得起来解围),所以从这些事情上看,她并不是什么良家好女,很可能成为赵姨娘一类的角色。

【02】宝钗不会是第二个王夫人

宝钗心思缜密,城府也颇深,从小受从商的父亲和容不得小妾的母亲影响,做任何事情都有她自已的考量。袭人与宝玉的关系在大观园里不是秘密,宝钗很清楚袭人是什么样的角色,所以她绝不允许有赵姨娘的事情在自已身边发生,如果袭人成了赵姨娘第二,有了宝玉的孩子,怕是自已就成了第二个王夫人,王夫人的丈夫贾政,就只宠赵姨娘,与王夫人感情并不深厚,只停留在相敬如宾上。况且宝钗明白宝玉对自已的感情,比不得对林黛玉,眼前再放这么一个袭人,对她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03】麝月的性格

麝月的性格有些像周姨娘,安静而存在感低,不会在主子面前娇宠,用得着的时候在跟前,用不着的时候好像并不存在,而宝玉对她也仅仅限于丫环这么一个角色,即使有过云雨之情,也绝对替代不了袭人的位置。麝月在宝玉的房中,一直就处于一种不争不抢的恬淡状态,宝钗肯定在日常中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留下她的,因为她对于自已,丝毫不会有任何威胁,甚至还会听她的话,为她所用。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喜欢读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谢相遇在头条,感恩喜欢我的文字。

宝钗和宝玉结婚后,为何留下麝月,嫁出了袭人?

问题:薛宝钗和贾宝玉结婚后,为何留下麝月,嫁出了袭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此一时,彼一时也。原先基本内定了的贾宝玉的姨娘袭人,现在不需要了。现在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不是和林黛玉成婚,这个家由薛宝钗说了算。虽然说还有王夫人做主,但是金玉良缘的大事办成了,至于他们夫妻两口子的事,那就是小事,王夫人也乐得放手,何况她们现在等于都是王家一家人啦。那为什么要留下麝月,嫁出袭人呢?这是根据两个人的性格特点来决定的。薛宝钗不会不知道姨娘对正室的挑战性。赵姨娘就是侍宠而骄,不但依了她的年轻貌美拉住了贾政的心,而且还利用王道婆制造巫蛊,伺机发动对贾宝玉、王熙凤的攻击,其目的就是对自己的姨娘位置不满,要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子贾环争取更多的名分。薛宝钗嫁出袭人,就是在吸取王夫人的教训。因为袭人较之赵姨娘,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且不说袭人是第一个与贾宝玉行云雨之事的丫头,且不说她也经常规劝贾宝玉从事仕途经济,就凭她是王夫人的眼线,遇事喜欢给王夫人通风报信打小报告这个,薛宝钗就受不了。晴雯就是受害于她之手。不说是薛宝钗,谁也不愿意自己两口子的事,经常让王夫人知道。至于让她留下来,后面的嫡庶之争,那麻烦就更大。所以让她早点嫁给蒋玉菡,那是上上策。至于留下麝月,那是最佳选择。其实晴雯不在了,袭人嫁出去,合适的人选也只有麝月了。本身麝月也是聪明伶俐,其不亚于袭人和晴雯。跟她们两个比起来,麝月更显得诚实厚道本分,做事也实在,如果能作为姨娘,薛宝钗也会绝对放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