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普京不在了,车臣会独立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普京如果不在了,车臣一定会独立。

原因如下:

第一,小卡德罗夫式利用普京,普京也是利用小卡德罗夫

卡德罗夫父子是车臣的军阀。

他们之所以和俄军合作,目的只是为了争夺车臣的大权,不是愿意做俄国人的走狗。

一旦他们养成羽翼,就会和杜达耶夫、马斯哈托夫一样,想方设法摆脱俄罗斯的控制,实现独立。

表面上,小卡德罗夫整天拍普京的马屁,实际上做的确实另外一套。

4年前4月19日,斯塔夫罗波尔州的执法人员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击毙了一名车臣嫌疑犯,卡德罗夫闻讯大发雷霆道:“今后再有其他地区的执法人员来车臣行动,如果事先未告知车臣方面,可将其击毙!”

俄内务部等强力部门闻听此言大为不满。这些年卡德罗夫屡屡触怒强力部门,双方几乎处于敌对状态,若不是普京在中间平衡,恐怕对抗早已爆发。

第二,小卡德罗夫实际已经独立。

小卡德罗夫建立了数千人的武装力量,享有绝对的指挥权。

俄罗斯内务部认为,小卡德罗夫的军队是一批暴徒和土匪组成的。他们肆无忌惮,凶恶残忍,不受任何人的控制。

在莫斯科等地一度发生多次重大抢劫、绑架甚至杀人案,都是小卡德罗夫的部下所为。

这些人仗着由小卡德罗夫撑腰,根本不怕俄罗斯军警。

在俄罗斯境内尚且如此,何谈在车臣。

不要说他的部下,小卡德罗夫自己也强行娶了1名16岁车臣少女,作为第二个妻子。

这种违背俄罗斯宪法和车臣宪法的行为,也就明目张胆的违抗,其他可想而知。

第三,车臣是车臣人的。

在车臣战争爆发前,车臣人差点沦为少数民族。

他们由于被斯大林流放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导致车臣境内有大量俄罗斯族和其他民族。

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时,车臣族占车臣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第二次车臣战争以后,由于战争死亡太多,车臣族很多逃亡到国外,剩下的还不到百分之五十人口。

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小卡德罗夫治理下的车臣,其他民族人口畏惧仇杀纷纷逃走。

而车臣人则敞开肚皮生育,目前车臣族竟然超过人口的百分之九十,比最初的人口结构还要夸张。

所以,车臣如此单一的民族成分,决定了他必然会独立,只是时间问题。

第四,小卡德罗夫的隐忍。

小卡德罗夫之所以和普京周旋,目的是为了得到利益。

2019年4月12日,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发表公开呼吁,希望俄罗斯政府可以免除车臣历史上所欠下的巨额天然气债务。

而之前,俄罗斯刚刚免除一笔9亿人民币的巨额天然气费用。

同时,他的政府需要俄罗斯的大量援助才能运行。

然而,如果一旦俄罗斯停止对车臣的援助,那么俄罗斯对车臣还有什么意义?

独立是必然。

如果普京不在了,车臣会独立吗?

如果普京不在了,车臣一定会独立。

普京与车臣的小卡德罗夫

一、“车臣”在哪

车臣到底在哪里呢?俄罗斯进入欧洲有两条明显的路:陆路向西要经过乌克兰、波兰,直接进入欧洲中心地带,所以,这两个地方是北约死死盯着的地方。

海路可以经过黑海,进入地中海,直插欧洲,所以,包括美国在内,一直叫嚷着要俄罗斯退出克里米亚半岛,其实就是要俄罗斯退出黑海,断了这条路。

左下红点就是车臣

不过,还有一条不明显的路:在黑海和里海中间,有个高加索地区,东西宽度不到500公里,连接着俄罗斯和土耳其、伊朗,向南就是中东,向西直指地中海,这是一条更具战略地位的咽喉要道。

这个区域面积不到44万平方公里,小国林立,五十多种语言;而车臣就在这个咽喉要道的正中间,与各个小国都接壤,是十字路口的正中间,面积不到2万平方公里,人口140万,跟我们一个县级市差不多。

二、车臣人和俄罗斯人不一样

都说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但要和车臣人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车臣人生活在北高加索山区一带,过着游牧生活,1927年之前,使用的语言都是阿拉伯语,他们信奉的是伊斯兰教,属于逊尼派。

车臣人凶猛好斗,所以男人搞不好就死掉了,一直以来就是女多男少的局面。以前他们实行的是“收婚制”,就是一个已故男人的遗孀可以被另一个男人“收婚”。

如果已故男人有什么仇,那么同时收去的还有“复仇的责任”。所以,一个男人如果“收多了”,那么他复仇是死掉的概率就变得很大。

车臣新娘

由于不断地战争,尤其苏联解体后的两次车臣战争,车臣女多男少的局面更加严重,所以他们干脆就实行“一夫多妻”制,俄罗斯联邦也睁一眼闭一眼地不管,因为没法管,这是现状。

历史上车臣人的祖先自称为“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最早他们生活在阿尔贡河边一个叫“大车臣”的村庄,“车臣民族”的称呼由此而来。

在高加索山脉以南,车臣人过着游牧部族的生活,物产不是很丰富,但也可以自足;由于这里地势险峻,又是各地联络的要道,打劫成为一个不错的行业,所以养成了这里人的好斗、凶狠的特点。

因为有高加索山脉的保护,外面的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虽然屡有侵扰,但都没有对车臣人产生太大影响,他们在这里悠闲地放牧、打劫,倒也自在。

18世纪末,叶卡捷琳娜大帝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克里米亚汗国和格鲁吉亚三王国之一的卡特利-卡赫季王国,俄国的势力扩张至高加索全境。

随后,由于宗教、治权的争夺,在1829年爆发了全面的“高加索战争”。沙皇俄国为了控制高加索地区,如同点穴一样,紧紧压制住车臣,搞了好几次大屠杀;沙俄的暴虐残杀不但没有让车臣臣服,反而引起不断的起义、抗争。

到1859年,车臣地区表面上被征服,并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但是,这仅仅是混乱的开始,各种暴动、起义仍然不断,搞得沙俄帝国头疼不已。

叶卡捷琳娜大帝时的车臣战争

三、苏联时期的车臣

1917年,沙俄灭亡了,一切烦恼都留给了后来的政权——苏联,包括车臣问题。一开始,车臣作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存在与苏联这个大家庭之中。

1936年12月5日,也许是为了增加加盟共和国数量,也许被车臣闹独立的问题困扰,斯大林把“车臣-印古什地区”分出来单独建立了一个“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车臣人信奉的是伊斯兰教的,许多传统与苏联格格不入,更与苏联的东正教相冲突;而苏联的“男女平等”上学、关闭清真寺等,也让车臣人不能接受,有点像阿富汗那样。

另一方面,刚成立的苏联要搞计划经济,很多事情都要分地区安排好。车臣因为地理原因,苏联在这里建立了工业城市格罗兹尼,主要工业就是石油的开采与加工。这又让以前车臣的既得利益集团不满。

在有强力的政府的情况下,车臣暂时翻不了天,但不满一直存在于车臣人心里,这种不满演化成一种对苏联政府的恨意。

1901年的车臣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龙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势如破竹,打下乌克兰,直插斯大林格勒,向南控制住高加索地区;德军控制高加索地区是因为这里是石油产地,车臣的格罗兹尼就是个油窝。

这下车臣人觉得机会来了,反正他们对苏联的归属感也不强,于是,一些车臣人组建了一个“高加索兄弟特别党”,拉起游击队,与德国军队接触,对抗苏联政府闹独立。

但德国的南方集团军群打到斯大林格勒、北高加索一带就没法再前进一步,一直到二战结束,德国在苏联大败,车臣的独立也成为镜中花、水中月,一梦黄粱。

二战时的车臣武装

二战结束后,对车臣在二战时的行为,苏联火了,车臣人的苦逼岁月也就来了:撤销车臣的自治共和国地位,车臣人全部迁往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不准他们回到车臣。

迁移车臣人的命令是冷血的、快速的。1944年2月23日,十万名苏联红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进入车臣地区,他们公布了由苏联最高领导人签署的命令:所有的车臣人都要被流放到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

每个人有三十分钟的时间收拾自己的行李,全部约40万车臣人要在一周之内迁走,拒绝离开的就地枪决。当时苏德战争还在进行,条件艰苦、气候严寒,差不多有8万人死在迁移的途中。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他推翻了斯大林的政策,于1956年下令:准许车臣人返回车臣、恢复“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为了拉拢乌克兰,他还把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这两个地方现在都是俄罗斯的战略痛点。

车臣人回到车臣后,发现自己原来的土地、房屋已经被俄罗斯人占领,导致民族间冲突、争斗一直不断,十几年后才稍稍平息。但是,矛盾一直在,没法解决,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爆发。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东欧剧变,高加索地区立刻爆发流血冲突,就是这个原因,那时候我们常常在电视里听到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等等共和国又打起来了,又有流血冲突了。

战乱不断的车臣

四、苏联解体后,车臣差点就独立了

苏联解体后,车臣经过一番恶斗,实际上已经独立了。

一开始是一个叫杜达耶夫的车臣人,他本来是苏联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在阿富汗战争中表现突出,被任命为爱沙尼亚驻军少将司令,实际工作就是防着波罗的海三国闹独立。

结果这哥们不但不防着这三国独立,还在暗地里帮助他们,让这三国顺利地独立,任务彻底失败。苏联政府解除了杜达耶夫的职务,但波罗的海三国对杜达耶夫是感恩戴德,许多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被革职的杜达耶夫回到家乡车臣后,开始谋划建立自己的“车臣共和国”。1991年的“8.19”事件,让庞大的苏联一夜之间四分五裂;当年的10月27日,杜达耶夫就当选为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总统,随后他宣布车臣是主权国家。

杜达耶夫

紧接着,俄罗斯联邦在11月2日宣布:车臣--印古什总统选举非法。但是,俄罗斯的宣布没有什么威力,因为这时候的苏联马上要解体,没有任何人管这个事;而叶利钦自己就是俄罗斯联邦的总统,他也要争取更多的支持。

所以,在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以支持叶利钦为条件,换取与俄罗斯签署《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联邦分配财产条约》:俄联邦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北高加索军区的武器装备移交给车臣。

在杜达耶夫看来,车臣这时候实际上已经完全独立了,就差一份正儿八经的书面声明来告知天下;而叶利钦并不是这么想,他只是让车臣暂时别闹,签署的也只是“分配财产条约”,与主权没有一毛钱关系。

叶利钦差不多都想放弃车臣了

五、一点“君子之风”都没有的“第一次车臣战争”

杜达耶夫压根不管俄罗斯怎么宣布,他有了武器,拉起自己的武装,一边开始认真起草车臣共和国的宪法;一边利用武力在高加索地区抢石油、造假币,随带抢劫绑架要赎金,日子过得跟山大王似的。

1994年12月,叶利钦终于腾出手来解决车臣独立的问题。他签署了《解除"非法"武装和在车臣境内恢复宪法法律制度》的命令,派出约3万人的俄罗斯联邦的武装力量和内务部部队,从西、北、东三个方向打车臣。“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

这注定是一场悲剧式的战争,从俄罗斯进入车臣只有一条道路,还是山区,经过隧道。如同阿富汗战争一样,俄罗斯军队进入车臣以后,就陷入到被动挨打的地步,开进去的坦克与卡车首尾不能相顾。

第一次车臣战争

不到二个月,俄罗斯军队就牺牲了一千多人,到1995年五月份,付出巨大牺牲,才占领了格罗兹尼;

而车臣的杜达耶夫只有几千人的武装,机动灵活,一会退到山中,一会偷袭市里,打得那个顺手啊,就像几只狼围猎一群羊一样。

另外,车臣是一个穆斯林地区,他们还得到了许多穆斯林的支援。

1995年5月到6月间,车臣武装全部进入山区,俄罗斯军队只能进行“山地清剿”作战。可想而知,在山区,即使再先进的武器,也不能发挥很好的效能。

从6月底开始,双方开始谈判,不过因为立场迥异,这种谈判一时间没法取得效果。

陷入胶着的车臣战争

在和俄罗斯军队作战时,一个叫巴萨耶夫的车臣人特别勇敢,在战场上跟疯子一样不要命;这人对俄罗斯有刻骨的仇恨,他的妻子、孩子、妹妹和叔叔等一家十一口人都被俄罗斯军队的飞机炸死,所以,他发誓要让俄罗斯人也尝尝这种痛苦。

1995年6月14日,巴萨耶夫率领约120名恐怖武装分子,穿着俄罗斯士兵的衣服,偷偷潜入俄罗斯境内的布琼诺夫斯克市,先把一家警察局打个稀巴烂,然后闯进附近一家医院,扣押了1000多名人质。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

巴萨耶夫以人质为要挟,要求俄罗斯军队立即无条件撤出车臣。这时叶利钦正在加拿大参加“G7”会议,他拒绝与巴萨耶夫进行谈判,随后俄罗斯的军队和内务部队对医院发起了多次稀里糊涂的强攻。

很多人质在电视镜头下被打死,也有更多的人质在战斗中惨死。这些血淋淋的画面传遍全世界,让叶利钦狼狈不堪。眼见着死人越来越多,叶利钦只好退步,命令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亲自与巴萨耶夫进行电话谈判。

和恐怖分子电话谈判的切尔诺梅尔金

最后,俄罗斯政府做出了重大让步:俄罗斯在车臣地区停火,巴萨耶夫释放所有人质。6月19日,达到目的的巴萨耶夫释放了没被打死的800多名人质,自己带着人员撤回车臣。

但是,这种“停火协议”的生命力注定是羸弱的,半年后,也就是1995年12月,双方又打开了。

1996年,俄罗斯进入大选,叶利钦的支持率非常低,他不得不和金融寡头们合作,让渡部分利益;另外,他也想尽快结束这个流血不止的“车臣战争”,好让声望好起来。

1996年4月21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俄罗斯准确定位并锁定了“车臣总统”杜达耶夫的位置,随即派出两架战斗机,用先进的导弹炸死了杜达耶夫。

杜达耶夫被炸死

杜达耶夫一死,手下的武装立刻分裂成许多小的派别,他原来的参谋长接班马斯哈多夫接班成为“车臣总统”。

1996年5月27日,叶利钦与马斯哈多夫在莫斯科会面,宣布了新的停战协议,“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

战争结束了,俄罗斯武装全部撤出车臣,但是,在关于车臣地位的问题上留了个小尾巴,双方商定:车臣地位问题要在2001年以前解决,但现在不谈。

这个小尾巴,给后来的车臣乱局埋下了伏笔。

“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的人质

五、作死的巴萨耶夫,挑起了“第二次车臣战争”,把本来的独立搞没了

叶利钦和马斯哈多夫达成协议后,车臣仅仅在名义上是俄罗斯联邦一员,但实际上,他已经独立了。问题出在车臣内部,他们的武装力量在没有了杜达耶夫后,马上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各个头目各自为战的状况。

因为“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巴萨耶夫在车臣武装分子中获得了崇高的威望;现在他是车臣武装力量总司令,所以,车臣实际的兵权全部掌握在“不怕死的疯子”巴萨耶夫手里。

1997年1月,车臣大选,候选人是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大选不同于打仗,老百姓要安定生活的,所以,成天喊打喊杀、动不动就要血洗俄罗斯的巴萨耶夫落选了,相对温和的马斯哈多夫当选。

马斯哈多夫当选

马斯哈多夫为了稳住政局,任命巴萨耶夫当副总理,但是当了几个月后,不甘寂寞的巴萨耶夫自己辞职了。

其实,这时候,叶利钦、马斯哈多夫、巴萨耶夫都很难受。叶利钦要找车臣谈2001年的地位问题,但不知道找谁谈,因为车臣有一百六十多个小武装团体,不知道谁说了算;

马斯哈多夫面对车臣一地鸡毛的样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本来车臣就没有什么好的经济产业,打完仗后,更加贫穷。

那些小武装团体都不是好惹的,他只好睁一眼闭一眼让那些小武装团体搞点抢劫、绑架,好歹能换点钱财;再说他也根本管不了。

车臣武装跑到格鲁吉亚抢劫

比如,杜达耶夫的女婿就是一个小军阀,他不支持马斯哈多夫的温和政策,每天带人上街游行,马斯哈多夫的国家安全顾问在街上和他们辩论,居然被一枪打死,成为天下奇闻。马斯哈多夫要逮捕杜达耶夫的女婿,但命令发出去,没人敢执行。

还有一次,一个军阀绑架并杀害了四名英国人,马斯哈多夫实在没法向国际交代,派部队去捉这名军阀,结果他派出去的部队被军阀的人全部打死,自己还差点被军阀暗杀。后来他再找部队去抓军阀,军队也不干。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马斯哈多夫

巴萨耶夫是个闲不住的人,现在车臣独立了,他搞得像失业一样,很难受;但是他的追随者还在,再加上他又是个宗教狂热的人,于是,他拉起自己的武装,和一帮中东来的兄弟一起,跑到车臣东边的达吉斯坦搞事,因为达吉斯坦也是穆斯林地区,巴萨耶夫和中东兄弟们也要达吉斯坦独立起来。

在这里要说说当时美国的态度。美国非常高兴地看到车臣闹独立,也希望达吉斯坦能独立,这不就是美国的战略吗。所以,美国和马斯哈多夫眉来眼去,甚是亲密;也和巴萨耶夫之间不清不楚。

巴萨耶夫要搞事,无非就是恐怖活动那一套。要知道,达吉斯坦是俄罗斯非常重要的一个省,其重要性比车臣高多了,况且,达吉斯坦也没有独立的想法;巴萨耶夫要到达吉斯坦搞独立运动,那不单是一种侵略,更是对俄罗斯的一种藐视、侮辱。

1999年8月7日,巴萨耶夫开始在作死之路上狂飙了,他带着三四千人的武装部队,在装甲车的开道下杀进达吉斯坦省。

非要搞事的巴萨耶夫

但今时不同往日,他遇到了硬茬;叶利钦没有丝毫犹豫,于8月9日任命一个叫“普京”的小个子为第一副总理、代总理,让他处理这个事。

普京是什么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一上任就命令空军对入侵达吉斯坦的车臣武装进行毁灭性轰炸,接着派特种作战部队进入达吉斯坦作战,而大批地面部队则部署到俄罗斯与车臣交界的地方待命。

8月25日,入侵达吉斯坦的车臣武装分子基本被歼灭,剩下的都逃回了车臣;9月30日,俄罗斯军队还是和第一次一样,从东、北、西三个方向杀进车臣。

这一次进攻和第一次截然不同,第一次是苏联刚刚解体,军队士气低迷;这一次,军队已经稳定,大家打击侵略,士气高涨。只用了一个月,俄罗斯军队就控制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随后就是清剿车臣武装。

以前对巴萨耶夫行动暗中支持、还和美国勾勾搭搭的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傻眼了,怎么喊“停战”也没人管,普京是铁了心要解决车臣问题,要在2001年之前把车臣地位确定下来;实际上,要不是巴萨耶夫作死,普京还真的不好这么大举出兵。

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任命普京为“代总统”;普京成为“代总统”的当天,就亲自驾驶Su-27战机飞到车臣前线,看望在那里过新年的俄军士兵。普京定下的调子就是:不谈判,坚决打。俄罗斯军队于是大干快上,对车臣武装进行彻底清剿。

一个个车臣军阀被打死、一支支车臣武装灰飞烟灭;就连以前马斯哈多夫不敢管的军阀都被俄罗斯军队消灭殆尽。到2000年6月,车臣的地面战斗基本结束,俄罗斯恢复在车臣行使主权。

2001年1月22日,普京命令在车臣留下一个作战师和一个内务部旅,其他部队撤回;普京还让一个叫艾哈迈德·卡德罗夫的人担任车臣的总统,俄罗斯则在政治和经济上对他加以扶持。

“第二次车臣战争”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维持治安的工作。

六、车臣恐怖活动密集爆发,普京寸步不让,美国一言不发

普京的强力打击,让车臣武装分子无处藏身,巴萨耶夫也被炸伤。为了报复,他又故技重施,一面在俄罗斯境内实施“恐怖活动”,一面在向西方国家叫嚷,要求支援。

这一时期是俄罗斯境内恐怖活动密集爆发时期,有时候一连几天,每天都有恐怖事件,但是普京就把握一条:绝不和恐怖分子谈判,坚决打到底。

偏偏在2001年,美国爆发了9·11事件,出于反恐的需要,美国在车臣问题上不像以前那样天天批评俄罗斯,暗地里支持车臣;而是不管不问,一点声音没有。

美国这样,欧洲那些跟班国家更是鸦雀无声,车臣恐怖分子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尴尬境地。

一筹莫展的车臣武装

实在没法打了,马斯哈多夫在2005年1月命令车臣人全面停火,同时向俄罗斯政府保证:车臣绝不要求独立,咱们谈判吧。

但是,没有一个人回答他的呼吁,连以前力挺他的美国人都不吱声。2005年3月5日,马斯哈多夫在一次清剿中,被俄罗斯安全局人员击毙;2006年7月10日,巴萨耶夫也被炸死。

车臣表面的武装头目基本一个不剩全没有了。但是,更多不知名的武装分子散了开来,变成了不断制造恐怖活动的“独狼”;所以,即使在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当局宣布:“第二次车臣战争”正式结束,恐怖活动还是不断地发生。

惨烈的恐怖活动

七、小卡德罗夫:我效忠普京总统

这个卡德罗夫家族是什么人呢?实际上,卡德罗夫家族是典型的车臣人性格,他们冲动、暴力,不喜欢苏联、俄罗斯,支持车臣独立。第一次车臣战争时,老卡德罗夫就是坚定地“独立派”,走在对抗俄罗斯军队的前线。

但是,卡德罗夫家族不喜欢宗教极端做法,也有自己的独立性:马斯哈多夫和美国暗地里勾勾搭搭,他们不喜欢;巴萨耶夫搞宗教极端那一套,他们也不喜欢。

所以,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时,卡德罗夫家族和家族武装投靠到普京一边。普京正好缺车臣的抓手呢,立即在2000年5月,任命卡德罗夫为车臣地区的领导人。

卡德罗夫父子

2004年5月9日,普京支持的车臣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在一次阅兵仪式中,被巴萨耶夫提前安置的炸弹炸死;2006年3月4日,普京任命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儿子拉姆赞·卡德罗夫为车臣共和国总理,人称“小卡德罗夫”;三年后,普京任命小卡德罗夫为车臣总统。

现在,小卡德罗夫在车臣的威望非常高,他虽然年轻,但有强硬的政治手段。他公开表态:我只效忠于普京总统。他还把重建的格罗兹尼的一条大道命名为“普京大道”。注意,他一句都没有提“俄罗斯”,因为他只要说“效忠俄罗斯”,立刻会被车臣人的唾沫淹死。

俄罗斯即使经济再难,也每年大笔援助车臣,让车臣人能过上不错的生活;车臣的治安都是俄罗斯政府负责,但是,卡德罗夫家族任何事,当地治安一点也不敢管。为了让卡德罗夫好好干,普京多次给他授勋,封他为将军。

普京与小卡德罗夫

小卡德罗夫其实是个狠人,和以前的武装分子都有交情,马斯哈多夫、巴萨耶夫死后,无助的武装分子纷纷投靠到他的门下,他也不客气全部收编,组成只听命于自己的“车臣内卫部队”,这是车臣境内唯一的正规军。

对外,他宣称:这支部队隶属于俄罗斯内务部,行动上只听从自己和普京的命令。但实际上,这些好斗的车臣人组成的部队哪里会听普京的。

普京也不太管,因为不好管,如果解散这支部队,那就是让他们脱离管理,重操旧业,也是头痛的事;索性还不如花点钱养着他们,就当“花钱买平安”了。

只效忠于普京的卡德罗夫

八、如果普京不在了,车臣肯定会乱

情况就是这样。普京再强硬,他也没法子一下解决车臣问题,因为人心是没办法压制的;他只能用怀柔的手段,让车臣暂时平静下来,自己好有精力解决别的问题。

而俄罗斯人对车臣的印象,也在以前一次次的恐怖活动影响下,彻底跌到谷底。“车臣人”在俄罗斯人心目中不是个好词;“车臣”也是俄罗斯存在感很低的一个地方。

现在的车臣,是个高度自治的地方,它没有独立,也没有臣服与俄罗斯;小卡德罗夫从来不提俄罗斯,他只效忠于普京,他今年只有43多岁,比普京小25岁,并且普京就要不干了。

小卡德罗夫还年轻

普京如果不在了,难道你不认为俄罗斯与车臣的百年恩怨将再次爆发吗?毕竟在1859年,车臣就被叶卡捷琳娜大帝征服过一次,但那只是更大动乱的开始。

普京是人不是神。是人,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领“百年风骚”,解决不了“千年仇怨”。

如果普京不在了,车臣会独立吗?

如果普京因为俄乌战争失败,被追责导致下台,那么俄罗斯联邦可能会有下一次解体,车臣的卡德罗夫是普京强行扶上位的,一旦没了普京的支持,他是弹压不了车臣蠢蠢欲动的其他军阀的,车臣的独立将会是俄罗斯联邦解体的一部分。如果普京能平稳的交接权力,才能避免解体或车臣独立的巨大危机。

如果普京不在了,车臣会独立吗?

我们先看看地图,车臣在哪儿?

许多人并没有车臣的地理概念,总感觉他在俄罗斯的掌心之中一样。然而车臣的位置其实很麻烦,或者说这块位置从来都是俄罗斯最麻烦的国土。

地图上我们可以注意到一条很明显的山脉,这是高加索山,它东面是里海,西面是黑海,整条山脉将中间的走廊拦腰截断。

这条高加索山脉历史上就是俄罗斯最头痛的纷争地带,他们民族成分复杂且单一民族众多,往往不服王化,动辄惹出是非,而来自俄罗斯帝国的镇压也同样铁腕血腥,民族仇恨极其严重,可以说此地历史上能被吞并并维持下去都已经是沙皇们在天有灵了。

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只剩下了北高加索一带的领土,他们都拥有自治权,有自己的国旗国徽、宪法甚至官方语言,总统、议会、法院一应俱全,属于“自治共和国”,比自治区的自由度可是高上不少。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车臣其实独不独立真影响不了什么,俄联邦面对这些单一民族地区已经够客气了。

北高加索的“麻烦”共和国有不止车臣,还有前些年闹出乱子的北奥塞梯,与车臣一个鼻孔出气的印古什,独立和恐怖袭击严重的达吉斯坦,土尔扈特蒙古人后裔的卡尔梅克,高加索突厥人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这些地区只要你在网上搜,就能搜出大量的恐怖袭击和有组织的反俄冲突,可以说一点都不消停。

高加索南面也顺带提一下,只说几个国名就都懂这地方有多乱了,它们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再下面还有土耳其。

所以你问普京如果不在了车臣会怎样,显而易见,普京在的时候他们都不消停,如果普京不在了,又没有一个强力的领导人接班的话,高加索地区迟早还有大乱子,不仅车臣有可能趁机独立,其它几个高加索共和国也不会放弃天赐良机的。

实际上普京的存在已经是整个俄罗斯的国运问题了,普京权威过大,而梅德韦杰夫等人似乎也没能表现出普京式的执政能力和决心,这些年俄罗斯内部的投降派和机会主义者也越来越多,很难说普京如果哪天逝世,俄罗斯会不会再次掀起大浪。

我是车臣人的话,我也不会放弃作为其中一朵浪花的。

当年第一次车臣战争时,其实有许多车臣人也是支持俄罗斯的,但叶利钦错误而蛮横的做法反倒将其推到了反对者之中。这些年普京与小卡德罗夫的博弈虽然颇有一地鸡毛的感觉,但毕竟双方都不愿走向战争的双输局面,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也许普京能在生命的旅程结束前,很好的解决掉车臣的问题呢?只要加大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捆绑住车臣政府与俄联邦的共同利益,有些事情其实没那么绝望。

同样,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假如车臣的疏离感长期存在无法解决,那么即便普京以后的政府能控制住形势,那50年,100年,200年,车臣依然会分裂。

如果普京不在了,车臣会独立吗?

车臣是战斗民族中的战斗民族,一直都想要复国独立,最终却被普京给征服,最终宣布效忠俄罗斯,效忠普京,车臣的总统小卡德罗夫也一心为普京效力,既然车臣臣服的是普京,那么普京不在之后,车臣会不会再一次闹独立呢?

在苏联解体的前夕,车臣内部的分离主义人士在做作怪,就一直在闹独立,在1991年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之后,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并组建了属于车臣的国民武装部队,但从此之后,车臣就开始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属于独立的车臣,一部分属于俄罗斯。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就暗中支持车臣的武装,给俄罗斯制造了很大的麻烦,随后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俄罗斯兵分三路进入车臣,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俄罗斯军方有死亡人数为3826人,有17892人受伤,另有1906人失踪。

就这样,车臣获得了一个非正式的独立,得到了两三年的缓冲期。可好景不长,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了考验普京是不是能够担当大任,就把车臣的问题抛给了普京。1999年8月,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但是这次车臣没有那么走运,遇到后来的铁腕总统普京,普京对车臣进行了地毯式的攻击,虽然损失也很大,最终还是拿下了车臣,普京将车臣的反俄势力清除之后,扶持了小卡德罗夫担任车臣的总统,并让小卡德罗夫成了车臣真正意义上的王。由于这种都是普京的功劳,小卡德罗夫一直对普京感恩戴德,并称愿意为普京而牺牲。

尽管如此,普京是人,不是神,也有老去的那一天,那么车臣还能向现在这样拥护俄罗斯吗?车臣这个国家很难被驯服,他们信仰的是伊斯兰教,和俄罗斯的东正教同,直到现在,车臣还是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是不能完全让车臣彻底被同化的,所以车臣在普京不在之后,存在很大的变数。

其次,车臣会不会再次闹独立,关键在于俄罗斯未来的接班人,如果俄罗斯未来的接班人都和普京有一样的铁腕,能让车臣人向敬仰普京那样敬仰他,车臣就不会闹独立。另外,车臣会不会闹独立,还要看俄罗斯给不给这个机会,车臣这个民族比较善于审时度势,只要的每逢危机降临俄罗斯的时候,都会出来折腾一番,看能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现在美国对俄罗斯虎视眈眈,如果俄罗斯敌不过美国,车臣就会出来搞事情!

从这样的情况来看,车臣问题将来会成为俄罗斯的一个安全隐患,俄罗斯得小心谨慎才行,以免受到车臣的反噬!

如果普京不在了,车臣会独立吗?

这个问题在于苏联总统怎么看,假如普京是苏联解体的总统,苏联也不会解体,因为普京有胆量打第三次世界大战。

普京解决车臣时,国际环境并不好,普京和苏联的外交压力也很大,比苏联解体时一点不会小。

所以,这个没法假设。

因为就看苏联总统愿不愿意顶住世界压力,以及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而出兵。

谁能保证,普京出兵车臣时,外国不会出兵保护车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