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也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为什么不支持光绪的变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李鸿章是个政客,其次才是军事家。
李鸿章为什么自称为大清的裱糊匠?为什么自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那是他很明白,自己充其量就是裱糊匠,就是和尚,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而已。
李鸿章只有对掌权的满清权贵集团效忠,才能够保持自己的地位,才能捞到大量的好处。
他的权力完全来自于慈禧太后集团的施舍,随时可能被收回。
其实,李鸿章有多大实力?
以北洋水师为例,一举一动都要依赖满清政府的拨款,每年至少几百万两。
如果没有满清的财政支持,北洋水师自己就毁灭了。
李鸿章只是一个大臣,并非军阀,他并没有掌握地方的军政实权。只要慈禧太后愿意,其实分秒就可以除掉他。
以甲午战争为例,去签订《马关条约》的就是李鸿章,为此还挨了日本刺客一枪,险些把命送了。
但李鸿章没有慈禧太后的命令,敢去签订国家的条约?
他只是奉命行事。
然而,签订条约以后如何?
李鸿章不但被免除职务,还被骂的狗血喷头。
如果慈禧想要找个替罪羊,此时就可以把李鸿章杀掉了。
其实,以李鸿章的睿智,他自然知道变法是对的。
虽然光绪很厌恶李鸿章,但李巧妙地保持着和维新派的关系,并没有撕破脸。
但是,以李鸿章的老辣自然明白,光绪皇帝本来就没有政治和军事根基。他主张的变法其实是强迫掌权的满清权贵集团,让出部分对国家的控制权,这个集团绝对不会同意。
如果继续下去,大家就会撕破脸。
而慈禧代表的满清权贵集团掌握着中国所有的权力,连几十万兵力的太平天国和捻军都可以剿灭,何谈手下只有几个书生的光绪。
如果李鸿章和光绪走在一起,也就是谭嗣同的下场。
自然,从为国为民角度考虑,宁可全家死光也要支持变法革命。
但李鸿章不会这么做,他所做的一切说通俗点只是为了自己和家族。
李鸿章本来是个穷翰林,两袖清风。
死的时候,李鸿章留下上千万两银子的遗产。
虽然天下大乱,满清瘦弱不堪,但李合肥自己却是肥了。
李鸿章也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为什么不支持光绪的变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鸿章是既得利益者,他和慈禧是一类人,光绪和他们正好相反,什么也没有。李鸿章和光绪利益相反,不可能走到一起去。
李鸿章一路打拼成为封疆大吏,得到当时大清第一权力人慈禧的宠信,可以说功名利禄全有了,得到这些并非易事,保住来之不易的东西,这是李鸿章内心深处最坚定的想法。要保住既得利益就要让慈禧持续不断宠信自己。
慈禧掌握大清最高权力,这是慈禧的既得利益,她不愿丢掉既得利益,李鸿章全心全意地维护慈禧的既得利益,就会持续不断地受到慈禧宠信。
李鸿章代清廷签订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他不知道会挨骂?知道。知道为什么还要做?因为慈禧喜欢,签定了卖国条约慈禧就可以继续掌握大清最高权力,就可以继续享受权力给她带来的快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割多少地,赔多少款没关系,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权力就行。李鸿章牺牲自己的名声保全慈禧的利益,反过来慈禧信任他,他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四大名臣之一,他也是极力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但是洋务运动和光绪的维新变法有本质区别。洋务运动只是向西方学习,目的是想通过学习赶上西方,从而保证既得利益不丢失。光绪看到的不只是技术的落后,更主要的是大清制度的腐败,他的改革是做手术革积弊,要动既得利者的奶酪。李鸿章不愿失去既得利益,所以他不支持光绪。
光绪虽然是皇帝,但只是个傀儡,没有权力,他通过变法可以得到权力。学习只是权益之计,达不到光绪实现权力再分配的效果。光绪要重新分配权力,李鸿章不愿把自己现有的权力拿出来分,两个人不可能走到一起。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李鸿章也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为什么不支持光绪的变法?
光绪皇帝的变法图强也就是1898年6月11日开始的著名的百日维新,其本意是要大刀阔斧推行近代化改革,彻底扭转中国受列强欺凌的命运,不过这场近代化改革最大的毛病是急政,而且光绪皇帝身边深所信任的新贵们又基本全都缺乏实际的行政经验,因而很多改革举措显得步子过大、不切实际,推行起来阻力重重。
论起当时大清国的近代化运动,李鸿章可以说是祖师爷级的人物,早在戊戌变法近30年前,当时的李鸿章就已经在办洋务。然而李鸿章办洋务的重要特点是务实,乃至办事有点谨小慎微、畏首畏尾,这种偏稳健、趋于务实的风格,和戊戌变法时新贵们的作风完全不同,所以不是李鸿章不支持变法,而是变法党人瞧不上李鸿章。
另外,戊戌变法发生时,李鸿章除了还有一定的声名外,实际上是两手空空、毫无实权,只是在总理衙门办事的大臣而已,也没有什么政治实力可以用来支持或扼杀戊戌变法。
李鸿章也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为什么不支持光绪的变法?
清末著名大学者王闿运曾经对弟子杨度预言过维新变法的结局注定失败,他的依据很充分皇权在后宫不在前朝。李鸿章作为军机大臣对于朝廷政局自然也是洞若观火,他奉行恩师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道,并且加以创新增加了“经济”。王闿运是一个奇人,担任过咸丰皇帝顾命大臣肃顺的家庭教师,肃顺对他非常倚重,王闿运捉笔的改革方案得到咸丰皇帝的高度重视,如果咸丰晚死几年给肃顺改革几年时间,历史或许将重写。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忧惧而亡,慈禧伙同奕亲王发动政变,肃顺为首改革派被清算,整个过程中王闿运目睹了朝堂内外的变局。王闿运后来到曾国藩幕府效力,为其筹划镇压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等政略。
肃顺辅佐咸丰帝依靠汉族武装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了挽救危亡支持曾国藩与李鸿章等发动洋务运动,作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的七世孙肃顺为晚清做出巨大贡献,可是当清王朝最后一位实权派皇帝咸丰驾崩后,一切都灰飞烟灭了,守旧派恭亲王奕钦与西太后慈禧合作以同治皇帝为傀儡发动政变逮捕了扶陵归京的肃顺,王闿运总结失败的原因是江山气数已尽,守旧派的王公亲贵在风雨飘摇的王朝中得过且过醉生梦死,改革派的曾国藩与李鸿章也只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旗号下图强。
曾国藩继承了肃顺们的部分新政,他作为一个道学家更多的是关注三纲五常收拾人心,从太平天国到捻军镇压,从治理朝鲜内乱到洋务运动开展都是维护天朝最后的尊严。李鸿章对于曾国藩经世致用的处世之道批判性继承,他没有太深的用人识人之术,只是希望维持局面就好。曾国藩去世后给他留下庞大政治遗产,李鸿章用充足军费打造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同时继续发力效仿列国科技图新图强,腐朽的国家体制无法为改革提供可持续动力,一切都是老牛拉破车。
羸弱的光绪皇帝在甲午大海战失败的刺激下决定变法,李鸿章无法拒绝皇帝的梦想,但也不想介入权利游戏斗争,肃顺的教训发生在昨天,李鸿章开始韬光养晦任由帝师翁稣同带着公车上书的举人们折腾,维新变法得到了少数地方督抚的支持推行影响力有限,各地的强国会无权无饷难以深入。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到慈禧太后的利益后,垂帘听政制度重新归来,戊戌六君子斩于菜市口。李鸿章默默的上了道折子给慈禧太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事情,后来广东一位年轻人孙中山找到他希望他赞成革命并且推举他成为“中国的华盛顿”。
李鸿章也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为什么不支持光绪的变法?
光绪帝的戊戌变法,李鸿章之所以不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光绪的老师翁同龢,一直和李鸿章政见不合,甚至恨不得能治李于死地,有这个原因,光绪也不可能拉拢李鸿章。
第二个原因,就是李鸿章顾忌慈禧的态度,在官场上游刃有余老奸巨猾的李鸿章,不会不知道当朝党政大权独揽在慈禧手里,他也不会接受拉拢。何况光绪也没有那个能力拉拢封疆大臣。
第三个原因,李鸿章刚刚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内谩骂声一片,犹如过街老鼠,这时的光绪帝也不太可能给自己惹一身骚。
纵观以上种种原因,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也就没有可能拉拢李鸿章这样的权重人物。老奸巨猾的李鸿章更不会主动蹚这锅浑水。
李鸿章也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为什么不支持光绪的变法?
慈禧太后力量强大,靠上她,就像如今小国头靠美国一样,好掌权啊!否则,权没有了咋办?!一:使展不了抱负,二:捞不到好处……因此出卖了光绪成了小人。直到如今还有人骂他是卖国贼!小编认为他是卖国贼吗?为啥要提这样的问题呢?!能不能分享你的想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