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又被称为"鲜卑唐"?

正确答案:

李渊的家世是神秘的,自称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西凉的陇西李暠的后代,而李暠也说过,他就是汉朝抗击匈奴,一箭射进石头的那个“飞将军”李广的后代。

李渊的祖先,一直在今天甘肃与陕西一带活动,属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所以史书记载他:“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或“其先陇西狄道人”,对于这个说法,后人也有存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老先生认为:“隋唐两朝继承宇文氏之遗业,仍旧施行‘关中本位政策’,其统治阶级自不改其歧视山东人之观念。

故隋唐皇室亦依旧自称弘农杨震、陇西李暠之嫡裔,伪冒相传,迄于今日,治史者竟无一不为其所欺,诚可叹也。”这里说得很明白,李渊与李暠完全不搭界,并非出自陇西李氏。陈寅恪先生进一步考证说,李渊其实是西魏弘农太守,鲜卑大野氏人李初古拔的后代,也就是说,李渊的家族,与鲜卑族关系密切。

李渊不是汉族,进而推出唐朝也不是汉族建立的政权,这显然是错误的——汉族,历来就没有一个特别纯正的血统,一直以来,就是由许多不同的民族,在不断的通婚、同化与交流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唐朝为什么又被称为"鲜卑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一,鲜卑民族已经被汉族融合,所以不存在鲜卑唐这种说法。

鲜卑属于野蛮落后的文化,被汉族更先进的文明迅速同化。

今天已经没有鲜卑族存在,所谓的鲜卑人就是汉人。

也就是说,鲜卑人只是汉族的一部分,不存在鲜卑唐,只有汉唐。

第二,母系是扯淡,一切在于父系。

这世界上所有国家,均是以父系作为祖先的识别标准,而不是母系。

李唐的祖先李虎,出身于南北朝大族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都是西北赫赫有名的汉人家族,起源于魏晋时代。

先祖为西汉著名将领李广,是非常标准的汉人。直到南北朝时,它是北方最为显赫士族之一。

因此李唐的父系是汉人这毫无疑问,至于母亲是什么民族没有意义。

就退一万步说,李唐的男性祖先就是鲜卑人,今天的鲜卑人也是汉族一部分。

唐朝为什么又被称为"鲜卑唐"?

谢谢邀请!

唐朝代替隋朝,隋朝的功绩为基本结束了"五胡乱华"的局面。所谓五胡乱华是指匈奴、鲜卑、羌、羯、氐等来自蒙古高原,西部西域一代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残酷统治和血醒残杀。这段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差点让五胡断了中华民族的人脉和文脉。

虽然大隋结束了五胡乱华的局面,但大隋皇室以及参与创立大隋的唐国公李渊等家族有半数以上胡人的血统。光有血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胡人文化的传承。隋唐皇室都是关陇集团,都是在五胡乱华期间打拼出来的胜利者、王者,本身是五胡乱华的直接后代。他们姻亲是五胡之一的鲜卑独孤氏,隋唐皇室之间,是几辈的直接亲戚,没有胡人的支持就没有隋唐。

大唐建立后,其皇室干的严重违反人伦的事很多,对我们汉人而言不可思议,而李唐皇室来说无所谓,司空见惯。

一、李唐王室血醒。与游牧民族王室传位继承如出一辙。李唐打败了八辈都是亲戚的大隋,建立大唐。李世民的奶奶的奶奶、奶奶、母亲、皇后都是独孤氏,鲜卑族。其家族长期生活在胡人在山西的核心地带。所以李世民弑兄屠弟,逼父退位。以及后来武则逼死儿子,太平公主干掉嫂子侄子,唐玄宗李隆基干掉姑妈等,都在情理之中,不值得大惊小怪。

二、李唐称脏唐。所谓脏指皇室人伦关系混乱。李世民继位后,将兄嫂弟媳,表婶子(隋炀帝皇后)等纳入后宫。其儿子李治将小妈武则天封为皇后,还培养成了皇帝。武则天养面首,杀儿子。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男女关系混乱,公开养小白脸。韦后淫乱,屠夫。唐玄宗李隆基公开娶儿媳妇,与儿媳妇玩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浪漫。为什么会有如此心态和不堪?皆因他们血管中流淌着胡人的血液。

三、大唐盛世。大唐兼容并蓄,能自然接受强大汉文化的洗礼。大隋被推翻,无论谁来统治中原,都会有盛世,这是历史规律决定的。前面有大隋覆灭的教训以及打下的基础,后有人民迫切休养生息,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没有李世民,会有王世民,没有武则天,会有文则天。当然,历史选择了他们,既是他们的幸运,也是中华民族的幸运。

唐朝为什么又被称为"鲜卑唐"?

关于李唐皇室的民族渊源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李唐是鲜卑化的汉族回归汉统,另一种认为李唐是汉化的鲜卑族。无论那种观点,李唐皇室都确实和鲜卑族有极其深厚的渊源。

按照第一种观点,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李暠自称为汉名将李广之后,李渊祖父李虎系李暠六世孙,被鲜卑拓跋氏的魏帝赐姓大野,李渊复姓李氏,但和鲜卑族世代通婚,系鲜卑化的汉人。以李世民为例,其妻长孙氏是鲜卑族,其母太穆皇后窦氏是宇文泰的外孙女,半个鲜卑族,其祖母独孤氏还是鲜卑族。李唐皇室和鲜卑族渊源之深绝非空谈。

另有一种观点是李唐出自鲜卑族叱利氏。清朝道光五年出土的李虎墓志铭显示李虎之父为李宝,祖父叫李爵,而非第一种观点认为的李天锡和李熙。李虎家族可能是汉化的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鲜卑族大都改姓汉姓,叱李(叱利)也改为李姓,后李虎又被赐姓鲜卑贵族姓氏大野。

按照观点二,李唐皇室血统上无论父系母系都出自鲜卑,不过已经高度汉化而已。

正因为李唐皇室与鲜卑族有浓郁的渊源,所以唐朝尤其是唐朝前期胡风颇盛,唐朝君主除了中原皇帝的尊号外还拥有“天可汗”这一尊号。中国大一统王朝中,皇帝同时拥有汗号的有隋唐元清,四朝均有较浓的游牧民族背景。

说了以上这些,我个人是不赞成鲜卑唐的说法的,无论李唐皇室是汉化鲜卑,还是胡化汉人回归汉统,文化上都是认同于汉民族的。其实隋唐之前的汉族和今天的汉族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商周秦汉是原始汉民族的形成期,这一阶段华夏族为主体融合了狄夷蛮戎形成了原始汉族。魏晋南北朝隋唐是汉民族的发展重塑期,这一时期以原始汉民族为主体,融合了鲜卑匈奴羌氐等少数民族形成了新汉族。宋元明清是汉民族的定型期,这一时期汉族融合了部分女真蒙古契丹党项等民族,形成了现代汉族。鲜卑族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中汉化最积极主动的一支,已经完全融入了汉族,是现代汉族的血脉来源之一。隋和唐均应该视为汉民族大一统王朝。

唐朝为什么又被称为"鲜卑唐"?

说“鲜卑唐”,我想应该是李渊的母亲是鲜卑族独孤信的女儿独孤氏,李渊具有一半鲜卑族的血统的原因吧!

唐朝为什么又被称为"鲜卑唐"?

关于唐朝,很多人第一印象是盛世,当然了解历史较多的朋友会联想到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还有武则天的故事。

而关于唐朝,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唐朝与其叫李唐,不如叫鲜卑唐,这其中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鲜卑的来历

说起鲜卑,得先说匈奴。

匈奴是战国时代——东汉这数百年来主要的边患。而匈奴所侵害的国家,除了中原以外,还有一个叫东胡的部族。

东胡的一支,就是后来的鲜卑,鲜卑人之所以叫鲜卑,是因为鲜卑人的祖先居住在大鲜卑山,而这个大鲜卑山到底在哪,近代以来一直是个谜,有认为在内蒙的,还有认为在蒙古国的,直到30年前才被确定,是在大兴安岭地区。

东汉中期,东汉朝廷攻打北匈奴,北匈奴自知自己打不过东汉,于是一路西逃,有传说逃到欧洲,但是究竟逃到哪里,至今还没有定论。

北匈奴跑路以后,鲜卑人趁机占了北匈奴的故土,在魏晋时代,逐步南迁,进入中原。

李家和鲜卑的渊源

拓拔鲜卑建立了北魏王朝,最终统一了中国北方,随后北魏朝廷经过几代统治以后,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而李渊的祖先李虎(就是后来被追封为唐太祖的那位),在西魏时代,被封为八柱国之一,还被追封为唐国公。

而关于李家的起源,按照李家自己的说法,李家是汉朝李广的后人,后来李广的孙子李陵被迫投降匈奴,于是李陵在匈奴有了后代,而李虎就是李陵的后人——也就是说,李家是根正苗红的汉人不说,还是名门望族。

不过,也有说法认为,这是北魏进入中原以后,为了和中原汉族的门阀世家拉关系套亲戚,而胡编乱造的传说,而李家,就是汉化的鲜卑人。

因此这是鲜卑唐说法的来源之一。

当然,说李家是汉化鲜卑人这个说法没有什么实锤,不过,关于唐朝和鲜卑人的渊源,小编倒是有两件实锤证据。

第一件,血统上。李家其实属于混血血统。

李渊的生母,独孤氏是地地道道的鲜卑人,因为独孤这个姓氏,是标准的鲜卑姓氏;

此外,唐高宗李治的生母长孙氏,也是地地道道的鲜卑人,因为长孙这个姓氏,也是地地道道的鲜卑姓氏。

所以从血统上,唐朝皇族的血统,确实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唐朝掌权的世族,主体上是北方世族,北方世族在南北朝时期,和鲜卑人关系密切,通婚频繁,从这点来说,唐朝具备一定程度的鲜卑属性,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第二件,文化上。

盛唐那会儿,唐朝社会曾流行穿胡人服装,并且唐朝皇族、贵族对于汉人的伦理并不是十分在乎(比如儿子娶继母,爹娶儿媳妇),而这些,也具备浓厚的鲜卑族文化特征。

因此在文化上,唐朝也有一定的鲜卑文化属性。

不过,鲜卑唐,只能说唐朝具备一定的鲜卑族属性,但并不是完全的鲜卑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