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前苏联军队对手风琴情有独钟而且很流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联人,其实主要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人对于手风琴都非常喜爱。

尤其是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简直把手风琴当做情人一样。

他们的生活,不能没有伏特加、女人和手风琴。

其实手风琴诞生于德国,但在德国并不是很流行,相反在19世纪传入俄国以后就突然风靡起来。

现代的手风琴,巴扬手风琴,也是在俄罗斯于1905年改进完毕的。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人这么喜欢手风琴。

萨沙不是音乐家,只说说自己的观点。

俄罗斯也是音乐之国,但诸如钢琴、小提琴、长笛之内都是上流社会的专属。

俄罗斯民间的乐器都是三弦琴、古斯里琴、口琴之内,都是很单一的乐器。

俄罗斯民间非常喜欢舞蹈,那就需要一个乐器组成的乐队才能演奏。

那么,每次跳舞就必须集中一批乐师,对于乡下来说是不现实的。

相反,手风琴却彻底打破了这点。手风琴自己就可以说是一个乐队。

热烈的探戈舞曲,快的波尔卡舞曲,令人激动的缪赛特舞曲,轻快的苏格兰双人舞曲,甚至快步舞曲,一个手风琴就能够搞定了。

现代苏联生产的最大型号的键钮式手风琴的音域,从大字一组的E1音到小字四组的f 4之间,包托了所有七十七个半音音级,超出了六个八度,这在当今世界乐器王国里也是屈指可数的。

可以说,手风琴就是一个单人乐队,完全符合俄罗斯人的需要。

大家都看过知道保尔柯察金是一个优秀的手风琴手。他一个人拉琴,就可以让一群人唱歌跳舞,每次都非常热闹。这是其他乐曲办不到的。

再说,手风琴的声音,也同俄罗斯传统民乐很接近。

资料中这么写:手风琴饱含了俄罗斯民族内敛的激情,音色上更有金属般铿锵的气质,低音雄厚并富有穿透力,能真正意义上完美地模仿管风琴的辉煌声音。

手风琴的声音兼有柔情和激情,可以非常柔和,也可以瞬间高亢激昂,非常符合俄罗斯人的个性,也最适合军人来听。

无数大师的推动。

很多俄罗斯音乐大师,没有局限于钢琴之类传统乐器,而是大大推动了手风琴的发展。

比如最著名的柴可夫斯基,就曾经在乐队中大量使用手风琴。

其他很多音乐家也是如此。

在1930年,俄罗斯大城市的音乐学院,还出现专门学习手风琴的班级,列入正式项目。

有意思的是,世界上除了苏联和德国以外,学习手风琴的国家并不多。

然而,中国有一段时间醉心老大哥的文化,导致我们有很多手风琴的存在。

萨沙小时候上音乐课,我们的音乐女老师就会拉手风琴。

为什么前苏联军队对手风琴情有独钟而且很流行?

苏联士兵们对手风琴有多热爱呢?先看下面的这个动图

▲绝望无助的苏联士兵面临死亡时仍不忘弹奏自己手中的手风琴,就连他的敌人德军士兵都情不自禁的给他鼓掌

那么为什么手风琴在苏联军队中这么流行呢?

手风琴在苏联拥有广阔的群众基础

早在上世纪中叶,即在手风琴诞生后的不久,手风琴就流传到了当时的沙皇俄国。由于手风琴是一种既能够独奏,又能伴奏的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的优美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更可以如钢琴一样双手演奏出丰富的和声,手风琴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除了独奏外,还可重奏、合奏,可以说一架手风琴就是一个小型乐队。

于是这种美妙的乐器顿时就在俄罗斯广泛传播起来,他们用手风琴演奏传统的俄罗斯民族音乐。

▲手风琴在俄罗斯

1883年著名的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在他的“交响乐第二乐章”中使用了4个手风琴,也将手风琴这种民间乐器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1917年革命后手风琴家们演奏了很多有关内战和革命的歌曲,到了1926年,在莫斯科甚至出现了专门教授手风琴演奏的学校。

总之手风琴在苏联的广泛流行拥有了广阔的群众基础,因此很多热爱手风琴的人因为卫国战争不得不进入战斗第一线,他们仍然带着自己喜欢的手风琴。

手风琴易学易懂、体积小,便于携带

由于手风琴高音固定,所以手风琴易学易懂,加之手风琴体积小,携带方便。对于革命宣传工作来说,手风琴能背起来就走,既能独奏又是和伴奏,特别适合需要频繁转移和随时游动的红军战士,自热就成为他们最喜欢的乐器

▲拉手风琴的二战苏联士兵们

所以当苏联红军战士们在激烈战斗休息时,也会弹奏起悠扬的音乐,拉上一曲手风琴是对疲累的战士们最好的调剂。

后来抗日战争后,大批苏军进入了东北,受苏联老大哥的感染,手风琴成为中国军队文工团必备乐器

▲拉手风琴的解放军战士们

为什么前苏联军队对手风琴情有独钟而且很流行?

手风琴,历史较为悠久,是一种既能够独奏,又能伴奏的簧片乐器;不仅能演奏单声部的优美乐曲,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旋律,更可以如钢琴一样双手演奏丰富的和声。

由于手风琴音高固定,易学易懂,而且体积小,携带非常方便,因此,手风琴很适合不同年龄的演奏者自娱自乐,也可以很方便地携带到学校、剧场等参加演出;同时手风琴也成了军人在战时之余,自娱自乐或集体娱乐的绝佳乐器。

手风琴,早就成了俄罗斯民间的乐器,是俄罗斯民歌的灵魂,许多能歌善舞的俄罗斯人,都喜欢用手风琴来伴奏;原苏联战争题材的老影片中,常出现有手风琴的镜头。

当手风琴响起时,刚战斗激烈不断有战友牺牲,还死气沉沉的氛围,顷刻之间,就变得非常热烈,突出了苏联军人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特质,这样的镜头随着手风琴动人的乐曲,也非常感染观众。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苏联军队仍然具备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战争之余,枪炮声停歇时,总会有人不顾战争的残酷,以及身体的疲乏,在阵地上、战壕内、在露营地等不同场合,拉起了欢快的手风琴乐曲。

受手风琴动人乐曲的影响,身心疲惫的官兵,都不知不觉地露出了笑脸,简直成了苏联军队极好的政治手段的辅助工具,有时高调的宣传,竟然不如手风琴的作用来得强,以及立竿见影。

苏军政治委员,也很会做官兵的思想工作,手风琴手就是政治委员得力的助手,用手风琴谱写了苏军官兵抵抗德国法西斯、到底保家卫国、战争必胜的强大信念。

因此,携带方便,音乐动听,优美悦耳的手风琴,就成了苏军的另外一种有效的武器,用它来提升战场上官兵的士气,手风琴参与战争,在军中得以普及,在苏联军队中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为什么前苏联军队对手风琴情有独钟而且很流行?

俄罗斯的手风琴并不是手风琴,而是‘巴扬’,具有独特的音色,与手风琴的音色不一样。‘巴扬’与‘balalaika’琴代表了正宗的俄罗斯的民间音乐风格,是俄罗斯的象征,所以巴扬和balalaika为苏军红旗歌舞团和俄罗斯民间歌舞团必备,比如‘卡林卡’中巴扬旋风般的变奏等,否则就失去了俄罗斯音乐的灵魂!顺便说一句,本人对俄罗斯音乐风格入迷般的喜欢!

为什么前苏联军队对手风琴情有独钟而且很流行?

岂止是苏联军队,苏联民间对手风琴就玩的极溜。

为什么前苏联军队对手风琴情有独钟而且很流行?

这是人家的风俗习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