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强弩可以和近代西方列强的燧发枪抗衡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弓弩早在战国时期就大量使用了。

为什么,弓弩却逐步被火器淘汰呢?

在明代,明军装备火器的比率已经很高了。

客观来说,明军的三眼铳、鸟铳似乎并不比弓弩强大。

尤其是三眼铳射程只有30米,鸟铳不能在下雨和大风情况下使用,威力也不强。

那么,为什么我们使用了上千年的弓弩比不过这些火器?

这是弓弩自己的缺陷决定的。

我们以弩为例,它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确。

优点:

第一,弩的直射精度高。

弩和弓不同,它采用待发装置,也就是先拉弦以后通过待发装置固定住,然后扣动弩的扳机发射即可。

弩不需要像弓一样,保持一个持久拉弓瞄准的过程,这个对于弓箭手要求很高,很容易造成精度不够。

弩则不一样。

因为发射时候不需要力量,弩的晃动小,还可以从容瞄准,直射精度是非常高的,远远高于弓箭。

第二,弩的穿透力更强。

道理也是一样的。弩可以使用全身的力量上弦(比如腿部),而不是像弓一样只用手臂。

所以弩的拉力可以大的多,也就具备更强的直射穿透力,可以射穿比较厚重的铠甲。

第三,弩的训练更为容易。

弓箭的训练至少需要2年,优秀弓箭手要练一辈子。

而且,弓箭练习是很恐怖的,英国长弓手的墓地经过挖掘,发现他们手臂和背部骨骼有不同程度变形,就是训练导致的。

弓箭手在古代属于高技术兵种,同骑兵一样。

但是,弩的训练就简单的多。一个农民训练一个月就可以上手,三个月就可以拿着弩作战。

以上都是弩的优点。

但是,弩也存在很多巨大的缺点。

第一,弩的射程短。

步兵和骑兵大兵团作战弓弩对射,并不是电影那种精确射击,而是都采用高仰角进行概略射击,以高密度的箭雨覆盖敌人。因为这样射程远,可以在敌人射程外杀伤对手。

然而,弩和弓不同。

弩由于设计原因,不能采用高仰角发射,以直射为主。

如果强行采用高仰角发射,弩箭就会出现精度上的奇差,散布巨大。

那么这样一来,弩就不太适合古代大兵团作战了。

第二,弩的射速较慢。

弓箭可以连珠发射,一箭连着一箭。优秀弓箭手每分钟可以射箭5到6次,几分钟内可以射出大片箭雨。

弩的上弦很困难,每分钟射1到2次就算不错了。

所以如果远程对射,弩是对付不了弓的。

第三,弩的制作较为复杂。

自然,弓箭制作不简单,但弩的制造更为复杂,有很多精密的部件,往往要用金属制造。

游牧民族可以制造出不错的弓,但根本造不出优秀的弩,就是加工技术的问题。

以上是弩和弓相比,如果和燧发枪相比,就更惨了。

弩的优势都不是优势了。

火枪的训练比弩还要简单,农民拿着火枪四处射击训练1个月,就可以上战场了。

至于穿透力上,火枪的弹丸初速高,穿透力远比弩箭要强。欧洲胸甲骑兵中弹后,即便不会被穿透,也会被冲击力掀翻下马,受重伤。

至于精度上,在有效距离内,火枪精度还是可以的。明军的鸟铳可以在几十米内精确射击,当然距离再远子弹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压制弩也是足够了。

另外,火枪的射程更远,燧发枪可以达到200到300米,将弩压制的死死的。

至于射速,弩比火枪快,但快不到哪里去。制造上,火枪难度更大,但也不比弩困难太多,主要是枪管加工难度大一些而已。

综合来说,弓箭和燧发枪对抗,大体是均衡的,燧发枪占据一些上风。

但弩和燧发枪对抗,就是全部占下风,十死无生。

可以这么说,火枪其实就是弩的火器版本,是弩的一种演变。

宋朝的强弩可以和近代西方列强的燧发枪抗衡吗?

如果只是单个比较的话,其威力还有的一拼,也不单是宋代的神臂弩可以匹敌燧发枪的威力,包括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绞盘弩和西亚中亚的复合弩都是可以匹敌甚至超过燧发枪的威力的。在火枪出现以前,弩就是以强杀伤和精准著称。

之所以早期火枪可以逐渐取代弩箭在军队中的位置,是因为火门枪和火绳枪包括后来燧发枪的制作成本都要低于威力强大的弩,再加上火门枪的训练成本低廉,完全可以低成本快速培养一批火枪手和弓箭手形成交叉火力,而且火枪的体积要比弩箭小不少,因此在单排中可以加入更多的火枪手提高火力密度从而提高杀伤力。

宋代的神臂弩和克敌弩,其直线最大有效射程也要在150米左右,而且神臂弩拥有望山结构,弹道平稳,精度要比来复枪出现以前的任何枪械都要更精确,而且穿透性也不输给19世纪初期的燧发枪。就单兵威力而言,神臂弩确实威力要更强。

但是,凡是都有个但是。神臂弩相比于燧发枪还是有很多缺陷的,不然也就没有太大必要的一定要用火枪来取代弩箭了。

第一点,神臂弩的体积太大,如果在人数相同的阵线中,弩阵的火力密度明显比火枪的密度稀疏,虽然滑膛燧发枪精度不高,但是在特别密集的火力情况下,精度不足的缺陷可以被充分的弥补掉,取而代之的是高密度的火力杀伤。如果是燧发枪阵对战弩阵,可想而知,弩手的伤亡率要大于燧发枪阵地。

第二点,神臂弩远比燧发枪笨重,一把标准的神臂弩,其重量少说在15斤左右,你想想躲着一个十五斤的家伙,能坚持多久。而燧发枪的分量通常在8至10斤左右,体力消耗之间的差距可想而知。此外,燧发枪的装填并不费力,而神臂弩的装填确实非常考验腰力和臂力,宋代对神臂弩手的考核是必须可以双手提拉120斤的弓弦挂到弩床上。不过即使这样,神臂弩手也不过临阵十几发箭的体力。所以一旦开始长时间对射,最先垮台的也一定是弩手。

因此你说在战场上可以互相抗衡吗,答案自然是不太好办的。

宋朝的强弩可以和近代西方列强的燧发枪抗衡吗?

很多人还是低估了强弩的威力。

我先界定两点:宋代强弩以北宋神臂弓(北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为例,西方列强的燧发枪以法军1777式的前装滑膛燧发枪为例。

后来的线膛枪提高了射击精度,1841年普鲁士人德莱赛发明的后膛枪M1841式提高了射速。北宋的神臂弓面对线膛枪和后膛枪已经完败了。

神臂弓和700年后的前装滑膛燧发枪相比,是彻底完败吗?

不!

在部分战斗情况下,神臂弓可以完败1777式的前装滑膛燧发枪;当然,在另外的情况下,1777式的前装滑膛燧发枪可以完败神臂弓。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陆军的主力制式步枪仍然是前装滑膛燧发枪,只有少量前装线膛枪。

1,在10人以下的班级战斗中(可以推广到100人的连级战斗),神臂弓(配合黄桦弓)可以完败1777式的前装滑膛燧发枪。

北宋步兵部队是以弓弩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弓弩手占到总数的80%左右。

《宋会要辑稿》兵二之二十一记载了宋神宗在元丰五年正月二十日下的诏书:

其团教保丁依元降指挥,二分教骑兼马枪,四分教弓,四分教弩。

保甲兵种,黄桦弓等弓手占40%,神臂弓等弩手占40%。

《宋史》卷一百九十五(南宋光宗绍熙元年):

诸路禁军近法以十分为率,二分习弓,六分习弩,余二分习枪牌。

南宋军队更加依赖远射,黄桦弓等弓手占20%,神臂弓等弩手占60%。

设想一个穿越镜头:

一支北宋王韶手下的十人小股步兵遇到了拿破仑的十人小股步兵,双方在平原地带相距100米。

北宋十人步兵是:一名长枪兵,一名刀手,四名神臂弓手,四名黄桦弓手。

拿破仑十人步兵:一名持军刀的军官,九名前装滑膛燧发枪手。

100米,是前装滑膛燧发枪、神臂弓、黄桦弓的有效射程。

九名前装滑膛燧发枪手紧密排成一列,在军官的指挥下进行以“站队枪毙”方式射击。

四名神臂弓手、四名黄桦弓手以疏散队形射箭,一名长枪兵、一名刀手以半蹲方式等待肉搏战。

滑膛枪没有准头,难以射中100米处的分散队形。一名前装滑膛枪手一分钟可以射击三次。

神臂弓手一分钟也可以射击三次,而黄桦弓手的射速高达每分钟15支箭。

也就是说在一分钟内,西方一个班最多可以射出27个铅弹;北宋一个班可以射出12支弩箭和60支弓箭。

神臂弓和黄桦弓在100米时都有较好的准头。

所以在1分钟之内,西方一个班会全军覆没。

北宋的靶子是一个人形箭垛。

当时西方一个靶子的尺寸是大得惊人的,是五个并排战斗队列的持枪步兵这么大的靶子!按1817-1818年的法国梅斯实验中,普通滑膛枪面对100米距离上的五人大小标靶,使用1/20法磅弹子弹,射中率是74%。这还是神射手级别的测试。

1787年,德国汉诺威炮兵军官沙恩霍斯特对训练较好的排进行测试,78米外的标靶的射中率是53%。

所以一个训练较好的滑膛枪手射中100米距离的五人大小标靶的射中率不足40%,射中一个人的几率只有8%,在实战中射中一个人的几率则下降到不足4%(实际可能会下降7成的准头)。

所以西方一个班在一分钟之内发射出的27枚铅弹,以4%的射中率,只能击毙一名北宋弓弩手。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弓弩手分为上中下三等,“步射,六发而三中为一等,二中为二等,一中为三等。”

神臂弓的射距是150米(100大步,相当于现在的2步),一等兵的射中率是50%。

黄桦弓的射距是100米,一等兵的射中率是50%。

再假设在实战中射中率下降一半,北宋一个班在一分钟内射出的72支箭,以25%的射中率,可以射中18人。而西方的滑膛枪手正整齐地站立成一排,成为北宋弓弩手的绝好靶子。

一分钟内,十名西方滑膛枪手全军覆没,而北宋弓弩手只损失一人。

2,在1000人以上的团级战斗中,1777式的前装滑膛燧发枪可以完败神臂弓。

如果到了团级以上规模的战斗,形势完全掉转过来了。

双方都排成密集的作战队形。

这时双方都成了巨大的靶子,滑膛枪的准头再差也无所谓了,总能打中对方一个人,也许在滑膛枪手瞄准的点十米开外的一个人!

滑膛枪相对于神臂弓有超强的初始弹速。

神臂弓的初始箭速可以达到400FPS(英尺每秒,等于0.3048米每秒),这已经是神射手级别了!并且只能用20g的箭。

而滑膛枪的初始弹速可以轻松达到800FPS。

神臂弓是依靠人力给箭施加动能,而燧发枪是依靠黑火药提供能量。

神臂弓连续发射十支箭后,弩手就会体力不支,需要休息一下。而燧发枪只要枪管不会发红,就可以连续发射20-30颗子弹。

火药枪还有巨大的技术提供空间,而神臂弓已经到顶了。

现在M16A4突击步枪,子弹的初速度初速 945 m/s (3100FPS),射速 800 RPM,有效射程 600m。对冷兵器来说,这已经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宋朝的强弩可以和近代西方列强的燧发枪抗衡吗?

在冷兵器时代,弓弩是最主要的兵器,所谓“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而弩是比弓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的一种远程兵器。

而宋朝的强弩,可以说是中国弓弩发展的巅峰。 因为那时候的宋朝失去了西北、北方产马地区,马源匮乏,面对游牧民族强大的骑兵部队。宋朝必须在武器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弓弩制作水平,以达到“以步制骑”的功效。

宋朝的弓弩有很多种,比如床子弩、踏张弩、腰弩、黑漆弩、跳镫弩等等。其中床子弩这样的咱就不说了,这玩意儿已经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需要团队操作。

咱们今天主要说说宋朝的单兵弓弩,其最出名的是神臂弓。其射程可达二百四十多步,约合372米以上,这个射程比一般的燧发枪都要远。且杀伤力巨大,“仍透穿榆木,没半簳”。和他比起来,英国人的长弓,法国人的十字弩简直没法儿看。

更可怕的时候,南宋名将韩世忠又在神臂弓的基础上改进出了克敌弓。

这玩意儿同样是单兵弩,“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约合558米,可以贯穿重甲,“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

别说燧发枪了,就是近代的步枪,也很难达到这个效果。不得不说,感觉有些天方夜谈了,如果真的存在,那我真的要膜拜我们的老祖宗了。

其实,在我们的印象里,总觉得热兵器要强过冷兵器,但事实上这是漫长的过程。

比如从武器效能上来讲,弓弩是要强过燧发枪的!因为燧发枪除了在射程上有优势以外,其准确度和发射速度均比不上弓弩。而在宋朝的神臂弓面前,连射程优势都没有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线膛枪出现之前,火枪是很难保证准确度的,所以才会有排队枪毙的战术出现。而一个合格的弓弩手,在有效射程内射中目标是不难的。

至于发射速度,火枪就更麻烦了,其从发射到再次发射的步骤有清膛、倒入火药、压紧、装弹丸、再压紧、瞄准发射,熟练的火枪手,一分钟能发两枪就不错了。所以这才有了排队枪毙就算了,还一排又一排的上。同样,一个合格的弓弩手,这时候已经射出不少了吧!

其实,在燧发枪出现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在与弓弩的对抗中,并没有体现出太大的优势。但是它为何能够在诞生之后就能很快取代弓弩在西方国家中风行,甚至于东方的日本,缅甸等国家,能够大量装备呢。

其实这还是一个成本问题。没错,一把好的弓弩在制作成本上要远高于火枪。一把好弓弩,其在选材和制作工艺上都是极其严格的,不仅耗时,而且耗钱。

而火枪则不一样,其完全可以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其身边速度成本都大幅度降低。

再者,相比于弓弩,火枪使用更加方便,简单易学。而一名合格的弓弩手,也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以及良好的身体条件。前面所提到的弓弩的那些优势,前提都是在弓弩手合格的情况下。弓箭要射穿铠甲杀伤敌人,需要非常大的力。如果弓力不够,那就不是武器而只能是玩具。

所以在人才的选拔标准上,火枪有占据了优势。在一场战役中,一名弓箭手,连续射出几箭就会感到手臂酸软脱力,而火枪手,只要枪管不发烫就可以持续不断的射击。

综上所述,火枪显然更适合战场!

宋朝的强弩可以和近代西方列强的燧发枪抗衡吗?

谢谢邀请啊!

宋朝的强弩可以和近代西方列强的燧发枪抗衡吗?

答案是绝对不可能!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问题,要归咎于一些网络段子的误导。

比如著名的宋代神臂弓,“射三百四十余步(约500米),入榆木半笴。”而燧发枪则有一个吐槽的段子。“在200码(183米)距离上用一支普通滑膛枪射击某人,你可以认为这就和朝月亮开火一样。没有人会在200码距离上被瞄准他的人打死。”

这两下一对比,似乎宋代强弩跟燧发枪有一战的能力。

但实际上,强弩绝对不可能是燧发枪的对手。

首先,那个神臂弓的数据,“射三百四十余步”那个五百米的射程,是神臂弓的最大射程。其实中,宋军强弩的训练射程根本没有那么远。

“弩手带甲,百步(约156米)射四石力(约303.84公斤),箭十二,五箭中垛为本等”。”

“神臂弓垛远百二十步(约180米),给箭十只,取五中为合格,军中少得该赏”。

实战中,神臂弓的作战距离也就是150米左右。“约敌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

而燧发枪的实际射程远超过神臂弓。

根据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少将艾蒂安·亚历山大·巴尔丹,在1807年出版的《步兵手册》记载,当燧发枪枪口仰角定为43度30分时,子弹甚至能落到974米开外。法军散兵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曲射袭扰经验。普鲁士军官德克尔直至战后还心有余悸:“要是子弹射击轨迹为弧线,它就有可能依靠普通装药打到1000步(这里是普鲁士步,跟中国古代的步不是一回事,距离为732米)以外。法国人是这方面的行家,他们有时能够打伤我军官兵,我们却不知道子弹从何而来。”1807年的但泽围城战中,有普军在1600步(1000米)外被法军射杀。也有普军士兵回忆说:法军散兵能在1500步之外,普军无法还手的距离上,杀伤普军列队的战列步兵。

显然在最大射程上,燧发枪远超神臂弓。

实战射程上,其实燧发枪也远超神臂弓。

比如巴尔丹表示,“步枪(有效)平射距离可以估计为260米,超过这一距离,射击就没有把握,而在一半距离上,射击效果尤为出色。”

而在1817-1818年的梅斯实验中,法军普通滑膛枪面对200米距离上的五人大小标靶,使用常用的1/20法磅弹重子弹,获得了21%的命中率。

汉诺威炮兵军官沙恩霍斯特于1787-1790年间出版了旨在普及常识的《军官手册》一书,其中记载了他进行的一次快速射击测试。在此次射击中,沙恩霍斯特挑选了一个训练较好的排和一个普通排进行对比速射测试:

这个命中率,对比之前神臂弓考核的情况来看,其实燧发枪的准确性更好。

另外必须要替的是,除了射程,燧发枪在威力、连续作战能力,还有训练成本,以及战术需求上远强于神臂弓。

威力这事就不多说了

要知道燧发枪可是淘汰了板甲的存在。论动能、破甲能力和杀伤后效,神臂弓可是没资格跟燧发枪相比的。

接下来说说连续作战能力,神臂弓要想拉开,需要消耗相当大的体力。就算是壮汉也没法连续射箭。但燧发枪不同,随便一个士兵,开个几十枪不成问题。比如在1813年维多利亚会战中,英军第71步兵团的一个小兵,当天打出了108发子弹。

然后说说训练成本方面,燧发枪随便来个小兵,教个十几天就能开火了。可玩弩,首先要体力好的壮汉,练个几个月可能刚够上靶。

最后就是战术效能,神臂弓操作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队列没法站得很迷,而且拿弓弩的人遭遇敌人特别是骑兵近身基本就悲剧了。

而燧发枪因为操作方便,士兵们可以站得很近,排成紧密的横队,从而提高了火力密度和命中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排队枪毙。而且燧发枪可以上刺刀,不怕敌人近身,骑兵来了也有一战之力。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讲,燧发枪都对强弩形成碾压般的优势。

宋朝的强弩更不可能和近代西方列强的燧发枪抗衡!

宋朝的强弩可以和近代西方列强的燧发枪抗衡吗?

谢邀,冷兵器对抗热兵器,在有效射程里还有可能,一旦在冷兵器射程之外,你看都看不见人家,已经挂彩了,不是一个量级的。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信里,真实的写到:他自己都没有信心,看都看不到敌人,就没命了,打什么打。他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让朋友公开他的信,1840年鸦片战争及以后与外国人的战争不都是这样吗,我们几万人打不过人家几百人,我们的战士根本够不到人家,就已经死了。教训呀,落后就要被挨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