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步兵战术中,火力到底有多重要?
谢谢邀请。
现代的任何步兵战术中,火力都是战术的核心。所有战术的最终目标都是尽量发扬本方火力,压制或者消灭敌方火力。原因也很好理解,毕竟战斗的目的是要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火力。
其实要实现这个目的,最简单的办法当然就是召唤支援火力,比如炮兵或者航空兵,来上一顿炮弹或者炸弹,一般就解决问题了。如果不够,再召唤一次。美国人一般就这么干。
当然咯,这种玩法不是每支军队都能玩的,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玩的。很多时候步兵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单兵携带以及分队携带的武器,这种时候就要考验步兵战术的设计和执行了。当然咯,步兵战术也要分进攻和防御两种状态。
有人说了,防御还不简单么?修好工事架好机枪就行了。我只能说这么想的人可能是神剧看多了,防御并不比进攻要考虑的事情少。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怎样让自己的火力没有死角,并且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军事术语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汇叫“交叉火力”,所有的防御工事在设计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本方火力尽可能形成交叉火力。原因很好理解,当进攻者遇到从一个方向来的火力时,还可以找个掩护,或者想办法用压制射击或者分散射击者注意力或者分散对手火力的方式来前进,遇到交叉火力时就会很难应付,因为你在应对一个方向时就会遭到另一个方向火力的射击。
因此,各国条令里,一般都是规定把机枪或者榴弹发射器等重火力布置在工事的不同方向,而且阵地也很少排成一条直线,而是曲里拐弯,就是为了消除死角,让这些火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射击阵地前沿,实现互相掩护。有时甚至还会设置斜切阵地和倒打火力点,让进攻者即使突破一道阵地也会陷入新的交叉火力网。如神剧里面那样,把机枪堆在阵地中央摆在一起射击,看起来很壮观,其实是取死之道。
诺曼底登陆战中,德国人就有一次成功的阵地防御。“举例来说,美军游骑兵部队第5营在向内陆推进的路上遭到了一挺藏于篱笆墙之中的机枪的袭击而动弹不得。第5营决定派出一个排从侧翼消灭掉这挺机枪,而这个排却遭到了另一挺机枪的袭击。第5营又派出了一个排来攻打这第二挺机枪,此排却遭到了第三挺机枪的袭击。负责消灭这挺机枪的第三个排却又进入了第四挺机枪的射击范围。内陆德军靠着这些精心部署的工事成功地阻止了美军重武器向内陆的移动。没有了重武器的支援,游骑兵部队在坚持了四个小时后终于放弃了向内陆的推进。”
那么进攻呢?就更复杂了。毕竟防守方有阵地掩护,有视野优势,要想压制对方火力、发挥本方火力,进攻者的难度确实会更大。在没有支援火力的情况下,一般进攻者会尽量靠近防御方,然后用单兵或分队携带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手雷、火箭筒、炸药之类)摧毁防守者的工事或杀伤工事里的守军。
怎么躲过防御火力接近敌人呢?常见的办法,一个是靠天,一个是靠地,一个是靠人。
靠天就是找个合适的天气或者时间段。夜袭是个好办法,这是火力不足的进攻者常用的手段,比如当年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再比如太平洋战争中的日军。还有办法就是趁雨雪天气视野不好的时候。
靠地呢?那就更常见了,就是借助地形地貌掩护。这里面既有借助自然地形地貌迂回接敌的打法,也有借助弹坑或者大型装备残骸正面硬杠的打法。这种打法是所有的攻击作战中都会用到的,也是步兵战术训练中最常见的套路。
上图来自知乎,在此表示感谢
靠人就更加是必不可少的了。毕竟不管靠天还是靠地,防守者毕竟不是木头人,万一发现了,就会有各种火力扫过来,即使打不到躲在地形掩护后面的你,也可以让你待在原地动弹不得。这种时候就需要队友的支援,也就是靠人。实战中,步兵分队通常会分成若干个突击小组,各小组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进攻时,一部分小组依托掩护对敌人阵地进行压制射击,一方面让防守者不能随意开火,同时也可以吸引防守者的火力。同时另一部分小组就趁这个空隙向前推进一段。然后两部分人的角色互换,用这种互相掩护的方式来推进。
所以,最后再强调一遍,在步兵战术中,一切动作都是围绕着火力这个核心来的。
现代步兵战术中,火力到底有多重要?
相当重要哦,重要到没有火力优势,几乎这仗就没法继续打下去。
现在步兵战术,几乎已经陆空结合了。过去那种依靠地势构筑工事打算坚守阵地的战法……以目前兵器的威力 ,这个无异于自杀。
我举一个例子。朝战中的上甘岭。
大家都知道上甘岭志愿军打得英勇无比,但火力差距是明摆的,美军一个基数的炮弹铺天盖地砸下来……所以必须服志愿军的勇气和决心。
但我军这边也是尽最大能力的进行炮火支援,否则上甘岭也守不住。当然,后来又发生了坑道作战,白天阵表归美军(实在是火力太猛,留在地表就是送),晚上才摸黑出来跟美军打肉搏战,也是牵制美军的炮火支援和飞机优势。
这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战法。试问,要是当时火力能跟美军持平,上甘岭这仗用得着打得这么残酷么?
你轰几炮,我轰几炮,美军冲锋就炮火,空军覆盖,鬼才冲得上来。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火力都是相当重要的。有了火力优势,才能让战士们少流血少牺牲。否则只能用战斗意志去死扛了。
现代步兵战术中,火力到底有多重要?
可以说火力直接决定了步兵班组能够执行怎样的作战任务,所以步兵班组的火力是很重要的,火力不如敌方,作战就要吃亏。
就拿二战中美军和德军的步兵班组来说,德军是以机枪为火力核心,步枪处于配角,所以德军有了MG34/42这样火力凶猛的机枪,但是毛瑟98K这样的栓动步枪,则是德军的主力武器,一旦机枪火力点被打掉,德军班组就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而美军,则是以步枪为火力核心,机枪才是配角,所以美军全部装备半自动步枪,火力极强,及时机枪火力被打掉,其他的步枪手也能产生有力的火力。
而现代步兵,装备的武器装备越来越丰富,火力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步兵班组的战术也根据武器装备的火力进行不断的调整。比如如今常见的榴弹发射器,往往仅配备给班组中的某个士兵,作为榴弹发射手,用以对付敌方集群步兵、墙体、轻型工事等等目标。再比如反坦克导弹/火箭,也是步兵班组中极为重要的武器,没有了这样的重火力,步兵班组在敌方装甲兵面前就是活靶子,根本无法生存。
正是因此,步兵虽然看似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价值不大,但是步兵武器装备依然是各国不敢松懈的重要领域。
现代步兵战术中,火力到底有多重要?
火力是综合军事实力和国力最直观又最浓缩的体现,就像打游戏遇到氪金土豪,追女神遇到多金富二代,它是真理,是正义,是道德,是可以抹平一切问题的命运,是无视任何人类主观价值的终极平等。两只陆军无论属于什么立场,什么阵营,火力决定战场主动权,决定谁管谁叫爹。相信一个事实,比你优秀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但是,尽管战争不相信眼泪和借口,也没有同情与妥协,立志保家卫国改变天下的仁人志士也从没有屈服于敌人的狂轰滥炸,国军战士对日军的拼死阻击,八路军的一枪十弹,列宁格勒的阵阵冷枪横尸遍野,解放军的由弱到强,上甘岭上削平的山头,阿富汗的帝国坟场。所以火力决定了地位,而思想决定了结果。
现代步兵战术中,火力到底有多重要?
火力?哦,火力呀。这么说吧“穷则战术开花,达则炸炸炸”。在二战时期,公认最强单兵火力的是美国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而最强的班组火力我认为是德国以通用机枪为核心的班组火力。在太平洋地区上美军的单兵火力是日本单兵火力的至少三倍以上,这样的火力差距几乎是压着日军打,而美军的火力是目前公认最强的,在进攻前先用各种炮火来洗地,把地表植物清完之后步兵在推上,在这样巨大的火力面前太平洋战争时的日军和朝鲜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得不采用坑道作战来抵消美军这样的火力差距。
所以从那以后兔子患上了严重的火力不足恐惧症,而鹰酱则患上了夜间恐惧症,所以之后兔子在保持战术开花的基础上玩命的加强火力,而鹰酱则在土豪火力的基础上发展夜视仪。而武器更换自动的突击步枪后,在保持单兵火力的同时就得看相应的火力配置,也就是班级机枪火力、连级甚至是班级的炮火火力,至于团、营级和空中火力、装甲突击火力另外算。而火力的差距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碾压。
在现代步兵作战中的火力差距可以说是技术上的差距,不过在小规模的冲突中和城市巷战、反恐治安战中火力差距的优势并没有显示出来,毕竟这种本身就是不对称火力对抗,拿着几十几百万的单兵导弹打几万块皮卡能划算吗?在日苏诺门坎战役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苏联对日本、中国对越南的炮火对抗中,苏联和中国几乎呈现了压倒性的火力表现,打得对方直接奔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