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易牙烹子献齐桓公是奸人,介子推割股献晋文公就是忠臣?
易牙烹子是献媚!介子推割股是尽忠!
易牙烹子——献媚姜小白在鲍叔牙的保护和帮助下,夺取了齐国的君位,后人便称他为“齐桓公”。齐桓公又在贤相管仲的大力辅佐下,励精图治,称霸春秋,独步“武林”。
当上了“霸主”的齐桓公,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长袖挥舞,威震诸侯。通过九次“会盟”,如愿以偿地取得“武林盟主”的地位。齐桓公动不动就代“周天子”发号施令,一时威风凛凛。“葵丘会盟”,周襄王公开支持并默许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物极必反,月盈则亏。”何况晚年的齐桓公有点“飘飘欲仙”,开始大肆享受自己的“胜利果实”,并肆无忌惮地透支着“齐国的国运”,“远贤臣,近小人”。易牙、开方、竖刁、常之巫为代表的“齐国四大小人”应运而生。特别是易牙竟然为了满足齐桓公的口腹之欲,亲手将自己的宝贝小儿子宰杀,制作成所谓的美味佳肴,进献给齐桓公。试问:易牙为什么这么做?
“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能重用;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能重用;阉割自己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能重用;生老病死是大自然规律,君上不顺其自然,守护根本,却完全依赖于常之巫,此人更不能重用!”尽管管仲不停地不厌其烦地给齐桓公上着政治教育课,奈何此时的齐桓公根本就听不进去了。贤相管仲的离世,让齐桓公更加“无拘无束”。易牙等“四大小人”,很快地登上了齐国的政治舞台。
小人们的上台,很快就让齐国陷入混乱。最终不可一世的齐桓公竟活活饿死在沙丘行宫,暴尸六十七天。
介子推割股——尽忠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流传至今,还演绎出华夏一个“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的隆重节日——清明节
故事说的是晋国发生内乱,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无可奈何地选择了到处流浪。一路餐风露宿,流离颠沛。犹如无头的苍蝇四处乱窜的重耳,一日饥肠辘辘。一直追随重耳的介子推于心不忍,悄悄割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熬成肉汤,奉献给重耳。久未沾荤的重耳打着饱嗝,根本就不知道他喝的是什么肉做的汤。介子推也不表功,重耳也只记得肉汤的美味。
时过境迁,重耳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胡汉三又回来了”!重耳竟然在秦国的支持下,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晋文公”。作为一国之君,晋文公大封大赏从龙之功臣,可唯独忘记了“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介子推也不言传,带着老母就上了山。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很清楚,无需赘言。
一个是烹子献君,一个是割股奉君。但性质完全不一样。易牙烹子时,齐桓公姜小白是堂堂的一国之君。介子推割股奉君时,重耳不过是一条丧家之犬。易牙烹子乃是献媚于齐桓公,介子推割股则是于心不忍,尽忠于自己的主子。特别是介子推在重耳君临天下后,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敬重。易牙所行,当然肯定最终为后世所不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