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举鼎的真实性有多少?现代人能够举起来吗?

霸王项羽扛的是“千斤之鼎”,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个“五百公斤”级别的举重选手,而我国举重世界冠军石智勇在不久前的“挺举”记录是199公斤,是世界冠军记录保持者。

可比较项羽,还是少了300公斤的重量,难不成远在秦末的项羽,还能在举重上远超现代运动员?

其实这个“千斤之鼎”,还有着不同的玄机在里面。

我国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十分广泛,青铜之鼎,一直被视为古代社会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一般来说,铸鼎的规格,都是以“千斤”为标准。当然也有极大超出常规的,例如我国著名的商代青铜鼎,商后母戊鼎(司母戊鼎)。在战国时期,青铜鼎存在的数量已经不比以往,如此一来便造成铸鼎的规格逐渐统一,而也是战国后期,关于“千斤鼎”的数量有着很清晰的记载。

根据我国出土的秦代经过统一度量铸造的“千斤鼎”反馈的信息,秦朝时候“千斤”,其实就是约等同于如今的232千克,也就是现代的464斤,那么这也就意味着,秦代的千斤,只是约等于现代的五百斤不到,而项羽所扛起的千斤鼎,如此一对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人。

而总的来说,即便是464斤,项羽也仍旧超越现代的举重冠军,虽然“扛鼎”和“举鼎”有着细节意义上的不同,但是总体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那么霸王扛鼎这个故事,究竟是缘何而起,项羽当年为何无缘无故就要扛鼎,他难不成以此锻炼身体吗?

“霸王扛鼎”其实是来自于民间的“传说”,这个传说并非指完全是假的,因为没有被正史所记载,逐渐成了一个地区风闻。

话说当年项羽预备起兵反秦,一开始认识桓楚,桓楚很不服项羽,觉得项羽凭什么来带领他们,于是项羽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先让四个人去扛一口鼎,然后四个人合力都扛不动,废力到不行,仿佛扛起这个鼎,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但奇迹这东西,的确是说来就来,接下来桓楚见证了奇迹的时刻,项羽在四人合力都无法举鼎后,上前把鼎给扛了起来,要知道这个视觉震撼感还是非常之强的,而桓楚和其他人也纷纷佩服项羽,觉得项羽有实力和资格带领起兵,也就是霸王扛鼎,铸就了项羽发家时的威名,也让他在反秦的队伍里有着极高的发言权。

结合历史来看,项羽扛鼎一事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因为项羽本就是自称“霸王”,所谓霸王,也就是为人体格过人,或者是气力过人,项羽一生既是猛将也是谋将,如果不是韩信,那么项羽夺得天下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项羽得天下与否暂且不说,咱们就说说项羽扛鼎,扛的这个千斤之鼎是一个什么概念。

举重是现代体育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如果了解举重,那么就会发现举重比赛每次都是一场“惊险”的较量,把数百斤的杠铃举起,举重者往往面红耳赤,承受的压力也是十分之大的。而前面所说的世界冠军纪录的保持者,最高的记录是199公斤,根据换算过后的秦朝“千斤之鼎”,项羽所举的鼎,还要比这个数值更高出33公斤。

对于普通人而言,就算是这个差距的数值:33公斤,举起一个这样的物体可能都是非常之难,可以想象,项羽这么一位“记录打破者”的能耐是有多大。

不过也有人会觉得,古代人怎么可能可以举起这么重的东西呢,而且还是秦代的,会不会是有所夸大?

其实夸大倒是不至于,在战国末期,一般鼎的规格都是“千斤”,即便不是千斤都是百斤,往往都是以“十”的整数倍来铸造,若果是百斤鼎,那么也不至于桓楚的四个跟班都举不动。

项羽的出身不差,乃是项家子弟,项家是楚国的武将世家,这也意味着项羽自小就在这么一个尚武、习武的环境长大,对于项羽来说,可能举鼎是他平常的训练,事实上,战国时期举鼎这个行为并不罕见,最著名的就是秦国君主秦武王举鼎不小心被鼎砸死,所以在这种流行的“运动”面前,项羽是有准备的。

自幼跟着叔父学习万人敌,这个万人敌不是说光是有技巧就可以的,天赋本身就很重要,要足够强壮、有力,这样的身体素质才可以学习万人敌之法。就从这些角度来看,项羽的综合举重能力的确很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神人。

那么若是把当初项羽扛的那个鼎,让现代人来举,专业的举重运动员是否能做到?

232公斤,这个数值超出了举重的世界冠军纪录,可话说回来了,霸王扛鼎,并不是单纯的举重。

所谓“扛”,是指将肩膀都用上了,受力的方式要比“举”其实还更要多一些,受力方式的增加,意味着更加省力。

咱们如今的举重准确来讲并不是扛,因此石智勇的199公斤纪录,用“扛”的方式来进行的话,也许再增长一些重量。

因为项羽,“力能扛鼎”这个成语成为了自古以来力气巨大的人代称,虽说总是会以为古代人的营养条件不如今时今日的现代人的想法先行代入,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没有那么好。实则不然,项羽本来身高就远超一般楚地人,再者来说,他是武将贵族家庭,摄入营养的方式不仅是有,而且可能还要比现代的运动员多,所以要说项羽在当世也能成为世界冠军,这并不出奇。

如果是用做实验的方式,让现代人测试是否能够举起232公斤的鼎状金属物,那么就可以很精确即能够得到结果。

可还有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是,战国后期的“鼎”的重量,所谓“千斤”,这也存在着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标准的问题。秦朝的时间很短暂,统一度量衡并没有太过彻底,秦末乱世就开始了,因此项羽举的鼎,有可能是秦朝之前所铸造的鼎,那么若是如此的话,“千斤”就未必是如今的232公斤了。

例如当年西周后期的“大克鼎”,随着大克鼎的出土,考古学者也测量过大克鼎的重量,是为201公斤,虽然时间太过久远,鼎的本身会发生一些磨损和减重,可大克鼎本身也极有可能是“千斤鼎”,只是不同的诸侯国生产的出来罢了,如此一来,项羽举起的“千斤鼎”,或许重量还要减小几公斤左右。

现代举重运动员,若是可以随意使用省力技巧举鼎,不强加比赛规则,那么说不定还真的能重现当年霸王“扛鼎”的那一幕。

当然更有可能的是项羽的扛鼎壮举已经后无来者,鼎是项羽所处时代的一种重要“礼器”,霸王扛鼎不是为了彰显他的武力强大,其实更体现了项羽自我的心胸,项羽十分相信天命,所以有着内心的心理状态加持,项羽做出了扛起千斤鼎这样冠绝古今的行为,如果让项羽扛起一个232公斤重要的杠铃,那么项羽也极有可能做不到。

但回忆乌江之畔,项羽面对着汉军的包围,拿着大戟挑起一个又一个汉兵,许久了才力竭,这么惊才绝艳的人物,垓下之战的战斗力巅峰或许也不止“千斤”,之所以项羽能扛起“千斤鼎”,可能因为当时的鼎也只有千斤。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项羽举鼎的真实性有多少?现代人能够举起来吗?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籍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惮籍矣】。

秦统一时大尺一尺相当于现在27.72公分,小尺一尺相当于现在23.1公分。

经过换算,项羽身高在2米2米到1米9之间,但是司马公没有记载鼎有多重。

虽然我不知道鼎的准确重量,但有一个人能从侧面反映出鼎的重量,这个人就是比项羽早近百年举鼎的秦武王。

秦武王嬴荡(前329~前307)是秦惠文王之子;是秦始皇曾祖父的哥哥。他比项羽早生97年。

史书记载秦武王喜欢比武角力,19岁继承王位后重用大力士,以武治国。

当时一些著名的大力士成了他的手下,比如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隋唐演义中罗士信号称“孟贲”)

有一天,武王和三个大力士旅游来到周天子周赧王的宫中,武王看到了夏禹王铸的九鼎很好奇,于是找来周赧王问这九鼎的来历。

周赧王说:“相传这是禹王收取九州的贡金,各铸成一鼎,每鼎各代表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州,从夏传到商,商传到周,这是上辈留传下来的文物。

秦武王指着刻有“雍”字的龙文赤鼎说:“雍鼎代表秦鼎,这是俺家的东西,我应该把他带走”。

周赧王用略带嘲讽的口吻说:“自有鼎以来,未曾有人移动”。

秦武王问:“这鼎有多重?”周赧王说:“闻人传说每鼎有千钧之重,谁人能举?”

周赧王告诉武王龙文赤鼎每个重千钧,“钧”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就是3万斤,换言之,龙纹赤鼎有15吨重。

秦武王要在周赧王面前卖弄一番,于是对手下的三位大力士说:“你们谁能把它举起来?”任鄙和乌获连连摆手,孟贲在旁边说:“让我来试试吧”。

孟贲使出吃奶的才把鼎离开地面半尺左右,由于用力过猛,眼珠都迸出来了。

武王一看哈哈大笑,说,“你们这些笨蛋,看我的”。

三个大力士急忙劝阻道:“大王万乘之躯,不要冒险举鼎”。武王不高兴地说,你们举不起来,不代表我也举不起来,闪一边儿去。

还别说,武王一叫丹田力,两膀一较劲,大喝一声,真把大鼎举了起来。

有道是:“举起来难,但放下来更难”,武王此时已经力竭,实在支撑不住,大鼎落下来正好砸在他的脚丫子上,直疼的武王“哇哇”大叫,不消半刻就死了,年仅23岁。

回过头来我们说项羽,武王举鼎要早项羽举鼎近百年,按历史名气来看,项羽的名气大于秦武王,随着生活的提高,项羽的力气肯定要大于秦武王。由此推论,项羽举的鼎不会低于3万斤。

据说秦灭亡后,项羽把九鼎沉没到了泗水彭城,自此以后,九州宝鼎再没出现过。

我觉得现代普通人肯定举不起15吨的重量,也许世界大力士能举起15吨重的大鼎。我对体育纪录不太熟悉,有知道的请告知。

文/秉烛读春秋

项羽举鼎的真实性有多少?现代人能够举起来吗?

鼎有多重?看出土文物就好了。

在秦始皇陵百戏俑陪葬坑中出土的秦代青铜大鼎,鼎通高61cm、重212千克。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最重的一件秦鼎。

西周大克鼎是西周晚期的一名叫克的贵族为祭祀自己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鼎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

西周兽面龙纹大鼎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了。

至于西楚霸王项羽啥时候举鼎了?不要给古人加戏好不好?《史记》上说的是“项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

扛鼎和举鼎能一样吗?搬家时,雇的力工可以扛冰箱,你让他举试试?看他打你不?

你以为的霸王举鼎可能是这样的:

但其实很可能是这样的:

历史上举鼎的有啊!秦武王确实是举鼎。《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

很明显,举鼎这事比扛鼎危险多了,玩脱了就死定了。

至于现代人能不能举鼎。

我列一下一些现代的数据:

2004年希腊奥运上伊朗运动员拉扎扎德挺举成绩是263KG。

美剧《权力的游戏》里,演魔山的那位Hafór Júlíus Bjrnsson,在世界大力士比赛中,创造了硬拉1041磅,约472公斤的纪录。

另一位大力士埃迪则能硬拉500公斤。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现代人有更良好的营养,更科学的训练方式,更多的激素类药物。真正的大力士只会越来越有力量。

至于那些自己缺乏运动,没啥劲,然后就认为古代人比现代人有力量的人,怎么不去看看健身房里那些撸铁的壮汉啊?

项羽举鼎的真实性有多少?现代人能够举起来吗?

谢邀。

禹定天下以后,把中国分为九州,并铸有九个大鼎,分别代表九州。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鼎。战国时,楚庄王到洛阳,看见了九鼎,曾问鼎之轻重。

另外,秦武王曾与人比赛抱鼎,,结果扭折了膝盖骨,不久便死掉了。

当时的鼎都是青铜铸造的,一般都在千斤以上。非特殊之人,是根本扛不动的。

演义小说中,有许多扛鼎或举鼎的描写,但那都是虚构的。而项羽扛鼎却是史书中明确记载的。"项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之矣。"(见《史记,项羽本纪》)。

那么,项羽扛鼎,是否可信呢?我觉得是可信的。就现在来说,举起几百斤的大力士是有的。而古人的体格一般认为强壮于今人。而二千年前的项羽,在当时绝对是个超人。他打遍天下,无人是其对手。巨鹿之战,他以三万兵力击败三十万秦军,而且没靠计谋或设伏,完全是硬碰硬的打,九荡九决。可以想象一下,这是怎样一场惊天动地的博杀。如果项羽不是特别勇猛,这样的仗是很难取胜的。

由此而论,项羽扛鼎是可信的。

欢迎点评。

项羽举鼎的真实性有多少?现代人能够举起来吗?

《史记》中关于项羽的记载很有意思,说他是身长八尺多,力能扛鼎。也就是说司马迁在夸项羽,这小伙儿不仅长得高,而且力气大,在哪儿干活都是一块好料子,堪称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史记》

从以上的记载,我们能够得知项羽是个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可问题是力能扛鼎,那么他力气到底有多大呢?就要问问大鼎有多重了!

当年楚庄王就曾经问过周天子的九鼎重量,也就是问鼎中原的意思。不过楚庄王问了,周天子也没给个确切的答案,以至于后人还真不知道大鼎到底有多重。

更何况,你怎么可以认为,项羽能扛起来的大鼎,和九州鼎一样重呢?所以说我们压根无法从这句话里,得知大鼎究竟有多重。

一、从目前出土的大鼎来看,项羽的力气的确不小。

咱们国家在先秦时代,是铸鼎的高峰期。大大小小出土的大鼎,也基本上都是商周时期的产物。那么出土的大鼎究竟有多重呢?

这其中,目前出土的大鼎中,最大最重的,就是后母戊鼎。这只大鼎是商朝做铸造的,重达832.84公斤,简直就是反人类的重量。按正常逻辑,人类是不可能举得起来这只大鼎的。

除此之外,最重的则是咸阳出土的西周敦化大鼎。这只大鼎重达226公斤,也就是452斤,你说一般人能拿得动吗?

而且敦化大鼎高度122厘米,口径83厘米,就算是你有这个力气,却也没办法一个人把这只大鼎给抱起来吧?毕竟尺寸摆在那儿。

除了这只大鼎以外,还有重达201.5公斤的大克鼎,重达153.5公斤的大盂鼎。光靠这几个出土的大鼎,我们可以发现,先秦时期的大鼎体格都不小。

就算项羽举了一个大盂鼎,那也有300多斤。试问一下,现代人能够轻而易举举起一个300多斤的东西吗?我看不行吧?除非真的有练过。

现代举重队员们,整天以科学的方式练习举重,就目前的记录来看,能举得起来的最大重量是266公斤,估摸着也就是项羽这一类型的水平。

所以说,可以把项羽当成一个举重选手,整天没事儿就抱着大鼎练习举重,这样的话,他应该是可以举得起400多斤的大鼎,至少是人类范畴以内的一个重量。

二、为啥大家对大鼎的重量如此感兴趣呢?

当年楚庄王跑到周天子那儿,指着大鼎质问,这只大鼎有多重啊?表面上是在询问大鼎的重量,实际上就是为了告诉周天子,要是不太重的话,我就扛回家了!

这是诸侯王第一次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从此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各路诸侯争雄天下的时代,也就这么到来了。

不管怎么说,当时周王室的九州鼎,的确很重,至少人力无法扛得起来。否则以楚庄王的实力,在楚国带几个大力士过去,把大鼎给扛走不就完事儿了嘛!

此后到了战国时代,秦武王嬴荡也觉得自己是个大力士,而且他身边受宠的大臣,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大力士。没点力气,还真的不敢在秦武王面前晃悠,没力气的张仪不就被秦武王给赶走了嘛!

秦武王去周天子那儿,也带上了这些大力士。他们居然商量好,比赛举大鼎。这里的大鼎可不简单,也是周王室九州鼎中的雍州鼎,又被称之为龙文赤鼎。

都知道这大鼎很重,但是到底有多重,秦武王也不知道。于是秦武王先让几个大力士先后试了试,结果没有一个能举得起这只大鼎的。

秦武王嘿嘿一笑,表示还是得自己出马才行。于是秦武王亲自跑过去把雍州鼎给举了起来,但是没多久,秦武王就被这只大鼎给压死了,可见这只大鼎真不是随便就能举起来的。

其实这个时候的周王室,已经没有任何地位可言了。秦武王过来举大鼎,也只是为了挑衅一些周天子的权威罢了,没想到把自己的小命给搭进去了。

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琇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於燕,燕人送归,得立。---《史记》

由此可见,历史上对大鼎比较感兴趣的,都是一些想要挑衅周天子权威的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挑衅,证明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大。

三、项羽扛鼎问题不大,不过也是为了体现他挑战皇权的一种写作手法。

当然了,我们不能排除项羽真的可以扛起来大鼎,毕竟此前也分析了,大鼎有轻有重,而且除了后母戊鼎以外,其他出土的大鼎,也在人类可以企及的力量范围之内。

所以说项羽完全可能就是秦汉期间,力气最大的那个人,因此他能够扛得起大鼎,无论从自身力量,以及大鼎的轻重差异来看,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司马迁这么写,难道单纯地想要表达项羽力能扛鼎吗?说到底,这不就是武夫才愿意拿出来炫耀的一件事吗?所以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都知道,项羽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西楚霸王,相当于是取代了秦朝,一度成为了天下之主。所以说司马迁说项羽力能扛鼎,实际上就是为了体现项羽的这种特殊身份。

此前对大鼎的重量感兴趣的人,分别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和秦武王嬴荡。这两位都是一代雄主,都有一定的功绩。

最关键的是,这两位都是不服气周天子统治的诸侯王,所以他们对大鼎的重量提出质疑,这是可以理解的。

项羽没事儿也在那儿试探大鼎的重量,这就比较奇怪了。实际上力能扛鼎这种写法,第一层含义只是为了告诉大家,项羽的力气很大,至于有没有真的扛过大鼎,这是没有具体记录的。

第二层含义才是关键,项羽对秦帝国的统治,提出了挑战。当初秦昭襄王把九鼎给弄到了咸阳,此后秦始皇更是灭了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所以项羽能够扛鼎,是为了告诉大家,项羽可以挑战秦帝国的权威。

总结:项羽力气大,但绝不是简单的武夫。

实际上能够成为天下霸主的人,怎么可能是简单的武夫呢?就算秦武王被大鼎给砸死了,干出了如此蠢的事情,很多人还是愿意相信秦武王是一代雄主,为啥?因为他短暂的一生,做了很多有利于秦国发展的事情。

实际上项羽也是一样,他力气大,只是他的一种生理特征而已。他能够成为西楚霸王,自然也是很有脑子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关注项羽的力气有多大,毕竟这不是他能够夺取天下的关键所在。可惜项羽的脑子还是比不上刘邦的脑子,只能说既生瑜何生亮了。

参考资料:《史记》

项羽举鼎的真实性有多少?现代人能够举起来吗?

真实性是有的,鼎,国之重器,庙堂之柄,霸王项羽牛,确实举起了。

但鼎却不是他的,他也不能拥有或者能够成为重鼎。

他的人生就像霸王举鼎一样,从开始来举鼎,到举起,到举起太沉又马上放下,到锦衣夜行,到共同的结局。

霸王者,重器也,没有成为重鼎,成为国之重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