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哪个更厉害?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日军的万岁冲锋和苏军的乌拉冲锋根本没有可比性。万岁冲锋其实是日军最后的反击,在二战后期,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被装备精良的盟军打落花流水,日军自知败局已定,为了避免成为俘虏,于是故意在盟军的立体火力网下发起大规模冲锋,一边还高呼着“天皇陛下万岁”,直至全部阵亡。而苏军的乌拉冲锋虽然也是大规模集团冲锋,但他们的目的是求取胜利,在冲锋的背后还有强大的火力支援,最后苏军损失不小,但是往往能够攻占目标。
其实日军的万岁冲锋在日俄战争期间就已经使用过,不过那时候并没有二战后期这样疯狂,当时日军对阵俄军时,炮火数量是占据优势的,所以日军每次发动进攻,都是先用炮火覆盖俄军阵地,然后发起大规模冲锋,最后再与俄军拼刺,在那种速射武器缺乏的年代,这种“猛打猛冲”的战术确实实用,经过了日俄战争,日军将“冲锋加上拼刺”这种战术在军中大肆宣扬,为此还在步兵分队中加上了掷弹筒等武器。在抗战时期,我军装备落后,兵员素质不如日军,所以日军的这种“冲锋加拼刺”在中国战场上又得以施展,他们总是用火炮开路,步兵冲锋,有些意志薄弱的中国军队甚至被日军这种大规模冲锋吓破了胆,直接放弃阵地。
苏军的乌拉冲锋是在大纵深作战下,步兵发起波浪式冲锋,冲锋人员排成一道道兵线,整体队伍有数千米之长,用人海战术保证火力的密度足够大,敌军遭到这种战术的攻击,往往阵地会被撕开一道口子,从而导致全线崩盘。当然了,这种密集的冲锋也使士兵的伤亡率大大提高,不过在战场上,这种战术虽然显得有些呆板,但也非常实用。
日军从当年的“冲锋加拼刺”战术变成了“万岁冲锋”战术,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谁让他们在乎武士道精神呢?日军这样前仆后继的送死,也让一些美军患上了心理疾病,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如此不怕死的军人。
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哪个更厉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不是一回事,有本质区别。
苏军的乌拉冲锋,其实和普通的冲锋没有区别。
乌拉冲锋目的是求胜,会有强大的炮火支持,冲锋的官兵该隐蔽就隐蔽,该迂回就迂回,总之避免自己伤亡还要消灭地方。
但日军万岁冲锋恰恰相反。
基本上,万岁冲锋都是日军被逼急了,眼前就要完蛋,败中取胜的半自杀行为。
很多时候是日军已经战败,没有获胜的可能,而故意进行万岁冲锋求死的,避免被美军俘虏。
万岁冲锋的历史悠久,最早来源于日本战国时期。一些大名明知道必败无疑,却不愿意被俘(一般被俘也会被全家杀光),就带着骨干的家臣进行自杀性冲锋,目的是求死。
到了日俄战争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猪突战术”,也被称为“肉弹战术”。也就是不管敌人火力,以必死的决心冲锋决胜。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乃木希典支持这个战术,其他大部分日军将领都是反对的。
他们认为这种战术就是送死,却不可能有什么战果。
支持这个战术的乃木希典,被日本民众愤怒的称为“杀人魔乃木”!
所以日军其实并不常用万岁冲锋,直到太平洋战争中后期逼急了。
再多说几句,乌拉这个词其实并不是俄语,俄语没有这么个词。
对于乌拉的源头有几种说法,萨沙个人认为这是来自于曾经杀得俄国人落花流水的突厥人。
这些突厥人很多来到乌克兰草原和俄国其他地区,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战斗民族哥萨克。
在突厥语(准确说是哈萨克语)中,乌拉就是“杀啊”的意思!
俄罗斯人曾经被哥萨克骚扰,血流成河。每次随着乌拉的怒吼后,就是矫健的哥萨克骑兵冲锋过来。
俄罗斯人很欣赏哥萨克的勇气,将乌拉这个词学过来,最终成为冲锋时的强烈语气词。
至于万岁冲锋,一般冲锋的日本兵在冲击之前,首先会大喊“天皇陛下万岁”。然后在军官带领下,高喊“万岁”冲锋过来。
其实,日军万岁冲锋对于美军心理的冲击是很大的。
一般来说,美军会突然听到尖厉的“天皇陛下万岁”,随后日军就黑压压的排成散兵线冲锋过来。需要说明的是,军官一般都会挥舞军刀冲在最前面。
这种打法基本是送死,因为美军的火力强大,步兵班装备大量半自动步枪,还有轻机枪和冲锋枪。
但美军文化不认可日军这种蛮干的胡来。美军认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明知道已经战败就应该投降。
更夸张的是,一些非战斗兵的日本人进行万岁冲锋,根本没有武器,每人带着2个手榴弹。在靠近美军阵地是,他们就拉响手榴弹,然后跳进去,等于是自杀了。
万岁冲锋就军事上来说,毫无意义,还不如死守阵地到全军覆没,毕竟还能多消灭几个敌人。
这样胡乱寻死,只有智障才会这么做。
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哪个更厉害?
二战中,抛开正义与否来看,这两个冲锋都属于在所谓的“崇高精神意志的引领下”非常玩命的打法,但如果说哪个更“玩命”,伤亡更惨重,自然是万岁冲锋。
先看乌拉冲锋。在“乌拉”冲锋属于波次冲锋战法。在我方阵地炮火和前进中的装甲武器的掩护下,冲锋人员分为一道道兵线,一浪接一浪的拍向前方。如果兵源充足的话,苏军往往会排出八九道兵线,每个士兵间隔3-6米,呈散兵状。前后间距10米上下。队伍整体宽度有好几千米,厚度也有近千米。
敌军遭遇这种带有宽度和厚度的乌拉“人浪”冲击,往往会丧失一部分机枪的交叉火力射击能力,阵线左右不能兼顾。即使前面几波被拍死,后面跟上的“人浪”会立即补充上来,带来一种似乎无穷无尽的冲击力。
简单点说,乌拉冲锋实际上就是“步兵集群攻击”,用人海战术来加大火力密度,短时间在重点攻击方向集合大量兵力,以密不透风阵势的冲击打破敌方阵线,而且浩大的声势还能从侧面打击敌人的心理防线,起到明显的心理震慑作用。面对情绪激昂的人浪,震耳欲聋的“乌拉”喊声,一些新兵往往会给吓得四肢瘫软,老兵也会对己方的火力产生不自信,丧失作战斗志,原本严阵以待的德军,不少部队甚至出现了一触即溃的情况。
这里再简单说说“乌拉”冲锋的主角——苏军政委。
咱们从电影里面也经常看到以下场景:抱着必死心态的苏军政委/指导员(部队连级单位里面是指导员,团级单位才是政委),“乌拉乌拉”的一通鼓动,高喊“保卫斯大林,保卫苏维埃,同志们冲啊....”身先士卒的带头冲锋;
或者是一些西方电影里,着力“黑”苏联,竟然出现一些政委在后方督战,拿枪对着自己人,随时准备射杀逃兵的场景。
比如下图,《兵临城下》中,没有给配武器的士兵穿越伏尔加河,一下船就立即被政委举着手枪轰入战场。
除了用手枪把士兵轰下运兵船的花白头发政委外,还重点特写了个大眼袋的中年油腻政委,架个机枪,嗷嗷叫着在后面扫射自己人(下图)。
实际上,无论是苏联还是咱们中国,实战中,政委/指导员都是带头冲锋的,西方人拍摄的卫国战争电影在这方面明显过分演绎了和“妖魔化”了。
当然,苏军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除了真心英勇外,很大程度上也跟斯大林在1941年8月16日签署了著名的“270号命令”有关。
刚烈的毛熊虽然长着一副西洋人面孔,但更认同咱们东方文化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执念,鄙视投降和任何示弱的行为,在他们眼中,个人的生命安危要给精神力量和荣誉感让路。
在苏德战争刚开始的几个月,苏联被“闪电战”打了个措手不及,面对苏军成建制大规模投降的现象。斯大林在1941年8月16日签署了著名的“270号命令”,命令的大意参考下图:
于是,苏联政委成了个可怕的存在,负责督战,执行“270号命令”。德军这边对苏联政委这一套早就恨之入骨,所以立下规矩,被俘的红军政委不用审判,直接就地枪决。
此种情形下,苏军政委上战场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总是身先士卒的带头冲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持着队伍旺盛的战斗力。
比如,下图这张著名的照片,主人公是阿列克谢•戈尔杰耶维奇•叶廖缅科,时任苏联红军第十八集团军步兵第四师第220团初级政治指导员。照片中,他高举手枪,号召身后的战士们发起冲锋。这张照片拍下后不久,叶廖缅科在战斗中牺牲。
苏军步兵冲锋战术是苏联传统“暴力美学”的充分体现。不过随着局势的逆转,加上苏军部队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这种简单粗暴的战法越来越少,苏军拥有了更加可怕的“钢铁洪流”,人海战术版的“乌拉冲锋”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接着咱们再讲讲日本的“万岁冲锋”。实际上着点苏联和日本还是有共同之处的,都是东方文化那一套,轻视个体生命,讲究集体荣誉。
其实,日军的万岁冲锋其实有两种,一是一种步兵群攻击战术,类似于苏联的乌拉冲锋;另外一个就是现在被广为渲染的自杀式攻击,后者比前者更加玩命,讲究的就是“为皇国玉碎”。
这里重点说的是第二种“玉碎式”的万岁冲锋。跟苏军高喊乌拉,边进攻边用冲锋枪手和手榴弹全力投送火力的形式不同,日军发挥了自己四肢短小,行动灵活的优势,冲锋讲究全程士兵不开枪,高呼“板载”猛跑,以最快速度冲刺,冲到距离对方战壕30来米的时候,投掷手雷,然后使用刺刀将对手从战壕里驱赶出来。整个过程中,轻重机枪,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会从后面和两翼,进行全程急速射击掩护,但缺少坦克等装甲武器的协同作战。
但是到了后期的太平洋战场,日军甚至连掩护的炮火都凑不齐全,因此伤亡率极大。日本兵脑门绑块白布条,高呼“板载、板载”,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倒在美军的交叉火力下,前仆后继的送死。这种急呼呼的求死式的“万岁冲锋”,着实吓坏了美国大兵们。
实际上,日本“玉碎”式的表现,并非日本人不怕死,而是他们认为,这种死不叫死,叫“为皇国玉碎”,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死后牌位还能进入靖国神社受人供奉,比傻活着有意义多了。
不过,除了单纯用军国主义思想对士兵进行循环洗脑,让官兵们发自内心的去“玉碎”还是不可靠,得下点药做保障。
针对前线作战人员,经常和军粮一起配发苯丙胺类药物,它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让人兴奋,短时间内充满了力量。药劲发挥作用后,分分钟感觉自己是超人,不饿、不累、精神好,上级领导说什么都觉得特别有道理,让干啥就干啥,对死亡也没了恐惧感。因此,这么来看,日军疯狂的“玉碎”,可能不仅仅是武士道精神在起作用.......二战的日本军队,其实就是个大毒巢。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哪个更厉害?
当然是老毛子的乌拉冲锋厉害啦~
乌拉冲锋是老毛子二战对德棍粗暴平推的战术,在喀秋莎小姐姐的裙底下,122毫米慈父小锤和203毫米的慈父大锤中,在伊尔2狂舔下,一波带走德棍
一帮毛子在他们政委的带领下抄着伏特加(波波沙)冲锋枪和DP28大转轮,
从战壕里面跳出来,喊着震天动地的“YPA”朝着德军冲去,将德国人打得屁滚尿流。
(苏联人还在奇怪德国客人不是喜欢抽烟吗?我们给他送烟为什么他们就跑了)热情好客的苏联人哪会善罢甘休?于是1945年把各种苏联烟送到柏林去了
而本子的万岁冲锋或是“板载冲锋”就不一样了,纯粹是送死
“万岁冲锋”一般是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守岛陆军面对火力强大的美军讨不到便宜而又没有后援陷入绝境时,
特别到了弹尽粮绝,本子死伤严重时这时候指挥官眼看胜利无望,就满脑子“玉碎”。于是还能动的鬼子就上了刺刀举起军旗往美军面前发起冲锋。
本子们边冲边高喊“提诺黑卡,板载!”(天皇陛下万碎)让后跑到美军面送死
然而早就加入火力强大到早已加入肯德基豪华午餐的美军哪会把这些本子看在眼里,这完全就是M1加拉德叮叮机和喷火器的最佳人肉移动靶啊。本子结局毫无疑问,全体扑街
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哪个更厉害?
虽然二者同样是冲锋,可是却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万岁冲锋又叫“板载冲锋”,讲究步炮结合。苏军的“乌拉冲锋”则讲究步坦结合。
这万岁冲锋,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很正常,在听到“万岁冲锋”时,日军向敌军高速冲锋,全程不开枪。肯定有人会说不开枪冲过去,那不是送死的行为吗?
日军可不傻,这个时候后方及两侧的轻重机器就开始疯狂倾泻火力,在加上迫击炮和掷弹筒,压的对面头都抬不起来。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日军冲锋起来倒也损失不大,尤其是和我们这种人员、装备都参差不齐的国家打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他们一直冲锋到离敌军三四十米的时候开始往敌军战壕投掷手榴弹,将对手炸死、炸伤。至于剩下的就开始短兵交锋,但是拼刺刀反面恰恰又是日军最希望看到的,毕竟武士道也不是白练的,在拼刺刀方面日军还从来没有怕过谁。
日军万岁冲锋固然可怕,但是作用也仅限于中国战场,换作美国等军事强国那子弹跟不要钱似的疯狂输出,日军过去也就是被割麦子的份。
一旦遇到逆风局,这种时候就该万岁冲锋的第二种形态现身了——玉碎冲锋,在中途岛战役的末期,有的日军为了避免投降,在明知胜利无望的情况下,悍然无畏的发起自杀式冲锋,不仅仅是武士道精神在此作祟,也是对天皇效忠的一种表现。在他们看来,有尊严的战死沙场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而这在美国人的眼中简直是一种愚蠢的表现,为什么视自己生命如草芥?视死如归的往自己枪口上撞?
而苏军的“乌拉冲锋”和日军万岁差不多,只不过冲锋时候喊的口号由“板载”变成了“乌拉”。因此得名为乌拉冲锋,乌拉这个词其实没什么特别大意思,如果硬要解释的话可以理解为“杀呀”(符合大众认知)。一个人喊肯定时没什么意思,但是冲锋的时候一群人一起喊“乌拉”还是挺有气势的,整聋发聩,直接从气势上压倒对面。
乌拉冲锋讲究步坦协同,比起日军的万岁冲锋多了一个机械部队的掩护。士兵在兵源充足的情况下,会形成波浪状,一浪一浪的拍向前方,士兵会控制间隔,大概有三到六米的距离,至少会形成九道这样得波浪,前后大概会有十米左右的间隔。队伍整体宽度有好几千米,厚度也有近千米。
士兵在形成潮水般攻击的同时,后方的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炮都会全速射击掩护。不仅如此,还有开路先锋——装甲部队为他们持续“保驾护航”。
敌军遭遇这种一眼望不到尽头黑压压的人群往往会丧失一部分机枪的交叉火力射击能力,阵线左右不能兼顾,再加上敌人源源不断的填充,带来一种似乎无穷无尽的冲击力。如果是老兵面对这种冲锋,心智坚定的还能继续奋勇杀敌,稍微差一点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怀疑,到底还要不要坚持这种看似已经守不住的防线。如果换作新兵,不临阵脱逃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乌拉冲锋”是建立在人员充足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兵源数量不小的苏联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再加上本就参差不齐的人员质量,让的他们更是不把人命当回事。但是到了后期的时候,这种状况就改观了佷多。在冷战期间,这种冲锋已经变成装甲部队开路,机械化步兵跟进的方式,“人海冲锋”已经一去不返。
苏联人不像日军一样崇尚天皇,也没有不惧死亡的武士道精神。那么在明知死亡的情况下他们为何还会如此英勇冲锋?这就与苏联的“270”命令有关了。苏联成立了专门的督战小组——苏联政委,不往前冲锋往后撤退,就得等待自己人的重机枪收割。
命令一出对面的德军坐不住了,于是德军下令俘虏苏联政委立即枪决。在双方的压力下,苏联政委爆发了更大的动力,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带领整个团队前进。在他们的组织下,部队的执行力和爆发力都得以更上一层楼。
两种人海战术虽然看似凶猛,但是自一战爆发一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攀升。这种人海战术所能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哪个更厉害?
俄语乌拉就是汉语万岁!两种冲锋意思都是一样的!
我们解放军冲锋时喊万岁!苏联红军冲锋时喊乌拉!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