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机枪一般配备几个人?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战轻机枪多是2个人,1个射手1个弹药手。

轻机枪射手一般是全班最高大,射击技术最好的士兵。

为啥?轻机枪很重,比如捷克式轻机枪就有10公斤,也就是20斤。

士兵一般都要长期行军,扛着20斤的轻机枪并不轻松。

另外,无论是哪个国家,轻机枪都是步兵班的火力支柱。

一个步兵班谁死了都可以,轻机枪手不能死。

弹药手主要是携带弹药的,也携带备用枪管。

根据统计,在战斗中,轻机枪每天要消耗200发子弹,也就是10个弹匣。

200发子弹可不是小重量,不可能轻机枪手自己携带,必须由弹药手带着。

弹药手除了携带子弹以外,还带着多个空弹匣,提前将弹匣子弹装满,以保证射手火力的持续性。

弹药手一般是不带武器的,很多弹药手也要业余学习射击技术,以防止射手中弹以后的特殊情况。

弹药手还要携带备用枪管,主要用于连续射击后更换枪管。

其实日军的歪把子也是一样。

第3师团的一个机枪手,曾回忆了自己和捷克式轻机枪对射的场面。

当时他们的巡逻队,突然遭遇了国军川军的一支游击队。

训练严格的日军机枪手,立即架起了歪把子,迅速开始射击。

然而,几秒钟之后,对方的捷克式轻机枪开始还击,双方激烈对射。

兵兵乓乓,歪把子不能单发射击,30发子弹很快射光。

此时的射击副手马上爬上去,紧张的开始向漏斗里面装弹。这个机枪组第一次实战,2人都比较慌乱,副手装弹很久也没有压好。

而川军捷克式轻机枪,在二三秒内迅速换好弹匣,又持续射击。

子弹密集的射过来,歪把子机枪组只能匍匐在地上无法还击。

好不容易装好子弹,歪把子机枪刚刚准备还击,发现自己已经被捷克式压制。对方子弹不断飞过来,打的头顶泥土乱飞,歪把子机枪组根本无法抬头还击。

犹豫再三,歪把子机枪组终于放弃射击,拖着机枪向后爬行,转移到后面的阵地。

川军的捷克式轻机枪已经打倒多名日军,从容撤退,跑的无影无踪,战斗结束。

战斗结束后,这个日本机枪手非常胆寒,怕被小队长大骂无能懦弱。

谁知道,小队长却说:你们不还击是对的。如果你们继续射击,你一定会中弹。我们的机枪不是敌人的对手。

这就是抗战中常见的一幕,类似的战例还有无数。

轻机枪一般配备几个人?为什么?

那些认为轻机枪一定需要2人配置,其中,一个是射手,一个是副手,确实没错,但那是二战时期的配置了。

那时所谓的轻机枪,都有10公斤左右的重量,长度也大都在1.2米左右,弹匣容量也大都在20-30发之间,因为当时步兵尽管有为数不多的冲锋枪,以及半自动步枪,当然有许多军队直接没有这两种步兵武器。

在栓动步枪仍然是步兵主要兵器的年代,轻机枪无疑是步兵班、排、连主要的火力输出单元,但有限的弹容量导致轻机枪持续射击能力有限,所以需要经常更换弹匣,因此必须配备一名副手,不断地给空弹匣压子弹,同时随时准备射手负伤或战殁时,能马上顶上去。

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轻机枪已被班用机枪的概念所取代,重量也在3.5-5公斤之间,相当于二战时期一支步枪的重量,且采用75发弹鼓或100-200发弹链供弹,也通用30发自动步枪弹匣。

班用机枪由于采用弹鼓和弹链供弹,不再象二战时期20-30发弹匣供弹,火力持续能力大为提高,最关键的是,步兵都使用了30发弹匣的自动步枪,火力较之二战时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因此步兵不必象而二战栓动步枪兵那样,对轻机枪火力非常依赖,又由于班用机枪重量轻,所以现在军队班用机枪都是一个人使用的,很少再配所谓的副手。

即使老美M-249班用机枪,采用200发弹链供弹,必要时也能使用30发北约标准弹匣,也就一个人使用,并没有什么机枪副手。

国内军队情况也一样,95式班用机枪,空枪仅重3.95公斤,与步兵的自动步枪重量没什么大的区别,采用75发弹鼓供弹,也能用30发步枪弹匣,一人就可轻松操控。

很难想象,非得给95式班用机枪配一名射手,然后,打仗的时候,副手就呆在射手旁边,只是傻傻地提供弹鼓,自己不会操起95式自动步枪搂火,真是人员的极大浪费。

所以,到现在为止,还坚持轻机枪要有2名射手的键盘侠,其脑瓜依然停留在二战时期,看不到步兵对轻机枪的依赖性已经大大降低,事实上,班用机枪的概念早就取代了轻机枪。

如同现在的重机枪,事实上就是12.7毫米和14.5毫米的高射机枪,已不再是二战时期的7.62毫米、7.7毫米、7.92毫米重机枪。

也即班用机枪取代了二战时期的轻机枪,高射机枪成了现在的重机枪,二战时期重机枪的角色,就是现在的通用机枪来取代。

综上,二战时期,由于栓动步枪兵对轻机枪依赖性很高,其机枪弹匣容量低,需要不断持续地射击,才能压制对手的进攻,所以必须配备一名副手。

现在,轻机枪被班用机枪的概念所取代,由于步兵都用上了自动步枪,对班用机枪的依赖大为降低,且班用机枪重量下降,采用了75发弹鼓或100-200发弹链,火力持续能力大为提高,一人就能轻松搞定,所以就不必配副手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轻机枪一般配备几个人?为什么?

在二战时期一挺轻机枪通常都是由两个人使用,即一名主射手和一名副射手,不过当时日军步兵小队的机枪组编制为4人,包括:1名指挥官、1名主射手以及2名携带弹药的副射手。

▲大正13年(即1924年)演习中的11年式轻机关枪

至于今天的轻机枪(也就是今天的班用机枪)人员配备,不用国家之间有所不同,有些国家应该还是使用的传统编制,即两个人一挺轻机枪,不过,随着机枪的轻量化(现在的班用机枪不同于以前的轻机枪,体量上轻很多),现在班用机枪一个人操作也是可以的,所以,部分国家现在的轻机枪人员配备1人就足够了,比如下图所示,就是一名正在用MK-46轻机枪提供火力掩护的美国陆军游骑兵士兵(照片拍摄于2006年11月的伊拉克战争期间)!

▲当单兵武器使用的MK-46轻机枪

至于我们国家的话,我一直都以为我军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编制,即一挺轻机枪的配备一个射手和一个副射手,总共两个人,不过直到我看到了下面那张图片,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个小队配备了3支95突击步枪、1支88式狙击步枪和2支95式班机(我用红圈圈起来处),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在走轻机枪单兵化么?

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挺轻机枪要么就是跟传统编制一样,配备1名射手和1名副射手两个人,要么就是走单兵路线,直接一个人操作轻机枪,具体会怎样发展,还是要由现代化战争的趋势决定!

轻机枪一般配备几个人?为什么?

轻机枪在二战时主要由2人共同来保障,主副射手,相互配合,发挥轻机枪的最大优势和火力持续性。到了今天仍有一些国家延用了这个2人编制,但是也有很多国家取消了2人配置,而变更为1人的“火力世界”。

轻机枪到了今天基本的定义就是班用机枪,这也是世界各军事强国步兵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枪族的概念产生,其最主要的组成就是单兵突击步枪和班用机枪,更全面的枪族还会包括短突击步枪,比如我国的95式枪族,班用机枪一般由2人共同来保障,即主射手和副射手,这也是二战以来的共同配置,但是到了今天很多国家都将班用轻机枪的2人编制缩减为1人,我国目前仍然是轻机枪2人编制所剩余的不多的国家之一。

其实2人配置的轻机枪组还是非常合理的,主射手携带轻机枪和少量的弹药,而副射手则携带备用枪管和弹药。就拿我军的95式班用机枪来举个例子,95式班用机枪使用75发弹鼓供弹,一般情况下,主射手携带机枪,机枪上弹鼓1个,随身1个共2个弹鼓;而辐射手一般会携带2个弹鼓和备用枪管以及一把自卫用95式突击步枪。

随着机械化装备到一线作战部队,9人编制的步兵班成为了国际主流。2人配置的班用机枪组,在作战时主射手可以专注对敌攻击,而副射手除了配合主射手更换弹药、枪管外,还要负责警戒任务,这是2人配置的优势。采用1人配置可以提高步兵班的作战突击力量,说白了压制火力更多由单人独立完成,弹药也要依靠后续的及时补给。

轻机枪一般配备几个人?为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时候轻机枪一般来讲都是以两个人为主!一个呢是机枪手负责操控机枪和点射,另外一个呢则是机枪副手!

两个人职责不同,负责的项目的也不一样!首先,关于机枪手!机枪手是操控机枪的主要人员。因此呢,一般来讲,机枪手呢都是经过训练的!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作为担纲!就比如说抗日战争,当时中国军队缺乏火力,缺乏基本的火力训练,以及射击训练,所以也没有那么多子弹去喂枪手,凭此在选这些轻机枪的机枪手的时候!就会选择以老兵为主!

为什么会是老兵,因为轻机枪它主要的作用不是火力压制,火力压制,那是属于特定的时候。这个时候打枪嘛,没准头,照准敌人的位置,往死里开枪就行了,一般的时候,按照中国老兵的叙述,就是当时捷克式轻机枪由于只有二十发的弹容量。直到后来布伦轻机枪才只有三十发的弹匣容量,这个子弹基本来讲就是点射!点射为主,真正要你火力压制的时候,你也得说好了,否则这这二十发子弹,真的压制不了其他的枪!不过这枪子弹的容量虽然少,但是大家都喜欢!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军队主流的机枪捷克式轻机枪操作简便很容易上手,有着很大的原因!你要是轮到其他的一些机枪,那这事儿可就多了去。

我们先不提那些乱七八糟的几枪,我们就说一下德国的mg4,二以及中国的捷克式轻机枪,它配备的副机枪手具体干什么?

捷克式轻机枪大家都知道看一下电视剧或者相关纪录片的话,就会知道捷克式轻机枪的腹肌枪手一般来讲就是携带子弹!或者是当主机枪手阵亡受伤的时候,然后由副机枪手。顶上去!我说这种情况凡事都有例外,如果两个机枪手同时遭遇了不测,那么由后方顶替上的老兵稍微操作两下子,也就知道捷克式轻机枪该怎么用了,那你也就是下一个机枪手!

德国的mg42呢,他的机枪手的主要负责两件事情,第一,携带枪管和子弹。第二,负责更换枪管!

(其实话说到这里,是不是还有人闹不懂通用机枪的概念呢?)

为什么会专门配备一个副手来更换子弹,以及更换枪管的原因就是首先mg4,二通用机枪,它的射速太快!(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射速快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子弹的弹链很容易在设计的时候出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稍微理一下,当然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与此同时,由于它的射速太快造成的枪管很容易过热,过热了之后呢大家都知道。枪膛过热,枪管融化,这一点在其他机枪身上可能很少见到,但是在mg42身上这东西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因此每一个德国的机枪组都会携带两到三根枪管来伺候一挺mg42,由于枪械设计的原因,因此更换枪管的时候最好两个人配合。这样的话,换枪管的速度会特别快,如果只是单纯的一个人做配合的话,那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个射击上面的空白期,这个时候就会出问题!

那么这两个机枪组还算是比较正常的,有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有就是日本人的歪把子!

歪把子轻机枪,说实话,这款轻机枪吐槽是真的挺多的!我用这款轻机枪其实有一个比较大的槽点,就是这款轻机枪,它的操作性,十分的不灵活,一般来说,我们中国军队所列装的捷克式轻机枪,它的操作性门槛就比较低!但是这个歪把子轻机枪如果不稍微操作两下子,那你还真的不知道这玩意儿该怎么弄,尤其是他那个加子弹以及射击的时候,这个头不自觉地要歪一下!

所以副机枪手他所担任的事情就比较多,要么加载,要么负责在机枪手阵亡的时候再顶上去,如果这个两个人真的出了事情,没有其它的机枪手的话,那这挺机枪基本上就空在那里,没人敢动了!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话,通用机枪的理念开始不断盛行,而且机枪的设计。以及他的操作越来越简便。因此呢,现如今的班用通用机枪,他操作基本上就是一个人!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副机枪手来替你去准备弹药,或者是更换枪管这种事情!子弹或者枪管叫队友匀一下也差不多够了!

轻机枪一般配备几个人?为什么?

部队配置每个班配备一挺轻机枪基本都是一个人使用。冲锋时候掩护战友。防御时候压制敌人。所以部队都称呼为班用轻机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