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二战时期有哪些指挥失误的实例?
原来元首是背锅侠:停止进攻敦刻尔克并非希特勒一人主张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关于敦刻尔克停止前进的命令问题,元首希特勒同志背了几十年黑锅。其实,这压根不是希特勒一个人头脑发昏的命令,而是德军高层基本同意的决策。只是送死我去,背黑锅希特勒来而已。听萨沙说一说吧。
很多人认为希特勒是狂人智障,其实这绝对是误解。
事实上,作为精英辈出的德国的元首,希特勒自然拥有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才能。
希特勒具有非常惊人的领悟力、分析力、判断力,以及很强的领导力和煽动力。
事实上,没有希特勒,就没有德军在法兰西战役的辉煌胜利,也自然不会有英军溃败到敦刻尔克。
在曼施坦因推荐自己突破阿登山区的计划时,德军统帅部对其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奇谈怪论。
如果不是希特勒力排众议,恐怕德军连马其诺防线都攻不破。
敦刻尔克停止前进的命令,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们有大把的证据证明,这根本就是德军高层的统一观点,希特勒只是加以确认而已。
第一,停止前进主要是A集团军司令龙德施泰特的命令
希特勒的停止前进的命令,下达在5月24日,但前一天的23日,龙德施泰特已经下达了:霍特集群主力明天将停止前进,克莱斯特集群也将停止前进,以搞清楚战况并封闭缺口。
这一命令是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
换句话说,在希特勒下达停止命令之下,一线的指挥官其实已经提前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
第二,一线指挥官如果不同意希特勒的主张,他们是有机会违抗命令的
德军高层中,并非人人都同意必须停止前进的观点。
24日晚,在希特勒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之后,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却对龙德施泰特下达了继续前进的命令。
显然,一线指挥官龙德施泰特之流想要继续前进,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这个命令继续推进,自己并不承担任何责任。
龙德施泰特却根本没有这么做。
更有甚者,龙德施泰特怕前线指挥官利用这道命令擅自前进,没有将命令下发。
他根本就不准备前进。
第三,一线指挥官完全可以自行决定
德军集团军指挥官是具有一定决定权的。实际上,龙德施泰特几乎掌握着A集团军的一切。希特勒的命令甚至上面提到的陆军参谋长的命令,龙德施泰特是可以选择执行甚至干脆不听的。
在25日当天,很多德军将领回忆,龙德施泰特其实掌握着行动的决定权。
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回忆:元首实际上决定权交给了A集团军群。
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也回忆:25日会议上,元首说已经将西线作战的指挥权交给了A集团军群,也就是交给了集团军群司令官龙德施泰特。
龙德施泰特如果决定前进,希特勒都是阻挡不住的。
第四,停止前进也并不是龙德施泰特一个人的观点
众多指挥官的观点和龙德施泰特是一致的。
德军装甲部队虽然杀到了敦刻尔克,但侧翼还存在英法的部队,并不安全。一旦英法军反击,就可能造成德军产生崩盘性质的失败;德军装甲部队大部分已经损失百分之五十的坦克,实力锐减;敦刻尔克附近地形过于复杂,单靠坦克作战非常不利,但德军步兵还没有赶上来,需要等几天;敦刻尔克地区英法联军超过40万,这里又不适合大规模运输,没有一个人认为英法联军可能成功撤走。甚至丘吉尔本人也认为,最多只能撤走几万人;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认为,空军可以有效封锁海峡,等待陆军发动全面进攻。
种种因素,导致德军高层和一线指挥官大部分认为应该停下。
比如早在命令下达前1天,第4集团军司令官克鲁格将军就建议龙德施泰特:机械化部队必须停止前进。
可以这么说,希特勒赞成停止进攻不假,但绝非他一个人的主张,而是大部分德军高层和一线指挥官的共同主张。
就连曼施坦因也说:希特勒在敦刻尔克城外停止装甲兵的前进,固然是犯了一个致命的大错误。但是在当时,任何将领却很难认清这一点。因为从滩头上所留下来的装备数量看来,足以使任何人都很难相信英国人撤走部队,会有那样大的成功。
那为什么包括龙德施泰特之流,在战争后把责任都退给希特勒呢?
原因只有一个,你都死了,你不背黑锅,谁来背?
希特勒在二战时期有哪些指挥失误的实例?
希特勒自己都承认是由于其指挥失误导致失败的战例,即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战役中由于希特勒坚持不同意第6集团军的突围,最终导致了该集团军的覆灭,也使德军南翼的态势彻底崩溃,一直撤退到1942年夏德军的进攻发起点才停下来。
在第6集团军被围的最初几天中,德军最高统帅部给予了B集团军群以行动的自由,B集团军群司令部也准许了第6集团军的突围请求。但是很快陆军总司令部便收回了第6集团军的自由行动权,转而命令其坚守斯大林格勒,陆军总司令部决定在包围圈外围集结部队打破苏军的包围并完全恢复苏军反攻前的态势。希特勒做出这个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戈林对于通过空运维持第6集团军补给的保证。
在希特勒下令第6集团军固守待援后,成败将取决于德军能否调集足够的解围兵力,由于北方和中路的德军都在进行着激烈的防御作战,尤其是中路勒热夫的争夺战异常激烈,有限的战略预备队无法全部派往斯大林格勒,最终德军的解围部队实力非常有限,无法担负起这个重任。为解围部队的调集问题上希特勒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既不愿意放弃其他战线上的突出部以腾出预备队,也不愿意收缩高加索方向的防线以抽调出那里的第1装甲集团军,显然希特勒没有认识到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所面筋的严重形势。
救援部队迟迟不能到位,而第6集团军的补给情况又越来越恶劣,每推迟一天,第6集团军的战斗力就下降一些,直到该集团军的弹药和食物耗尽后开始出现迅速的崩溃。此时第6集团军的命运已经注定,德军需要做的是避免A集团军群也陷入同样的命运,在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两位元帅的努力下,南翼的德军避免了全面的崩溃,但是失去了强大的第6集团军,德军的南翼战局也就彻底无法挽回,德军1942年的进攻战略完全的失败了,比1941年还要彻底。希特勒当他的将领们的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指出他自己对斯大林格勒的悲剧负有责任,这是二战中希特勒唯一一次能够坦然接受自己错误的一次。可惜他未能从这次失败中吸取到教训。
希特勒在二战时期有哪些指挥失误的实例?
希特勒有没有指挥过前线战斗?
希特勒有没有指挥前线军师级的战斗,这个我不清楚二战德国史,有待学者释疑。
历史爱好者有一个传说,即专制国家首脑指挥到前线的师长,如蒋中正经常给前线集团军或者长官部司令部下达指令,有时指令下达到军长甚至师长。
传说斯大林也是有这个习惯,但是命令主要下达到集团军,很少下达到军部以下的。
日本国陆军部参谋部和大本营军令是统一的,决策后由大本营统一下达作战指令。具体由各派谴军司令部和各军司令部和师团长执行,天皇首相或者部长甚至参谋部大本营不参与前线指挥。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有时北京会直接下达指令到集团军和军部。抗战时由于师旅分开行动,有时也有指挥不统一问题,相当于师旅一级部队会向延安请示统一指挥问题。
前线指挥战斗问题,英美前线军和师司令部直接指挥。特别是美军,下达师旅团级军令都是纪录和编号的。美国总统国防部长甚至前线总指挥一般不干涉师团一线军令。
德国军队军令执行也是较好的,日军略差一点点,有些师团长会越权不执行军令,如1944年广西南宁柳州作战。
国军也是下达军令的,只是很多时候打败仗军令有时不适合战场变化。军师长有时不执行军令,如张德能军长被枪毙就是不坚守衡阳。
从目前信息来看,希特勒应该没有干涉军级和师级前线指挥。
希特勒在二战时期有哪些指挥失误的实例?
5哥一回答是:希特勒最大的失误不应该入侵苏联,更不应该走军国主义道路。
二战爆发
希特勒积极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人主义,试图在欧洲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积极扩军备战,并于1939年9月1日指挥德军入侵波兰,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犯下了多种罪行,并迫害和屠杀六百多万犹太人。
进攻苏联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由于苏联国土面积大,德军不可能一口吃下苏联,并且还有强大的苏军,最后在资源匮乏、气候条件不适应的情况下惨败。
战争狂
二战的德国战败与西欧和苏联直接关系,当初不是希特勒野心太大,击败西欧还没有占住脚,立马又进攻苏联,它不可能那么快战败,之所以告知后人战争的胜负是无法估计的。因为二战的德国军事装备是世界顶尖级,并且几百万战士军事素质也是一流的,因此5哥一认为狂妄的战争就是失败的主因。
多情不义必自毙
狂妄自大的希特勒思想单纯,不仅想占领欧洲,并且准备称霸世界。亡国只因敌我不分,是二战德国犯最大的战略失误。虽然二战的悲痛已经过去了7O多年,但是残忍的历史是无法改变。二战德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在二战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并且还是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国,但最终遭受到了惨痛的代价。
希特勒在二战时期有哪些指挥失误的实例?
希特勒作为二战时期的战争元凶,不得不承认其在外交以及前期战略进攻中有着不少出色的表现。但是人无完人,导致德国中后期失败的一大原因就是希特勒的指挥失误,其中的一些失误在后期战果看来,是致命性的。那么希特勒都犯下了哪些致命失误呢?
首当其冲的,便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本次行动中,英法联军能够撤离30万人的奇迹,其实大部分功劳都要归功于德国陆军的不作为。本次行动中,希特勒错误的认为,如果德国放松攻势,英国就有很大的几率投降从而减少德军的伤亡。此外,希特勒过分相信空海军的能力,没有预料到英国救援力量的强大,是其在指挥中犯下的又一错误。
在对苏作战中,库尔斯克战役也是其一大失误指挥。按照前线曼施坦因的计划以及建议,德军只要在第二次进攻中投入30万军队,集中优势兵力打垮战线过长的苏军。但是希特勒错误的判断认为,东线的兵力已经足够,北非军队需要东线军队的支援。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德军在库尔斯克的努力付之东流,德军也完全丧失了在东线的主动权。
在南线作战中,希特勒犯了在敦刻尔克一样的错误。在拥有绝对优势时,希特勒拒绝隆美尔乘胜进攻的建议,而是转守为攻,导致英军有了喘息之机。在当时,以德军的战术素养以及隆美尔的指挥艺术拉看,歼灭英军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希特勒最大的失误,还是错误额度战略判断。认为德国的实力完全可以打败美苏英等大国。战争拼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在那个时代,德国虽然在科技上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其工业生产力以及潜力,是完全无法与美苏相比的。
希特勒在二战时期有哪些指挥失误的实例?
希特勒的战略决策在欧洲方面是成功的,无论是闪击波兰还是攻陷法国,希特勒的战术动作和谋略都很成功。欧洲反法西斯阵营节节败退,几乎到了无法还手的地步,如果不是一条英吉利海峡阻隔,欧洲反法西斯大本营英国本土恐怕也难逃过沦陷的命运。二战的初期美国人并没有参战,欧洲战场只有英法联军独自苦苦支撑。此时希特勒犯了致命的轻敌错误,没有把军事力量全部投向欧洲战场。而是四面出击,连最能打的隆美尔都被派往北非战场,分散兵力给了欧洲军团喘吸的时机。如果希特勒的目光能放远一些,更不会在欧洲战场未分胜负之时,又动了进攻苏联的心思。众所周知西方国家与苏联向来不和,德军发动欧洲战争前似乎想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德国开战前与苏联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而苏联重兵驻防远东,防的是日本关东军,也不愿意与强大的德军为敌,两家一拍即合,目地都是为了后方的稳定。苏联一片歌舞升平,对西方的死活肯定没放在心上,也许还有看风景的心态,如果希特勒不进攻苏联,斯大林不会派一兵一卒介入欧洲战争,这一点确定无疑。自负的希特勒在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时就应该想到,自已疯狂的争霸世界野心走错了棋路,攻击苏联不但使德军兵力更加紧张,还直接促使互为敌人的双方联合起来与德军决战。苏联战争打到关键时期,德军的后勤保障已完全被切断,士兵断粮,枪中无弹,装甲部队无燃料寸步难行,希特勒仍命令保卢斯等将军坚守待援,能征善战的德军正是在希特勒后期的疯狂指挥中开始走向了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