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杨秀清的才能远远强于石达开。

杨秀清从广西的转战,根本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个坚实的根据地。

从广西出发时,杨秀清只有几千兵力,不足以对抗广西的数万清军。

无奈之下,杨秀清率部北上,一路经过湖南,湖北,然后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经过安徽和江苏,攻占了防御空虚的南京。

由此,杨秀清在满清最富裕的江南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初期兵力就超过5万人。

即便杨秀清被杀,太平天国凭借这个根据地,还是坚持了10多年之久。

毕竟,浙江不但富裕,人口也众多。

可以说,杨秀清是很了不起的,他明白根据地的重要性,也明白流寇终究要完蛋。

但石达开就差了不少。石达开是军事战术高手,但缺乏战略眼光。石达开离开南京以后,始终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根据地,让自己成为流寇。

在持续不断地作战中,石达开的几万大军逐步消耗,无法补充,更疲惫不堪。最终,到了四川大渡河边只剩5000人,然而最终全军覆没。

可以说,以中国之大,建立一个根据地还是难度不大的。在那个时代,中国很多地方几个土匪都能占山为王,何谈时代开的部队。

这说明,石达开缺乏一定的战略眼光,没有选择合适的地方站住脚。一说,这是因为石达开部将中没有军师。

当时只有张遂谋,赖裕新,傅忠信,余忠扶等几人跟着石达开离开,其中没有一名侯爵,除石达开亲族外,记载所知丞相仅一人,检点也只有三人,后来远征军中被提拔起来的的名将朱衣点,彭大顺,吉庆元,汪海洋,谭体元等,此时还都名不见经传,如朱衣点在天京事变时还只不过是个“将军”,是太平军佐将中最低的一级。

相反,石达开的嫡系大将,比如安庆张朝爵、陈得才,无为朱凤魁,彭泽赖冠英,潜山叶芸来,还有梁立泰,陈坤书,这些都是受石达开节制多年的旧部,也是安徽地方的主要将领,但他们都没有跟随石达开南下江西,其中如张朝爵、陈得才、叶芸来,陈坤书都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栋梁之将。

说白了,石达开最多是将才,而杨秀清是帅才。

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在太平天国,杨秀清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能居东王之位,必有非常之能力。石达开自天京出走后,一路自皖鄂赣湘一直打到太平天国的老巢广西,也是足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但是石达开为何强渡大渡河不成就遭致全军覆没?

在太平天国早期,因为建制还不够完整,统军打仗的也就那几个核心王。这其中属杨秀清能力最突出,而随着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在东征途中先后战死。石达开开始得到重视,至此长期在外带兵征战,军事能力得到了发挥。天京事变发生后,石达开与洪秀全的两个哥哥安王、福王关系不合,再加上洪秀全自入天京后耽于享乐,偏安一隅而不能谋图进取,石达开最终带着十余万太平军将士离开天京另辟根据地。

石达开出走,是天京事变的延续,这个为太平天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匡国柱石,始终以大局出发,其出走神似三国时期姜维避祸沓中。天王对声望日涨的石达开本来就不是很放心,所以才安排两个无才无德的哥哥参与机要借以牵制排挤最后加害于石达开。石达开为了避免天国发生二次内讧,乃迫不得已于咸丰七年(1857年)5月离开天京前往安庆,此后便长期转战各地远离中枢。可以说,石达开的出走给天国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但是他的出走,却也为太平天国开辟了更大的根据地。

石达开南下西进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尽快占领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四川,以此牵制大量清军缓解天京周边的压力。但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能好好经营群众基础深厚的黔滇桂三省,而是想着能北渡长江夺取成都据有四川,建立四川根据地以牵制清军,为此他先后四进四川,最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至5月,到达大渡河。此时清军还没追及,但石达开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并没有争取时间抢过大渡河。结果当晚天降大雨,大渡河水暴涨,船不能行。三日后,清军追及,列阵对岸 ,太平军多次多次抢渡不成,粮草耗尽,深陷绝境。

此时此刻,数万太平军仅剩5000多人,前后皆是清军,陷入了重重包围。石达开为了保全这些仅存的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太平军将士的性命,决定冒死入清营谈判,5000将士有3000人被清军收编。余下2000人于石达开被押送成都后都被清军屠戮殆尽,仅300余老幼幸存。6月23日,石达开在成都过堂受审后,被处以凌迟酷刑,临刑时,神色凌然,至死默不作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19岁领千军,20岁封王,曾打的曾国藩差点跳河自尽。在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一计既失全盘皆输。没有好好经营广西大本营,却转战清朝根基深厚的四川,最终身死军灭。

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杨秀清不够狠!

从相关历史记载来看,杨秀清无论从政治才能、军事才能、个人魅力上都甩洪秀全几条大街。

杨秀清有很多机会干掉洪秀全!大家说了很多原因,其实原因就一个,杨秀清没有洪秀全下手狠。

如果让杨秀清再选择一次,洪秀全没有任何机会可言。

杨秀清是个大局为重的人,但他的才能威望在当时就是干一把手,当领袖的,太平天国放着这么现成优秀的人不推,反而自己内讧干掉一大波人,合该失败。

杨秀清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太平天国着想,反观洪秀全就一酒囊饭袋,但就这样杨秀清还是让他在酒囊饭袋上潇洒,只是后面有人挑拨离间,导致洪秀全的危机感,才导致洪秀全要出手。

当时的情况,杨秀清已经是事实的一把手,但他没有采取措施巩固和加强,以至于让人钻了空子。

当时的情形,洪秀全也习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习惯了杨秀清的主持大局,甚至于杨秀清假借天父让他下跪,也并不像大家说的这样洪秀全心里不服,应该来说还是比较逆来顺受的!洪秀全只不过想过过他的小日子。

谁对杨秀清不满,就是那些想钻空子的人,绝对不是洪秀全,这些人就是利用了太平天国两个领导问题,一个实权但影相不够,一个有影响但能力实权没有,才有了天京事变,导致的太平天国大伤元气。无论洪秀全还是其他将领事后盘点都是后悔不已的!

而这件事情最大的受益者是恰恰是满清。

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其实这个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说最主要的,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问题,其他关于战略战术等等问题都影响不大。

先看看杨秀清,也就是太平天国刚开始的时代,那会儿虽然兵力不是很多,金田起义2万人起家,但是名将云集,首义的六个主要的王就不说了,天王、东西南北加翼王,都处于团结一心,奋力进取的时代,那个时候陈玉成李秀成这样的后期统兵大将还都是童子军。除了六个首义的王以外,还有罗大纲 秦日纲 胡以晃 林凤祥 李开芳 曾天养等等一大批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太平天国的最能打的部队,基本都是出自于两广的老兵,那会也清一色的都是两广的兵,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是最强的。反观那个时候的清军,基本都是绿营兵,很多还是双枪兵,战斗力非常差,当然在和那会的太平军作战的时候很容易吃亏,经常出现太平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情况。要知道,那会还没有湘军。还有我个人观点就是杨秀清实际上是太平天国最好的统帅。

再看看石达开的时候,石达开天京出走的时候实际上没有带走多少精锐部队,一路上收编的也多是一些临时加入的新兵,战斗力远不及刚开始的那些兵。而且石达开手下也没几个得力的干将,基本都没什么名气。反观他在湖口大捷也就是他人生巅峰的几场战役中,那会他指挥了太平天国前期的精锐,名将很多,罗大纲 胡以晃 这些,指挥的军队也是前期战斗力强、作战意志顽强的部队,而且那个时候是在天京事变之前,太平天国人心齐,容易团结一致。

实际上石达开天京出走以后,一路上军事上少有建树,实际上我的观点,主要他统领的军队大不如前,同时他们所面对的敌人也不是前期无能的绿营兵,主要以湘军为主,同时对付太平天国的作战,清朝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所以在后期的战斗中,太平天国很少以少取胜了。

所以,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此消彼长,前期太平军强而清军弱,后期太平军弱而清军强了。

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从战术而言两者都处死地。所谓“死地”乃是“疾战则生,缓战则亡”。

从战略而言,用兵贵奇,批吭捣虚,到清军薄弱之地,建立根据地,养精蓄锐。

杨秀清常借“天父下凡”催眠部属并传达必胜信念,成功地将全军的意志和力量集结起来。1851年夏,由于清军开始围剿起义军,并不断增加兵力,杨秀清决定率军突围。杨秀清进退有据,不失时机,果敢进取。9月,在突围途中,杨秀清指挥太平军在平南官村成功伏击了前来镇压的提督向荣部清军,致使后者退避平南县城。杨秀清借机指挥太平军北上,于25日攻克永安州城,成功突出重围。

从战略而言,杨秀清在起义初始,借助空想的《天朝田亩制度》,励军激士,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域广阔,追随者众,士气爆棚。

而石达开久处死地,犹豫不决,张扬家事而误军国。这是战术失败。

石达开出走天京,终成流寇。而其选择的进军方向错误,四川兵重而路险,石达开绝无胜算。既钝于浙、钝于闽,入湘后又钝于永祁,钝于宝庆,追随者消失殆尽。没有根据地以为补给,粮米须掳,弹药须搬,行且自疲于山谷之间。这是战略上的失败!

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石达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

杨秀清屡次突破清军重围为何时打开被围一次就全军覆没了。

事实上,杨秀清打的仗都是太平天国前期的仗,那个时候士气正旺。

杨秀清又是作为整个太平天国最高统帅的身份来指挥这些战斗的。因此兵多将广,人才济济。

而石达开负气出走,虽然带走了10万太平天国的人马。但那个属于偏师了,在太平天国里面也属于名不正言不顺的。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虽然被人诟病。但他是写了好多书的,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杨秀清又在他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利用。因此是有套路的。

石达开作为后起之秀,学到了一些,但还没有学精。作为一只偏师的统帅。石达开实际上是屡战屡败。兵将越打越少。这当然都是必然的。因为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又没有根据地。然后又离太平天国的主流相距甚远,不能形成相互支持的格局。最后只有兵败一条路了。#新媒体##自媒体##我要上头条# #微头条日签#

事实上,后期过于宽松的石达开军纪松散,经常掠夺百姓。四川、贵州等地很多地区的人都遭到过太平军的劫掠,这些人,当然不会支持石达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