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而故意装傻,你怎么看?

乐不思蜀说他老子刘玄德,东吴招亲后光图享乐,不思回家的故事,这事和刘禅没有关系。

有人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而故意装傻,你怎么看?

说刘禅“傻”似乎有点过,准确的说,刘禅不是“傻”,而是“蠢”,“傻”是说刘禅智商有问题,智力低能,而“蠢”则是说刘禅愚蠢,笨拙,两者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刘禅就是一智商一般的普通人,即不聪明,也不傻,只是有些愚蠢崦已,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与一个普通人的表现没啥两样,既没有管理国家的才能,也没有识人用人的本事,蜀汉政权能够因为一次战争就被灭亡 ,刘禅功不可没。

刘禅生于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在赤壁之战的当年,他的父亲刘备被曹操五千虎豹骑追得满荆州跑,要不是赵云保护,刘禅恐怕早已被曹军俘虏,而他的两个姐姐就是在那一场战争中被俘虏,刘禅显然是个幸运儿。

刘禅作为刘备亲生的长子,被刘备视为接班人来培养,13岁时被立为王太子,15岁被立为皇太子,17岁就成为年轻的蜀汉政权年轻的皇帝,虽然身为皇帝,但事无巨细,全部取决于诸葛亮,即使是刘禅成年以后依然是如此。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先后提拔蒋琬和费祎执政,如果刘禅有能力执政,也有兴趣执政,他应该在诸葛亮去世后收回权力,可是他没有,执政的仍然是蒋琬和费祎,到了晚期,等到诸葛亮的政治遗产用完之后,蜀汉朝堂开始小人得志。

宦官黄皓是谁用的?刘禅用的,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掌权的宦官居然出现在蜀汉,刘禅除了“前事忘记后事之师”外,实在想不明白刘禅还有什么本事?魏国在发动灭蜀之战前,执掌蜀汉朝廷的黄皓居然靠巫术来占卜真假和吉凶,这个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都成了这个样子,灭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发生于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因为邓艾的奇兵突袭,因为刘禅的昏庸无能,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在蜀汉将士大呼”臣等欲拼死一战,奈何陛下先降“的悲壮下投降了,在汉乐二城未失,蜀汉主力几首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投降了。

要是刘备九泉之下知道刘禅投降得如此轻松,是绝对不会瞑目的,当年的刘璋也是在足足抵抗刘备一年多才在四面包围下投降,刘禅仅仅面对邓艾的2万残兵就投降了,魏伐蜀之战,从某种意义上,不是灭国之战,而是斩首行动。

刘禅与当年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中的长安太守夏侯楙何其相似,只要兵临城下,几乎就是不战而降,这不是愚蠢又是什么呢?

刘禅被俘虏后,成为司马昭的座上宾,一个亡国之君活得如此惬意,恐怕也只有刘禅了,刘禅如果想要装傻,又能成功骗过司马昭和一大班魏国朝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司马昭是什么人?靠着阴谋与权术起家的权臣,父子二代人仅用了14年时间,就完全掌控了魏国的朝政,对于刘禅这种敏感外加身份特殊的人,司马昭如果不加以提防,他的位子能坐得稳吗?

刘禅之所以能活着,从来都不是因为那句“乐不思蜀”,也不是因为刘禅装傻,是因为司马昭并不想杀刘禅,一是因为想给东吴作个榜样,二是因为刘禅确实没有威胁,司马昭认定了刘禅是真的愚蠢,三是当时还没有弑杀亡国之君的传统。

屠刀是在司马昭手上的,刘禅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而已,如果司马昭有意要杀刘禅,无论刘禅装成孙子一样,照样活不成,这是政治,当年司马昭他爹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为了消灭威胁,杀了曹爽一族及党羽五千多人,司马昭是心领神会。

刘禅的命运同样可参考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命运,东吴被灭亡后,孙皓同样被押到当时已经是晋朝皇帝的司马炎面前,当时的司马炎还与孙皓有一个对话,司马炎对孙皓说:我在这里设这个位置已经等候你多时了。

可是孙皓居然毫不示弱的说道:我在南方也设了一个这样的座位等待陛下。

想想孙皓说的这话,司马炎当时已经是天下一统的晋朝开国皇帝了,天下已经一统,无需再给割据势力作榜样,如果司马炎要杀孙皓,分分钟的事,可是结果呢,不但没杀,而且该封侯就封,毫不耽误。

这个东吴末年皇帝孙皓生前本就是残暴不仁,除了敢对晋武帝司马炎不敬,还敢怂贾充,贾充当时说:我听说你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皮,这是什么样的酷刑?孙皓毫不示弱的怂回去说:当臣子的如果有弑君这种恶行及忠奸不辨时,就用这种刑法对付。

贾充是谁啊?当年的弑君者,魏帝曹髦就是贾充指使成济干的,孙皓连这都敢说,最终结果呢,还不是没死,照样活得好好的。

回过头来看刘禅,刘禅可比孙皓老实多了,孙皓这种冒犯皇帝司马炎和权臣贾充的行为,都被默视了,说明司马炎根本就不想杀孙皓,换句话说,杀不杀孙皓是由司马炎决定的,同理,杀不杀刘禅是由司马昭决定的。

刘禅也好,孙皓也罢,能够活下来,不是因为自已有多么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能装,而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司马昭和司马炎认为他们没有威胁,不想杀他们。

话又说回来了,刘禅被司马昭认定没有威胁,是因为刘禅会装吗?显然不是,只能是因为刘禅愚蠢,成不了大事,只想活着而已。

刘禅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最大的悲剧就是:明明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皇帝的才能,却被放在皇帝的位置上,却不断有人说刘禅是大智若愚,各种美化,各种解释,如果刘禅真有这个能力的话?蜀汉这么快会灭亡,如果刘禅真有刘备五分之一的能力,也不至于蜀汉政权会灭亡得这么快,德不配位造就了刘禅的悲剧,也造就了蜀汉的悲剧,二世而亡。

有人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而故意装傻,你怎么看?

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还不算真正的故意装傻避祸,其实他面临的最大的危机是他的旧臣郤正教他如何应对司马昭的话后他的两难处境——

郤正这样教刘禅:

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

怎么说怎么演,简直就是手把手教只要照做就是了。

可是,刘禅如果对郤正说我为了韬晦不能这么说,自然是漏了底,而如果照做也很可能引起司马昭的猜忌。

结果,两难之下的刘禅真的照说照做了,但是说与做的时候,将台词不熟练感情不投入的样子溢于言表,结果丧失防范戒备的司马昭自己暴露了:

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何乃似郤正语邪!)

咱就问为什么司马昭知道郤正教了刘禅这番言语?

郤正后来被司马氏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到了西晋泰始年间又先后担任安阳县县令与巴西郡太守——能够将蜀汉旧臣派去蜀汉故地当太守,可见司马师对郤正非常信任重用。

回过头来看郤正教刘禅这么说这么做,很难说不是给后主下了套,幸亏刘禅是影帝级别的演技,虽然照说照做却故意卖了个破绽,最终保护了自己。

有人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而故意装傻,你怎么看?

刘禅相当聪明,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刘备死的时候是得到托孤的权利,更有甚者,如果刘禅不行可以换掉。但是刘禅继位后,不显山不露水让李严控制了内政,这样就和诸葛亮形成了制衡。如果刘禅稍慰弱一点的话,这一点都达不到。

然后我们看看,刘禅在位多少年,整整40年。也就是刘禅统治蜀汉40个年头,诸葛亮234年就死了,刘禅还统治了将近三十年。刘禅统治时期没发生民变叛乱起义,他能没有能力!!

所以刘禅是大智若愚,所谓乐不思蜀肯定是自保,能骗过司马家族,能说明其人水平。

有人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而故意装傻,你怎么看?

  

  世人常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实大谬!刘禅不但为君有方,且保身有法。在一个乱世之中,能做到如刘禅那般的,没有几人!

  乐不思蜀的故事,在史料上是如此记载的——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事情大意说,蜀汉被灭,刘禅被擒拿后,司马昭安排宴席宴请刘禅。所谓宴无好宴,司马昭的目的就是要试探刘禅。于是,他故意让人在宴席上演奏蜀地的歌舞,蜀汉旧臣见了都很感伤,唯独刘禅谈笑自若。

  司马昭就告诉贾充说:一个人怎能无情到这种地步呢?即便诸葛亮重生,也不能辅佐他,保全蜀汉,何况仅仅是一个姜维。

  贾充回答说:“若非如此,蜀汉怎会被大王吞并?”

  又过了几日,司马昭问刘禅:“你还思念蜀地吗?”刘禅回答:“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地。”刘禅的臣子郤正听闻,求见刘禅说:“一会儿大王如果再问你,你就告诉他,先人的坟墓远在陇、蜀,我心中向西每日思念。”一会儿,司马昭果然再问,刘禅就按照郤正的交代回答,还假装闭上眼睛,作出很伤心的样子。

  司马昭道:“你这句话怎么很像是郤正的口气?”刘禅惊讶道:“确实如您所说,是郤正先生教我。”众人听闻,无不大笑。

  许多人都因此嘲笑刘禅,说刘禅乐不思蜀,愚不可及。

  其实,我们细看这段故事,就可以发现刘禅投降后依然杀机四伏。司马昭至少有三次想要杀掉刘禅,刘禅凭借自己的机智,最终瞒过司马昭,保全了性命。

  为何这么说?

  司马昭第一次试探是当众表演蜀地的歌舞。如果刘禅如同手下一样流泪悲伤,那就会被司马昭冠以一个思念故国、不甘失败、心怀不轨的罪名杀掉。后唐国主李煜,不就是因为唱了一首“春花秋月何时了”,说了几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于是就被宋太宗咔嚓了吗?

  司马昭还不放心,第二次试探,亲自询问刘禅是否思念故国。待刘禅回答乐不思蜀后,他并没有就此相信。司马昭、司马懿父子本身就是撒谎的大行家,生性多疑,岂会轻易相信人!

  于是,他派出蜀汉旧臣郤正前去,假作悲伤,劝说刘禅——其实,这个郤正百分百已经投降了司马昭,是个内奸!否则,司马昭为何会再次问同样问题,并且说就如郤正所言呢!

  这第三次试探,是司马昭给刘禅挖的一大坑,一般人早就掉下去扎出许多血窟窿。刘禅则用其天才表演,再次让众人大笑,最终瞒过了司马昭。

  为何说刘禅不是真傻?人家刘禅当了四十年皇帝,除了前九年是听诸葛亮的,之后三十年大权独揽,什么姜维、什么费祎,都被刘禅玩得团团转。

  蜀汉可是三国唯一一个没有出现权臣内乱,皇权稳固到底的国家!

  因为刘禅装疯卖傻,刘禅一家都被封王,受到西晋王朝厚待。比之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国一灭就被砍头,强的太多!

  

有人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而故意装傻,你怎么看?

有可能是装傻保命

刘禅装傻是有历史的,在说乐不思蜀之前,差不多在诸葛亮手下,就装了10年左右的傻。这傻装得有多彻底,我们来看刘禅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刘禅继位那会儿,就对诸葛亮说,所有军政大事,相父你说了算,寡人也就是朕,只负责祭祀神灵和祖先。

如果不是懒的话,那绝对是装傻的最高境界,直接把话挑明了。

除此之外刘禅还有装傻的证据吗?有,《出师表》里能找到一大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帝驾崩的时候,明确说过要把国家大事全权委托给我处理的,其他人都排在我后面。《出师表》写作的时间公元公元227年,这时已经21岁。无论是18岁成年,还是古代的20岁弱冠,都算是长大了,但是刘禅手上并没有权力。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走之后,文臣方面,你得用他们。那武将呢,我也给陛下安排好了。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当然了,这些其实不是我诸葛亮刻意指派的,而是先皇刘备的时候嘱咐过的,所以你刘禅听从最好,不听从那也得听从。

在如此集权的诸葛亮的威吓之下,刘禅只有装傻一条出路。既然诸葛亮那边我可以装傻,那司马昭这里也可以再演一遍,没毛病。

真的是乐不思蜀

刘禅当初为什么会投降魏将邓艾的,我们来看邓艾抄小道杀入蜀中,当时的蜀国老百姓有什么反应。

及闻艾已人阴平,百姓扰扰,皆进山野,不可禁制。

百姓们慌乱骚动,纷纷逃到山林中避难,官府严禁不能制止。这完全就是亡国的征兆,百姓们都逃了,请问守卫城池的士兵哪里还有战斗的意志?

所以刘禅投降魏国,就算没有谯周的劝说,他认真考虑一下,也还是会投降的,因为蜀汉帝国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因此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完成是合情合理。

综上所述,刘禅真实的内心感受很难揣测,用陈寿的话来评价刘禅,刘禅就是中下之主,蜀汉能扛这些年,也是尽力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