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剧里的汉阳造、老套筒是怎样的武器?

老套筒是早期“汉阳造”步枪的绰号,而“汉阳造”是汉阳工兵厂生产的八八式步枪的简称。“汉阳造”的原型是德国1888式“委员会”式步枪,又被称作Gew 88,步枪弹采用新式7.9毫米圆头弹,并且使用了无烟发射原理,在枪身下方由5发式外露弹夹进行装填。

Gew 88式步枪在德军军中服役没多久,生产质量问题和设计缺陷就被暴露了出来,很快德军放弃了Gew 88,采用了Gew 98式步枪,也就是我们熟知的98K步枪的雏形。当Gew 88在欧洲大陆卖不动后,德国商人开始想办法处理掉这款“鸡肋枪”,除了非洲和土耳其外,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冤大头中国。

在19世纪末,清廷洋务派对德国货极其迷信,大炮必选克虏伯,轻武器非毛瑟不用,所以德国商人谎称1888式步枪是毛瑟公司出品的最新步枪型号,推荐给清政府。清政府如获至宝,花重金引进了专利和全套生产技术,从1896年开始,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所谓的“毛瑟步枪”,,定名为八八式。从1899年开始,江南制造局也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八八式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是当时中国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轻武器。

由于八八式步枪外装有套筒,这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老套筒”的外号来源。但套筒结构其实是这款步枪设计上极其失败的一笔,套筒的愿意本是为了防止枪托和护木因为受热膨胀或者外力弯曲使得枪管变形从而丧失准确性,也能使得士兵不会因为枪管弯曲而受到炸膛的风险。但该枪在恶劣环境中,泥水和沙石会顺着套筒渗入缝隙,并且除了拆卸枪械外,根本无法清除,导致枪身腐蚀生锈。由于八八式步枪采用新式无烟火药技术,膛压相比其他步枪明显偏大,而锻造质量不高,经常发生炸膛事故。

汉阳八八式步枪的总产量高达120万支以上,在中国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甚至直到60年代在国内民兵单位还有看到。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款步枪才被完全淘汰。“汉阳造”虽然是德国瞧不上的残次品,但是对于缺枪少弹的近代中国来说,拥有完全生产技术的1888式步枪,绝对堪称“中华第一枪”的美名!

民国剧里的汉阳造、老套筒是怎样的武器?

90年来脱胎换骨:南昌起义的老套筒对朱日和洲际导弹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南昌起义到今天已经有90年了。当年起义部队的武器装备同列强相比,天差地远。而今天的朱日和阅兵,我军却展示了大量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这种对比,足以让我们骄傲。听萨沙说一说吧。

在朝鲜的时候,我听前人民军军官曾经这么说:朝鲜是个小国,也不是富国,但我们全力实现先进武器的自产。为什么呢?这是金日成主席的命令。金日成主席一直对我们说,朝鲜之所以连续被日本入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器太落后。先进的日本巡洋舰进攻朝鲜时,很多朝鲜人还是用中国明代的火绳枪。拿着落后的武器,是很难保家卫国的。

这个道理非常正确,我们中国人也很清楚。

早在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时期,我军的武器和今天军演相比,简直天差地远。

让我们来看一看。

90年来脱胎换骨:南昌起义的老套筒对朱日和洲际导弹

南昌起义的2万军队,贺龙第20军,叶挺第24师这些都是正规军。根据北伐军的普通装备,士兵多装备汉阳造步枪,自然也有一些各国进口和自造的杂牌步枪。

汉阳造步枪是清末仿造德国毛瑟步枪的产物。在仿造的时期,汉阳造步枪算是世界一流步枪。但到几十年后的南昌起义时期,这种步枪已经过时。

汉阳造有个外号叫做老套筒,就是枪管上有一个套筒。这种设计被事实证明是没什么意义的,而且这个很薄的套筒制造相当困难。

南昌起义时,所谓的汉阳造也分为两类。一种是所谓新汉阳造,经过了很多改良(有的取消了套筒),性能较为优秀。一般是在南昌起义前10年内生产,这种枪还算是不错的,精度高、射速快,但射程较短、杀伤力较小。

自然,汉阳兵工厂是直系军阀把持,北伐军是难以大量装备这种比较先进的步枪。

更多的汉阳造,就是上面说到的老套筒。这些步枪生产于清末,制造时质量就不高,故障很多。到了南昌起义,这些步枪平均使用20年以上,老掉牙了,根本不堪用。

我军1个老将军曾经回忆,南昌起义以后,曾经向南进攻同粤军交手。粤军很有钱,从日本购买了很多武器,其中就包括日本军队制式步枪三八式。

老套筒的精度有限,射程较劲。如果距离老套筒较远,士兵是可以通过低姿态连续运动的,不怕被这种枪击中

面对装备新式三八步枪的粤军,就不可能这么移动,等于是送死。

这个老军官回忆,他有个通信兵只有十四五岁,很调皮。他们都在一堵短墙后隐蔽,对面几百米外就是粤军。通信兵说:都说三八步枪打得准,我可不信。

于是,他将手从墙上伸出去。几秒钟后,对面啪的开了一枪,把他的手掌打了个对穿。

可见,当年我军最基本的步枪,仍然同列强有一定差距。

如果说轻武器不如列强,重武器就更差了。

南昌起义部队的主要武器就是步枪和一些重机枪,还有几门大炮而已。

客观来说,这样的武器配备如果对付二三流的民国地方军阀武装,也不算差。但放眼世界,任何一支列强部队的武器都远远强于北伐军。

一战期间,平原地区超过八成的伤亡都是火炮造成。德军1万多人的1个步兵师,标准配备的大炮就有72门大口径火炮。

换句话说,南昌起义的我军兵力比德军师多,但火炮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重武器太悬殊了。

这个对比,还是南昌起义当天,武器装备最好的时候。、

起义以后,屡败屡战,不断转移,到了井冈山时期武器弹药更为困难。

著名的粟裕大将回忆,井冈山上每个红军战士只有3发子弹,2发用来打伏击,最后1发留着追敌用。

红军后期,武器弹药也进步不大。朱德元帅回忆,自产的黑火药手榴弹,经常一炸成两片,根本不能伤敌。

90年来脱胎换骨:南昌起义的老套筒对朱日和洲际导弹

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都建立自己的兵工厂,也自产了一些武器弹药。只是,因严重缺乏机器、原料、工人,这种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实战需要。

大家都知道的地雷战中,很多地雷是民兵自己用石头做的。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兵工厂有很大发展,可以自产大量弹药。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大战要感谢小推车和大炮弹。这个大炮弹,就是解放军兵工厂自产的。

建国以后,朝鲜战争中,我军的武器同美国这种世界头号列强仍然有很大差距。

我们在前三次战役时,几乎没有什么炮兵参战,空军根本没有我们的飞机。

志愿军空军第一次同美军交手,是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2周。

即便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期间,我军已经大规模换装苏制装备,堪称有史以来装备最好的一次。即便如此,我军炮兵方面还不到敌人的三分之一(500多门对1600多门)。

朝鲜战争后,军工有着长足发展。中印战争期间,我军武器装备已经大大强于印军。

不过,文革对于军工不可避免出现大干扰。到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头几天,我军才发现很多武器装备还不如越军先进,甚至一些装备我们压根没有。

落后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落后,我们军工奋起直追。到了对越反击战后期,我军在几乎所有武器装备上都强于敌人。

第一次海湾战争,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现有还算先进的武器装备体系,在新概念的战争面前已经过时。

在这之后,我们突破了苏联军事模式,开始自己发展模式。20多年过去了,成果在今天的朱日和阅兵上已经看得很清楚。

朱日和阅兵上,我军各种武器都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包括东风-31AG洲际导弹。更重要的是,这些武器自产率非常高,还在不断推出更先进的下一代。

这说明,我军军工系统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正规,会越来越强。

90年来脱胎换骨:南昌起义的老套筒对朱日和洲际导弹

当年靠着老套筒打天下,今天则有世界最先进的洲际导弹。

可以说,我们的进步是巨大的,也是值得骄傲的。

民国剧里的汉阳造、老套筒是怎样的武器?

汉阳造和老套筒是具有血缘联系的两种步枪。

老套筒:德造1888式步枪

(德造1888式步枪)

(1888式步枪分解图。图片上方那根较粗的管子就是“套筒”,下面那根较细的是枪管。组合时套筒套在枪管外面,可以起到隔热护手的作用)

其中的老套筒,主要说的是德国1888式步枪,即委员会步枪(Commission Rifle),1888年定型,民国时代(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流入中国,因为这种步枪的枪管外面还套着一根用来隔热的护管,所以在中国俗称为老套筒。

汉阳造:汉造七九步枪

口径:7.92毫米

重量:4.54公斤(连刺刀)

全长:1.502米(连刺刀)、1.25米(不连刺刀)

初速:600公尺/秒

射程:2000公尺

弹仓:5发

(汉阳造二视图)

所谓的汉阳造,即清末湖北汉阳兵工厂仿造的德国1888式步枪,1895年开始生产,一直陆续制造至1944年,总数超过一百万枝,民间俗称汉阳造,民国军方称为汉造七九步枪。

汉阳造的初期制造型其实也有套筒,后来的生产型进行过改动,取消了套筒。

老套筒、尤其是汉阳造,在近代中国的使用时间极长,到了抗日战争时代,因为保有量大、弹药威力大,且自身结构结实可靠,仍然是中国军队中很常见的单兵武器。

民国剧里的汉阳造、老套筒是怎样的武器?

这个问题就有点历史沉淀了。

1886年法国陆军正式装备了自主研发的1886式“勒贝尔”(Lebel)8mm口径军用栓动式步枪(下图),这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无烟发射药军用步枪,相比于之前的黑火药弹药步枪而言,这种新型步枪的弹道稳定性和杀伤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为了与之抗衡,德国也启动了相应的步枪研制计划,这就是日后的1888式委员会步枪,俗称G88(下图)。但是由于技术积累不足,导致这一款步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枪机可靠性不佳的问题,栓动式枪机进行退膛行程不流畅,容易出现卡顿,影响使用。

正因为如此,德国随后在G88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这就形成了1898式委员会步枪,之后毛瑟公司推出著名的经典款G98步枪,成为德国陆军制式装备,日后枪管缩短型号就是G98K。

不过当时这款G88步枪的生产技术和资料却流入了国内汉阳兵工厂,在当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力推之下进行了于1896年开始进行国内仿制生产,毕竟在清末时代,德国货就是枪炮世界一流水平的代名词。

这款步枪在汉阳兵工厂进行仿制之后,生产型号被确定为“八八式步枪”,由于该枪的枪管大部分都有木质护木包裹,因此俗称为“老套筒”。从1896年开始,这款步枪成为汉阳兵工厂的拳头产品,产量从最初的年产1000余支,上升到年产量十万支,截止到抗战初期,这款步枪累计产量达到百万之量。正因为如此,这款步枪也是国内近代史上最为风云的枪械了,应该说,只要有战争的场面,都能看到这款步枪的身影。

正因为这种步枪流传之光,加上本身是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所以又称之为“汉阳造”。

不过这款步枪和G98、98K相比还是有性能差距的,就是和倭寇的三八大盖相比,可靠性、射程和精度方面都差一点。

所以,在民国时代,国内巩县兵工厂又在98K基础上进行国内仿制,这就是日后的“中正式”步枪,慢慢的开始替代老式的汉阳造了。

这个问题呢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

民国剧里的汉阳造、老套筒是怎样的武器?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其实民国剧里的老套筒和汉阳造就是同一款武器,它是德制1888式委员会步枪在中国的仿制品。在19世纪末,清方洋务派向国外购买了大量机械设备,用于发展军工业,其中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就从德国兵工厂中购买能够生产出1971/81型步枪的设备,不过他听说德军已经装备了新型的毛瑟步枪,所以就又想从军火商中购买新型毛瑟步枪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结果德国奸商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将88式步枪谎称为新型毛瑟步枪塞给了张之洞。虽然1888式步枪是毛瑟步枪的“冒牌货”,不过此枪在当时同样先进,所以汉阳铁厂也就大力生产,“汉阳造”也以产地得名。

汉阳造步枪全长955毫米,口径7.92毫米,表尺射程1800米。它采用当时先进的枪机设计模式,使射击更为可靠,弹头为铅锡合金材料,可以保护膛线,最重要的是,此枪是使用无烟火药子弹步枪,这样不会伤士兵的眼睛。不过此枪也存在着缺陷,那就是对无烟火药的性能掌握不太好,经常会出现炸膛,后来汉阳兵工厂技术人员将枪管外再套上一层钢管加固,解决了炸膛问题,所以“汉阳造”也被人称做“老套筒”。

到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虽然已经有装备更先进的中正式步枪,但是大部分抗日武装仍然持汉阳造步枪在与日军血战。比起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汉阳造步枪在研制时间上就落后其二十年,再加上我国当时钢铁材质低下,制造枪械时枪管品质低劣,影响枪械射程,所以当时中国军队手中的汉阳造能打两百米就不错了,而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最少也有四百多米的射程。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年抗战之艰苦。

汉阳造步枪从19世纪末开始生产,1944年停产,在这几十年里一共生产出了上百万支,战场上都会出现它的身影,我军当年入朝作战,有些士兵居然手持汉阳造,上世纪七十年代,汉阳造步枪仍在我国民兵中使用,由此可见,此枪对中国军队影响巨大。

民国剧里的汉阳造、老套筒是怎样的武器?

这款步枪的正式名称是八八式步枪也是中国历史上能够独立生产的第一支后膛装弹的栓动步枪,因为最早在汉阳兵工厂生产,所以也被俗称为"汉阳造"。

相当一部分军迷,包括作者在内,长期以来所相信的一个常识是,汉阳造所仿制的是德国毛瑟军工厂生产的所谓“毛瑟1888式步枪”,但实际上汉阳造的原型与毛瑟军工厂并无关系,而是1888式委员会步枪,俗称Gew88步枪。

Gew88诞生的背景是,德国陆军得知宿敌法国于1886年装备了一款1886式勒贝尔步枪,这是全球第一款使用无烟火药、后膛装弹的栓动式步枪。由于采用了新式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使用8毫米口径步枪弹,射程与杀伤力完爆德国陆军装备的毛瑟71/84步枪。德国当然不能容忍死敌法国在陆军主要轻武器性能方面碾压自己,所以也急需一款先进步枪作为回应,而牵头搞这个重大项目的就是德国步枪实验委员会。

由于时间紧急,德国军工部门看上了邻国奥地利的"M1888曼利夏步枪,以此为蓝本研制了这款1888式委员会步枪。枪机结构拷贝曼利夏但略做修改,使其与毛瑟厂设计相似,枪管膛线部分拷贝法国勒贝尔,还在枪管外设计了一个木质的全枪护套,这也是为什么汉阳造被称为“老套筒”的原因,子弹口径,则采用瑞士设计的7.92毫米无底缘子弹。

新式步枪,在1888年11月完成野战测试,12月份德国陆军下达生产订单,生产商为路德维希-洛伊公司,并将其命名为八八式步枪(Gew88),次年,第一批Gew88开始装备德国军队。 当然,由于研发仓促,Gew88很快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炸膛,子弹退壳故障等,所以随着德国陆军全面换装毛瑟1898步枪,Gew88退出了现役,被德国军火商人推销到第三世界“发挥余热”,其中就包括中国。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造"依然是中国国产步枪的核心主力,虽然缺陷多多,但由于其大口径7.92毫米子弹在射程和威力上的优势,依旧给日军以严重杀伤,成为支撑中国八年抗战的功勋轻武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