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造铁甲舰最高水平的代表平远号铁甲舰实力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怎么说了,如果以自产军舰的标准来看,平远号已经相当不错了。
但如果按照从英德花钱购买军舰来看,平远号性能就还是有明显差距。
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平远号和从德国购买济远号都是2000多吨的排水量,然而性能却有一定差距。
首先,济远号最大航速为16.5节,虽赶不上吉野号的23节,也算可以了。然而,平远号最大航速只有10节。这种速度太慢,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化海战。要知道,当时日本20年前购买的老军舰扶桑号,航速也有13节。而北洋水师的自产军舰广甲舰虽烂,好歹航速还有14节。
如果将平远号编入北洋水师主力舰队,那么整个舰队速度就会大为减慢。
所以,平远号只适合独立编组用于防御作战,不能进行远洋进攻作战,用处也就不大了。
其次,平远号武器布局有问题。
当年任何大型军舰,都必然有首炮和尾炮。济远号首炮为双联装210mm克虏伯前主炮1座,尾炮为克虏伯150mm后主炮。
就是这门150毫米尾炮,在丰岛海战中撤退时,将吉野号击伤,才使得济远号突围成功。
然而,平远号武器为:260毫米‘克虏伯’前主炮1门,位于军舰前部的露炮台内;150毫米‘克虏伯’副炮2门,位于舰体中部两侧的耳台之上,并没有设置尾炮。
即便中间的2门150毫米火炮可以向后开火,但视野是有限的,无法起到尾炮的作用。
也就是说,平远号的火力是有死角的。
最后,本末倒置,过于强调防御。
作为排水量仅有2000多吨的军舰,无论如何设计,装甲不能很强。然而,平远号过多突出了防御能力:环绕全舰拥有水线装甲带,首部厚5英寸(127毫米)、高7英尺(2.1336m),中部厚8英寸(203.2毫米)、高5英尺(1.524m),尾部厚6英寸(152.4毫米)、高4英尺2英寸(1.27m);另外其甲板也是厚达2英寸(50.8mm)的装甲甲板,另外还拥有5英寸(127mm)厚的装甲司令塔。
防御强的代价是,火炮弱了,航速慢了。
而即便这样的装甲,仍然不足以抵抗敌方150毫米以上的火炮。
所以,平远号是一种落后的军舰,并非武器和防御落后,而是设计理念落后。
实战中,平远号表现的还不错。
资料写道:黄海海战中,防护能力较强的“平远”则在管带李和指挥下,于弹雨中拼死冲向“松岛”,下午2时34分,双方距离逐渐接近至2200米,“松岛”舷侧的速射炮疯狂地向“平远”倾泄弹雨,“在无数发炮弹的轰击下,已使其舷侧出现洞穴,从舰内冒出浓烟,舰内也出现火焰”,而几乎与此同时,“平远”舰舰首260毫米主炮发射的一颗钢弹击中“松岛”,炮弹从“松岛”左舷中部下甲板的医疗室斜穿而入, 击穿1英寸厚的钢铁墙壁,穿过中央鱼雷发射室,击中“松岛”320毫米主炮塔下的机关,引起爆炸,顿时使得320火炮炮罩粉碎,火炮无法旋转。这颗炮弹在穿越中央鱼雷发射室时,“使舰内各室发生猛烈震动,硝烟弥漫,人近咫尺难以辨认,令人窒息”,4名日本鱼雷兵因此窒息死亡。
下午3时20分、3时30分,“松岛”的姊妹舰“严岛”又接连被“平远”命中,被击毙4人。
可以说平远号火力还是不错的。
然而,而“松岛”等舰也发炮还击,“平远”前主炮被命中无法操作,且燃起大火,被迫于下午4时16分退出战斗,驶向大鹿岛附近的浅水区,灭火自救。
可见,精心设计的装甲也是没什么用处的。
另外,因为平远号不是主力舰,日军并没有对它进行追击。如果日军追击的话,平远号的航速是绝对无法逃走的,必然会被击沉。
说白了,平远号是捡漏突然冲出来打了一阵,然后受伤后又侥幸逃走。
但是,以当时的中国来说,能造这种军舰哪怕是组装,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清朝自造铁甲舰最高水平的代表平远号铁甲舰实力如何?
有关近代中国海军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平远”号是清末中国建造的最大的一艘装甲军舰(第一艘国造装甲军舰是江南制造局建造的装甲蚊子船“金瓯”),舰型模仿法国“黄泉”级炮舰,钢甲、船壳板等主要舰材从法国地中海船厂订制,1889年在船政建成,排水量2150吨,主要装备1门260毫米克虏伯1880年式舰炮和2门150毫米克虏伯1880年式舰炮,军舰带有水线带装甲,舰体中部两侧的水线带装甲厚203毫米。
顶着“铁甲舰”名号的“平远”,实际上属于19世纪铁甲舰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即近岸防御铁甲舰,用更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岸防装甲炮舰。其主要适用于近海浅水,类似浅水重炮舰的性质,是一种以防御近岸为主要功能的军舰。
这艘军舰的航速缓慢(设计航速10.5节),适航性差,操控性也不好,并不适合参加海战。所以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护航运兵船到达大东沟后,“平远”被布置在大东沟口的近岸处,而没有被编入北洋海军主力编队。不过“平远”的主炮实际上是北洋海军中威力最大的舰炮(1880式35倍径260毫米炮的威力超过了“定远”级装备的1880年前式25倍径的305毫米炮),9月17日黄海海战打响后,“平远”从岸边赶赴战场,在下午2时过后进入海战场,取得了先后击伤多艘日舰的战果。
由此可以做一个大概的评价:“平远”是中国造船工业在清末建造的最大的装甲军舰,是北洋海军中主炮威力最大的军舰,适合于近岸防护、不适用于远海编队作战。
清朝自造铁甲舰最高水平的代表平远号铁甲舰实力如何?
平远是一艘清末国产铁甲舰,排水量大概2400多吨,他的原名叫做龙威,是我国在清末时期第一艘近代化自产铁甲舰,但是他和定远、镇远那样的铁甲舰不同,他属于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他的建造倾尽了洋务派大量的心血,但是他的性能表现却很一般,要论实力只能算做是中等偏下。
中国第一艘近代化国产军舰,平远,他虽然不算先进,但是能够生产2400吨,主炮为260毫米的铁甲蒸汽动力军舰,已经让清末中国造舰水平进入了世界前10。
铁甲舰可以看作是清末时期的战列舰,是最主力的军舰,用现代海军来类比,那就是航空母舰,当时的海军编成是按照铁甲舰为主坐镇,巡洋舰分居两侧护卫的形式,铁甲舰在西方是较早使用BattleShip名字的军舰,是近代战列舰的前身。作为在鸦片战争后遭到列强多次侵略的清末时期,当时能够国产一艘铁甲舰是李鸿章等洋务派非常重视的事情,将之看作是洋务救国的重要一步,但是平远的类别选择却出了错误。
图为平远级CG模型。
平远级的干舷很低,仅装备有一门大口径火炮,也就是一门260毫米火炮,采用后膛装弹模式,其次还有3门中等口径火炮。其主炮没有采用复进式炮架,因此射速极慢,火炮移动困难,需要军舰自己调整方向来帮助火炮对准敌舰,属于一种比较落后的舰炮结构。他的设计基本参考了法国的黄泉级近海防御铁甲舰,看上去和一艘大型蚊炮船一样,在日本海军中也有类似的武备,那就是三景舰,松岛、严岛、桥立三艘舰,这一类的军舰在后来的甲午海战都表现的乏善可陈,没有任何优势。
图为日本海军严岛号巡洋舰,他的主要作用类似于平远级,但是舰体是巡洋舰舰体,航速稍快。
他们的主要问题出在航速慢、主炮射速慢上,笨重的军舰并不适合出远海作战,平远的航速仅仅有10.5节,严重拖累了整个北洋海军大舰队的航速,但是这些军舰的防护能力比较好,包括平远和日本的三景舰都在甲午海战中攻击不足,防御有余,堪称是真正的“铁乌龟”。但是根据现在的史料来看,清末时期选择建造这样一艘铁甲舰也有他的道理。
图为甲午海战中英勇奋战的平远舰。
清末时期的造船业虽然在亚洲首屈一指,但是比起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极大,能够用上的只有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等,这些机器制造局的水平较差,建造工艺也比较落后,因此清政府要建造铁甲舰就必须从简单的型号开始,而不是从复杂的型号上手。建造平远级,可以快速积累建造近代蒸汽动力铁甲战舰的经验,还能有效规避建造失败的风险,可以锻炼出一批熟练的技术人才,为今后上更强的型号做准备。
图为平远级铁甲舰线图。
但是甲午海战的爆发结束了这一过程,北洋海军最终折戟沉沙,主力舰非沉即俘,彻底成为了历史。
清朝自造铁甲舰最高水平的代表平远号铁甲舰实力如何?
甲午战争之前,晚清政府展开洋务运动,而后在李鸿章的提议下加强海防构建海军,同时从德国购进了两艘铁甲巨舰,定远和镇远舰。相反,国内的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建马尾船政局在造军舰这方面上也没有停歇,像平远、操江、广丙、扬武等舰都是清国自产自造的。
平远舰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个人认为平远舰在黄海海战中的表现也不亚于那些德国、英国制造的来远、济远以及超勇和扬威舰,毕竟平远舰是十九世纪末中国造船工业的登峰之作,造价高达52万两白银,航速可达到10.5节。
当然,在一个拥有定远、镇远两艘铁甲巨舰的北洋水师里,平远一个完全是国产制造的装甲炮舰当然不被北洋水师看好。可就是这样一个被北洋水师轻视而且原本是福建水师的舰船在黄海海战中的表现却令北洋水师赞叹不已,在黄海海战双方混战之中,平远舰管带李和率舰勇敢冲入敌阵将一枚炮弹射入日旗舰松岛船舱内爆炸,中央鱼雷室及左舷发射管部位各击中一弹,炸毙两人,随后平远舰又用机关炮接连命中松岛的中央鱼雷发射室和桅杆,众多日本鱼雷兵受重伤,松岛舰鱼雷管发射电路也被打断。此战过后,原本不被北洋水师重视的国产军舰平远便一战成名。
平远舰于1895年在威海卫保卫战中被日军俘获,并编入日本舰队,而且还参加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所以相对来说平远舰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毕竟也装备了260毫米的主炮。
清朝自造铁甲舰最高水平的代表平远号铁甲舰实力如何?
诚邀,如题。清朝末年,朝政腐败,满清皇族既不能摒弃列强而使国泰,也不能平定内乱而使民安。朝廷四面楚歌,百姓苦不堪言,真真是中华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代。然而就在这个时代,聪明的中国工人却造出了当世一流的铁甲舰!这是真的吗?但是是肯定的,这艘战舰就是平远号铁甲舰!
所谓铁甲舰,实际上就是在1900年前,对装有装甲的军舰的统称,当时能独立建造铁甲舰的国家并不多,除了英法德意奥等西方列强外,由此能力的只有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以及清朝和奥斯曼两个古老的帝国了。
而平远舰正是大清建造的铁甲舰之一。据《龙腾八闽——“平远”级近海防御铁甲舰》考证,作为近海防护铁甲舰,平远舰队是福州船政局在参看法国“柯袭德”、“士迪克十”军舰基础上,规划制造出的我国第一艘全钢甲军舰,代表了其时我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此船1886年12月7日开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1889年5月15日竣工,同年参与福建船政水师执役,命名为“龙威”,北洋水兵总查琅威理(LangWilliam M)对该舰查看后甚为满足,于1890年5月16日调归北洋水兵,更名为“平远”。
所以它的火力也是整个大清最为强大的。平远舰长59.99米、宽12.19米、满载排水量2650吨,动力速10.5节、装甲甲板厚2寸、水线带装甲厚9.4寸、炮座及司令塔装甲厚5寸、炮盾厚1.5寸,编制202人,装备克虏伯260mm前主炮1门、克虏伯150mm副炮2门、57mm诺典费尔德炮2门、47mm单管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1894年9月17日,平远号大显神威,精准的命中了日军松岛号的炮塔,成功干掉了日军的主力战舰。所以说战斗力还是很不错。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清朝自造铁甲舰最高水平的代表平远号铁甲舰实力如何?
平远号作为大清从无到有的第一艘自造铁甲舰,作为试验品实力怎么样想想就行了,肯定赶不上西方列强的铁甲舰,但是清政府目光短浅,没有趁热打铁,总结经验研制更新的铁甲舰实在是令人遗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