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日本月代头的存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月代头其丑无比,然而却很有用。

日本武士主要从事肉搏作战。

众所周知,肉搏作战是极为凶险的,胜负生死往往就是一两秒决定。

所以,在这几秒内,不能有任何干扰格斗的东西出现。

日本古代比较有地位的男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留有发髻的。

然而,即便再结实的发髻,在激战中仍然可能散开。

头发向后向左右散开倒不要紧,关键是如果向前散开就会遮住眼睛。

看不到敌人,还肉搏个屁啊,稳死啊!

即便是武士,没谁会拿自己性命开玩笑,所以就只能将前额的头发剃光。

然而,这似乎还不够,就干脆将前额和头顶的头发都剃掉。

这样一来,一了百了,再也不会有头发遮住视线了。

月代头发源于平安时代后期,到了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为一种日常风尚,也是武士的象征。

即便是江户时代的和平时期,武士也留着这种特殊的发髻。

其实月代头并不夸张,中国北方很多游牧民族,尤其是契丹人也是这种发型。

如何评价日本月代头的存在?

在日本早期剑戟片,以及近几年的大河剧中,常可以看到战国时代的武士们半秃的发型,显得奇葩又搞笑。

月代的初意

月代头最初是表达老人的头发越来越少,最后只能梳成一个小小的发髻,也就是“丁髷(月代头)”这个称呼的语源。

图一:比光头好上这么一点的丁髷

所谓“武士发型”

江户时代,伊势国桑名藩主本多忠胜麾下的家臣武士们开始普及一种称为“本多髷”的发型,并在安永年间(1772~1781年)彻底在社会平民阶层(町人)流行起来。

图二:本多髷 (也作本田髷)

八款江户年间的潮流发型

安永年间,町人根据当时的流行趋势和阶级的不同将发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划分,一共细分为8种。

图三:时势发八体之图(楼下托尼老师说:看着都差不多……)

具体有辰松风、文金风、系鬓、奴髷、金鱼本多、疫病本多、鯔背银杏、大小银杏、浪人髷等。

月代之殇

1871年(明治四年),政府发出的太政官布告,提倡士、农、工、商(时称四民)不梳发髻、武士不带刀(官吏着礼服必须带刀),以破除旧习,提倡“开化文明”。世称“散发脱刀令”,至此以后,月代头逐渐消逝于时代中。

(想补一张《最后的武士》电影插图,旧武士首领森胜元之子信忠被强行剃发那片,可惜没找到,遗憾……)

终于找到图片了,虽然还是没有信忠被强行剃发那一幕,但可以通过体会到当时武士被迫散发的痛苦和屈辱感,这种感情,在1644年的中国,也曾存在过。

补遗

关于月代头的起源,还有其他几种说法:

一是剃掉头顶一部的头发,在参与合战佩戴头盔时能够避免头部闷热瘙痒等令人不适的状况发生。根据江户时代礼学家伊势贞丈的研究,“月代“一词实为”逆息“的误传(日文写法相近),月代头之所以要剔除头顶的头发,实为剔除不正之气,进而贯通人体内的”气“,在战场上发挥更好的武艺。

二是因为明治时期前,日本内部经常发生战争,双方搏杀时,头发往往会因身体的剧烈晃动而散开,这时头顶中前部的那些头发便会遮住脸面,挡住视线,影响战斗。于是便有武士将头顶中前部的那些头发剃除,这样即便头发在战斗中散落,也只是披散于头部两侧和后背,不会影响视野。

三还是因为战争,由于武将长期佩戴头盔作战,盔下的软乌帽被汗水浸透,会造成前发脱落,于是武将们干脆自己把前面半个脑袋给剃光了,既凉快些,也可以避免脱发之苦。(一次脱个干净)

图四:乌帽子(这是公卿的立乌帽子,软乌帽暂未找到图……)

其实,我觉得早些时候的古代日本人的发型,倒更好看些……

图五:古坟时代的”美豆良“

【关注历史,坚持原创,欢迎更多的问题与交流,我是夜未央】

如何评价日本月代头的存在?

关于此发型的由来有许多说法

月代头是以幕府为背景的日本时代剧中武士的标配,月代具体指的是将前额侧开始至头顶部的头发全部剃光,使头皮露出呈半月形的发型。

这种发型的诞生,在民间流传有众多说法,其中有三种是传播得最为广泛的。

01 讲什么好看,命要紧

日本承唐制,男子需蓄长发,但武士在战争搏杀中,长发就算扎的再紧,压的再平整,只要激烈运动,就很难不散开来。

这时候如果头顶前半部分的头发散落遮住了视线,是十分影响战斗的,甚至一不小心就会丢了性命。

因此有的武士便干脆剃掉了头顶中前部的头发避免对视线的影响,其他的武士一看这样的做法很有用,于是纷纷效仿。

02 好热呀,还是剃了凉快

古代武士出战总要长时间穿着铠甲戴着头盔,而当时的头盔散热功能差,往往开打前自报家门的环节还没结束,就已经满头大汗了。

到了天气炎热且湿度大的夏季,头部更是闷得受不了,于是一些武士便把头顶前部的头发剃掉,并把散落在后面的头发在戴头盔时拢到头顶,就成了月代头最初的形态。

03 战场存活证明

江户时代前,日本平民多是闲时务农,战时则被征用打仗,他们在出征时如果剃了月代头,等到从战场返回时会被看成是从生死线上走过一圈的人,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钦佩,由此月代头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

啥,月代头这种东西还划分有十种类别

01 辰松风

辰松风的月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发髷,用元结绑得较高,之后顺着发端再引出向下成弯曲的发髻。

02 文金风

文金风的元结要比辰松风的更高一些,发髻也更加粗大。

03 糸鬓

糸鬓的特点是剃掉头发的范围比较广,只会留下鬓角及至后的一段头发,脑后以元结结成细小的发髻。

04 奴

奴髷与糸鬓的形制类似,只是鬓角处留的头发稍微多一点。

05 金鱼本多

金鱼本多的特点是脑后的髱较为平整,元结引出的发髻与发髷呈直角状。

06 疫病本多

疫病本多的特点是脑后的髱较为蓬松而弯曲,头顶的发髻较平整,整体的形状会用油来固定。

07 鯔背银杏

鯔背银杏基本与疫病本多类似,但发髻是相对细小的银杏髻,而且歪在脑袋一侧,像一条鱼一样,所以得名为“鯔背”。

08 小银杏

小银杏的发髻细而整齐,从正面看发髻的形状与银杏相似,故而得名。

09 相扑银杏

与小银杏相比发髻与发髷较为粗大。

10 浪人

浪人髷是在正常的月代头样式上,因疏于打理而使得剃掉头发的部分开始乱长,就形成了浪人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