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店内吃完酒菜,留下一块碎银子就走,小二为何从来不数钱?
红色包袱皮儿里摆放的这堆灰不溜秋的金属块儿,就是碎银子,古代大侠用来结账的碎银子,表层已经氧化了的碎银子。
它们大小不等,轻重不同,甚至有可能连这一块儿和那一块儿的成色都不同,这块儿含银91%,另外一块儿可能含银85%,如此杂乱无章毫不标准的货币,你让店小二怎么数?数一数有多少块儿吗?
错!店小二该做的,应该是从怀里摸出一把戥子,给这些碎银子称重。
上图这根看起来很像杆秤的东西,就是店小二用来称量碎银的戥子,又叫戥秤。
戥子比平常称米称面称牛称羊的称要小得多,刻度也精细得多。普通杆秤最小刻度是1两,16两为1斤;戥子最小刻度是1铢,24铢才有1两。当然,宋元明清四代,各个朝代的戥子都不相同,在北宋初年,出现过一种无比精确的戥秤,最小刻度是1毫——10毫为厘,10厘为分,10分为钱,10钱为两。也就是说,这种戥子最小可以称出万分之一两的差别。
戥子的用途,就是称量贵重金属(例如黄金和白银),偶尔也用来称量药材。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白银成为中国的基准货币(明朝以前的中国是贫银国,以铜为基准货币),官府铸造银锭,民间小额交易中则习惯于将银锭剪开,于是重量标准的银锭就成了重量不等的碎银。商贩收到大量的碎银,为了保存和缴税的方便,再将碎银铸成银锭,于是成色稳定的官银就变成了五花八门的私银。
这就给日常交易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商家也好,百姓也好,每次收到银子,首先都要用牙齿和手感来判断真伪,然后再用戥子来称量重量。如果一个人竟然不给收到的碎银子称重,那说明买家给付的碎银子已经足够多了,根据经验就知道绰绰有余,不必要再去称量。
顺便再说一下,武侠小说和古装电影中展现的生活场景,都是被艺术化的浪漫场景,过于琐碎的日常细节会被略掉。大家不妨试想,假如一代大侠去喝一碗胡辣汤,扔给小二一点碎银,竟然还要等着小二用戥子去称,两个人还要就银子的真伪和成色问题争论一番,那多没劲啊!
刚才我还看见底下有许多人在信口雌黄地乱扯古代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多少钱,这些人完全没有任何经济常识和货币史知识。仅仅在明朝中后期,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区域,同样一种成色的白银购买力,相差可能都会在十倍以上。拙著《历史课本闻不到的铜臭味》和《千年房事:古人安心成家指南》对唐朝到清末的白银购买力有过几万字的论述,根据不同的文献和不同的比价参照物,同样是含银量93.5%的纹银,1两最高可能相当于现在人民币800元,也可能相当于23元。关键看,你用什么朝代什么区域的什么商品作为比价参照物。
古代人店内吃完酒菜,留下一块碎银子就走,小二为何从来不数钱?
关键是数了也没啥用啊,你又打不过他。。。。
古代人店内吃完酒菜,留下一块碎银子就走,小二为何从来不数钱?
如果小二的眼睛不瞎,正常情况下,三两个江湖人的饭量,丢桌子睥银子的购买力只有多的,就好比现在两三个人去一般的饭馆吃饭,结账时,直接扔桌子上扔一万元一个道理,小二当然不去数,可能会瞟一眼真假就可以了,而且还会附送一句:客官慢走,下次光临。
现在去个小饭店切两斤卤牛肉,一个烧鸡,一个花生米,一个青菜,几个馒头,两瓶散装白酒,吃完了丢一万块钱在桌子上,别人看下真假就好了,也不会数的,但是搁古代的话,关键是大侠给少了店小二也打不过大侠,是不是这个道理。
小说和电影电视里讲到店小儿收银除非是重点情节,一般带过,没做得那么湿碎去数去称,有些戏是讲主人公一生几十年里的事,如事事都得很细致,你们做现众的看到头友都发白都末看得完。戏和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浓缩。老人常讲的,难道画公仔要画出肠?
古代人店内吃完酒菜,留下一块碎银子就走,小二为何从来不数钱?
大侠到处花钱,怎么赚钱的不太清楚
古代人店内吃完酒菜,留下一块碎银子就走,小二为何从来不数钱?
应该是“碎银”吧😄唐宋以前的年代太久了,不方便比对,就拿清朝的工资来说:普通的公务员也就二两银子,等于2000文钱。我看《康熙微服私访记》时常常是一文钱可以买两个馒头了。比对现在的馒头是0.6-0.8元,差不多一文钱是现在的1.5-2元吧😊。由此可见,2000文是现在的3000元左右。而“大侠”常常是飞檐走壁、武功高强的厉害角色,身上随随便便都背着成千上万两银票,这区区一二两碎银算个啥😊
古代人店内吃完酒菜,留下一块碎银子就走,小二为何从来不数钱?
因为,整个银锭携带不方便,我国古代又没有发展出银元这种方便简单的货币。所以就有了碎银子,碎银子主要是使用夹剪,凿子等工具,进行人工切碎的银锭。为了交易方便,一般店铺,都会准备一种专门称碎银子重量的小秤,就是戥子,最小可以称到1厘重。
现在的药店抓药,还可以看到这种戥子。其实,在明清时代,绝大部分交易还都是以铜钱为主,毕竟交税需要使用白银,白银又不容易得到,为此,平时积攒的白银主要用于交税。
一般在酒店吃喝,也不用到碎银子那么大的单位数量,一两白银,折合1200-1700文。一小块碎银子,起码也是几百文钱。孔乙己里说过,一碗热酒,只需要4-10文钱,一盘荤菜十几文钱,一碟子茴香豆只需要1文钱。
你出去吃饭,顶多花100文钱,一下子拿出一小块碎银子,起码也要几百文。就是找钱,也非常不方便。
至于为什么大侠们吃饭,扔下两,三块碎银子,店小二从来不数钱。道理很简单,那些碎银子,代表的钱数已经远远超过了饭钱。如果你出去吃一斤牛肉,一斤花生,再来一瓶绿瓶二锅头,随便扔下几张100元就走。服务员也会很满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