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被某些专家说的那么富裕,为什么还会这么多农民起义?
宋朝真的很富裕!
从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开始,宋朝的疆域不算大,北到今天的河北省中部,西北到山西省雁门关一带,西到四川省成都一带,南到广西沿海,东边则为上达山东下达两广的沿海。即今天所俗称的中东部地区,尽为北宋所拥有。
在今天看来,北宋所拥有的疆域中大约只相当于今日中国的六分之一都不到。但是,却拥有了四川成都平原,华北平原大部分,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最为富庶的,地理条件最为优越的农业生产土地。到了南宋,除了长江以北的平原外,绝大部分优质耕地依然在其管辖之下。在农业经济社会里,拥有耕地即可保证了粮食生产,有了粮食,各种生产及贸易自然会繁荣兴起。
还有,两宋推崇商业发展,各种海上对外贸易非常发达,在那个时候,拥有最优越的耕地,粮食生产一定非常兴旺,“湖广熟,天下足”,并不是虚话吧?更何况还有其他优质的农业耕地呢。在那个时候,最能养活人的土地全在两宋手中,最赚钱的商业活动非常盛行,最有竞争力和超高利润的货物是丝绸,瓷器,茶叶,全部由两宋所经营出产。
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全让宋朝独占了,再加上又长期处于相对太平的时期,要说宋朝发展不起来,不富裕那真是老天瞎了眼吧。所以,北宋才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行钞票的国家,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蹴鞠)诞生并流行的国家。国都东京城人口百万以上,各种斗鸡,斗蟋蟀,等等,各色的娱乐活动非常发达。用一句今天流行的话语说:宋朝的文化娱乐产业及其他第三产业非常发达!
反观其他北宋周边的国家,辽,金,西夏,大理国,在今天看全是西部地区,基本全都是需扶贫地区。打仗成了这些国家的生存必须活动,不然,让他们怎么活呀?打劫超级大富户北宋自然是不二选择了。
北宋自建朝立国开始,就极为重视文人,推行“崇文抑武”政策,武官地位低下,不受待见。在北宋的国防政策下,“花钱买平安”确实见效,有效地维持了153年的统治。在北宋的农民起义上,其实是最轻的。北宋初年在四川所发生的王小波农民起义,严格算起来应把帐记在后蜀上,应只是北宋王朝暂时未能清除后蜀国的弊政所导致。
两宋对农民起义的处理方式,一般也是以“招安”为上,而农民起义则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如若不然,则早就会趁西夏,金,辽国,蒙古与宋朝开战之际而背后捅刀,乘机夹击推翻宋王朝,“趁他生病,取他性命”了!
至于说两宋的农民起义有多少,在于划定起义的标准如何。有许多所称为起义的事件,或者根本就不算得上起义吧,也有可能就是一些群体性的事,被过于放大了。
两宋的统治长达321年,最终并不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是被其错误的军事政策所误,只满足于当时富裕,花钱买平安,并没有乘势一统天下,所以才造成不亡于内忧,而亡于外患。
纵然如此,也依然抹不去这个古代中国最富裕的朝代的光芒!
两宋被某些专家说的那么富裕,为什么还会这么多农民起义?
众所周知,美国是目前地球上的超级强国,经济一枝独秀,占世界GDP总量约25%左右,科技军事实力更是傲视全球。说到GDP,我国目前约占世界的15%左右,但我国古代历代统一皇朝的GDP在世界上的占有量都是一哥,最高的达到了70%,这个最高的正是宋朝,一个经济高度繁华的朝代,宋朝在历代统一皇朝中面积是最小的,却创造了是盛唐时期经济总量的4.5倍,可以说富得流油。
但就是这么一个富得流油的朝代,却没有出现像“贞观之治,开元之治”这样的盛世,相反,农民起义反而是家常便饭,据记载,两宋三百多年间,起义次数高达433次,平均一年1.4次,这一数据可谓空前绝后,影响较大的有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的起义;宋江;方腊先后领导的起义。为什么经济如此发达,农民还是起义?
图1 方腊起义
农民起义的原因好简单,那就是没饭吃了,历代农民起义都是由于缺衣少粮造成的。宋朝经济如此发达,难道没有什么社会保障体系?事实上,宋朝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朝代,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这套机制马上投入运行,各地粮仓开仓救济,不会让流民聚集在一起,有了稳定的衣食保障,没有人会没事找事,搞个起义,还从难民中挑选一些青壮年入伍,没了青壮年,就算起义也无伤大雅,这便是宋朝文官集团的聪明之处,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些政策到下级执行的时候,完全了变了性质,宋朝的官员不会人人是包拯,一些贪官污吏恰恰利用这些机会敛财,中饱私囊,到难民的手中钱粮少得可怜。
宋朝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高,但贫富分化严重,富的是地主阶级,农民还是那个起早贪黑的农民。宋朝比较发达地方是汴梁、临安、开封等这些城市,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贩夫走卒穿得都跟当官似的,农民都穿绫罗绸缎,这是北宋都城繁华表现。
图2 宋朝的繁华生活
但其它一些地区呢?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尤其是蜀地。宋朝农民起义的口号大多是“均贫富”。商品经济越发达,如果不加以调控,随着时间的延长,贫富差距就会越明显,造就了“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现象,积累到一定程度,慢慢就会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畸形社会现象。官僚们富贵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农民痛苦之上的,北宋时期的宰相薪资为年薪三百万人民币,据记载宰相蔡京吃饭仅仅包子一个菜就花费了一千三百贯钱。宋朝一个中产之家,年收入在三十贯左右,几十个家庭的年收入比不上别人的一顿饭钱,贫富差距明显。到了这个程度,稍微有一点火星,星星之火便可以燎原。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王朝都是毁于农民起义,唯独宋、清两朝。
宋朝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支撑这么一个体系,需要很大的财政支持,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商业税和田赋税,商业税收占了很大一部分,而田赋税虽然不是财政的主要收入,但却和农民息息相关,宋朝的田赋制度是以唐朝的两税法为基础,所有拥有土地的农民的财产需分五等,越富有的缴税越多,这算是一个相对平等的缴税制度,但问题就出在了划分等级的权力在地方官员手上,山高皇帝远,一些贪官污吏为了敛财,将一些贫困户也划分为富户,这无疑又是一副沉重的枷锁,更奇葩的是连种田的农具、皮具、鞋子都要缴税,各级官员层层剥削,农民一年中能有余粮过冬就算不错了,遇到天灾人祸农民生活就会更加困难,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是在把树皮吃光了,甚至易子相食的地步才会造反起义。
图3 宋朝的上层阶级生活
宋朝冗兵冗官现象严重,宋太祖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对内分权,对外收权的策略,即在内部分隔宰相权力,实行官、职、差的分离制度,一个职位本来只需一名官员来完成,却又几个官员来完成。为了限制武人,施行兵将分离制度,“将无常师,兵无常帅”,要达到这个效果,所需的兵源就要多,同时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限制了地方的权力,这一系列操作导致宋朝财政入不敷出,和平年代还好,战争时期弊端就凸显出来了。
宋朝是最独特的朝代之一,重文抑武,一改以往朝代重农抑商的策略,同时没有抑制土地兼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土地是农民的命,一些商人,富贵人家,有了钱之后就去兼并土地,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破产成为雇农,随着雇农的数量越来越多,地主就会进一步压迫雇农,到了无法生存的条件下就会逃亡,成为流民。土地兼并在宋朝达到了顶峰,地主阶级拥有了近70%的土地,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图4 宋朝的军队
宋朝虽然农民起义不断,但从来没有爆发过全国性起义,都是区域起义,起义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想要口饭吃和土地,要求得到满足便会接受招安,从来没想过推翻政权,这可能与宋朝的政治环境有关,宋朝政治环境宽松,没出过昏君和大规模修筑工事,国家策略总体是好的,只不过是由于贪官执行出现问题,导致问题积累严重,所以宋朝的农民起义大多是杀贪官,很少有攻城掠地。
再者,宋朝经济繁荣,可以提供工作的机会,分散了一部分流民,避免了起义力量的壮大。
文:飞扬
参考文献:《宋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两宋被某些专家说的那么富裕,为什么还会这么多农民起义?
赤日炎炎大火烧,田里禾苗欲枯焦。
农夫心里如汤浇,公子王孙把扇摇!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实际税赋.徭役最重的朝代,也是农民起义频发的朝代,二者有着密切联系!
另,数典忘祖的巫儒余孽们根本就不知道中华文明有几十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发明,只是拾洋人李约瑟的臭屁,胡诌中国历史上的四种小技为四大发明,为了给大宋一大送一大怂忝粉,还把四大小技中的三项归功于怂人。真他娘的丟人现眼兼死不要脸。指南针远古就有,三星堆就有出土,造纸术发明于东汉蔡伦,火药发明于隋唐。只有活字印刷出现在宋,但我不知毕昇弄的这玩艺和古已有之的篆刻印章,技术上有多少区别。况且,只到清朝,所谓的活字印刷也只是梦中的玩艺,根本没有普及。西方发明的铅字印刷,与毕昇的技术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两宋被某些专家说的那么富裕,为什么还会这么多农民起义?
宋明两代都是因为产生了比较前卫的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使得下层百姓思想开化,最显著的便是水浒传、西游记里面的皇帝轮流坐,今天到我家,而悲剧的是同时期都存在崇尚武力征服而不是经济征服的蒙、金、辽、满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