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把“庚子赔款”的钱退还回来了?

本来庚子赔款的事情我不想再讲的,结果昨天我发了一条微头条,说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是别有目的,结果很多人就说我是“白眼狼”“忘恩负义”。

我并不是说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是坏事,庚子退款对于近代中国的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世界上哪来的免费午餐,虽然这件事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但是主观上,美国还是有着自己的目的的。

(庚子赔款内容)

还是那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此,我有必要详细跟大家讲讲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前前后后,昨天那些抨击我的人,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我不怕被喷,让人们了解历史的真相,是我的责任。

庚子赔款是怎么来的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差点都被灭了,慈禧带着光绪跑到西安,当时这些列强差点就把中国瓜分了,这个时候美国是最坚决反对瓜分,提出了让清政府赔款,各列强进行分配的建议。随后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共计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多两。

(辛丑条约签订)

其中美国分得并不算多3293万两,在整个分配中,俄国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余都不足1%。

这是近代中国赔款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赔款,所有在赔款名单上的国家,都是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他们归还了一部分,难道我们就要感谢他们?醒醒吧,兄弟,现在这个时代,谁也不会去故意报复谁,但是道理还是要有的。

1901年签订赔款协议后,到1904年清政府驻美国公使梁诚跟美国交涉,美国首次提出退还庚子赔款,1907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向国会提出退还部分庚子赔款,1908美国国会通过。

(西奥多·罗斯福)

这里面很大一定程度上跟美国的制度有关,当时美国提出索赔的数额,远远大于美国实际的军费,正因为如此才得以让驻美公使找到机会向美国提出这一请求。美国认为自己不是强盗国家,所以决定退还多出的赔款。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直接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然而美国的制度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并不允许美国有过多的海外原料市场和产品输出市场。

中国虽然落魄,依然是美国当时重要的市场,然而对于中国,美国始终无法深度介入,究其原因就是美国崛起的太晚,中国被分的差不多了,为此,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什么意思,就是在承认他国在华权益的同时,要求利益均分,他也想喝一杯汤。

(美国排华法案)

实际上,美国一方面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却在搞排华,1904年美国国会通过将所有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的议案,当时美国反华势力不断迫害华人,引发1905年中国抵制美货运动,美国在国人眼里很不友好。

美国在华企业家表示:“中国不用美货之举动坚持不懈,美国各厂家须闭歇六阅月。”

美国的那些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开始向政府施加影响,敦促政府改善中美关系,当时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就积极提倡退还庚子赔款。

为了让清政府倒向美国,改善中美关系,扩大其在华影响力,维护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最终让美国决定退还庚子赔款。

(中国在美劳工)

除此之外,美国也在试图寻求与其国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此次退还庚子赔款,极大的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更深层次的目的

为什么庚子赔款一定要用于教育方面,这是美国深层次思考的结果。

美国国会宣布将庚子赔款退赠一般,发展中国政府派遣学生来美国留学,

当时提出在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务卿表示,想要彻底控制中国,首先应该从知识界下手,培养亲美人士,实行文化渗透。

(庚子赔款 出国留学生)

1906年提倡退还庚子赔款的人士向罗斯福表示,“ 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成功地教育这一代的中国青年人, 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的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上、知识上和商业上的影响获得最大可能的报偿。”

“ 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是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的”。

“ 美国将最终赢得一批既熟悉美国又与美国相一致的朋友和伙伴”

“使我们能赢得整个帝国”。

所以,美国对华友谊在当时根本就是假象,美国如果真的是中国的朋友,不会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参与其中,不会狮子大开口,更不会有排华法案。

(庚子赔款建立的学校)

从退还庚子赔款后,大量中国人才到美国留学,回国的自然很多,留下的也不少,这都是中国的精英啊!

对于美国的法制民主,尤其是同意退款庚子赔款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他自己,只不过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要因此而对美国感恩戴德,我看大可不必。

为什么美国把“庚子赔款”的钱退还回来了?

首先要明确的是,美国从没有全额退还“庚子赔款”。

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桩惨痛国耻,“庚子赔款”连本带利高达九点八亿两白银,“八国联军”之一的美国,分到了其中的七千九百多万两白银,折合美元五千三百万之多。这笔从中国狠刮来的“横财”,美国后来以各种方式退回的,只有其中的一千一百九十多万美元,勉强五分之一。却已惹得近代以来,多少“专家”连呼“感恩”,诸如“博爱”“正义”之类的光环,一顶顶扣在美国脑袋上。但问题是,这美国,真有这么“善良”?

且不论那场“庚子国耻”里,参与那场战争的美国,那一堆连烧杀带宰割的烂账。就看“庚子赔款”执行后的几年里,美国不但巧立名目,多次强迫清政府更改支付方式,以多宰割钱财,更又在国内掀起疯狂排华运动,那些曾为建设美国洒下血汗的华工们,不停遭到抹黑甚至屠杀。如此对中国奉行强盗逻辑的国家,怎会突发“善心”?

那么,长期强盗风格的美国,又怎么突然“转性”,从1909年1月1日起,开始对中国启动“退款”呢?直接原因,就是当时晚清外交官们的艰难交涉。

美国参与侵华且搂走“庚子赔款”的理由,就是“赔偿美国的财产损失费”。但他们分到的“庚子赔款”,却是他们“出兵花费”和“财产损失”的五倍多。这个宝贵情报,也被当时的中国驻美大使梁诚获知。这位留美幼童出身的杰出外交官,果断在1904年与美方交涉,并发动舆论攻势。终于以美国人的“游戏规则”,迫使尴尬的美方,开始与中方进行“退款谈判”。

即使落后挨打,即使弱国无外交,但20世纪初叶,晚清那一代外交官们,为了国家利益,也是真拼!

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美国为其国家利益,做的精明的打算。

当梁诚为“退款”问题展开交涉时,当时的中美关系,也正处在微妙关口:与疯抢殖民地的英法德列强不同,美国更在乎“利益均沾”,别人抢地盘他要搭便车赚钱,尤其看重对华商业出口。但1904年前后,由于美国多年来“排华”太狠,早已拉够仇恨,激得当时中国沿海,也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美货”运动,“抵”得美国商家叫苦连天。照一位美国资本家的话说:“中国不用美货之举动坚持不懈,美国各厂家须闭歇六阅月。”

所以说,此时的中美仇恨,已经关乎美国“钱包”,为了获得中国方面的好感(更好的赚中国人的钱),美国也需要拿出实际行动,哪怕放点血。包括美国驻华大使柔克义在内的一批美国政要们,也疾呼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只要能继续在中国“割肉”,吐出几块嘴里的肉又如何?

于是,19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退赔部分庚子赔款的决议,从1909年1月1日起,开始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美国应得之余额”11955286.12美元,直到1939年止。可美国人的原则也没商量:这笔钱,就算退给你,也必须再用到我身上。怎么用?办教育!

为什么要用来办教育?一是被清末中国的“反美”运动吓到了,特别是清末那场让美国商业损失惨重的“抵制美货”运动,更叫美国政要们惊呼“中国的下一代是否会变得更坏”!二是既然想长期赚中国的钱,当然要争取中国年轻人的好感,最好把未来中国的精英阶层,都培养成了美国的乖宝宝。办教育,当然是最有效的办法。

以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的话说:这是“使用那从知识上和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

所以,从1904年“退款谈判”开始,双方拉锯的重点,就是中国怎么用“退款”。直到清政府答应将退款用于“派遣留美学生”后,美国这才开始退钱。1909年6月,清政府成立“留美训练学校”,1911年更名为“清华学堂”,1928年定名为“清华大学”。期间的近二十年里,用着美国的这笔“退款”,1300多名学生从这里来到美国,其中更包括了竺可桢茅以升赵元任等杰出人物。这笔“退款”,对于近代中国的自强发展,确实帮助颇大。

当然,至于“从知识上和精神上支配”?美国还是失算了。“庚子赔款”的办学,为那落后挨打时代的中国,搭起了一座对外学习的桥梁。但事实证明,踏上这座桥梁的那一代中国年轻人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被“支配”,相反更多的人,踏上了另一条抛头颅洒热血的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目标,不曾忘!

也正是因为这段特殊的历史,所以至今为止,依然有许多人,为美国此举连呼“谢谢”。甚至认为美国对中国有“好感”。但更讽刺的事实是,就是在美国启动“退款”的1908年,美国更是与日本签订《罗脱——高平》协定,承认日本对中国东三省的侵略扩张,且严禁中国将“退款”用于东三省建设。一边“退款”,一边侵犯着中国主权,前后对比,何来“好感”?

这种对美国的“感恩”,也好有一比,好比一群强盗打劫了受害者,其中一个强盗,为了能从受害者身上多捞钱,特意把自己的一部分分赃退了回来,且给受害者指定退款用途。在那个落后挨打的年代里,各位强盗的吃相不同,但强盗行径,根子上一样。乱喊谢谢,却是对那个耻辱年代,不负责任的误读。

参考资料:《庚子赔款》、《中外关系三百题》

作者: 我方团队张嵚

为什么美国把“庚子赔款”的钱退还回来了?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1900年即农历的庚子年,清廷与西方列强宣战,结果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狼狈出逃。事后,李鸿章代表中国政府与西方各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向各国赔偿白银4亿5千万两,每个中国人平均1两。按照条约规定,这笔钱年息4%,39年还清,本息共计9亿多两白银。在中国历史上,这笔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西方人称其为拳乱赔款。

1909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庚子赔款中的一部分返还中国,用于中国青年人的教育。中国政府用这笔钱建立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招收年轻有为的中国少年进入清华学习,然后再到美国各著名高校留学。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胡适、梁实秋、梁思成、罗隆基、闻一多等人都是通过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影响了数代中国人,甚至改变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进程。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明白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民主和法治理念的中国青年一代,这些中国学生赴美后,主要分布在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经济、法律、政治、财经和师范等众多领域,他们的思想对近代中国影响甚巨。胡适到美国后,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他在美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揭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梅贻琦先生

另外再说一句,掌管这笔基金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去台后,利用这笔钱创建了新竹清华大学,出现了海峡两岸两所清华并存的局面。

为什么美国把“庚子赔款”的钱退还回来了?

在庚子赔款的要求中,清政府要赔给八大列强们总计4.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

而由于当时清政府没钱,他们这些钱是要通过分期付款赔给列强们的,这些钱在分期过后,需要在39年的时间内还完,这39年的利息加上最开始要赔的数额,清政府所欠下的债务就达到了9.8亿两白银。

当然,这笔庞大的赔款并不是由列强们平均瓜分的,这笔赔款每个国家拿到的的数额大小不一。

在这笔赔款中,沙俄按照出力最多拔得了赔款的头筹,在庚子赔款中占据到了1.3亿两白银的巨大份额,如果再加上后续清朝需要赔给他们的利息,他们将能从清朝手中索要2亿多两白银的巨额赔款。

而美国在此事件中所拿到的赔款处于居中位置,既没有沙俄那么夸张,也没有太少,本金总共有3000多万白银,加上利息达到了7000多万两白银。

要是按照当时的国际兑换汇率,那他们能拿到的赔款本金是2000多万美元,利息加本金总额是4000多万美元。

美国向清朝退还赔款的第一个原因

原本以列强们的强势,清政府是必须要规规矩矩赔付美国这些赔款的,但是在1908年,在清朝外交官与美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政府竟然向清政府承诺了退还一半的庚子赔款。

这件事情是让很多人感到惊奇的,不明白美国人为何如此“好心”地向清朝退还一半赔款。

关于这里面的原因,我们可以往下继续分析一二。

首先美国之所以退还这笔赔款,第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初在和清朝签订庚子赔款的时候,他们提出的赔款数额确实有点狮子大开口的成分在里面,比他们实际上的损失以及出兵成本高出了很多。

由于理亏以及被清朝外交官发现了这里面的金额漏洞,他们才选择了向清朝退换一半赔款。

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已,并不是美国人退还赔款的主要原因。

毕竟以美国当时实力的强大,他们要是不想还的话,他们大可以对清朝的追讨不予理会,在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清政府也没有半点方法可使。

所以,美国之所以退还这笔赔款,是他们首先愿意退,要不然清政府是不可能拿到退还赔款的。

美国向清朝退还赔款的最重要原因

至于美国为何如此“好心”退还这些赔款,我觉得与他们想在清朝培养一些从精神上认可他们、对他们在华发展商业有帮助的精英分子有关。

在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决定退还清政府半数赔款之前,美国国内就弥漫了不少跟这方面有关的言论。

当时有人就说出了“在精神和商业方面引领清朝人,要比用武力引领清朝人要更有意义、更能带来利益”之类的话。

从这些言论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美国之所以向清朝退还赔款,是因为他们想在我们国内进行更大的商业扩张,而在对我们进行商业扩张的过程中,他们首先得保证我们不仇视他们,因此才会通过出让一些利益的方法,给予我们一些甜头、以获得我们国内民众们的好感。

而这些甜头出自于清朝身上,对他们本身没有什么损失,这才是他们向清朝退还退款的最大原因。

美国退还赔款举动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果然,他们向清朝的赔款并不是单纯没有条件限制的。

在最开始他们给予清朝的条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清朝筹建一个留美预备制学校,挑选全国最优秀的孩童进入这个学校中学习英文以及各方面的知识。

然后在这些孩童达到标准后,要持续不断地送出一批批天才孩童前往美国留学,接受他们的知识和文化灌输。

这所留美预备学校,后来就发展成了清华大学。

那些留美的学生,在清朝灭亡之后,由于民国崇尚西方文化的原因,纷纷成为了民国顶尖的精英、在民国各行各业中保持了巨大话语权。

也正是在这些留美精英的影响下,民国时期人们对美国的印象就从早期的反感、厌恶转变成了好感。

不过虽然美国退还赔款是有一定目的在里面的,但并不影响这些赔款对我们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们暂且不说那些留美归来学生对民国现代化建设的帮助巨大,我们就说美国用其他赔款基金在国内修建的医院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就可以知道美国退还这些赔款对我们的积极作用。

在美国的表率以及种种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八大列强中后来有六个列强选择了向民国退还赔款,只有一个日本没有退还赔款,一直到了1939年的抗战进行中,民国政府才赔完了清朝欠日本的赔款。

为什么美国把“庚子赔款”的钱退还回来了?

庚子赔款被美国退回,其实完全出自于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

任何国家的外交,其核心利益一定是自己的国家至上的,这一点相信不会有人不认同,1901年风雨飘摇的大清朝和八国硬肛,结果连民间组织都用上了(义和团),依旧没有干过人家,反而老窝北京被联军占领,可以说一手还不错的牌打的稀巴烂。结果,联军为了羞辱慈禧及清国人,在谈判桌上起早了《辛丑条约》,内容很简单,赔钱!一个中国人赔一两,因为当时的清国有四亿五千万人,所以赔款的金额便是四亿五千两,当然最后加上利息,总计金额已经快达到10亿。

但在清政府支付美国政府“欠款”后,在驻美公使梁诚某次的社交活动中,发现美国对清政府的赔款有松动迹象,并且美国政府并不希望清政府由于这些巨额的款项导致政府崩溃,从而导致大清灭亡,由于美国地理位置离清国较远,如果大清崩溃,那么临近的俄国和日本将会近水楼台的得到大部分中国利益,显然美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现状,所以美国国会和政府决定退换清国的赔款,但有一个前提,这些赔款必须使用到针对大清国教育之上,具体措施为,让清政府组织留学生来美国留学,从而可以树立美国在中国人心里良好的形象,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通过留学的形式来培养清国的留学生,这样相当于把美国的观念灌输给清国的下一代,日后这些学成归国的学子们必然在政治上亲美,随着这些精英进入大清高层后,他们给美国所带来商业回报远远比这些战争赔款来的多的多。

(我们熟知的詹天佑就是曾经的留美儿童)

事实上,美国的计划后来得到了印证,这些归国的清代留学生们几乎都成为了清末的国家栋梁,而他们的表现几乎都出现了亲美倾向。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什么美国把“庚子赔款”的钱退还回来了?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1901年,清廷被迫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第六款规定,赔偿俄、德、法、英、日、美、意、奥八国及比、荷、葡、瑞、挪六个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等项关平银4.5亿两,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按条约所列办法及汇率,折合各国货币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盐税做抵押。

这便是著名的“庚子赔款”。各国分配率为:俄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余各国均不足1%。

美国按比例分得32939055两,合美金24440779.81美元。

清廷原以白银支付赔款,1904年,一些国家因金贵银贱,要求中国以黄金支付。美国原独倡用银支付,但后来也有所动摇。

为此,清廷驻美公使梁诚于当年12月拜会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指出:

“用金用银出入虽属不多,然现今中国为赔款罗掘俱穷,一概还金,势须加增租税,民间难于负担,仇洋之念将日益高涨,大局很可能受到动摇,祸患何堪设想。”

海约翰貌似被说动,沉默了一阵,来了一句:"庚子赔款实属过多........."

梁诚敏锐地捕捉到美国政府认为庚子之乱各国损失“浮报冒报”而“实属过多”的信息,立即放弃支付赔款方式的话题,转而请求美国带头减少赔款数目。

海约翰表态:所言确有至理,自当极力代谋,唯总统甫得蝉联,举动不宜过骤,易徐图之,必将得当以报。

最终,美国拟将赔款减至11655492.69美元。这一数额,美国明确“实应赔偿”,其内容包括美国出兵中国军费及美在华商人,传教士的损失赔偿。而这个数目与美元原所分赔款24440778.81美元的差额,计12785286.12美元,则“有条件”地退还中国。

1905年4月,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与梁诚就退款问题曾有一次重要谈话。柔克义转达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意思:总统认为,此项赔款分付之法,中国早已筹定,若果交还,不知是否摊还民间,抑或移作别用。

这无疑是在干预中国内政,但弱国无外交,梁诚早已洞悉美国将退款用于中国办学,立刻致函外交部,声告美国政府:请将此项赔款归回,以为广设学堂遣派游学之用,在美既喜得归款之义声,又乐观育才之盛举。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咨文及退还庚子赔款案。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正式照会声明清廷,告以退还赔款之议。

美国并不是全额退了庚子赔款,而是退了自己认定“实为浮数,受之有惭德”的部分,另外,这部分退款,是有条件的退还,也就是用来兴办教育和培养中国留学生了。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把”多收“的赔款退还给清廷呢?

一、经济需求

19世纪末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在内战结束后的30年,美国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国;狭小的国内市场已经无法满足急速上升的工业水平,向海外扩张,寻求原料场地,投资场所和销售市场成为资本主义法治的必要需求。中国广阔的市场和资源以及现状成为美国争夺的目标。正如美国扩张主义分子马汉所说“美国必须葬争夺中国市场中取得领导地位。”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及日本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对美国的利益构成威胁。为此,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照会中国,提出对华“门户开发”的外交方针,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以维护美国在华的利益。

一方面,退还庚款可以把美国的影响扩大到中国,提升美国在中国人民和清政府心中的形象,以获取中国全国上下的一片好感,进一步增强清政府的联美倾向,使美国在侵华的列强中占据有利位置。

另一方面,中国拥有辽阔的土地,大量的劳动力和数千万的人口,如果能够征服中农耕,将会为美国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取得中国人民的信任,消除人民的仇洋情绪和对清政府的不满,在形式上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将有利于美国的在华利益。

另外美国极力打开中国市场,推行门户开发,攫取了巨大利益,使得中国国内在1905年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抵制美货运动,美国形象在中国人民心中跌入谷底,给对华贸易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美国不得不考虑采取措施修补中美关系,改善美国在中国的形象。当时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罗斯福建议同退还庚款余额的方式来缓和中国人民的反美情绪。美国认识到中国抵制美货运动不利于美国的发展,也不符合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于是加快了庚子赔款的退还过程以挽回中中国失去的影响。

二、政治需求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内战后,统一了国内市场,国内政治经济稳定,便开始积极投身到海外扩张中,买了阿拉斯加,占领了夏威夷等,并打开朝鲜大门,进入菲律宾,打败西班牙。继而把目光投向亚洲,太平洋地区。

而当时的中国已被列强瓜分殆尽,虽然美国此时经济实力占据领先位置,但它毕竟是后起之秀,其军事实力不克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同日而语。当时美国常备陆军只有6.2万人,海军舰船也只有81艘。

此外美国的正规军大部分用于镇压菲律宾和古巴,并且刚刚经历美西战争,已无力用军事力量与其他列强在中国进行争夺。美国需要新的方式获得腐朽清政府的信赖,取得中国人民的好感,退还庚子赔款就成为此时美国政府抛向中国最大的“橄榄枝”。退还庚子赔款符合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

三、钳制思想的需求

19世纪末的中国处于激烈的动荡中,资本主义列强纷纷来华攫取利益,但各列强矛盾重重,既互相勾结又明争暗斗,都极力采取各种方式以争取最大权益。

退还庚款用以兴学,培植青年学生便成为美国在华积极的外交措施。教育是民族的根本,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美国认识到了引导中国青年学生思想的重要性。

“如果美国能在30年前已经做到把中国留学生潮流引向这一国家,并使这个潮流扩大,那么,文明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与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能够顺手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欢迎评论交流,愿每一个朋友平安、欢喜、自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