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武松的武功那么强,为什么和高手过招的场面不多?

《水浒传》这部书里,塑造了多个英雄好汉的形象,对于英雄好汉的敬仰和喜爱,大家各有不同。笔者个人比较喜爱武松。一是他具备好汉的特质,更接近“大侠”;二是他不盲从他人,反对招安;三是武功高强,且不鲁莽少智。今天要讨论的不是别的,主要是他的武功和出手不多的问题。有诗云:“延士声华似孟尝,有如东阁纳贤良。武松雄猛千夫惧,柴进风流四海扬。自信一身能杀虎,浪言三碗不过冈。报兄诛嫂真奇特,赢得高名万古香。”

水泊梁山里卢俊义“棍棒天下第一”,林冲马上无。那么,武松的武艺在这部书里到底是个什么档次呢?这个问题有人愿意做比较,认为在108将中能排名十名左右。也会列出许多个实例来,比如谁跟谁打个多少回合,又有第三第四个人跟这二人战了多少回合……这也可以做为参考比较,但是真正的生死相搏是不会按武术套路打很多回合的,高手交战就是讲究一招致命!在实战经验和灵活性开说,武松更胜一筹。《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还是从来没有败过的,更厉害的是曾经对敌都是一招秒杀。这跟两个人差距不成比例,因此武松的武艺可以说很高,很实用,不是华而不实。“马上林冲,马下武松”是对武松步战的认可。武功厉害者,从硬件上说首先得有力量,金庸武侠小说里面讲得的“内力”。武松内力大,举起三五百斤的石墩掷高一丈又轻松接住,无疑另人震撼。景阳岗打虎,没足够的内力只有招术是不能的。有诗为证:且看: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各种版本的小说对对武松的描述都对其武功认可。多次证明武松绝对不是花拳绣腿的平庸之辈。且说武松是当时的传奇武林奇人周侗唯一的马下弟子,周侗五大弟子:卢林鲁岳史个个不凡。其中名气最大、最成材的是精忠大帅岳飞!这里不提。只说武松得少林和周武师亲传,拳脚功夫应该超一流。笔者认为在水浒步下将领中应该是排名第一,特别是生死决斗,更是象足球一样“遇强则强”。武松在上梁山之前,描写的经典打斗有:景阳冈打虎 、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等,其中跟飞天蜈蚣王道人斗了十数合,被武松一刀砍头,这是武松实战最长的一次搏杀!

上梁山后,武松主要战斗有:

1.随宋公明破太乙混天象阵,杀入太阳阵中,耶律得重急待要走,被武松一戒刀掠断马头,倒撞下马来。揪住头发,一刀取了首级。砍马再砍人,两个动作而已。

2.征方腊打杭州,鲁智深、武松追赶邓元觉。贝应夔忽地城门里突出,便挺枪跃马,接住武松厮杀。两个正在吊桥上撞着。被武松闪个过,撇了手中戒刀,抢住他枪杆,只一拽,连人和军器拖下马来。嗝察一刀,把贝应夔剁下头来。这次杀贝应夔,技巧相当地高,先是一骑一步打了照面,武松反应及时,瞬间做了三个动作,躲闪、扔刀、抓枪,拖下马来砍死,是力量和敏捷的完美结合。

3.斩杀方貌。武松从乌鹊桥下转出,赶上一刀,略断了马脚,方貌倒颠将下来,被武松再复一刀砍了,和杀耶律得重的手法类似。因为招安后更多是随军作战,讲究阵法纪律,马军将领相对来说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武松的表现寥寥无几。上面这三次战功,感觉都很轻松,步战对马战,先是砍翻马,拖下马之后,就是一刀结果。因此招安后,书中对武松的描写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这并非武松功力不好,更说明武松这种快速的战斗方式是务实,才使得打架变得如此讲究效率。综观武松战绩,大多战斗都是瞬间结束,根本没有昏天暗地的大战,其实也没有人能在武松手下走上几十个回合。因此,武松是步将,是高手中的高手,一般不轻易出手,出手必致命!武松的打斗很精彩,也很传奇。并不象影视剧里的描述,打得天昏地暗、没完没了,那样的话双方打不死也得累死!

有人说武松的武功那么强,为什么和高手过招的场面不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谁说武松很少和高手过招?

武松的对手,很多都是高手。

一出场,武松和老虎过招。

这头老虎战斗力恐怕超过泰森,还不是被武松打死了。

好了,上面是搞笑,说正经的。

武松身高1米8几,体壮如牛,力气极大,又会拳脚功夫。

当年中国人个子矮,男人平均身高也就1米6。

武松这1米8几的身高,相当于今天接近2米,可以打篮球去了。

这样一个壮汉,就算不会武功,一般练过的武师也不见得打得过他。

而武松拳脚也罢,武器也好,都有很高的武术水平。

首先,武松杀死了西门庆。

我们可以看到,西门庆的名气很大,是当地有名的武术高手。

我们可以从西门庆和武松的对决出,看出一二。

西门庆看到武松持刀,并没有下跪求饶。而是一拳虚打过去,武松不知道是虚招,一躲。这边西门庆出拳是虚,实际上飞起一脚,将武松的刀踢飞。

这种拳脚功夫,算得上快准狠,相当厉害了。

但武松显然明白西门庆拳脚厉害,就用发挥自己力气优势。

西门庆一拳打来,武松抓住西门庆的手,用摔跤的功夫,将他摔倒楼下跌的半死。

西门庆武功虽高,但这种摔跤很强调身体的强壮,就不是武松的对手了。

可见,武松不但武功高,头脑还非常聪明,反应快。

其次,武松打蒋门神。

蒋门神也是一个大汉,有特别擅长拳脚功夫。

客观来说,施恩也不算是弱者,两次被蒋门神打的重伤。

但这样一个蒋门神,被武松引诱让他轻敌,随后三拳两脚就打倒了。

大家注意,武松最初用的是腿,不是拳。

因为蒋门神身体和武松差不多强壮,擅长的是摔跤,但拳脚相对就差一些,正好和西门庆相反。

武松就攻他弱点。可见,武松真是全才,什么武功都会。

再次,武松杀死飞天蜈蚣。

飞天蜈蚣估计也是杀了人跑路的歹徒,武功是相当厉害的。

这家伙霸占了人家良家妇女,因为武功高强,妇女的亲戚都不敢来理论。

就这样一个高手,也是没几个回合,就被武松一刀砍死。

看看,武松除了拳脚以外,兵器也很厉害。

最后,武松一次杀死4个人,又一次杀死

在飞云浦,武松不费吹灰之力杀了2个衙役和蒋门神2个徒弟。

自古好汉抵不过人多,就算你再厉害,4个人打你1个,你也得死。

但武松杀这4人根本不费事。

后来回到府内,武松又一次杀了蒋门神等3个武人。虽说这3人喝了酒,毕竟还是3个人,却毫无还手之力,都被瞬间砍死。

全书中,武松单挑群殴根本没有败过。尤其是武松身高体壮,一般人根本就不敢和他对抗。

武松最后被打断胳膊,也是被包天师暗算,不是正面作战失败。

有人说武松的武功那么强,为什么和高手过招的场面不多?

不是没和高手过招,是没有和梁山泊里的好汉直接或间接动手,马上最强的林冲,和鲁智深、杨志、关胜等都打过,没有败绩,略占上风,像后期被俘入伙的董平、张清、呼延灼等也是有击败或是战平梁山高手的战绩,再一个武松没有一项非常了得的技能,像鲁智深的神力,花容的神射,燕青的善扑,武松的对手虽然没有和梁山好汉比过,但是仔细看看实力也是相当高的,武松解决战斗也是很利落,压倒性优势,后期又大多都是以马战为主,武松出手的机会少,但是出手必拿人头,

有人说武松的武功那么强,为什么和高手过招的场面不多?

引言

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描绘了很多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

即便是那些不怎么喜欢读水浒的人,对宋江、卢俊义、吴用、林冲、呼延灼、花荣、鲁智深、武松、杨志、李逵、石秀这些人也都不会陌生。

而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我觉得应该就是鲁智深和武松了。

分析

武松之所以为人们所熟知,一是因为施耐庵先生对武松的塑造成功;二是因为武松的经历、性情本身就能够引起读者对他的喜欢。

武松从景阳冈打虎算是正式踏入水浒舞台,到六和寺出家找到归属,他的这一生不可谓不丰富。

但也有人对武松产生质疑,没有败绩的武松,为什么遇不到真正的高手呢?小编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 作者的偏爱

每一个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都会创作出自己偏爱的人物形象。

在这一点上,施耐庵一定是最为杰出的代表。我习惯称施耐庵为历史上最护犊子的作者。

因为施耐庵老先生太爱塑造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了。

关胜、林冲、鲁智深、武松、张清、张顺、石秀、燕青这些人物都是施耐庵非常偏爱的形象。

而这些人里面,施耐庵最为偏爱的人又是林冲和武松。其实我也不是很理解,这两个性格反差极大的人,为什么是施耐庵最偏爱的宠儿。

之所以说施耐庵偏爱他们二人,是因为他们的战绩——马上林冲、马下武松。

林冲和武松是水浒中罕有败绩的人物。如果不是因为作者的偏爱,他们两个人不会有那么多的粉丝。

施耐庵偏爱关胜、林冲,但他一定更偏爱林冲,否则不会在对阵没羽箭张清的时候不让林冲上场。要知道梁山上所有的硬仗基本都有林冲的身影,可偏偏遇到张清的时候,林冲不在了。

施耐庵也偏爱鲁智深、武松,可要是找一个他更喜欢的,那自然是武松。同样是面对没羽箭张清,鲁智深就被打得头破血流,可施耐庵没有给武松出手的机会。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一方面,施耐庵为了突出张清的厉害,再加之他也偏爱张清,所以不会让张清出现“常规性”败绩。

另一方面,出于对林冲和武松的喜爱,所以施耐庵要保护他们,不让他们受伤。

正是因为这种宠儿心态,施耐庵给林冲和武松不会安排那些会“威胁”到他们的对手。

虽然这些作品人物的生死,都在施耐庵的笔下所控制。

可他也得照顾其他的“孩子”和文章的合理性。因此,施耐庵干脆不让他俩去参加那些有可能打败仗的对阵。

  • 武松有没有遇到过高手

其实武松一出场遇到的就是高手。

吊睛白额猛虎,绝不是李逵杀的那四只老虎可比。武松在哨棒折断,赤手空拳的不利条件下。凭借自身的头脑、勇武、机敏击杀猛虎,这个战绩已经是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用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武二哥那是出场即巅峰。

接下来的武二哥,高开高走,一路唱着凯旋歌和人作战。

狮子楼击杀西门庆,快活林痛打蒋门神,飞云浦智除四杀手,鸳鸯楼孤身斩仇敌,蜈蚣岭巧胜王飞天,混天阵斩首太阳将,战苏州轻取三大王,征方腊刀劈贝应夔。

那么,和武松对阵的这些人中有高手么?其实还是有的。最起码太阳星耶律得重、三大王方貌、巨灵神贝应夔都算是功夫不错的人。

他们虽然不是绝对级别的高手,但依照他们各自的身份,以及和他们同级别人的水平,这三个人是具有一定实力的。

可是,武松在跟这三个人对阵的时候,都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对耶律得重:

那耶律得重急待要走,被武松一戒刀,掠断马头,倒撞下马来;揪住头发,一刀取了首级,杀散“太阳”阵势。

对方貌:

乌鹊桥下转出武松,赶上一刀,略断了马脚,方貌倒颠将下来,被武松再复一刀砍了。提首级迳来中军,参见先锋请功。

对贝应夔:

两个正在吊桥上撞着,被武松闪个过,撇了手中戒刀,抢住他枪,只一拽,连人和军器拖下马来,咔嚓的一刀,把贝应夔剁下头来。

如果说武松跟他们三个人打,用了一番功夫,那还真不足以证明武二哥的实力。可是对付这三个人,武二哥基本上都是一合结束战斗。

结语

武松的功夫,或许没有卢俊义、林冲等人全面,但武松的功夫一定是梁山里最实用的。

其实,从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武松每次出手都是速胜,很少有拖泥带水,几十回合那种长时间交锋。

这和施耐庵的描写手法也有关系。施耐庵突出人物武艺高强,一般喜欢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以一流高手衬托一流高手,两个人插招换式最后分出胜负。

另一种就是以速杀来衬托一个人的武艺,武松就属于这一种方式。

有人说武松的武功那么强,为什么和高手过招的场面不多?

武松作为水浒中篇幅最多的人物,老施对他的偏爱已经不言自明,他的武艺到底如何,本人认为已经到了用恐怖来形容的地步了。即使是卢俊义这样的人物,老施只是简单的用棍棒天下无对来形容,而对武松,作者却明暗铺垫的手法浓墨重彩的进行描写。首先一出场就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搏杀号称天下第一的卢俊义或是打死一只猛虎哪个更难,相信大家都有理智的判断。另外武松虽然没有直接和梁山一流高手过招,但处在相似情形下的表现,却可以分出高下。林冲作为梁山的超一流高手。相信大家没有争议。但他在带着枷锁的情况下。在柴进庄上。却赢不了乡村教师洪教头。是解开了枷锁后才打翻的洪教头。而武松在飞云浦戴着枷锁的情况下。徒手干掉了两名解差和两名职业杀手,共四人。不难看出。武松是施耐庵心中完美的形象。力量可以扔起500斤的石头。敏捷可以搏杀老虎。为了防止人们认为武松只会秒杀的印象。特意安排他和飞天蜈蚣打了十多个回合。飞天蜈蚣,可是独脚大盗。只有一个人官府却奈何他不得。这样的狠角色在武松酒后寻开心的心态下。也只勉强走了十几个回合就被武松一刀斩首。另外,在步下对马军不利的情况下。武松依然秒杀三员猛将。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如果说有很多武吹,那么我觉得施耐庵就是最大的武吹。

有人说武松的武功那么强,为什么和高手过招的场面不多?

如果要论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中哪位人气最高,最受读者喜爱,打虎英雄武松武二郎毫无疑问会上榜,甚至排名榜首都疑问不大。不得不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对武松也是十分偏爱的,在武松的形象塑造方面花费的精力远比其他好汉要多。

武松是梁山好汉中形象最为突出的

武松无疑是施耐庵最为钟情,也是着墨最多的一个角色。水浒传原著中,从第二十二回景阳冈武松打虎,一直到第三十一回武松醉打孔亮,整整十个章回都是在描写武松的故事。武松也是梁山所有好汉中用最多的单独章节来描写的好汉。

用了如此之多的章节来单独描写武松一人,武松俨然是水浒传的主角,形象也是塑造的极为成功。武松来自江湖,与其他好汉不同,他是一个纯粹的绿林好汉。从成年就开始流浪江湖,四处拜访各路好汉,磨炼武艺,江湖经验也是极其丰富。

后来因为在家乡时失手打伤了人,武松以为人被打死,于是仓促逃走,在柴进府上住了一年之久,也在此结识了宋江,并结拜为兄弟。后来得知被他打的人只是昏迷,并未死后,武松就辞别柴进回到了家乡,于是一连串的传奇故事就此展开。

武松先是在景阳冈借酒劲上演了“景阳冈打虎”,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血战飞云浦,大闹快活林,最终落草二龙山。

武松的实力强劲,是江湖流的代表人物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名好汉中,基本上都多少会些武功,这些人的武功,按照来历和用途,大约可以划分为江湖流、军阵流和水战流的。而武松就是江湖流的代表性人物。

武松的武功来自于江湖厮杀,因此深得稳、准、狠三味,简单、直接、有效。能在尔虞我诈的江湖中混得如鱼得水,武松自有其独到之处。

武松制服孙二娘

首先就是其丰富的江湖经验。在被押解途中路过十字坡张青夫妇开设的酒店时,听到地名,进去打眼一瞅,武松就察觉出问题来了,故意对老板娘孙二娘调笑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店家,你可知道这江湖传言?”,从孙二娘的表现中,武松就判断出了传言是真的,于是假装喝下了药酒,借机将孙二娘制服,轻松扭转局面。

其次就是狠辣果断的性格,该拼命时绝对不怂。这种性格在血战飞云浦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判断出押解他的解差和蒋门神的两位徒弟欲对自己不利后,到了飞云浦,眼见地形对自己不利,对方有可能动手时,武松当机立断,抢先下手将四人铲除,保全了自己性命。

武松

最后就是强悍的实力。武松的武功是在不断拜访各路江湖高手,互相切磋中麻烦出来的,又具备极其雄厚的力量。武松曾将接近五百斤的石墎抱起,抛起一丈多高,轻松接住,面不改色。景阳冈时更是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巨虎,力气巨大,敏捷极高,这也是他得以发挥出自己实力的保证。

武松和人交战的记录极多,其中不乏高手

武松是江湖流,他的与人动手的理念就是讲究稳、准、狠,不动手则已,动手就必制人于无法还手的境地,不会留下后患。他是步将,自然不会像五虎将或者其他风格不同的人与人动手一样,动不动就打上几十上百回合。

与西门庆动手,虽然武松因为冲的太急,有些大意,导致手中朴刀被西门庆一脚踢飞,但武松压根不慌,上前靠着高明的身手,三两下就将西门庆制服丢下了楼。基本不像电视剧中你来我往打了好久。

武松大战西门庆

在蜈蚣岭上大战飞天蜈蚣王道人,是武松和人打斗回合数最长的一次。王道人手使双剑,武松手持两口戒刀,二人斗做一团,刀来剑往,斗得惊险万分,十余个回合后王道人就被武松卖个破绽,一刀砍掉首级。

在北征辽国时,武松带一路兵马攻取太乙混天象阵,遇到辽国皇帝的弟弟耶律得重,武松更是将自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眼见耶律得重要逃,武松疾步冲上前,一刀将耶律得重的坐骑马头砍断,耶律得重掉下马来,武松上前揪起头发,轻松一刀取了首级。在攻打方腊时遇到方腊的三弟方貌时,武松杀敌的动作也是如出一辙,轻松两下就搞定了方貌。

攻打杭州时,武松眼见鲁智深和邓元觉的激战陷入僵局,于是上前帮忙双战邓元觉。邓元觉虽然号称“宝光如来”,实力强大,可以与鲁智深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但显然不是鲁智深和武松两人的对手,见事不妙只得纵马逃走。武松追赶时,方天定手下的二十四之一贝应夔突然杀出。作为马上战将,在对战步将时天然就占有优势,又是突然冲出来,更是占尽先机。

但武松充分展现了自己武技高超、应变迅速的一面,轻松一步闪过贝应夔的长枪,丢了手中戒刀,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对方的长枪,运足力量一拖,将对手拽下马来,俯身拾起戒刀,一刀砍了对方首级。一整套动作做下来,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充分体现了武松力量与敏捷,机智与应变的完美结合。最后单臂擒方腊更是武松的巅峰之战,劣势情况下靠着狠劲和悍勇只用一只手臂也擒住方腊,立下大功。

武松的这些战斗场面,可谓是将自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所以上了梁山后,斗将的场面不多,表现机会不如未上梁山时,可能跟施耐庵对武松有所偏爱,想让他保持不败记录的想法有关。但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武松的定位就是步将。梁山对外征战时,作为古代最具威力的兵种,骑兵才是征战的绝对的主力。与之对应的是演义中盛行的斗将,自然也是马上将军表现机会最多了。作为步军将领,手中用的又是短兵器戒刀,斗将并不方便,也不占优势。

但武松作为步军将领中最为出色的领导人之一,自然也不甘落后,虽然表现机会不多,但个个十分精彩,也不负武松“马上林冲,马下武松”的美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