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袁世凯站在了光绪一侧,戊戌变法能成功吗?
就算袁世凯站在光绪一边,戊戌变法也照样无法成功。
来看看康有为、谭嗣同给袁世凯分配的任务:
①杀荣禄(困难级任务)
②带兵进京(地狱级任务)
③围颐和园(地狱级任务)
④挟持慈禧(地狱级任务)
这些事情还都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除了第一项,杀荣禄,可以勉强完成以外,其它的任务都是地狱级别的。
设想一下,袁世凯一腔热血,欣然领命。回去策划完成这些任务。
一、安排一部分心腹,和盘托出计划,大家商议。
这比较难,要造反了,有几个愿意干的?这是个问题。但总能设法凑出一些勇士来,勉强可以完成。
二、以阅兵演习的名义,把荣禄邀到演兵场。
这个勉强可以完成,但主动权在荣禄那边。
三、突然下手,干掉荣禄。
前两步走好了,这一步就可以办到,只要保证动手的力量超过荣禄的护卫。
四、向部下说明造反的目的,怂恿大家一齐干。
这个难度太大了。五千兵,一个也不能走掉,走掉一个,这事情就大白于天下了。
五、收拾武器,准备粮草,安排进京诸事。
到了这一步,可就再也瞒不住了。再蠢的路人看到,也会发现情况不对劲。
六、向北京出发
①走大路
肯定要路过其它军队的防区,道理是不要想说通的,一言不合就要动手,打吧。
②坐火车
难度太大了,这得控制住两个火车站,天津和北京。而且,重武器是带不上了。这行不通。
七、到达北京
一路冲杀,到达北京城下。不用说,消息早就传遍京城,城中已经布防完整,准备攻城吧。
不要想什么里应外合,你们觉得康有为和谭嗣同有那个脑髓和能力?
八、突出奇兵,打开缺口
假设袁世凯的部下很牛掰,终于在各处勤王大军赶来之前,发现了京城防御的漏洞,突出奇兵,破城而入。
九、围颐和园
攻坚战变成了街道战,步步推进,向颐和园进发。
有几个问题,颐和园有多大?到目前为止,手头剩下的这些兵力能围住不?这么长时间了,慈禧还在园子里不?
还有,光绪、康有为、谭嗣同他们怎么样了?还在世不?
我们可以发现,慈禧只要控制住光绪,让袁世凯拿不住,袁世凯的造反就必然失败。
比较双方的任务难度,这太不公平了。
十、挟持住了慈禧
假设袁世凯率领的是五千奥特曼,居然完成了上述所有的任务。
看看康有为他们的变法措施:
①破旧立新,重建权力结构
得罪了所有的旧官僚,他们现在可都掌握着实权。
②废除科举
得罪了所有的传统知识分子。
③几份报纸宣传
广大群众根本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④不断地发布了180多条新的律令
基层官员无所适从。
最可怕的一点:
袁世凯能得到什么?夺权成功后的维新派突然发现,袁世凯居然有挟持国家元首,改天换地的本事!
大家会怎么对付他?
总结:
戊戌变法不可能成功,搞改革是好事,但这帮改革的领导群体能力太差,即没有合理的规划,也缺乏深远的谋略,仅凭着一腔热血和美好的想像,办不成事。
除了象征意义,戊戌变法实际上没有什么作用,甚至比不上北宋的王安石变法。
如果当年袁世凯站在了光绪一侧,戊戌变法能成功吗?
作者:金满楼
戊戌年,也就是1898年,距离当下120年,也就是两个甲子。
弹指一挥间,谈这些问题,还有什么用呢?
不过既然有人喜欢穿越,那笔者就带你飞一次!
————————分割线————————————
现在我就是袁世凯了。
话说八月初三的那天晚上,有个叫谭嗣同的神经病突然跑来找我,说皇上有难了!你是皇上新提拔的侍郎,咋办?
莫名其妙的一通话!咋办,我还能咋办,当然是忠君爱国了,我还能咋说?
好!只见他拿出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一道诏书,我拿到灯下一看,就看到几个关键字,说“朕位尚且不保,如何如何……”
啥玩意啊这是——这是诏书么?分别是伪造的么。
谭嗣同尴尬地一笑:这是抄下来的,真诏书在林旭那……
好吧,你说咋办。
谭嗣同狞笑道:一不做二不休,咱把宫里那老妖婆做了,让皇上独揽大权,变法就成了!
把老佛爷做了?把执政三十多年的老佛爷做了!我顿时惊呆了,嘴里支吾了起来:啊,做了,做,咋做?红烧还是清蒸?
谭嗣同面不改色,说:别慌!我们早就定计了,你手里不是有七千新建陆军吗,武器都是进口货,牛逼!届时你把这些人全拉来,把园子给围了,我自会带着好汉进园子收拾那老妖婆!
我的妈啊,这就是你的大计啊,真是吓死宝宝了!
这不疯了吗?
就我手里这点兵力,哪能杀进京城啊?别说京城里有几万旗兵,就是城外还有董福祥的甘军,我周边还有聂士成、宋庆的部队,都不是吃素的啊!这些人都在我的顶头上司荣禄大人的手中,我哪敢轻举妄动,这可是诛九族的啊!
疯了疯了,我看这谭嗣同完全是疯了,跟一个疯子没法计较,看他腰里好像还揣着手枪,今晚要是不答应的话,搞不好他要发疯,拔枪乱射了!
好吧,我只好敷衍他说,现在子弹不够,等我回去后,慢慢积攒子弹再说这事也不迟,您先回去吧!
完了,还没两天呢,老佛爷已经得到风声了,先把这帮人给拿下了,妈呀,这要是谭嗣同这小子把我供出去,我还不死翘翘了!
赶紧的,找恩公荣禄荣大人坦白去啊!……
完~
(补充一句,康梁谭等人搞的“围园杀后”,光绪皇帝一点也不知情。这帮小子把光绪给坑苦了!~)
如果当年袁世凯站在了光绪一侧,戊戌变法能成功吗?
1898年9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被光绪帝召进宫会面。
光绪帝这次召见袁世凯的目的很简单,他希望袁世凯可以带兵包围颐和园,控制慈禧,诛杀荣禄,替自己夺回政权。
因为袁世凯早在3年前进京觐见时加入了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的强学会,维新派都觉得袁世凯是自己人。
然而袁世凯转头就把这事告诉了荣禄,跟着慈禧就在第二天宣布了重新临朝训政,仅仅维持了103天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袁世凯为什么会背叛光绪很多朋友想不明白同为维新派的袁世凯为什么会在变法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背叛光绪,实际上这个问题不难理解,袁世凯除了是维新派,他还是淮军的代表人物,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变法的内容。
首先废八股、兴西学。乍一看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实际上是把士大夫集团垄断了前年的选官制度给废除了,直接动了士大夫集团的利益。
跟着康有为又提出了经济改革,一系列有利工商业发展的的措施倒也确实能发展经济,但问题出在他要断了八旗子弟的粮,让不愁吃喝,养尊处优了近300年的八旗子弟自谋生路,这不是开玩笑吗,变法就又把这群旧贵族给得罪了。
最后还有一堆好高骛远的政治举措,总之是把能得罪不能得罪的人都给得罪了一遍。
当然,改革总是要面临一些阻碍的,不管是古时的商君还是近一些的张居正,无不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商君革秦至少得到旧贵族头目的支持,张居正改革,人家自己说了就算,没人敢反对。
但维新派要啥没啥,就连仰仗的资产阶级在当时力量都还非常弱小,根本就经不起什么波折,康有为单纯的以为抱住了皇帝的大腿就能学商君。
但光绪又不是秦孝公,他压根就没啥实权,没有实力步子迈得还大,不失败才怪。
而袁世凯这种八面玲珑的人怎么可能看不出变法没希望,他之所以加入强学会,一来是他也确实有改革的想法,他掌权后创办公学等一些列措施就能看出来。
二来就是他作为淮军代表人物,江南这块淮军的根据地中还有不少诸如张之洞一类的洋务派实权人物,他不想让这些人觉得自己是老佛爷旧派的人,表明一下的态度,以便获得这部分人的支持,好接李鸿章的班。
对于戊戌变法,其实不管是洋务派还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势力都是持观望态度的,尤其是军队系统,毕竟无论变不变法,都得仰仗军队。
所以袁世凯和他们一样,一开始是抱着看戏的态度看待戊戌变法的,谁知道这些维新派的胆子竟然那么大,想要发动政变,重点是还让袁世凯去挑这个头。
这种事失败了可不是掉脑袋那么简单,要诛九族的。
何况就算成功了,立宪后首相也轮不到他袁世凯,毕竟当时李鸿章李中堂可还没死呢!
风险大,收益小,袁世凯怎么可能会当大冤种,所以袁世凯转头就把光绪给卖了。
如果袁世凯坚定站在光绪一边,变法能成功吗?就像上面说过的,负责变法的维新派实力太弱了,在当时,别说洋务派和淮军这种实权派了,就连慈禧都能轻松拿捏他们,所以就算变法成功了,无非也是为淮军做嫁衣,没有任何意义,军队掌握政权,最后大概率就是军事独裁,变法依旧失败。
看看袁世凯后来的所作所为,他不就是想进行独裁统治吗。
还有,光绪给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被慈禧压制,有思想想进步的受害者形象。
但要知道他也是从小就接受帝王教育的。谁又能保证维新派不是他为了扳倒慈禧夺回政权的工具呢?
退一步说,光绪确实是一个思想进步,想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作出牺牲的大好青年。
但光绪将来就不会反悔对维新派倒戈一击?毕竟那是至高无上,说一不二的皇权,而且维新派又是那么的弱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康有为还是光绪都属于理想主义者,他们的设想是好的, 但却脱离了实际。
日本能君主立宪是因为日本皇权早就旁落了近千年了,那么掌权的是国会还是武士对皇室来说并没有多大区别,他们已经习惯了。
反观大清,那可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巅峰的存在,想在大清君主立宪,那就是厕所里打灯,不仅要面对皇室的阻挠,就连和皇室共天下的士大夫们都不能同意。
所以,康有为当时不顾国情盲目学习日本本身就是一种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行为。
何况康有为考虑的或许根本就不是富国强兵,只是他自己权利和腰包罢了。
光绪的问题也是一样,被康有为一通忽悠后就开始憧憬自己成为中兴之主后的日子。
根本就没考虑过自己身后以慈禧为首的旧贵族这座大山根本就不是他能翻过去的。
除此之外,外有强敌环伺,随时可能撕咬已经日薄西山的大清,内有淮军在江南虎视眈眈。
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慈禧看得要比光绪通透,知道八国联军打到北京要往西安跑而不是往江南跑。
这些问题光绪都没考虑过就盲目支持变法,就算最后能成功,就像上面说的,也需要军队来捍卫变法成果,结果大概率就被军队给摘了变法果实。
结语戊戌变法的初衷是好的,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甚至为之后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但过程实在是过于草率了,甚至就连袁世凯都看不上这群维新派。
如果当年袁世凯站在了光绪一侧,戊戌变法能成功吗?
如果当年袁世凯站在了光绪一侧,戊戌变法能成功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当春天快要到来,桃李还未满山开放的时候,人是感觉得不到的,但是鸭子却能最先感受到,它们畅游江中,体验着翻波浮游的快感。
作为政客,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政治敏感度。
别人看到是海上的风平浪静,政客就要能看到海底的暗潮涌动。
否则,是在官场上是混不久的,要不然也只能坐等退休而已。
唐朝的诗仙笔下有神,诗文惊天地泣鬼神。但却一生无为,抱憾而终。简单的说就是不体上意。
要不然就是书生意气发作,不愿意催眉折腰事权贵。谪仙人交游满天下,但是在政治敏感度上也是有所缺陷。
永王造反,看中了李白在士林中的影响力,所以力邀李白加入,不明白我们的谪仙人是怎么样想,他居然答应了,没有一点自保之力就敢在风暴中心玩水。
果不其然,永王造反失败后,永王被赐死,而李白被李隆基强行赐金回乡。
恰恰要强调的是,变法主要推手谭嗣同并不是一个政客,而袁世凯不仅是个军阀头子,治军有一手不说,却还是一个政客。
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一个营级的军事暴动,转瞬就让风云变色。
袁世凯果断出手,逼迫宣统帝退位,终结掉满清二百六十年的江山,完成了他投机革命的目的,逼帝退位成就了他的名声,这就让他有了与南方革命党分庭抗礼的本钱。
由此可见袁世凯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厚黑的政客本色。
而1898年,老袁手下才多少人!光绪帝去天津检阅的就是这支只有6000人的军队。
光绪回来之后,慈禧从颐和园出,软禁光绪帝。万难之中,一封“帝位且不能保”的信,到达了维新一派首脑的手中。
谭嗣同全力营救光绪,康、梁远避海外。 我个人认为,维新一派缺乏政治斗争觉悟和权力斗争经验。就这一封信来说,疑点重重。
这封信是光绪所写,那是肯定的。古时候虽然没有现代化机器来验证笔迹,但他们应该是对过笔迹的。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封信是怎么到达维新一派的手中的。
那么我们作两方面假设:
其一,这封信是光绪自已写的,并且通过了自己的秘密渠道发出来的,那就是要让这些头头脑脑们想办法盈救他。
其二,信是被逼着写的,那用意就非常毒辣了。可以用这一封信作为引子,让该跳的人自已跳出来,然后一网打尽,就此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维新一派。
毕竟从此以后,皇帝一直被软禁到死,这封信的真实情况也没人知道了。
接到求救信后,谭嗣同想 “围园劫后”,执行“兵谏”。袁世凯密告荣禄,慈禧震怒,连下诣旨,捕捉维新派。
以袁世凯的政客本色,他这么做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基于保守派系的庞大势力,变法不可能成功,如果再不做出改变,还会有身家性命之忧。
其二,袁世凯看破,如果这一封是慈禧太后的“引蛇出洞”、“一网打尽”之计,既然形势都掌在慈禧手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闹腾什么?
赶紧出卖变法,既表忠心,又可打开上升的通道。
至此,维新一派全面败退,康梁远避海外,六君子被斩首于市。
既然在百年之前,枭雄老袁既然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他肯定有过对局势的推演。就算老袁再支持,变法也不会成功。
这些仅仅是外部原因,而内部原因就表现得更复杂。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这个“四不像”团体。
每个人的想法的都不一样,并不是志同道合之人,历史告诉我们,不是有着相同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理念的人,绝对不会走到一条道上来。
首先,光绪变法,意在皇权。历史上太多的变法了,很多的变法其实只是野心家集权的工具而已。
其次,康梁二人,利用变法来实施个人的政治野心,康有为避走海外,其所作所为,无不让人所诟病。
康有为:
其三,康广仁被抓之前,还在坐等收最后一笔钱,临刑中,还大喊无辜,其实他也只是一个中间联系人而已。
其四,手握军权的袁世凯左右逢缘,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只有谭嗣同等人才是真正将变法作为政治理想来实现他们的强国强种之梦。 如此的一个“四不像”哪有不败之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亭榭
如果当年袁世凯站在了光绪一侧,戊戌变法能成功吗?
夺权可能会成功,但这种可能胜算也比较低。但是变法么,还是一样会失败。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把夺权和变法分开来看,夺权成功只是代表获得了权力,权力并不一定能让变法成功。
袁世凯什么人,他会脑袋不醒目?
袁世凯作为明末李鸿章后,最具有代表性的实权人物,他具备了所有当时中国政坛顶尖政客的素质。
而什么是政客?
在面对敌我实力悬殊的时候,会做出最明智的趋利避害的选择,在面对敌弱我强的时候,会干净利落地痛打落水狗。而戊戌变法的时候,慈禧的实力那是刚刚小站练兵有点起色的袁世凯能抗衡的么?
明智如袁世凯是不会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压在一群空有理想,而毫无政治斗争的经验的维新夺权派手里的。
如果袁世凯真站在光绪一边,那么说明,这个袁世凯,政治嗅觉退化了,政治才能被上帝之手削弱了。在这种情形下,老袁审时度势的能力大打折扣,在接下来的包围颐和园,掀起宫廷政变的过程中,大概是会死得很壮烈的。
即便在宫廷政变中,光绪小年轻集团夺权成功,慈禧老太太被拿下,但之后怎么搞?
方案一、把慈禧软禁,光绪掌权,可这样一来,违背了自古以来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皇权政治理念,这将对光绪的政治权威产生极大的打击,势必会引起保守派更大的反弹,乃至于做出那“不忍言”之事来。
方案二、把慈禧当提线木偶,可问题来了,慈禧之前已经表示放权给光绪了,你光绪在慈禧发动之前,提前动手了,这说不过去啊。
我想在面对这种状况的时候,光绪和他激进的小团体很难处理好夺权成功后的诸多疑难杂症。权力的争夺,虽然可以通过武力来获取,但是权力的认可,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历史上那么多空有名义上权力的人,还不是被比他更加有权威的人架空了么。
在风雨飘摇的晚清,做了接近20年皇帝的光绪,空有皇帝的名号,却没有任何运用其权力,用来塑造权威的机会。
在我看来,慈禧老太太一开始支持光绪变法,大概就是为光绪执政的考验。毕竟老精明太太年纪大了,大清这艘破船在她挂掉之后,总是需要一个掌舵人的。
可惜,戊戌变法实在不太好看,不仅没有给光绪树立权威,反而搞得朝廷大臣离心离德。刨开戊戌变法的初心不言,如此不成熟的政治水平,真地有点堪忧。
有没有慈禧,袁世凯能不能帮助光绪集团夺权成功,其实对戊戌变法的失败都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戊戌变法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权力的支撑,而在于变法的实质。他既没有君主立宪的土壤,也没有作为君主立宪的过度“开明专制”的政治理念。光绪集团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也根本不知道需要拉拢什么力量,来对抗变法中的敌对既得利益者。
权力不是无根之萍,无垠之水,不是一个皇帝的头衔,而是需要拥护其执政的阶级力量,才能发挥出作用的。
而变法,需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太多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弄清楚社会的结构,在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变革,一点一点完善,时刻纠错,时刻警醒。
而戊戌变法,事前没有调查,事中没有应对策略,光靠一腔热血,学着表象下的西方制度照葫芦画瓢,而不考虑中国的国情,这已经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