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方冬天吃什么菜?
这个古代看古到什么时候哈,如果说清朝的话,跟现代的差别就比较小了。
我们还是把时间定位到唐朝吧,这是个中间点,有很多交流来的东西,但是蔬菜交流来的确实比较少。对北方而言,能在冬天吃到的蔬菜那就更少了。
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大白菜。但是大白菜出现的时间是非常晚近的,到宋朝的时候才出现了原始的种类的白菜,菘。宋朝时,“菘”的品种已经十分丰富了,这当中有叶片宽大甘美的“牛肚菘”,有叶片又圆又大的“白菘”,还有味道微苦独具风味的“紫菘”。不过,在宋朝的时候u,还没有出现层层包叠的大白菜。
到元朝的时候才真正出现了真正的包心的大白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窖藏技术才逐渐发达起来,于是大白菜才成为北方的重要冬季蔬菜。
在唐朝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啥可以储存的蔬菜。至于说土豆,那个时候也没有啊,土豆是清朝的时候才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的。所以呢,这也算是个新鲜东西。附带说一下,也没有干辣椒,辣椒酱,也没有红薯,这些都没有。因为这些都是美洲来的作物啊。
那么那个时候的北方人冬天吃什么菜呢?
第一大选择就是蔓菁,或者叫芜菁。芜菁是种厚实的蔬菜,它们的干物质含量可以达到9.5%以上,这要远远高于萝卜(6.6%)。所以,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芜菁经常被当做救荒的主食来吃。公元154年,在遭遇蝗灾水患之后,汉桓帝就曾经号召全国人民种植芜菁,用来弥补粮食的空缺。至于味道嘛,别期待了,就是萝卜味的土豆。
第二大选择就是萝卜了,在萝卜保存中,还有把梨和萝卜放在一起的混藏法,利用梨释放的乙烯,可以延长萝卜储存时间,不那么快地变“糠”,就是木质化了。
如何满足维生素C缺乏的问题呢?其实还有豆芽啊,特别是绿豆芽。绿豆是个很神奇的东西,豆子形态下,完全不含维生素C,但是一旦萌发成绿豆芽,其中的维生素C就会成倍出现,这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所以也不用为祖先担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