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现在怎么样了?
谢邀!
在千禧年前夕的1999年,一位来自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女孩儿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这件事顿时就传遍了我国的大江南北。这在当时,出国留学还是一件非常洋气的事,有个外国亲戚,跟邻居唠嗑都能挺直腰板,更何况刘亦婷还是被全额奖学金录取。一时间全国的家长都对其父母的教育方法充满了好奇。激动不已的刘亦婷父母在2000年出版了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他们在里面详细的讲述着女儿从小到大的一切故事,事无巨细的都分享出去,其中的教育方针与理念也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这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在当时成为了家长人手一本的畅销书籍,每个人都学习其中的教学经验,期待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刘亦婷一样。而她自己也留着热泪发誓,在学成之后,一定回国报效国家。那如今这位女孩儿过得如何呢?在1999年8月,刘亦婷前往美国留学,继续着自己令无数人羡慕的人生。2003年6月,刘亦婷从哈佛大学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本科毕业,进入了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上班。这家公司是全球战略管理咨询的领头羊,不仅是世界500强企业,其商业触角更是蔓延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刘亦婷在这里也是受益良多,但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于是在多次跳槽之后,刘亦婷积累了足够的知识与人脉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目前,刘亦婷的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是负责中国的企业与投资者在美国投资的相关业务。利用自己的中国人身份优势与强大的专业能力,她在这一行混得风生水起,并且获得了美国绿卡。不过这时我们再翻开距今19年前的那本《哈佛女孩刘亦婷》,里面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豪言壮语仿佛还是历历在目。但时间将这一切都改变了。此时的刘亦婷不仅获得了绿卡,还在美国结婚生子,自己的丈夫也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可能当初的豪言壮语都已经随着生活烟消云散了吧。十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现在怎么样了?
2000年,恐怕没有几个家庭不知道《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火得一塌糊涂的书。这本书一经刊印出版,就在极短时间内突破了200万册的销量,创造了家庭类图书的一个奇迹,被人们奉为家庭教育的制胜法宝。书中的主人公刘亦婷,也就此走上了那个时代的“神坛”,成为最成功的别人家的孩子。
(刘亦婷旧照)
那么,刘亦婷是如何成为“哈佛女孩”的呢?她现在过得怎样呢?
刘亦婷的童年时期,实际上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当她刚刚学会叫“爸爸、妈妈”时,家庭就不幸破裂了。妈妈刘卫平,用一双柔弱的肩膀,给了小亦婷温暖和力量。
刘亦婷的成长,饱含着母亲刘卫平的心血。她的初衷,并非是一定要将女儿送进哈佛,只是想竭尽所能,将她培养成一名少年大学生。
于是,刘卫平从胎教做起,就不厌其烦地对着自己的肚子说话,选择适当的音乐播放等等。在刘亦婷还未出生时,刘卫平就对女儿的成长做出了完美的规划:什么时候学会爬、什么时候学会走路、何时要会说话、几岁要学会几位数的算术题等等。
在刘卫平重新组织家庭之前,刘亦婷并不像其他独生子女一样,享受“小皇帝”般的生活。从3岁开始,就得帮助母亲扫地洗碗、整理房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而且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
等到刘亦婷上小学时,母亲和张欣武走到了一起。张欣武虽身为继父,但他对刘亦婷的教育极为看重。为了锻炼和培养刘亦婷的意志品质和忍耐力,他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至今仍被人广泛议论的“捏冰”训练法。
(刘亦婷的母亲)
刘亦婷在后来的日记中,详细讲述了整个过程:
第一分钟:还行,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第二分钟:刺骨疼痛袭来,只好随便拿起一本说明书看,以此转移注意力。
第三分钟:骨头钻心的疼,只好大声朗读说明书来克服。
第四分钟:骨痛欲裂,咬紧嘴唇,把疼痛转移到嘴上。
第五分钟:手的颜色开始变青,疼痛缓解。
第六分钟:痛感明显减少,开始麻木。
第七分钟:手已没有痛感,几乎失去知觉。
第八分钟:手已完全麻木了。
直到张欣武喊“停”,刘亦婷才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那时候,整个手掌已呈紫红色。
像这样的教育方式,张欣武还有很多。如,不小心算错题,就抄写电话簿;害怕分散女儿的注意力,就从不给他买彩色的文具等等。这些方法,后来无一例外地被无数家庭模仿和追捧,但似乎成效并不明显。
除了独特的教育方法外,刘亦婷之所以能进哈佛,也是机缘巧合所致。
(刘亦婷及丈夫)
高中时期,刘亦婷的母校成都外国语学校开展中外交流活动,准备选举一位学生代表赴美参加。由于时间较长,多数学生担心影响学业,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但有先见之明的刘卫平夫妇,决定无论如何也得让女儿成行。在一家三口的共同努力下,刘亦婷最终击败其余四位同学,成功突围。
也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刘亦婷结识了后来给予她莫大帮助的美国人拉瑞。
拉瑞是美国政府议员,致力于推进中美文化交流,后来成为了刘亦婷申请哈佛的推荐人。他的推荐信,对于哈佛这样的名校来说,自然有着足够大的分量。
当然,刘亦婷之所以能最终收到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四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她自身的优秀是分不开的。据说当时她的托福考了640分的成绩。
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后,刘亦婷选修了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
那么,刘亦婷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毕业后的刘亦婷,嫁给了一位美国人,也是哈佛校友,成为了一位美籍华人,现在算是美国的中产阶级。
至于她的工作,最先进入的是波士顿咨询。这是一家著名的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曾提出过有名的“波士顿矩阵”。这家公司为全球提供商业战略咨询,据说我国的华为也曾是它的客户。
其后,李刘亦婷离开波士顿咨询,短暂供职于百事和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后来自己主动退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她先是创办了一个名为“睿识资本”的公司,但没能持续下去,关门歇业。接着又开了一家带有融资性质的“慧恩资本”公司,但还是在不到四年后,公司就倒闭了。
至于现在,据说刘亦婷过着全职太太的生活。她的老公则成为了一为有名的律师。
(参考资料:《哈佛女孩刘亦婷》)
十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现在怎么样了?
刘亦婷能上哈佛,也是有贵人相助,又刚好碰上了留学热。
她在学习成绩、竞赛和艺术特长等方面并非十分突出,在申请哈佛时也没有SAT成绩,托福成绩仅仅是刚好达到录取标准线。
拉瑞,中美文化交流的政府议员。
刘亦婷参加过一个赴美夏令营,住在了拉瑞家中。
拉瑞对刘亦婷非常欣赏,主动提出可以做她申请美国学校时的推荐人。
这类名校,推荐人非常重要,可以说推荐人就是敲门砖。
刘亦婷从哈佛毕业后,开过两家公司,说好听的是给中国资本提供在美投资途径,像房地产之类,换句话说就是给有钱人洗钱的皮包公司。
但公司都倒闭了,后来刘亦婷嫁给了校友,成了一位律师太太,过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
2017年10月,美国波士顿,由燎原举办的中美投资峰会上,刘亦婷还以投资人身份参加了峰会。
当年父母人手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用来鞭策自家孩子,做人要有梦想。现在,留学也不热了,很多人出国了还想回,中国国籍就是一份绝对的保障。
十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现在怎么样了?
这个问题的本身带着成功学的味道,一个人过的怎么样从纯粹的意义上讲,这个问题只有刘亦婷本人才可以回答,一个人选择过怎么样的生活,努力想要达到自己怎样的生活状态只有她自己最清楚,看了这多的回答,大部分都是机遇成功学的角度。都是我们看她活的怎么样,这种回答有意义吗?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自己都没有真正的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去照搬别人的生活,是很可悲的。建议大家去看一下《心灵捕手》,什么是人生的目标🎯,只有你自己知道……
十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现在怎么样了?
刘亦婷过的好与不好,已经有几百个答案,在此不过多讨论。先表明我的观点,我觉得刘亦婷过的怎么样,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是我们大家现在对她的评价,我们社会树立的学习榜样,教育方面的标杆,在瞬间崩塌,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我的观点也许不同。
一、我觉得她没有回国是她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首先,我们活着,我们奋斗的意义是报效祖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帮助更多的穷人。这样的理想是中国人的共有理想,我们那个年代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说的。她这样说只是陈述了所有人的目标。
但是刘亦婷为什么没有回国,她在国外就不能为中国人做贡献么?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也加入过美国国籍,他们为人类都做出了贡献,他们现在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刘亦婷为什么不能,她现在年薪据查,已远远超过北大清华毕业生和哈佛大学毕业生的薪资,她一定要回国,才能算为国家做贡献么?如果万一她不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空有一腔爱国热情,她做出的业绩还不如现在在美国呢?那她现在就不会被指责了,是吧?那么到底是做出更大的业绩重要,还是具体在哪里做出成绩重要呢?我觉得她觉得她的性格和各方面条件,她更适合选择在美国工作,我觉得这是她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
二、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榜样。1、榜样开始是榜样,后来人设崩塌的事例,还是很多的。
我们每个人都一定读过凿壁偷光的故事。这是一个从小学开始人人都熟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匡衡。匡衡凿壁偷光,他就是靠着这种精神考取了功名。这个故事要我们学习的是匡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努力创造学习条件的精神。尽管这种精神激励了许多人,但是他后来成了一个官员后,他就与当时臭名昭著的太监勾结,贪奢无度,导致了民怨四起。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故事实际上是这个人对我们的一种欺骗,这让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勤奋的人,但我们不知道他后来违反了他的初衷,犯了恶行。
包括,娱乐圈,比如“国民大叔”,”国民老公”,人设都崩塌了。每个人就是代表自己,一成为国民的,似乎就容易出问题了。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励很多人,但是我们树立榜样时,也要慎重。
2、刘亦婷,没有马上回国,也许就是她想把自己榜样的标签撕下来了,她不想活在别人的关注中。她不想做中国孩子的榜样。如果她回国,因为她是公众人物,她也许和别人有不一样的待遇,她也许可以做企业管理者,自己创业,她无论做什么估计都比别人有优越条件,因为她是名人啊。但在美国不同,她和别人一样,参与残酷的社会竞争,也许她就是喜欢这种残酷的竞争,她不想让自己一直带着榜样的光环或者其他各种评价。
也许她打算等她年纪大了或者老了,再回国做贡献呢,这都不是没有可能阿,所以我们为什么现在就开始给她不好的评价呢,也许她年纪大一些再回国,更有资本做贡献了。
十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现在怎么样了?
哈佛毕业后,在波士顿咨询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后来组建两家投资咨询公司,都先后不幸倒闭,近来没啥消息。
猜,知道她嫁给一位美国白人,现在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吧?或者在家里有时间打打电话,联系联系投资事宜?
这也没啥,我见过一些哈佛,MIT毕业的家庭妇女,在美国结婚后有小孩子,妇女多辞职回家带孩子。举两个例子,
我老师女儿,MIT生化本科,后来读了个硕士就结婚了,嫁给一个住在华盛顿州的医生(先是大学医学院学生),搬到华盛顿州,有了两个女儿后一直在家当家庭妇女。害的我老师老两口子孤苦伶仃,培养一个女儿还远走高飞,住在外州。
住在德州休斯顿时,见过一对夫妇,都是哈佛博士,但妻子就是一个家庭妇女。
没啥不好,取决于个人追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