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潜水艇看到驱逐舰等会立刻逃跑,为什么不下潜后舰首朝上垂直立在水中发射鱼雷?

看到这个题目,我只想说一句:“臣妾做不到啊!”这个问题脑洞开得不是一般的大!

在二战时期,如果可能潜艇会选择在水面发射鱼雷,这样更容易测算射击诸元。

众所周知,潜艇是依靠向压载水舱内注水和排水来调整浮力状态,达成下潜和上浮,并依靠操作舵面控制水中姿态,这个和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理相似,但是水的密度远大于空气,所以潜艇的姿态调整是非常缓慢的,尤其在二战时期,所以潜艇在水下的机动能力完全无法和水面舰艇相比,不等你完成水中垂立的动作,驱逐舰早就到你头上丢深弹了。而且,潜艇在水中的仰俯是有一定的范围的,虽然说从理论上潜艇在水中垂立是可能的,但现实情况是如果潜艇在水中的纵倾过大,很可能导致控制失效,以尾部朝下的方式直接沉底。而且在垂立状态下如何左右调整射向和航向,这个难度太高,所以说潜艇垂立是非常不现实的,就连最现代化的潜艇也做不到,更何况是二战潜艇呢?

潜艇的各压载水舱及操纵舵面的位置,通过它们潜艇才能实现沉浮和水中姿态控制。

再退一步说,就算潜艇能够做到水中垂立,还要面临鱼雷发射的难处。二战时期鱼雷发射管都依靠压缩空气发射,在垂直状态下发射鱼雷需要克服鱼雷自身的重力作用和巨大的水压,能否发射出去很值得怀疑,即便能够发射鱼雷,能否命中目标也很成问题。二战时期使用的大多是没有制导能力的直航式鱼雷,需要仔细测算目标运动航向航速,规划射击诸元,在使用潜望镜进行目视射击时都是很复杂和困难的,而在水下潜艇根本看不到目标,而依靠声呐定位也很不准确,加上之前提到的潜艇在垂立状态下难以调整姿态,所以很难达成射击条件。如果你一定要实现垂直发射鱼雷,那还不如直接安装垂直鱼雷发射管来得容易。

潜艇在水下航行完全依靠声呐感知周边态势,在水下盲射鱼雷难度很大。

二战中潜水艇看到驱逐舰等会立刻逃跑,为什么不下潜后舰首朝上垂直立在水中发射鱼雷?

问题很简单,驱逐舰本身最初就是为对付潜艇设计制造的,1893年,英国建成了首艘“鱼雷艇驱逐舰”,一战时期,协约国几乎所有的驱逐舰都安装深水炸彈以对付德国的无限潜艇战。二战时期,驱逐舰已具有多种作战能力,但攻击敌方水面舰艇和潜艇,是其主要任务。由于其速度快,反潜能力强,潜艇被发现后逃命可能都来不及,而且,当时的鱼雷技术还没有拥有垂直向上发射的能力,所以,赶快逃跑保命才是上策。

二战中潜水艇看到驱逐舰等会立刻逃跑,为什么不下潜后舰首朝上垂直立在水中发射鱼雷?

: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也回答不了。(列宁)

二战中潜水艇看到驱逐舰等会立刻逃跑,为什么不下潜后舰首朝上垂直立在水中发射鱼雷?

怕掉下来炸到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