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既然默认关羽被杀,为什么又要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去为关羽报仇呢?
如题。之前看到网上一篇《关羽之死》的分析,关羽熟读春秋,深明大义,虽与刘备结拜,但是心中一直维护的是汉朝。而刘备则是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实际上则并不排斥自己当皇帝,刘备本身也知道关于维护的是汉室的利益,并不是大哥的利益,在刘备称王后,关于不屑一顾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关羽成为曹操、刘备、孙权称帝的一大障碍,所以才有了关羽大意失荆州。
正史上,关羽并没有反对刘备称帝,而且关羽是刘备的心腹大将,所以才委派他镇守荆州,关羽被杀,刘备是因为路程的问题,无法及时救援,而不是坐视不管。
刘备在关羽死后大举伐吴,可能是从两方面考虑的:一是对内彰显出刘备的仁义,二是从政治考虑,缺少荆州,刘备就没有了如诸葛亮《隆中对》所规划的两路伐魏的可能性,而且如果听任孙权抢夺荆州,坐观东吴变强,刘备甚至都有益州难保的担忧。因此,刘备才不听劝阻,执意伐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