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小学校实行全员竞聘,你认为这对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是否有利?

我现在工作的学校,N年前,就实施过全员竞聘。

据说那个热闹啊!有风的使风,有雨的唤雨,根本不一定是能者上位。而是,而是……呵呵,几家欢喜几家愁吧,你们懂的。

只运行了几个月就流产了,最后落聘的人又被请回去,恢复原貌。

现在,近二十年过去了,校长都换了几茬了,留下的后遗症还在。时不时被人提起,依然咬牙切齿、心潮澎湃。

教育,需要安定,需要积极性。积极性不是罚出来的,也不是打出来的,更不是骂出来、损出来、怼出来、讽刺挖苦出来的。

教育,真的需要安定!!!

作为教师,从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开始,就已经知道:自己的责任是用自己的力量,唤醒他人的灵魂。用自己的劳动,召唤、感染、引领更多人劳动,努力为国出力、为国争光。

老师虽然渺小、平凡,但教师是火种,能点燃燎原之火。

教育是慢工夫,急不得!

教育不是万能的,只能教育愿意接受教育的人。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把所有孩子都教育成科学家。

如果中小学校实行全员竞聘,你认为这对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是否有利?

全员竞聘在中小学能否开展都是个问题,还谈什么对教师发展有利?

以我曾经工作的某一乡镇中学为例:

该校初中三个年级,每年级3个班级,每班有40个左右学生,学生不足400名,但是教师有78名,真正在一线拿粉笔上课的也就毛毛30人。

按照班均2.7老师标准,将剩余将近50名老师。这些教师中有2人借调到教育局,有13人退居二线,3人由副校长升为闲职担任督导员,剩下的老师分别安排分管食堂、门卫、宿舍。

在课堂上课的老师平均年龄38岁,最大52岁,最年轻刚毕业。

这就是学校和师生的基本概括。如果竞聘上岗会产生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富余的老师去哪里?

教师吃的是体制饭,我教了20多年书,从来没有听说哪位老师因为教学成绩而下岗的,有的老师被解聘,那一定是因为师德问题。再说了这些老师真的落聘,那么社会有哪些岗位可以安排?如果不安排,能确保这些教师不上访,不闹事吗?

第二,真正采取竞聘上岗,那么是否真的能够按绩效取人?

绩效取人这一条人为主观因素更多,学校里一般校长、副校长代课最少,而且成绩一般较差,但是年终绩效却常常最好。

在这样一个人情社会,最后落聘的一定是没有关系,没有靠山的老师。学校里能够出成绩、肯干事的一般都是这些老师;一旦实行竞聘上岗,我看首当其冲落聘的是这些能教书的老师。

第三,有何量化考评标准,如何实现公平、公开、公正聘任呢?

如果以教育教学成绩作为标准,但是,教育部有明文规定,不准以考试作为考评老师的依据。如果以职称作为标准,那么这个矛盾将会更大,产生的后果将更加严重!

竞聘的标准都难以确定,难道就凭与领导的亲疏远亲关系吗?显然不能。既然如此,又谈何对教师发展的促进呢?

这种全员竞聘上岗,只是挑起教师之间明争暗斗,助长不正之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发展问题。

不知我分析得是否在理,欢迎留言、关注乱语君头条号。

如果中小学校实行全员竞聘,你认为这对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是否有利?

中小学教师实行全员竞聘,也就是“县管校聘”,这样做是否对教师的发展有利?我认为,并不是如制定此政策想的那样——通过竞聘,通过优胜劣汰,通过忧患意识,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让教师更好地服从领导,服从校长的命令;还可以增加教师的流动性,方便全县教师的统一调度,让偏远学校也能有优秀的教师去任教,让师资力量在全县范围内达到均衡,以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说这个计划是好的,理想是好的。

可是,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县管校聘想法是好的,但具体到实施起来,却看不到那么多的好处。

先说县管。全县范围调动教师的数量还是微乎其微的。不过若真的是全县教师大调动,就打乱教师们的生活,特别是给他们的食宿、交通带来麻烦和更多的消费,其结果是增加了教师们的生活和心理负担,不利于教师安心从教。所以这个县管,应该是为了满足需要调动的教师,方便调动,给教师们提供方便有利的教学条件,从而有利于教师发展。

县管,应该不只是县级管理教师队伍的一种手段,而应该是服务教师、发展教育的一种方法。

再说校聘。校聘是双向选择,即教师可以自由选择学校(校长),如果没有老师选择某个学校,那么就要撤换校长。校长可以自由选择教师,如果某位教师,所有的校长都不愿接收,那就落聘。这看起来比较公平,但是限制的却是教师,给予更多权力的是校长,它让一把手的权力更大。出现的事实是,学校不可能没有一个教师去应聘,教师可能会所有的学校都不愿意要,其中原因不必说得太直白吧?

校聘在学校和教师双方做出选择的时候,也扯明了关系,暴露一些本可以不暴露的矛盾,遭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情感关系的彻底破裂。

校聘应该建立在和谐融洽的关系上,应该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校长,更离不开教师们的团结友爱,努力拼搏,无私奉献!

真正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做法不是整教师、折腾教师,而是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不给教师添加人为的、不必要的麻烦,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让教师们真正安心从教,乐于从教。这是管理者所真正要做到的。

如果中小学校实行全员竞聘,你认为这对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是否有利?

中小学全员竞聘,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十分复杂。为什么说复杂呢?

第一,在中小学竞聘中,到底谁是来聘?

是校长聘老师吗?如果是,校长能公平无私的对待工作吗?与校长关系好的,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和与校长关系不好的,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校长会聘哪一个呢?如果真的是校长聘教师,教师为了个人的利益,会不会给校长送钱,从而滋生更多的不公平?

第二,规则谁来制定?

我们学校晋职称,制定的规则都是对中层领导有利的,对副科一点好处都没有。有些规则就是给特定人制定的。普通教师与中层领导在规则面前就是不平等,因为规则本身就是学校领导制定的,领导既是规则制定者,又是参与者,而普通教师呢,只是没有发言权的参与者,最后聘不上的只能是普通教师而不能是中层领导。

第三,如果实现竞聘,最好在全国范围内打破体制,让优秀教师随意流动。

很多优秀教师并不担心竞聘,他们会选择待遇和薪资更多的学校,会选择给自己发展空间更大的学校。

一旦竞聘实行,优秀教师将会远走高飞,走不出的教师依然对校长溜须拍马,好的学校会越来越好,落后的学校越来越落后,两极分化将产生。

第四,实行竞聘,教师队伍不再稳定。

一旦实行教师竞聘,教师会把挣钱放在首位,假期补课更无法控制。因为教师可以与学校签订一年的聘书,在一学年结束后辞职,然后补课一个假期,就可以挣很多钱,在结束补课后继续与其他学校签订聘书。当然平时也可以随意补课,学校如果不满意随时可以解聘,至少教师可以去补课机构,总不至于饿着。

第五,教师竞聘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就是想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绝大多数教师已经非常认真敬业了,对于个别不努力工作的人,竞聘他们就努力了吗?

另外,如果想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是竞聘这么简单,更不是折腾教师,而应该给教师职业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让每个从业教师发自肺腑的喜爱这个工作,更喜欢让自己成长的教育职业本身,或者喜欢这个平台。如果是那样,中国的教师职业一定会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

你怎么看这件事?谈谈你的想法!

如果你认同我的价值观,请关注我!为我点赞、评论和转发。

如果中小学校实行全员竞聘,你认为这对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是否有利?

如果中小学校实行全员竞聘,这对中小学校来说,一定是一场灾难!

第一,区域。一所学校,还是一个乡镇,亦或一个县?

第二,优胜劣汰。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唯一客观能够量化的标准,就是工作量,学生考试成绩,可这与立德树人有些抵触。

第三,时间。一年一次,还是数年一次?依据现在一年一次县管校聘,那领导、教师,每天忙于全员竞聘,谁还会安心教学。

第四,全员竞聘,谁组织,谁竞谁聘?拉帮结伙吗,还是如现在的程序,先聘校长,再聘中层领导,最后聘教师?

第五,全员竞聘,将使教育更加不均衡,加速教育内卷。其结果只能是回归历史!

我反对!

如果中小学校实行全员竞聘,你认为这对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是否有利?

哈哈,许多地方都招不满名额,你还全员招聘哩!光我们学校因上级调不来老师,没办法自己在社会上招了13个民办老师。像我校这种情况的,我市有很多学校。(我们是寄宿学校,公办学校)

这又是谁坐在办公室里一拍脑壳想出的“好"办法呀!

不要再折腾教育,绝大多数老师都十分敬业,全社会学校这块仍是先进的。

没有什么吸引力的职业,竞聘又怎的?年龄大的无退路,会通过各种渠道保住,保不住也不可惜。年轻一代折腾烦了,甩手走人。后果是教育事业后劲减弱!

总有人以砸劳动者饭碗为乐,砸工人饭碗,砸服务行业饭碗,如今又砸教师饭碗。前一段,说有老板开了个无人银行丶无人超市丶无人宾馆,连砸多个行业劳动者饭碗,就有人拍手叫好,呀,看,科技进步了,又砸了一批铁饭碗!这么多人丢饭碗,他却乐得直拍手!

现在又想来砸教育从业者的饭碗了!这不是砸第一次了!为什么砸了这么多年,早已砸瘪了却没砸烂呢?这只瘪碗还背必要砸吗?人心凉了,人都走了,丢下一堆碗,我们还有脸去砸碗碗吗?

现在还不是砸碗的时候!现在砸碗,是在砸教育大厦的柱子!

草民一介,视野有限,欢迎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