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现在的教育机构只会培优不会补差?
培训机构有三种,一种是培优,一种是补差,还有一种是补课, 其实绝大部分培训机构在做第三种。
这里只从学科培训角度来讲。
培优,一般来说,就是学生学有余力之后,要在某个学科变得更加优秀起来,可以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之类。培优,需要老师在专业上有非常优秀的水平,一般老师胜任不了。
补差,就是跟不上班级正常水平,基础比较差,需要找校外老师把基础夯实起来。而这样的同学,通常学习心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会有问题。所以补差的老师,需要有非常优秀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理念,一般老师也胜任不了。
补课,就是把校内学习的东西,结合考试题型,再反复地捋,大量训练,一般老师都可以做。反正把学生当机器,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都是他们最喜欢的口号。
现在那些大资金投入,拼命钱砸广告,在全国拼命推广的所谓大牌子,那些被国家监管部门一次次通报、罚款的机构们,都是既不做培优也不做补差,只是补课,所以他们会拼命贩卖焦虑,宣传功利,传递快速提分的极端观念,用误人子弟的虚假方式取财而已。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教育机构只会培优不会补差?
从事教培工作5年,我为大家解释下为什么教育机构只会培优不会补差。
原因一:目前中国学校的教育环境以及教师资源是远远高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可能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学校的教育比校外好,大家还要选择去校外补习?其实这是因为教育的军备竞赛所造成的,这里我们就不细讲了。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孩子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的水准,那只能说明两件事,1、孩子天生愚笨,学知识很慢。2、孩子不愿意学习。您想一下,这两类孩子是一般人能够教会的吗?教培机构自然不太愿意为其补差,大概率最后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原因二:之前遇到一个初三孩子的家长,在我们这儿报了名给孩子补习数学和英语,这孩子英语数学常年稳定在40分左右(我们这儿中考数学150分、英语120分)。这个家长在报名之前跟我们的老师沟通了有半年之久,每次都说不着急,明天我就来交钱,足足等了半年才把费用交了。好家伙!交了钱三天一小问,五天一大问,咱们家孩子今天提了几分呀,学到哪个知识点啦,怎么学了一星期了成绩才提高了5分啊!我们的老师每天都要接到她的电话轰炸,讲道理吧跟他讲不通,吵架吧又吵不过!所以你看补差会为自己带来非常多不必要的麻烦。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成绩不好大概率是环境造成的,其中家庭因素占大头。往往成绩不好的孩子,背后会有一个脑子不太正经的父母。
原因三:上海中学,北京四中,南通如东,河北衡水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校,他们之所以能够称为名校,除了他们自身条件过硬以外,还有就是他们拥有最好的生源!教培机构想要出名,想要挣钱,他们也需要最好的生源,所以他们更加愿意培优而不是补差。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教育机构只会培优不会补差?
最近收了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我个人是不喜欢这样的学生的,收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既然收了,就要努力把学生教好。这个过程真的很闹心。
这个学生平时是不去学校上课的,说是身体不好,我没看出来哪里不好,孩子爸爸说不影响学习。一个星期安排五到六个小时的课。这个基本上和学校是差不多的。但是问题是,孩子课后是根本不看英语的,不只英语,他根本就不学习。而学校里面的学生,除了上课时间之外,晚上至少要花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背单词写作业吧,这个时间完全没有。我只能在上课时间带着孩子背单词做题,不然能怎么样呢?光讲不背是没用的。孩子基础很差,30-40分的水平,基本上一个句子10个单词有6.7个不认识。我尽量让背单词变得有趣一些,但是那么多单词要背,这个过程肯定不轻松。
家长每天就知道催老师,说要跟上学校进度,但是时间不够呀,就是这个时间安排,比学校时间还少,只会越来越差(我觉得这个学生我带不长久)。刚开始我就建议过家长,背单词这个东西,完全可以家长看着孩子背。家长说,我怎么可能有这个时间。从这句话我就知道,孩子成绩为什么这么差了。家长说,他这么大了,应该自己懂得学习了。这家长,觉得孩子自己会长大,自己会懂事。实际上呢,学习怎么可能会比打游戏有趣呢,晚上打游戏到半夜,第二天上课困得眼睛都睁不开。让老师管,你自己的孩子你都不管,我怎么管。
这种差生怎么教,家里有钱,什么都不缺,有吃有喝有的玩,还没人管。
而培优相对而言就很简单,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根本就不需要老师关心背单词的问题,你只要把你的课备好就行了。作业都不用操心。好学生只会觉得你留的作业不够多,他会自己额外刷很多题。
补充一下:说是孩子,实际上已经满大了,不是义务教育阶段了。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孩子。孩子补课是想考上某个学校。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教育机构只会培优不会补差?
感谢邀请:
家庭生育困境的根源:教陪"非创收不合作"。
教陪是给孩子最好的爱、教陪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教陪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教陪是童年孩子成长旅程中最好的营养补给。因为,孩子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异就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主、自理。
教育部2019年第四场教育新春发布会,介绍2018年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截止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9万所,其中幼儿园约26.67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38万所、高中阶段学校2.44万所、普通高校2663所;网络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全国社会教培企业总数超过300万家、儿童娱乐消费市场突破5000亿元,各大城镇商业街区尽皆布满了教陪机构和儿童娱乐设施。然而,教陪市场庞大的从业主体却并未能给家庭生育带来福音、并没有从根本上带领家庭走出生育困境。那么,越来越丰茂的教陪大树为什么没能为家庭生育带来阴凉呢?
文化通识课、艺体美育课、思品政治课......人类教陪体系的大树越来越繁茂。然而,细心的您或许已经发现了教陪大树之上的蛀虫——非创收不合作。基础教育学校周一至周五早7:30—晚18:00授课时段开放【节假日+寒暑假不开放】、校外教陪机构只提供计费定时服务。然而,孩子们从学校和教陪机构接受新知识教育之后却无场地、无人陪伴实践,比如练舞蹈、习绘画、学琴艺、劳动技能等等。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教育机构只会培优不会补差?
效率社会,培优更容易产生收益价值。补差效果不一定好,会使教育机构浪费很多时间,无法建立好口碑。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教育机构只会培优不会补差?
补差好多家长舍不得钱,大多数家长指望一周一两节课就把孩子成绩补上来,再好的老师也不能打保票。差生在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包括家庭成员的各方面影响上,都需要去解决,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需要三方面(老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金钱和时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