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京剧内行人士说郭德纲表演的京剧不好,为什么却有外行因为郭德纲喜欢上了京剧?

有人说艺术就是给外行欣赏的,如果一门艺术只有内行欣赏,那这门艺术也就快完了。

谢邀。

本来对这个问题之前有过类似回答,就不想再重复了,但是看到之前几个人的回答,实在有点气愤,不免再说几句。

郭德纲京剧水平如何,内行外行都说了不算,观众说的才算。

懂京剧的都应该知道,京剧发展这么些年,每一次新腔新派的创立,难道都是先得到内行的认可了么?记得当年言菊朋先生创立言派唱腔之初,就被很多内行诟病,说其唱的是怪腔,不认可其玩意儿的大有人在。

但是,言菊朋先生的唱腔却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得到了观众的喜欢。所以言菊朋先生坚持发展自己这种独有的唱腔,之后创立了言派。

归根结底,内行和外行说的那些批评也好,表扬也罢,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不足以成为对郭德纲艺术的盖棺定论,只有观众和市场才是最好的检验标准。

郭德纲自己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记得在《相声有新人》比赛的时候,郭德纲曾当面批评过博士夫妇的相声,并指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们要是也能卖出票去,我就让你们通过啊!”

我认为这句话解释郭德纲京剧水平的内外行争论再合适不过了。不管是内行不承认郭德纲的京剧是京剧也好,还是外行认为其京剧是喜剧也罢,只要有人因为郭德纲喜欢上京剧,就说明老郭不白演。

说实话,作为一个京剧爱好者,我也希望能让京剧复兴,让更多人喜欢。如果有人因为我唱两句京剧就喜欢上京剧,那么我也愿意唱,甭管那些“内行”说我懂不懂京剧,只要把老玩意儿发扬了、传播了、光大了,即使背着骂名,我也认了。因为最起码京剧是因为我的推动而成为话题的,我愿意做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坏人。我想郭老师也应该跟我的想法差不多吧。

京剧太死板了,没有话题性,肯定会逐渐变为古董,因为没人去讨论,也就没人去了解,慢慢也就会被人遗忘。我倒是希望懂京剧和喜欢京剧的内行对外行多一些宽容,而外行们不妨大胆的提出一些批评,这样对京剧走向大众视野不无裨益。试问,当年梅兰芳大师、程砚秋大师、谭鑫培老祖、余叔岩大师、杨宝森大师、马连良大师等等等等,哪个没被内行批评过呢?还不一样成了大师了!

这就是我的观点,欢迎来怼,无论你是骂还是捧,我都一笑置之、乐于接受!

有京剧内行人士说郭德纲表演的京剧不好,为什么却有外行因为郭德纲喜欢上了京剧?

还有很多人都质疑张云雷呢?很多人都唱过《探清水河》,但唯独他唱过,让我有了想学的冲动。我现在会《探清水河》《相思赋予谁》《乾坤带》《挡谅》《锁麟囊大团圆》《秦淮景》《大西厢》。学会一半的有《春秋亭》《定军山》《花墙会》又叫《杨二舍化缘》《白蛇传》《打新春》《韩信算卦》。差不多他唱过的都能来两句,也了解了很多以前没听过的传统曲艺。不管是谁唱的,但结果是好的,复兴了传统艺术文化,就应该点赞👍

有京剧内行人士说郭德纲表演的京剧不好,为什么却有外行因为郭德纲喜欢上了京剧?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外行负责捧热了艺术,内行负责品味艺术,相益得彰。用郭德纲的话说:你们负责高雅,我负责搞笑——当然这是指相声,搁在京剧也未必不可。正宗京剧演员讲究从小科班出身,四十多岁的郭德纲自然已经没这个机会,但凭其对京剧的赤诚和痴迷,以及为京剧引流,让更多年轻观众演员花钱听戏,已然难能可贵了,不必过多苛求。

京剧也好,地方戏曲、相声曲艺也罢,一旦成为小众艺术,其衰亡不远矣,何谈发展和繁荣。二十年前的相声艺术何尝不是如此,演员为了任务而表演、为了仕途而用心,浅尝辄止,精于功利而荒于钻研,相声成了小溪中的浮石,踩过去了没几个人愿意回头,哪怕看一眼。

如今京剧艺术的颓势,一点也不亚于当年的相声,甚至有过之。而且,比起相声艺术的极度容易平民化,一直身居庙堂深处的京剧,深奥而难懂、严谨而乏味,草根民众不容易接受,局限性很明显。

如何化解这个难题,恐怕只有让京剧艺术更加兼容并蓄,并加以宣扬普及,而利用名人效应吸引年轻人、扩大受众面,无疑是最有效、快速的方法。

这点上,郭德纲无疑是最佳选择,既有对京剧的酷爱和虔诚,并已拜师入派,且有大量曲艺粉丝群体,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热捧。从麒麟剧社成立至今的入座率看,对京剧的弘扬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包括当红相声小生张云雷,也在尝试表演京剧,既丰富了相声舞台艺术,也传播了国粹。

此外,还有德云社的“京剧神童”陶阳、“梨园小东皇”王佩瑜等,也都在孜孜不倦的为京剧付诸心血。只要抱着严谨心态且对艺术做出了贡献,就应该褒奖。与其高雅得无人问津,不如先考虑如何生存,一旦京剧生命力都成问题了,还在吹毛求疵,到头来只能沦为笑柄。

有京剧内行人士说郭德纲表演的京剧不好,为什么却有外行因为郭德纲喜欢上了京剧?

于魁智唱的京剧都饱受内行人诟病,更不用说是郭德纲了。

所以永远不要听一个同行对另一个同行的评价,因为我们看的是热闹,而他们看的是名利。

争不过你,贬低你总可以吧?

你看主流相声界,有谁夸过郭德纲的响声说的好?

虽然说郭德纲在京剧方面也算是外行,但是由于他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导致了这个京剧外行比京剧内行还有市场,人家不贬他贬谁?

不过与相声不同,京剧是一门真真正正吃功夫的艺术,郭德纲在这上面投入的精力有限,所以那些内行人对他的评价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他在京剧上本身就是个外行,所以已经没有夸大其词、欲加之罪的必要了、

虽然我是一个外行人,但是也能听出郭德纲的京剧,过多依靠的是嗓音的天赋条件,缺少那种京剧独有的韵味。

最明显的就是他唱的京剧全部都是甩高腔,这听起来的确是相当的过瘾,但过瘾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术业有专攻,所以京剧上他是真的不行,充其量只能算是个顶级票友吧!

但是他这个顶级票友对京剧的推广作用,可能要超过3个京剧顶级名家,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郭德纲唱京剧是纯粹是出于热爱,而并非是谋利,所以我们无需苛责他的唱的是否专业。但凡有一个人因为他而喜欢上京剧,这也是他为京剧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可惜我并没有因为郭德纲喜欢上京剧,而是因为郭德纲喜欢上了北京小曲儿。

有京剧内行人士说郭德纲表演的京剧不好,为什么却有外行因为郭德纲喜欢上了京剧?

我家是京剧世家,我奶奶从7岁开始唱京剧,我父亲和我二叔一个唱小生一个是唱老生的,我奶奶是青衣、老旦什么都会,这也是受我奶奶熏陶出来的。

我和我父亲都是郭德纲的粉丝,但是我和我父亲探讨过京剧的问题,很现实的说京剧没落了,不行了。很多京剧爱好者都开始玩评剧了。可能是评剧相对京剧来说简单一点。

内行的说郭德纲京剧不好,毕竟京剧的难度比较高,但是看的人和喜欢的人少之又少。因为郭德纲喜欢京剧的也只是刚刚开始,你让这些观众去喜欢京剧里其他东西是很难的。很多京剧大家一直努力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京剧只有内行人接收,外行人听不懂,他的一板一眼,动作,举止、神态要求太高了。

有人说一门艺术只有内行欣赏,外行人不愿意看,毕竟门楷太高。郭德纲也只能算是个爱好者的水平,好在嗓子好。郭德纲也说过只是玩玩,让大家也多多关注京剧,功德无量的事。内行人听个乐,外行人看个热闹。不要以为郭德纲唱京剧京剧就能复兴,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外行人因为郭德纲就喜欢京剧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说能多关注一下京剧。真的让观众看京剧大戏的话,他们也困。

有京剧内行人士说郭德纲表演的京剧不好,为什么却有外行因为郭德纲喜欢上了京剧?

我说有的人就是闲的“蛋疼”。

我如今70多岁,唱京剧的票友多的是,攒起来唱出“折子戏”,大有人在,干嘛非得揪着郭德纲唱京剧的作为,我看就是别有用心,醉翁之意不在酒。你们见过多大的天。我在九、十岁左右,我就听过北京物资回收公司内职工票友在崇文区笔杆胡同物资大院演出的折子戏《法门寺》《钓金龟》等,也并没有什么戏韵精不精准,如果都唱精准礼物,他们也就不用闷儿在物资回收公司了,各公园也就没有那么多票友清晨吊嗓了,都成了“角儿”,那戏剧界那些解放后的京剧名角儿也就显不出他们了。再说仅举一例,拿京剧《锁麟囊》,拿音配像原唱的调门、韵味、吐字、身法跟现在的青年程派演唱能一样吗?都有好多“推陈出新”有了很大的发展,说此类话的人,你经历多少岁月,北京老戏园子你又知道几个,少在这嚼“舌根子”。有能耐你也当个票友唱两段,别在这挑事。社会和谐点不好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