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直不开学,校外培训机构会不会倒闭?培训老师又该何去何从?

现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许多省份都慢慢在清零,但国外才是刚开始,那么开学是否要等到国外也就是全球疫情结束才开学呢?公办学校都开始了上网课,然而我们知道除了公办学校,我国还是有很多校外培训机构。培训中心的,这些培训机构目前是关门状态,那么培训的老师有些是兼职的,但大部分是全职的,所以现在也就是面临着失业状态,估计很多人是没有工资领的,他们该何去何从呢?是选择继续等待,还是选择转行呢?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一直不开学,很多机构都会坚持不住

下面是辽宁刚出的9号令

洗浴中心、网吧等都开了,培训机构依然没有复工消息。

培训机构情况

1.培训机构本身成本就高。不多说,冷暖自知吧。

2.培训机构是预付费模式,但是很多机构都会把预付费当真收费花,现金流储备严重不足。这个其实是毛病,但是很多人一直没当回事。

3.转线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是成本增加(线上平台);二是很多家长认为线上就应该比线下便宜;三是出现很多退费(本身现金流就着急,再遇到退费)。

综合以上情况,疫情越久,越多机构会出现现金流断裂情况,而因为预付费模式,大量系统中课程未消耗,要么花钱让老师把课上完,要么给学生退费,但是不管哪种,都需要有现金,后果可想而知。

现在大部分机构都在坚持,都等着“春暖花开”,都还抱有希望,但如果真等到复工,一旦招生失利(公立学校上课对休息的压缩、家庭收入出现问题、家长不敢第一时间把孩子送过去等),就会成为压死机构的最后一根稻草。

机构老师怎么样

我认识的老师,这次疫情基本三种情况(情况不代表全部):

一种是自己单干的,这次疫情还都不错,尤其是转了线上之后,因为原来经常要到跑课,结果现在比原来更轻松一些了,可安排上课时间也比原来多了,收入不但没有损失,好多人还比线下赚得多了。

第二种是在机构上课,同时机构转线上转化率不错的,这种老师跟线下差不多,有的多点有的少点,基本没啥太大变化,但是老师们都说上课比线下累(这里很有意思,自己单干的很多人说线上不累,而机构的很多人说线上累)

第三种是在机构上课,但是机构转线上失败甚至没转线上的,基本都没啥收入。

不管是哪种,升学考试不取消,补课不会取消,这个行业消失不了,但到底未来过得如何,完全看能力,能力强的啥时候都没问题,能力弱的,越困难时期越难。这点,哪行都一样。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如果一直不开学,校外培训机构会不会倒闭?培训老师又该何去何从?

我不是培训机构老板,只是普通补习班教师,因此机构的事儿不好说,只说说个人情况。

春节时候,还有人祝我“万事如意“。现在听来,很讽刺。

一月份之前的我由于职业倦怠加上一些其他原因,2020年年初的我就是不想上课。在我目前就职的这个培训学校,我有点资格了,排课上还是有话语权的,因此我主动选择做了一次悠哉游哉的散人,去北京玩了一圈,回来随便带了几个课,与往年比,几乎就是休闲娱乐。寒假原本是最能挣钱的一个“小阳春”,这样上课,我当然是拿不到多少课时费。真正旺季当然是暑假,但今年很可能也没有了。

一月下旬,当我和妻回到我父母家过年时,气氛才逐渐紧张了起来。

那段时间是每个人都经历的事情,我想我也没必要赘述大环境。说说本地培训班的情况,年前的课倒是正常结课了,然后春节放假,原定初八开始上课,但先通知暂定推迟一周上班。现在想起来老板还挺乐观的,不久之后再通知继续推迟上班,什么时候开始上班另行通知。

可能有点慢热,或对环境不敏感,直到二月初我和妻子才真正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由于父母所在小城当时无病例,而工作所在地情况一度非常严重。

工作所在城市,连续两次出现的聚集疫情,对我们心理冲击非常大。

假期延长了,我们商量着是正好先不回去了,正好孩子一直在父母家,也可以多陪陪孩子,一度还是挺开心的。接下来,从一月到二月,从二月到三月,我如同坐上了情绪的过山车。

由于不常回家住,偶尔回来的我们只是凑合睡父母家里的沙发床,网还是有的,但我是一个“反科技主义者”,长期用几百元的手机和杂牌电脑,就是一般开视频就会死机那种玩意。

我们夫妻都是培训行业,同赋闲在家——且很可能演变为“下岗在家”,同时卡在小城一隅,上有老下有小。当然这次疫情中比我惨的肯定有很多,只是这种焦虑让我的2月前半个月几乎崩溃。

为什么这么崩溃?不至于吧。好吧,时间需要往回到一点。去年房东要卖房,一波又一波来“我家”看房的人让我受够了租房生涯,我们夫妻这几年也攒下一些积蓄,终于下决心买房。由于心气比较高,因此也比较敢借,加上银行贷款和找亲戚的借款,欠下一笔钱,原本没有太上心,原以为工作“稳定”,还钱不成问题,但没想到赶上这次疫情。

我本人毕业于一个还算可以的大学,在准一线城市,但学的是一个“非主流”专业。妻子在一个小城市学的英语专业,后来来到我大学所在的这个准一线城市安家。

妻子的工作一开始并不顺利,耽误了很多年,碰了很多壁,直到孩子出生之后才终于踏下心找了一个小品牌培训机构教幼儿英语。而我的工作经历就是简短一句话的事:K12培训机构教英语11年。

其实我们的竞争力是不强的。可是,怎么说呢,也许外人都看得出的事情,身在其中的人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掉。岁月流转,时间久了,以前劝自己的:“没事,等我考下来…,我就能…”的话也消失不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沦为了螺丝钉。

有几年,生活还算滋润,只是六日有课,平日中可以看看书,刷刷剧,偶尔外出短途旅行,只要小心避开六日和寒暑假就可以。

我担心的事情不断在发生,不断有机构倒闭,尽管全勤,妻子一月工资仅仅发了三分之一。我的一月工资延迟了一周,发了二分之一。

幼儿课没有办法在线上课,当然,准确地说是,线下的幼儿课程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没办法转到线上课。我倒是也听说有做在线幼儿课程的,那是先天的基因,一开始做线下班的是学不来的。

二月下旬,妻子所在的幼儿英语机构的大老板在内部已经宣布不干了,要“退休”,好在不是跑路,老板很仁义,说是即使卖房也会把窟窿堵上,会做好善后工作,当然具体到底是转让还是直接退费停业,还不是太确定。

疫情之下,课外培训班真的是最不重要的。

前文提过,我不是学英语专业的,我的专业其实和医学沾点边,但并没有坚持读下来。现在的中国其实更需要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补习班老师。

经年累月地,我告诉学生要追寻自己的梦想,更早的时候,我也有自己的梦想。但是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时间,终于流光似箭,因循不觉韶光换。

不久前,妻子报名考健康管理师,不知道是否有用,不管也许疫情过后,也许会有发展,更可以做一点贡献。

由于不再需要坐班,除了上网课我也没别的事情,几天前我报名参加了北外网院的英语本科(教育方向)的学习。

我不知道这是盲目,抑或是焦虑让我去报名学习,也许你或未来的我也会嘲笑现在惊慌失措的我。不过,至少此刻我有了一点需要的平和。

我说了我是英语老师,最后,允许我上一段英文吧,可能有点俗:

May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下图从左开始:上网课/手写的词汇/给学生批作文/原实习医院

如果一直不开学,校外培训机构会不会倒闭?培训老师又该何去何从?

我个人认为校外培训机构不会倒闭,相应的培训老师也不会因此没了饭碗,而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是许多教育行业反而因为本次的疫情迎来了行业发展的红利期。

虽然说因为本次新冠病毒的影响,所有的学校都延迟了开学时间,为了保证大家的学业课业不受到影响,公立学校都采取了网上授课的方式来辅导学生。

既然公立学校都采取了网络授课,那么许多培训机构自然也会运用网络授课的方式来培训学生,而且在网络课程的教学经验上,现在的许多校外教育机构反而比公立学校经验要丰富。

比如,我们熟知的新东方、优胜教育等企业,他们很早就开始了网络授课这种便捷的教学方式,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本次疫情的原因就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至于培训老师,就更不用担心了,虽然一些实体店的老师面临一直延后工作的问题,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相应的工作内容。

我一个表姐就在一家教育机构当美术老师,平常是线下教学,这次因为疫情的原因也闲赋在家,但是机构的老板还是给大家安排了工作,让他们在网上授课。

工资收入还按平常的照发,同时因为是疫情期间上班工作,还给大家涨了一部分工资,为的是鼓励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因为疫情原因,除了之前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成人主动加入学习绘画的课程,这样反而比之前的学生多了很多,因此表姐的收入其实要比之前多了一倍。

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一些线下的教育机构不得不关门等待,但是随着网络课程的火爆,反而在另一层面增加了大家的收入来源,所以也就不存在题主所说培训机构面临倒闭的问题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冯阿元 ,分享温暖、有料、走心的文字给大家,关注我,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一直不开学,校外培训机构会不会倒闭?培训老师又该何去何从?

延迟开学,对教育机构影响还是挺大的,不过积极的影响更多,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认识。

因为工作的原因,要经常跟教育机构打交道,梦看到很多优质的机构,但大多数还是相对劣质一些的机构。

虽然很多大机构看上去光鲜亮丽,实际上,管理混乱,专业性极差。

这次疫情,有很多机构倒闭,很正常,不注重现金流,不会管理的机构都会没钱支撑,倒闭也是很好的归宿。

留下来的机构不能说绝对优秀,但倒闭的一定是不行的。

另外,线上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教育领域的门槛,也会提升一些教学质量,这都是好事。

至于说机构的老师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同样是优胜劣汰。

好的老师不愁没有课上,但那些劣质的“老师”还是尽早退出教育行业比较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机构的老师自身学历就差,还不努力学习,课上不好,留不住孩子,课后反馈懒得做,留不住家长,公司要求转发个招生链接都懒得发,这种老师不退出有什么用?而且我觉得这样的老师数量并不少。

这场疫情虽然导致很多机构倒闭,但也给市场带来了新活力,虽然很多人吐槽线上教育,那是因为线上教育发展时间还短,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随着智能教育的提出,以及“新基建”的推出,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今后学校实施双师课堂都有可能。

原来以老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或许会变成以技术为核心,通过技术把优秀的教育技术、内容、理念通通实现,教育资源实现平衡,我觉得这未必不是趋势。

总结下来,疫情给教育行业带来伤害的同时,带来了更多的积极影响,社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力量,不可能消失,疫情只是加快了优胜劣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机构的老师们同样如此,教育不能是为了挣钱而教育,宁缺毋滥,市场化教育更该如此,在教育还没没有技术化前,老师始终是核心,优秀师资更是核心资源。

个人的一些简单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如果一直不开学,校外培训机构会不会倒闭?培训老师又该何去何从?

一场疫情,让有些人失了业,也让有些人找到了更好的机会。

我同事的妹妹就是培训机构的老师,一方面在培训机构上课,一方面也有些资源,给高中的学生补课。

疫情影响,培训机构是没法去上班了,他们学校就转型开始上网课。

以前她每天就像明星赶通告一样,日程表排得满满,9点去学校上课,下午一点去学生家补课,晚上还要给小班讲课。现在,她只需要一台电脑,无需奔波赶场,坐着就把一天的课上完了。而且由于不用再考虑路上的时间,她每天可以上的课更多。

我同事跟我说,她妹妹最近这半个月上课赚的钱,已经赶上以前一个月赚的钱了。

这也得益于她平时就注重教学质量,教过的学生家长也会帮她业务宣传,做出了个人的好口碑,自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她补课。

目前疫情已经好转,一些地区的学校也开始制定复学的计划,相信校外培训机构复课的日子也不会太久,还需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与此同时,培训机构也好,老师也好,应该也要做好转型的准备。只有一种经营模式是不够的,抗风险的能力也是不足的,一定要建立起自身发展的“第二曲线”,分散风险。

培训机构应该要考虑开发线上培训课程。

疫情期间,听说很多网课卖得都不错。尤其是一些办公技能的网课,比如说PPT实用技巧、Excel实用技巧等,因为白领平时上班没时间,刚好可以利用在家办公的这段时间充充电。

线上课程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想学习的人提供了很多便利,受欢迎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老师要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起更密切的关系,打造自己的口碑。

培训机构的老师跟学校里的老师不同,毕竟不是铁饭碗,机构经营得好,生源多,自己的课越受欢迎,自己的地位才会更稳固。

这样的话,学生和家长就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客户一样来经营。老师的名声,基本上都是学生和家长捧出来的,只有学生和家长认可,才是真正的被认可。

他们也相当于老师的人脉关系,可以为老师引荐来更多的学生。

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最好的可能,也要考虑到最坏的可能。朝着最好的可能去努力,提防最坏的可能的发生。

发现自己的优势,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源,找到可行的路,并尝试着做下去,比一味担忧好多了。

关注@职场绿皮书,职场军师,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讲述职场上的那些事儿,与你一起成长。认同我的回答,请点赞、转发、评论。

如果一直不开学,校外培训机构会不会倒闭?培训老师又该何去何从?

我就是做培训机构的,坐标北京,目前还不让开业。周围的饭店已经营业了,学校开学日期还没确定的时候,不准许培训机构开业,要求机构可以复工,但不可以营业!

目前我有几家店,员工现在还在家隔离,工资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发放。

疫情开始的2月份,算了下成本,公司可能要扛不住,我特别不好意思的跟员工商量降薪的事情。

很欣慰的是,大家的答复都是同意,特别理解公司的困难,愿意和公司共进退。

同时我们也没有闲着,每天开电话会议商量对策,最后一致同意开网课。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过课、改课,最终在学校还没上线“停课不停学”的时候,我已经将线上课开展起来了!

后期“停课不停学”的教委课程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家长怕孩子眼睛受不了,我们的课也只能慢慢减少次数。

其实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空闲时间,重新审视市场和产品服务。

首先我们先说说疫情对机构的影响

01如果机构光复工、不营业还是没有利润

1)每日的各种成本照样支出

国家倡导房东减免房租,减轻商户的压力,部分房东已经减免一个月的房租,但是疫情过去俩个月,第二个月就得交钱,这个成本是跑不了的。

每月的员工最低工资和社保等还是要缴纳,即使什么也不做还是要支出这些成本!

2)行业内,大佬推出线上课免费或者白菜价,中小机构很难受

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行业内的大机构趁疫情期间推出免费的线上课,这让中小机构没法定价,除非跟风免费或白菜价!大机构有融资和大量资金去做这个事情,中小机构就得赔本赚吆喝!

3)受公办学校线上课程影响,培训机构线上课报名减少

学校每天的网课就已经让学生很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更多时间在电脑上,培训机构再开线上课,很难招上学生。

即使能开,对于一般的中小机构还不具备网课的教师水平和课件要求。

02即使学校开学,机构恢复正常运营还得一段时间

1)学校压缩暑假和周末时间追赶教学进度

学校有可能压缩暑假或者周末时间来追赶教学进度,减少了课余时间,孩子没有更多时间参加校外机构的课程,这样就减少机构的会员数量和消课速度。

2)即使不追赶教学进度,疫情影响会减少孩子外出时间

北京部分地区已经发布不会压缩暑假和周末时间,学多少考多少。似乎没有改变孩子的业余时间,但会鼓励家长让孩子俩点一线“学校-家”的生活,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感染,培训机构在这种情况获课就更困难。

3)对培训机构的要求很高,每班人数会限制

无论是教委还是家长会对培训机构的班级人数进行限制或要求,大班的授课会不受青睐,小班制会是家长的报课方向。这样会增加场地和教师的成本

03那么我应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拓展业务让教师共同参与

1)疫情没解除前,应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培训机构大部分员工是外地人,回京后必须隔离14天后复工,那么这14天怎么利用起来也是必须考虑。

可以带领大家重新整理管理流程、晚上课件,通过教研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2)拓展机构的产品,拓展多元化盈利模式

机构可以增加行业内相匹配的教具、教材等,建立各种学习社群,让教师成为顾问,按照销售额分成,建立起会员社群后,为疫情结束做好潜在会员储备!

3)精简教师队伍,优胜劣汰

各种成本的增加需要每个员工都能产生更高剩余价值,就要求机构精简教师队伍。团队所有人不仅能上课,还能做销售和服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用“全民皆销售及服务者”的理念去调整团队。

疫情当前,能够坚持生存下去,总会有阳光。

疫情过后,市场经济和环境会有变化,客户的消费方式也会有所改变,所以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要硬,同时要不断拓展产品和服务才能提高机构的生存能力

@Thinkmore 关注我,更多创业经验,共同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