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的公司想学习华为的企业文化,却最终都失败了?
华为的企业文化非常简单,简单的用一句话总结概括就可以了,你为企业打工,企业给你工资就这么简单。而很多企业想学华为的文化学了半天连皮毛都没有学到,往往有两点原因,第一员工不愿意为企业做贡献,第二企业不愿意给员工高薪水。
事件回顾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华为作为一家企业,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熏陶已经成为了主流,而且被绝大多数企业所看中,甚至有不少企业将华为的思想彻彻底底的搬到了自己企业当中来。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在执行这件好事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变了味,从最开始的员工给自己努力打工,自己给员工高额薪水变成了单方面的,只谈奉献,只谈理想,只谈画大饼。
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会要求员工进行高强度的奉献,没有企业就没有个人的思想已经深入的贯彻到每一位企业员工的思想当中,可是这种所谓的深入贯彻往往只是虚妄之谈,仔细一瞅好像什么都没有贯彻下去。
因为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花费如此高额的薪资,都不愿意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来培养员工,更不愿意将自己赚到的大把票子统统给员工发下去,只是希望员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单纯的给自己提供收益。
没错,这就是事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员工与企业当中的老总或者总经理是形成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两种状态:
第一种是良性状态,第二种是恶性状态。
绝大多数企业都希望能够把公司带到良性状态这条道路上来,可是带着带着就发现了异样,因为在很多情况之下只会通过自己的系列变革把企业带到恶性循环的状态中来,如果每一家企业都有足够的能力,将企业带入良性循环,那么世界500强当中最起码有4/5是咱们这边的。
没错,企业的思想认知形成一个大的转变需要很大程度的努力,并不是单纯的上下嘴皮一碰就完成了,在很多情况之下企业能够形成良性循环,需要的是企业自己的付出与不计回报,只有前期的付出与不计回报达到一个上限,并且在上限之上实现自我突破,员工才愿意更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公司当中,为了公司的每一个利益,精打细算。
前一段时间流传出来的华为员工7天的假期,薪水达到了1.4万,很多人惊羡万分,可实际上在这1.4万的薪水当中,有一部分是企业给员工的福利,而至于这部分福利很少企业敢像华为这样如此豪气。
华为公司的模式非常简单,简单到明眼人一瞅就能够理解,可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学习华为到企业文化,因为一旦学习华为的企业文化,必然会让自己的短时间之内利益受损,而绝大部分企业家短时间之内是不愿意让利益受损的。
折腾来折腾去,就仿佛一个圈一样,怎么也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公司文化变成华为的企业文化。其实想想也可以理解,毕竟像华为这样的企业不说独一无二吧,可以相差不多,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模仿来的。
为什么那么多的公司想学习华为的企业文化,却最终都失败了?
原因很简单,连3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很多老板却当睁眼瞎,傻啦吧唧的跟华为乱学一通。我承认,很多老板确实很有生意头脑,但是在企业文化方面基本上可以算作弱智。
我讲一个特别简单的事情,前年春节,我回老家,临走的时候,特意带了我父亲从山上挖的两株兰草,想带到深圳这边来,我也知道,广东这边天气湿热,而且热的时间比较长,土质也不一样,但还是想试一试。
事实果然跟我预料的不一致,兰花是种活了,但就是不开花,这时候不得不承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古语是多么正确。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呢?自然规律不要去违反,尤其不要违反天时和地利。
当然,我这个实验是失败了,但对我来说,毕竟没什么损失。可经营企业就不一样了,风险很高,一不小心就容易亏损,如果老板只是把公司当做小白鼠去实验,那就太不负责了,一方面说明这种老板自己缺乏自信,处处学别人,另一方面也说明老板对企业管理方面的认知太肤浅,容易迷信和盲从。
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在它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每家企业的创业史和成长历程都是不一样的,所面临的行业环境、人员构成和内部问题也都千差万别,学习华为的企业文化只能邯郸学步,不仅没有学到其文化精髓,反而连原本自己有特色的东西都丢失了,这就得不偿失了。
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学习和借鉴,因为要谦虚、要保持开放性,但其内在的本质不能变,发家的诀窍不能丢,否则就是因小失大。也就是,光学习不行,还要消化吸收,否则就是食而不化,轻则造成消化不良,重则学歪了导致积重难返。
因为很多人只看到华为的企业文化,却没有看到华为文化背后的东西,看到的只是表面而已,学来了一张皮,有什么用?
人家任正非的思维模式、性格和心胸你能学的来吗?
再说了,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同的环境,更没有相同的人,你在多变的、不确定的环境里,去学习那些表面化的东西,不就是亦步亦趋,只重形式吗?能学成功那一定出鬼。
大凡做成一项失业,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少。加入人和没有问题,但如果不重视天时(时机、天时)、不重视环境(气候,土壤),你怎么可能在沙漠、戈壁里种出庄稼呢?
千万不要违背规律做事,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让华为重头再来,它也未必能成其为华为,因为时代变了!
所以对于众多学习华为企业文化的人来说,要懂得把握时机很重要,千万不要干刻舟求剑的事,学习可以,但切不可盲信。
作者: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为什么那么多的公司想学习华为的企业文化,却最终都失败了?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实中学习华为文化的企业很多。可是,大多数企业都是邯郸学步而已,最后都无疾而终,失败了。
为什么会失败?因为这些企业的出发点错了。他们不是真心想学习华为的文化,而是借学习华为的管理和文化为幌子,以最大程度地榨取员工的价值而已。
这些企业,最推崇的就是华为的狼性精神。当然,他们的理由也很高大上,要打造一支华为一样的狼性执行团队。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狼性执行力没有错。可是,这些企业忽略了狼性执行力的文化和土壤,片面地断章取义,曲解了狼性文化。
华为的狼性文化从哪里来?首先是高待遇。任正非说过,华为是典型的三高企业:高待遇、高压力、高效率。而高压力和高待遇的前提是高待遇。华为的员工为什么那么拼命?不可否认,待遇高是一个重要因素。正如任正非所言:“只要钱给到位,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而反观很多企业,只想学习华为的强执行和高效率,盲目地追求绝对执行,可是,并没有像华为一样给员工提供一个有诱惑力的薪酬。让员工拿着勉强买萝卜白菜的工资,却整天想着员工像狼一样拼命奋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没有合理的薪酬保障,狼性执行就是一句空话,结果就是人才跳槽而去。
还有一层原因,这些企业学华为,可是有几个老板能有任正非的胸怀呢。华为这么大的企业,任正非只持有1%的股份,绝大部分股份都分给了员工。华为18万名员工,持有内部股份的员工就有8万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员持股企业。这些核心员工,不仅每月有工资,年底还会享受分红,甚至分红比工资还要高。这样,员工并不是给华为,给任正非打工,而是为自己在工作!
华为的公司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几句口号,几个制度,几场培训,它是一系列的物质分配和精神激励的组合,是任正非几十年管理思想的结晶,是华为几十年奋斗精神的沉淀。这种文化,既与员工的素质有关,更与企业领导者的格局有关,没有浴火涅槃的精神,是学不来的!
为什么那么多的公司想学习华为的企业文化,却最终都失败了?
因为很多公司并不是真正的想要学习华为的企业文化,而仅仅是想利用学习华为文化来做借口,以便更好的管理(压榨)员工!
我不是华为人,也从没有在华为工作过,但我认识很多华为的朋友,而且有几个是职级比较高的,相互之间沟通也算频繁。所以下面的观点,仅仅是我和这些华为人的交往而总结出来的,如果有偏颇不实之处,希望真正的华为人能够谅解!
华为文化其实并不是狼性文化,而是人才文化!1、最大的误区
现在很多著名培训师,很多公司的老板,很多所谓的专家,一提华为文化,就大喊狼性文化,但华为文化是狼性文化吗?或者说华为文化的核心是狼性吗?我认为根本不是!真正的华为人是很少谈什么狼性的,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奋斗”,是“奉献”!是“人才”!
2、人才的重要
华为上上下下最看重的是什么?或者说他们文化最根本的点是什么?我认为是人才!华为对人才的培养和支持,简直是不惜血本的。华为老总反复说过“不是人才的,给的钱多了,也变成了人才!”。“高工资是人才的第一推动力”!
3、战略的一致
华为人喜欢用各种军事术语来描述生意,比如他们把战略的一致说成“只对着一个山头冲锋”,而为了保证这种战略一致性,就必须保持人才的优质和稳定,所以华为不上市,并且把利润分给奋斗者。这不是那些朝令夕改,天天要“转型”的老板能比的!
4、什么叫人才
我们说了半天人才的重要性,在华为眼里什么叫人才呢?他们认为你首先必须是一个奋斗者,也就是大家所误解的狼性;为了保证你持续的奋斗,华为对人才的待遇之优厚是超出想象的,他们把这个叫做“以奋斗者为本”。
所以,从上面这些,我们可以轻松看出来,华为是一家极其注重人才,善待人才,利用人才,从而为自己一致性的战略进行持续奋斗的公司!
喜欢学习狼性,恰恰是很多公司学习华为失败的原因1、华为有狼性,但狼性不是华为
就像郭德纲是个光头,你说我要学郭德纲说相声,所以我也剃个光头。看起来有点道理,其实连根毫毛都没学到。华为的员工都有狼性,但华为的本质不是狼性,而是一家无比看重人才的公司,是人才至上的公司!
华为的员工,他们的薪资几乎是行业最高的,他们的人才都是有股份的,分红是非常高的,而且华为给这些人才的研发费用是惊人的。总之一句话,我给你高工资,给你高资源,然后我要求你给我玩命奋斗!
有些老板学华为,对自己的员工要求非常狠,完不成指标就要自己扇耳光,就要下跪,就要被迫周末加班,就要睡地板,说这是学华为狼性!! 对人才如此虐待,你觉得学华为能成功吗?
2、模式可类似,但文化很难学来
公司的操作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这些都可以学,甚至学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但企业文化,是很难学成功的,因为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创始人文化。是创始人骨子里的东西在企业里的扩大化!
华为这一套“人才”“奋斗”“贡献”是任正非骨子里的东西;同理,阿里的文化也具有鲜明的创始人色彩,比如每个人都像马云一样起个武侠名字等;而几乎比较大的公司,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而这个文化又和创始人的喜好密切相关!
总之,很多公司的老板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想学习华为文化,他们也知道华为的“人才”“奋斗”文化是学不来的。但他们还是有选择的学习“华为狼性文化”,其本质就是想让员工能够在同样的报酬下,多干活多加班!这就是这个现象的真正本质!
世界500强全国培训经理,20年老职场,只说升职、跳槽、副业、管理的实在话,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谢谢!为什么那么多的公司想学习华为的企业文化,却最终都失败了?
谢谢您的问题,很多公司学不到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因为他们做不到。
华为坚持什么。在华为官网上,明确指出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华为30年坚持聚焦在主航道,抵制一切诱惑;坚持不走捷径,拒绝机会主义,踏踏实实,长期投入,厚积薄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 ”一般企业能做到其中一两点已经很难了,而华为这么多年一直在做,这就是差距。举两个例子。华为始终聚焦主业。华为目前的主业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具体体现为运营商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其中消费者业务已经成为华为最大收入来源。在《华为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华为永远不进入信息服务业、主行业以外的行业。任正非也多次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去碰合作伙伴的饭碗。不做应用,因为有大量应用厂商。不做股权投资,因为资本都是短视和逐利的。很多企业羡慕华为技术领先,却挤破了头也要上市圈钱,烧钱跨界跑马圈地,乐衷于赚快钱、蹭热度,以前有O2O,现在有共享单车,有很多企业交了学费。任正非与华为告诫我们,做技术是有门槛、要坚持的。
华为长期聚焦基础研究。任正非将基础研究作为华为技术研发的起点、技术问题的机关。华为有700余名数学家、120余名化学家、800余名物理学家,数千名基础研究专家,每年投入200亿元。科学家进行理论研究,勇探理论无人区,将华为的投入转变为知识、专利,应用型专家负责技术落地与应用,将知识专利转变为收益,芯片体系、操作系统、方舟编译器、大量5G专利,证明了华为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很多企业都羡慕华拥有自主技术,在遭遇技术封锁后依然淡定自若,却看不到任正非与华为不干技术受制于人、长期甘坐冷板凳的付出。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为什么那么多的公司想学习华为的企业文化,却最终都失败了?
一句话,资本家耍流氓。资本家想要员工像华为员工一样奉献,但自己又做不到像华为的老板一样给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