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正史上默默无闻,民间却很火的人物?
《隋唐演义》、《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说岳全传》、《明英烈》等演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里面很多人物都是在正史上默默无闻甚至没有的人。但是,演义故事在古代就在民间以戏曲、说书等形式流传,现代又以影视剧广为流传,致使很多人物在民间大火。
《隋唐演义》十八好汉隋唐演义系列有十八好汉,分别是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尚师徒、新文礼、定彦平、左天成、来护儿、梁师泰、秦琼、尉迟恭、单雄信。
看过隋唐系列的人对这十八人都不会陌生。实际上,十八人中只有李元霸、来护儿、秦琼、尉迟恭、单雄信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代表演义小说巅峰的李元霸原型是李渊第三子李玄霸,早早就去世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事迹。来护儿确实是隋朝名将,曾经三征高句丽,不过在演义小说中他的下场不好,不是被罗士信砸死就是被王君可砍死。秦琼、尉迟恭、单雄信也都是隋末唐初的猛将,不过说起来他们为人所熟知,都是因演义评书的故事。
还有罗家的罗松、罗成、罗通等人都是不存在的,只有罗艺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要说起来,罗成和罗松的故事可比罗艺多得太多了,罗成有扬州夺魁、锁五龙等精彩故事,罗通有扫北、盘肠大战等故事。
《杨家将》杨家将的故事传颂了数千年,从宋朝就有相关故事。到后世经过评书大鼓的传播,杨家将有着数十代上百人。
杨家将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老令公杨继业、七郎八虎、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这五代的故事。实际上,杨家将确实是宋朝的一个名将家族,不过只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名将。
杨家将的故事因杨业而起。杨业是北汉宋初名将,在雍熙北伐中被俘绝食而死,后世为了纪念他的忠烈而有了杨家将。七郎八虎闯幽州的故事是杨家将最精彩的故事,按照刘兰芳的评书,八人分别是为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加上义子杨延顺。按照《宋史》记载,杨业确实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延朗、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只是除了杨延玉随杨业战死外,只有杨延昭当了大将,镇守边关,其他兄弟都是文职。
在演义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宗保,孙子是杨文广。自七郎八虎后,杨宗保挑起了大旗,有着很多精彩故事。不过,《宋史》记载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为人所熟知的杨宗保根本没有记载。杨文广虽然也是名将,但却比不上狄青,只是演义中把平定侬智高叛乱的功劳给了他。
杨门女将的故事也很是精彩,有着很多的评书、影视剧。在民间佘太君、穆桂英、大刀王兰英、杨排风、杨金花、柴郡主等人,可谓是家喻户晓。只是众多的杨门女将中只有佘太君一个真实人物,而且她本姓折,是折家军的后人,也确实是杨业的妻子。杨门女将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穆桂英,被称为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实际上也是虚构的人物。
《呼家将》呼延庆评书界有“金鞭呼家,银枪杨家”之说,呼家将的故事曾经火遍大江南北。在清代兴起的小市民文学世界里,呼延庆的名气可能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人,在民间可谓如雷贯耳。
呼延庆的精彩故事简直太多了,有三上肉丘坟、相国寺打擂力劈凶僧、探地洞得困龙宝戟、义服金头王等等。呼延庆确实是个真实的人物,但在历史上并不出彩,据记载,他是宋徽宗时的外交官,能言善辩,曾多次出使金国。
《薛家将》薛丁山、樊梨花、薛刚《薛家将》、《呼家将》、《杨家将》是国通俗小说史上的“三大家将小说”,为人所熟知。
《薛家将》的故事包括,《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征西》、《薛刚反唐》、《薛雷扫北》等。在这些人中,薛仁贵是真实名将,有大破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三箭定天山的英勇战绩。薛丁山是有原型的,是薛仁贵的儿子薛讷,也是个名将,曾多次击破吐蕃、突厥,不过要提起薛讷,恐怕也没多少人知道。
薛丁山的妻子是樊梨花,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在唐代就有樊梨花的相关传闻,不过她更像是一个神话人物。在薛丁山系列中,剧情已经偏神话了,樊梨花是黎山老母的徒弟,有移山倒海之法,撒豆成兵之术,五遁俱全,又有师父赠的诛仙剑、打神鞭、混天棋盘、分身灵符、乾坤圈。薛丁山也不弱,是王敖老祖的徒弟,下山带有十件宝贝,窦一虎和秦汉也有法宝,还会遁地。
《说岳全传》高宠、陆文龙、余化龙、何元庆在《说岳》中有着无数的猛将。岳家军中有高宠、陆文龙、岳云、张宪、严成方、杨再兴、何元庆、罗延庆、余化龙、伍尚志、狄雷、牛皋、施全、赵云、吉青、周青、梁兴、张保、王横 、孟邦杰 、徐庆、董先 、王贵、汤怀等猛将。
在《岳家军》的猛将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虚构的人物。高宠、何元庆、余化龙、陆文龙、狄雷等为人熟知的猛将是不存在的,杨再兴、岳云、牛皋、王贵、董先、徐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都曾跟随岳飞北伐。其他人中,施全是真实人物,是刺杀秦桧的义士。还有赵云、吉青、梁兴、孟邦杰这些偏冷门的配角,倒是真实人物,都曾跟随或帮助岳飞抗金。
《明英烈》常茂《明英烈》前期最出彩的人物是常遇春,后期则是常茂。
在演义中,无敌大将雌雄眼常茂纵横天下。朱元璋建立元朝后,常茂被封为孝义永安王,功绩已经超过了他的父亲常遇春。在历史上,常茂确实是常遇春的儿子,但并没有什么出彩事迹,只是凭父亲的功绩继承了郑国公爵位。
八贤王在《杨家将》、《万花楼》、《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等故事中,都会有一个八贤王。八王住在南清宫,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多次救助忠良。
在熊大木的《杨家将传》中八王是赵德昭,其他演义、戏曲中则称为赵德芳。赵德昭是赵匡胤的次子,宋太宗即位后被封为武功郡王,后因被宋太宗训斥,自尽而亡。赵德芳是赵匡胤的第四子,不过他去世时也很年轻,仅仅二十二岁。后人为了塑造一个不畏昏君、奸臣的人物,就有了正气凛然的八贤王。
这样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水浒传》中的宋江起义因故事而家喻户晓,实际上他起义规模并不大。在以前的时候,戏曲、评书广为流传,这些故事远比正史精彩多了。因此这些演义中的人物,在民间很火,广为人知。
哪些是正史上默默无闻,民间却很火的人物?
太上老君、孔夫子、唐僧、及时雨、“霸王别姬”时,项羽的女人、张飞、曹雪芹、汤显祖!
这些人但凡上过学,或者大字不识的人,只要听人说起他们,都知道一点!
如果你跟普通老百姓说:李耳、孔丘、宋江、张翼德、唐玄奘历史上有什么真实故事!
他们可能就说不上来了!
而且普通人都觉得很陌生呀!
甚至于学富五车的历史学家,他们也搞不清李耳到底是哪里人,甚至是干什么的。
李耳、孔丘、宋江、张翼德、唐玄奘等等!这些人在历史上仅仅是露脸而已,或者压根不存在,也不好说!
可是在民间,唐僧、太上老君、孔夫子,虞姬娘娘,那都是香火不断的大人物!
别的不说!
咱就先说说这个唐僧和这个大名鼎鼎虞姬吧!
没有《西游记》这个小说,唐玄奘就是一个留过洋的大和尚而已,历史上默默无闻,门可罗雀!唐僧因为《西游记》故事的普及,已经成为普通人耳熟能详、孺幼皆知的人物,在民间是非常火的人物!
历史上,也确实有这么一个和尚,充其量就是一个留过洋的大和尚。
假如没有《西游记》这个小说!
你去翻阅历史书,不管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也不管是《资治通鉴》,还是《隋唐演义》,估计都找不到唐玄奘的影子!
但是,自从宋朝以后,开始流传《西游记》的各种话本小说,特别是明清之后!吴承恩成为《西游记》小说的集大成者!
就这样,经过小说家的妙笔生花,唐玄奘变成了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从此成为普罗大众的一个著名的故事人物!这就成为三岁小孩都熟悉的大人物了。
没有《霸王别姬》的京剧和《楚汉相争》的电视剧,估计没有人知道虞姬这个女人!在汉代,虞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
司马迁的笔下,虞姬就是虞美人!他没有给虞姬立传,也没有大书特书,也没有特写,写虞姬就是用了20多个字!
真的是惜墨如金呀!
虞姬在《史记》里确实就是露脸而已!
她的年龄、相貌、事迹等等都是空白,就说她经常在项羽身边,也没有说虞姬是“自杀”,还是“他杀”。
总之“霸王别姬”就是后人的演义,小说而已,戏剧而已,不是历史,也不是真正的虞姬。
没有《水浒》,估计没有人知道及时雨宋江是个什么人,历史上的宋江就是一个山大王,手下有几个小喽啰!事实上,宋江是被《水浒》夸张了!
历史上的宋江没有那么多手下,没有108将,更加没有风风火火闯九州!
真正的宋江就是一个白天睡觉,晚上出去活动的江湖儿女,手下有几个小喽啰。
哪里敢于惊天动地、明目张胆的跟朝廷对着干呢!
有了《水浒》,宋江一下子变成了可以与皇帝比高低的英雄人物,这个就是小说的力量了,小说可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大名鼎鼎的英雄好汉!
最后还得说说孔夫子!孔夫子在历史上那就是一个小诸侯国的一个司寇,大家知道战国七雄,而孔夫子却是鲁国人,他就是一个小国里面的寡民而已!历史上战国七雄里面,随便一个历史人物都比孔夫子出名。
且不说,管仲、乐毅、商鞅、苏秦、张仪等名流,就是毛遂自荐里面的一些门客也比孔夫子有名呀!
历史上孔夫子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者,周游列国,却不被重用,跟现在的“访问学者”差不多呀。
但是后来,管仲、乐毅、商鞅、苏秦、张仪这些人都被孔夫子掩盖了光芒,普通老百姓只知道有孔夫子,而不知有诸子百家。
甚至是历代的帝王将相都没有孔夫子出名了!
这个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
事实上,孔夫子在历史就是一个普通的士大夫,而且是战国七雄之外的一个小诸侯国的士大夫。
总而言之,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小说夸张,或是皇帝的吹捧,有些非常普通的历史人物,在世时默默无闻,后世却成为在民间很火的知名人物!
龚柳辉:一起品读历史人物,欢迎关注我!
哪些是正史上默默无闻,民间却很火的人物?
最红火的莫过于包公。
据说在宋朝正史上根本找不到包拯这个人,但民间传说得神乎其神,千年不衰。
究其原因,就是封建社会制度太腐败,民间希望能有一个象包公这样的大人,来替老百姓主持公道,惩恶扬善。天子犯罪庶民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个传说包公,历经千年,为民间传颂,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保护神,善大莫焉!
哪些是正史上默默无闻,民间却很火的人物?
这样的角色挺多的,古代因为小说戏曲,现代则是因为电视剧,我举几个说说。
华雄历史上的华雄在三国志中只是一个路人甲,不过是胡轸手下的一个都督,胡轸统率五千人马,手下“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华雄是这里众多都督中的一个,放现在或许是营长,最多也就团长。胡轸奉董卓之命,带着这只兵马去攻打关东联军,结果被孙坚击败,华雄也在这一战中被斩杀。
而演义中华雄类似一个小boss形象,在嘉靖本中称他是董卓麾下第一猛将,连斩联军鲍忠、祖茂、俞涉、潘凤五将,连孙坚都被他击败,十八路诸侯无计可施,直到关羽出马才讲他斩杀,留下了“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又因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以及当代电视剧、游戏的改编,华雄在民间很出名,比如在光荣的真三国无双里居然还得到转正,有自己的故事线。
当然,也形成一个怪圈,华雄在演义里打败了孙坚所以是高手,关羽打败了华雄所以是大高手,但历史上华雄是孙坚打败的所以孙坚才是大高手。
论如何不引入新变量的情况下使人成为大高手。
李玄霸也就是李元霸,在清朝时为了避讳康熙帝才改成这样,在历史上他是李渊的第三子,没留下什么事迹,在隋朝大业十年就已经去世,年仅十六岁。
而在说唐、兴唐传等小说中,李元霸从李渊的第三子改成第四子,是隋唐第一条好汉,胯下万里云,手中八百斤擂鼓瓮金锤,大鹏金翅雕转世。
在小说中的李元霸堪称天下无敌、一骑绝尘,正是古典小说版的一拳超人。
李元霸一招打断罗成的枪,一招秒败伍云召、雄阔海、伍天锡三兄弟,两招杀死宇文成都,三招击败裴元庆,在紫金山一天让十八路反王损失一百万人马,即使考虑踩踏、溃散,让这个一百万打个折,李元霸的屠杀速度也是堪比现代枪械级别了。而李元霸有四象不过之力,这显然是山寨《残唐五代演义》的李存孝,而李存孝的力量明确是五万斤。相比之下,李存孝的力量甚至有强于李元霸的可能——李存孝有将人打成肉泥的记录。但李存孝的总分是不如李元霸的——不但没有万里云这种BUG坐骑,就是李存孝的技巧,也是害怕万箭齐发,如果知道是长安就不敢来了,但李元霸干脆不惧弓箭。因此,李元霸几乎是古典小说人类的物理极限,除非个别冷门小说,主流小说无一人可以与之抗衡。
宋江为首的梁山众人宋江在历史上属于小打小闹的起义,被张叔业平定,但民间故事以及水浒传的流传,使得宋江等梁山众人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当然,小说中也大大夸大宋江功业,说他们是一百零八魔星转世,得到九天玄女的点化,啸聚梁山时,屡次击败宋朝征讨大军,招安后打得大辽称臣投降,剿灭田虎、王庆和方腊三大寇,死后位列仙班。
周培公历史上周培公唯一的事迹是清朝大军包围平凉后,周培公去劝降了王辅臣,在二月河小说《康熙大帝》中给周培公加了一段骂死汪士荣的戏份。
到了央视大剧《康熙王朝》中,朱苏进大大夸大了周培公的作用,又因康熙王朝颇受观众欢迎,周培公为人们所熟知。
剧中周培公能文能武,在康熙心灰意冷、准备迁都之时力挽狂澜,剿灭了察哈尔王以及三藩的叛乱,在历史上是清军主帅的图海在剧中也成了周培公的副手,甚至还因为功劳太大被康熙以及百官猜忌,发放到盛京,临终前还绘制出了中国最完整的地图。
邬思道历史上的邬思道只是田文静的师爷,雍正帝也在给田文镜奏折写“朕安好,邬先生安否?”没有什么事迹流传下来。
和前面的周培公一样,邬思道也是靠电视剧广为人知。而同样,在二月河原著《雍正王朝》里邬思道没有那么大的作用,编剧刘和平将小说中雍正几个谋臣的戏份全部集中到邬思道身上,因此剧中的邬思道跟神仙似的,算无遗策,被观众称为“邬编剧”,雍正能够成功登基有九成是是邬思道的功劳,在后面年羹尧能一举歼灭罗布藏丹津也是邬思道的计策。最后带着一个妹子全身而退。
哪些是正史上默默无闻,民间却很火的人物?
这类人物在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在明朝出现了第一部历史战争小说《三国演义》,相对于历史,《三国演义》算不上严谨,但是他没有脱离历史的大方向,甚至整体性上也是贴近历史的,属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由于《三国演义》的大火,各类题材、各个时期的小说在明清时期井喷,逐渐衍变成高于生活而脱离生活,甚至完全虚构一些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这一点在以宋朝为背景的小说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因为这类小说的横行,自然而然的,一些历史上并没有多少笔墨甚至完全虚构的人物大放异彩,这在资源匮乏的七八十年代影响很大,也让很多人将这些虚构的东西误以为是真实的历史。
时至今日,也有很多人分不清历史与演义小说的区别,也使得很多对历史一知半解的“历史课代表”对我们这类专门研究小说的人嗤之以鼻。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历史背景为宋朝的三大热门小说,及其中符合题主所说的人物。
家喻户晓的《水浒传》《水浒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遵照了历史的大背景,从这一点来说,算是没有脱离生活,这也是他的文学性和可读性高过其他一些战争类小说的原因之一。
不过,就具体情节来说,基本是以历史上“宋江起义”为原型,参照了一些民间故事和原创情节塑造而成,故事虽然精彩,但真实性几乎为零。
其中符合题主所说的人物至少有三个,第一个就是整部书人气最高、名气最大的打虎英雄——行者武松。
历史上的武松是清河县人,原在杭州卖艺,后任杭州知府高权手下都头,因功升提辖。高权被罢后,武松被赶出衙门。继任杭州知府蔡鋆殃民,武松将其捅刺,后被捕,死于狱中。
《水浒传》中的武松看起来与这个武松毫无关系,但是从侠肝义胆的性格和姓名、籍贯来看,尽管出生时期对不上,但梁山的打虎英雄确实是以历史上的“小人物”为原型塑造的。
第二位就是很多人痛恨的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宋江宋公明。他比武松更符合题主所说,因为毫无疑问,两个宋江是一个人。然而历史上在北宋末年,或者说宣和年间前后,这种小规模的起义很多,他们未必真的想造反,或许是为了吃口饭,或许是为了有个前途,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条出路,宋江起义被张叔夜轻松镇压,宋江等人也选择了投降,可以说在历史上他们连浪都没掀起来,最多算是让水有了点波纹,但是在民间说宋江妇孺皆知都不为过吧。
第三个就是让人恨的痒痒的、书中不学无术却位居高官的大反派——太尉高俅。从书中描写看,他某种程度上与蔡京、童贯相比都不遑多让,被称作四贼之一(另一个是杨戬),老版电视剧更是把童贯演成了一个在高俅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的小咖,让人可发一笑。
实际上,高俅即便不是一个好官,也算不上太坏,起码没资格和蔡京、童贯相提并论,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祸国殃民的程度,他根本排不上号。历史上的六贼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
试想,连一个单独传记都没有的所谓高官,能有多大的名声,然而由于《水浒传》的高度流传,让他彻底火了一把,尽管是坏名声。
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演义》关于杨家将的小说有很多,甚至在类似的《呼家将》等文学作品中,杨家也经常被提到。
然而杨家将真的像小说中那么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从金刀令公杨业开始,杨家的身价和地位就被抬高了,我们不能否认杨业和杨延昭父子是杰出的将领,然而他们并不至于像书中那样,似乎离开了杨延昭大宋就无人可用,彻底玩不转了,在历史上,无论是之前的潘美还是后来的狄青,都不是杨业父子能比肩的。
至于杨宗保、穆桂英更是直接虚构的人物,十二寡妇征西完全是虚构情节,毫无根据。
当然了,杨业、杨延昭的大名确实曾在宋史留下浓重的一笔,穆桂英等人又是虚构人物,所以并不符合“默默无闻的历史人物”这一条件,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个符合的,我觉得杨文广倒是比较合适。
怎么说呢,杨文广跟随范仲淹和狄青都曾出征破敌,立有无数战功,后期官职也不算低,但试问,如果没有杨家将的渲染,谁会注意到一个这个级别的军官?在大宋各时期的军队中,这种咖位和经历的少说也有几十了吧?
荡气回肠的《说岳全传》《说岳》的知名度也很高,再加上刘兰芳老师改编的评书《岳飞传》广为流传,更是激起无数热血青年的爱国之心。
其中的主要人物岳飞、岳云、牛皋、张宪等确实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由于涉及到对外战争,再加上岳飞含冤而死,所以历史上的他们绝不是默默无闻。而高宠、陆文龙等人气颇高的人物又属于虚构,也不在题主所说的范畴之内。
我要说的两个人是岳飞的两个儿子——岳雷和岳霆。
《说岳》中虚构了后续很多情节,最著名的就是岳雷扫北,加上评书的加戏,使得岳雷成了翻版岳飞,甚至最后打破了黄龙府,从这点说,成就比岳飞还高。
岳霆的成名主要得感谢单田芳先生,评书《铁伞怪侠》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讲述了年幼的岳霆被人所救,之后拜师学艺,经历种种磨难,不仅杀了罗汝楫,还为父亲平反,最后娶了杨再兴的女儿,可以说家庭事业双丰收。
然而故事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历史上的岳雷被发配云南,关了一辈子,郁郁而终;岳霆在岳飞被捕后侥幸逃脱,隐姓埋名惶惶不可终日,直到岳飞平反才认祖归宗,并入朝为官。
这二人因为是岳飞的儿子,所以不能说籍籍无名,但默默无闻还是很恰当的。
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谈小说不套历史,聊历史不掺小说,这是规则,也是素质,您说对吗?
哪些是正史上默默无闻,民间却很火的人物?
提起,李元霸,宋江,唐三藏,耶稣,如来,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去正史上,却根本找不到这些人的真实事迹,哪怕是耶稣,也就是传教,然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剩下的事迹都是人编出来的。
梁山108将,正史有倒是有几个真实原型人物。
宋江,梁上扛把子,在宋朝末年混的风生水起,然而正史上也只有寥寥几笔。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以上《宋史·张叔夜传》中的记载,张叔夜带来千余人就剿宋江,宋江走投无路之下投降。可见宋江规模也不会太大,估计也就几百人,更不可能像水浒传里那样剿灭方腊了。方腊实力可以算一方军阀了。
后来,宋江继续造反,又被折可存轻松剿灭,宋江卒。
唐三藏,御弟哥哥,西天取经是绝大多数人儿时爱看的电视剧。唐僧,可谓是家喻户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出生于河南洛阳。他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他远游印度,取经成功,回来后就在庙里翻译佛经。一路肯定吃了不少苦,但那个年代,人都吃不饱,他这点苦,注定与正史无缘。
赵云,赵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特别是单骑救阿斗。不是贬低赵云,正史中,赵云的事迹确实不多。可能不算是刘备的嫡系,也可能是半路跟随刘备的缘故吧,赵云后期一直是刘备保镖的角色,没有张飞关羽那么多实战机会,马超也是后期跟随刘备,但跟了刘备之后,几乎看不到什么表现。看得出来刘备还是有点心机。《三国志 赵云传》记载,赵云仅有的一次领兵作战还失败了,导致箕谷失守。
吕布,三国第一猛将,刘关张三人联手也拿不下吕布。在《后汉书》中“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甚见亲侍。灵帝崩,原受何进召,将兵诣洛阳,为执金吾。会进败,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稍迁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真实的吕布吕布一直在换老板,倒是对得起张飞给他三姓家奴的称呼。
据史料记载,吕布在效力董卓时,曾两次被孙坚打败;效忠王允时被李傕、郭汜打跑;在乘县驻扎时被无名之辈李勇打得溃不成军,最终被曹操弄死。
李元霸,李世民的弟弟,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都知道,他应该是当时第一打手看,力大无穷。和宇文成都比力比武,力举金狮,被隋炀帝御封为“西府赵王”、“猛勇大将军”。四明山之战,一人击败十八路反王23000大军。扬州“反王夺魁大会”,杀死天下第六好汉伍天锡。紫金山,杀死宇文成都。三锤吓跑排名第三的裴元庆,一人双锤面对185万军队,将185万军队杀得只剩65万。也不知道这些都是谁编出来的,堪比原子弹。
真实的李玄霸,字大德,李渊第三子、李世民弟弟,被封为卫怀王。大唐还没建立就病死了,享年16,并无儿女。
八贤王赵德芳。
包青天,杨家将,三侠五义里,那位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大公无私,一身正气的王爷,没有他,包青天也很难办案子。但真实的八贤王是怎么样的呢?
据史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宋真宗赵恒的堂兄,赵德芳,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就逝世了,也就没有关于他太多的历史记载。
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人物,真实历史上并没有那么多事迹。知道的朋友们也列举出来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