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有哪些名将?

南朝承自东晋,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北朝承自十六国,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乱世出英雄,在南北朝时期有着很多的名将,很多开国皇帝都是能征善战的大将。南北朝这段历史没有三国、隋唐时期出名,故事也比较少,为人所知的名将比较少。

南北朝名将

刘裕,东晋名将,刘宋开国君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个人武力和军事才能都非常出众。刘裕自加入北府军,屡立战功,击溃桓楚迫使桓玄被杀,其后更是接连击溃南燕的慕容超、西蜀的谯纵、后秦的姚泓,最后又取代了东晋,杀害了司马德宗、司马德文,死在他手上的皇帝都有六个。

高洋,北齐开国皇帝,武力出众,是北齐一代英主,被突厥可汗称为“英雄天子”,执政后期比较荒唐。

陈霸先,南陈开国皇帝,出身寒门,在乱世中崛起。

拓跋珪,北魏开国皇帝,建立了北朝第一个王朝。

萧道成,南朝齐的开国皇帝,在南朝刘宋时期经历了一系列戎马生涯。

拓跋焘,北魏帝国第三位皇帝,善用骑兵,轻骑奔袭 ,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龟兹、粟特等西域诸国 ,驱逐吐谷浑,统一了北方。

檀道济,刘宋开国名将,武庙六十四将之一。

王僧辩,南朝梁名将,武庙六十四将之一。

陈庆之,南朝梁名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韦睿 ,南梁名将,北魏人对他颇为畏惧,称他为“韦虎”,明朝杨慎称他为“六朝人才”之冠。

高长恭,北齐宗室名将,兰陵王。

斛律光,北魏到北齐时期名将,武庙六十四将之一。

韦孝宽,北魏、西魏、北周名将,武庙六十四将之一。

杨大眼,北魏名将,骁勇,尤以行走迅捷著称。

高昂,东魏名将,马槊绝世,勇猛无敌,时人比于楚霸王项羽。

慕容绍宗,北魏、东魏名将。

萧摩诃,南陈名将。

羊侃,南梁名将。

贺拔岳,北魏时期名将。

李崇,北魏名将。

傅永,北魏名将。

宇文宪,北周宗室名将。

李弼,北魏到北周时期名将,西魏八柱国之一。

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北周政权的奠基者,西魏八柱国之一。

李虎,北魏、西魏名将,八柱国之一。

李弼,北魏到北周时期将领,八柱国之一。

赵贵,北魏到北周时期将领,八柱国之一。

于谨,北魏到北周时期将领,八柱国之一。

独孤信,西魏北周时期名将,八柱国之一。

侯莫陈崇,西魏北周时期名将,八柱国之一。

元英,北魏宗室名将,太武帝拓跋焘曾孙。

段韶,北齐王朝开国功臣,“北齐三杰”之首。

吴明彻,陈朝名将。

沈庆之,南朝宋名将。

程灵洗,南陈名将。

裴方明,南朝宋名将。

马仙琕,南梁名将。

王轨,北周名将。

奚康生,北魏名将。

慕容白曜,北魏名将。

鲁广达,南朝陈名将。

南北朝有哪些名将?

《老龙说人物-一个努力🉐富二代 》慕容恪,有人说他是五胡十六国第一名将,史上堪称最完美的人才,文治武功兼修,这样一个完美🉐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呢!

慕容恪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的四儿子,其一生为燕国立下汗马功劳,曾侍奉父、兄两代君主,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为父兄辅佐朝政大事,颇有头脑,但也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辅政大臣,兢兢业业,无私公正。终其一生,为燕国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正如他的名字一般,慕容恪用自己的一生在恪守、守护着燕国,直至撒手人寰,仍不忘燕国建设。 如此“完美”的慕容恪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呢?

《努力的皇二代》天生睿智的慕容恪从小就勤奋好学,不论武功,还是智谋,都皆有所长。使得年仅七岁的慕容恪就被父皇慕容皝看做是“高人一等”,当时的慕容恪在诸兄弟中都显得卓尔不群,独占鳌头,这其实已经为之后的慕容恪建立丰功伟业下了前提了。

《三千破敌》少年才俊的慕容恪在年仅十五岁的时候,就曾“自率三千兵马,破赵敌数万人”,这一战是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而且此战正式开启了慕容恪的军旅生涯。当时,前燕并未建立,慕容皝的氏族还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部落。公元338年,后赵皇帝石虎带领几十万军队入北打算清扫北方异族政权,面对如此声势浩大,数量庞大的后赵军队,北方异族纷纷逃窜,但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次日凌晨,在后赵军队浑浑噩噩、处于迷糊状态时,慕容恪独自率领三千精兵,突袭了赵军后方大本营,因其来去迅速,作战敏捷,慕容恪此战居然以三千兵马宰割了敌军三万兵马。石虎见状,不寒而栗,不战自退。年仅十五岁的慕容恪就这样解除了慕容氏族的危险。

《活捉冉闵》建立十六国之一的冉魏政权的冉闵,屠胡灭石的他,可谓是南北朝前期赫赫有名的人物了吧。冉闵曾经被视为北方胡人的克星,因而也被称为中原人的希望,在当时,是最有可能统一南北的人物。但是不幸的是,武悼天王冉闵偏偏遇到了慕容恪。在冉闵覆灭了石虎的后赵政权后,继续北上想要以数万人之力灭掉新生的前燕政权时,慕容皝派遣慕容恪统兵十万,浩荡南下,作战前期的冉闵依旧是几战几捷,慕容恪也对其心生畏惧,但是乘胜追击的冉闵却中了诱敌深入的慕容恪的计谋,最终陷入了慕容恪的连环马的圈套之中,导致全军覆没,冉闵被活捉。这一战,慕容恪带给了前燕政权前期的稳定。公元352年,冉闵被斩首于遏陉山。 如此文治武功都堪称完美的将帅之才,在南北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都是屈指可数的人物,慕容恪一度把当时的燕国打造成为同时期最强的国家。

南北朝有哪些名将?

中国几千年以来,长期都在追求“大一统”。由于经济基础的原因,人们需要一个统一而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正如罗贯中所言,“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大一统王朝中间,间杂着不少动乱时期。而南北朝,就是其中一段。

在很多时候,我们一提到“南北朝”,总是把其和“魏晋”联系在一起。在不少人看来,“魏晋南北朝”简直就是社会动荡的代名词。从东汉末年的三国,发展到魏晋,本来人们已经隐隐约约看到安定的影子,却又在世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下进入南北朝。

正是因为社会动荡、相互征伐,优秀的武将,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必须资源。

从南朝来看,有南朝宋的交州刺史杜慧度、檀和之、太尉府振武将军宗悫、萧成之。

南朝宋派兵万人南征林邑,大军深入林邑国(今越南南部)境内,歼灭了林邑国的大半士兵,痛击林邑,林邑请降,并向宋廷致送大象、金银、古贝等礼物。而檀和之和宗悫领导了第二次对林邑国的征讨,打到林邑再也没有进犯南朝宋。

而在南朝齐,有萧道成、萧子响。

正是因为萧道成颇有军事才能,手握重兵,才能最终迫使南朝宋的宋顺帝禅位,建立南齐。而萧道成的父亲,就是南朝宋的大将萧成之。

而萧子响是齐荆州刺史、萧道成的四子、被封为巴东王,勇猛有力量,精于骑马射箭,喜欢军事。萧子响因为年轻气盛,加之被朝中大臣刺激,冲动之下起兵反抗。他在与朝廷的大战中,屡次失利,损失大军。但他又多次率领残余部队,多则几百人,少则几十人,冲出包围,再次组织反击,十分顽强。

在南北朝这段历史中,南齐是最短命的王朝,仅仅存在了二十四年。因为一晃而去,南齐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大将并不多。

在南朝齐之后,是我们相对熟悉的南朝梁。熟悉的原因,一是皇帝萧衍,二是侯景之乱,三是陈霸先、王僧辩和杜僧明三位名将。

南朝梁的开国君主梁武帝萧衍,是历史上有名的佛教徒。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曾折腾出过三起出家的闹剧,甚至还弄得朝廷要为他支付巨额赎回款。但他无疑又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反南朝宋之初,由于兵力匮乏,他采取“募兵制”,迅速招得“铁马五千匹,甲士三万人”。

而侯景之乱的发动者侯景,并不是南朝梁人士,而是东魏大将。

他在被逼无奈之下投降梁,一开始受到重用。但后来南朝梁想用他来换回被东魏俘虏的皇室宗亲,便起兵攻打南朝梁。一开始,侯景可谓所向披靡,甚至逼死梁武帝,自称汉皇帝。但后来,大将陈霸先和王僧辩打破了他的“神话”。

在平定侯景之乱后,王、陈二人担起了南朝梁的重担。但后来陈霸先因为政事对王僧辩产生矛盾,随后攻入王僧辩驻扎的南京,绞杀了王僧辩。

而名将杜僧明,是陈霸先手下大将,战功赫赫。

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就是在南朝梁末期手握大权的陈霸先创建的南朝陈。

在中国历史上,南朝陈有非常特殊的一个特色:陈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

除了开国皇帝陈霸先是名大将,南朝陈还有大将吴明彻。

吴明彻也是随陈霸先一起打天下的大将,后来被北齐俘虏。因为能力过人,功勋卓越,在北齐也受到礼遇。

相对于南部汉人政权,北方政权则是由少数民族主导,能征善战的鲜卑族更是其中佼佼者。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时期,涌现了拓跋焘、李先、长孙嵩、楼伏连、尔朱荣、侯景、宇文泰、杨忠、杨坚等众多军事人才。

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正是南北朝的动荡给了这些人发挥才能的舞台。但也正是这些人,与权谋家一起,让萦绕在南北朝上空的烽烟久久不散。

南北朝有哪些名将?

南北朝,时间跨度为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如果算上东晋和五胡十六国则要前延到公元公元317年。

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由于战争频繁,自然名将辈出,比如“千军万马避白袍”的南梁名将陈庆之,再比如留下“自毁长城”成语的刘宋名将檀道济,还有比如打赢淝水之战的东晋名将谢玄。

我这里说几个当时很著名,但后世人知道不多的北朝名将吧!

王思政,西魏北周朝名著一时的大将。其人出身于太原王氏,是南北朝时代数得着的高门大户,因此王思政极得北魏末代皇帝魏孝武帝的赏识。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后,王思政随魏孝武帝进入关中依附宇文泰集团。之后,王思政凭借其优秀的军事才能,立下卓越的功勋,逐渐成为西魏的核心战将,并常年在边境与东魏作战。

公元542年,东魏丞相高欢调集重兵从晋阳南下,铁壁合围王思政镇守的玉壁城。可由于城池守备设施非常完善,苦战45天后,玉壁城依旧危然耸立。适逢天寒大雪,眼见士卒死伤无数,且关中方面传来消息,西魏的主力渡过黄河准备救援玉壁,东魏统帅高欢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

宇文护,北周开国功臣,周文帝宇文泰的亲侄子,宇文泰死后被任命为托孤之臣,总揽朝政15年,连杀西魏恭帝、北周孝闵帝、明帝三位皇帝,可谓中国历史上的弑君第一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心狠的权臣,也有着名将的另一面。

公元554年,西魏酝酿已久的取蜀制梁计划展开第二步,即攻伐立都江陵的梁元帝。柱国于谨担任征梁军统帅,宇文护、杨忠领衔前锋,自长安出发,一路攻城略地,21天后出现在江陵城下。梁军没有想到西魏军来这么快,守备非常松懈,宇文护趁机夺占长江渡口,收集船只,掐断了梁军南逃的退路。于谨所部大军四万余13天后到达,宇文护随即配合大军合围江陵,梁军困守城中,无援兵无退路,最终城破国亡,梁元帝萧绎被俘杀。

宇文宪,生于公元544年,北周太祖宇文泰的第五子,南北朝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

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决策伐齐。七月,北周动员十七万大军,分四路进攻北齐。其中武帝亲率主力六万进攻河阴方向(今河南孟津县),杨坚和薛回率三万水军沿黄河东下作为支援;申国公李穆率兵三万出邵郡攻轵关(今河南济源王屋镇);梁国公侯莫陈芮率军一万进攻晋州;常山公于翼率兵二万进攻河南;齐王宇文宪率精锐二万作为武帝一路的前锋,直攻河阴,更远的目标是,黎阳(今河南浚县)。

当年八月,宇文宪率前锋杀到河阴城北,攻克武济城。武济城在河阴县北三十余里,北临黄河渡口,北齐沿河筑有两座军城。考虑到武帝主力已攻至河阴城,宇文宪便指挥部队继北攻,为下一步渡河直攻黎阳打开通道,北齐洛口的两座军城很快被攻下。这是534年西魏北周立国以来,第一个北周将军带兵跨过洛阳,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北方。

之后,因为武帝生病,北周不得不暂时撤军。

公元576年九月,北周再次发动大军进攻北齐,这次的主攻方向换成了晋州。

宇文宪此次仍是全军的箭头。相比其余诸路部队,宇文宪打的是无依托作战。虽然后方有武帝的六军屯驻平阳城下可为声援,可一旦平阳局面不利,宇文宪部将会立即陷入北齐军四面八方的围攻。宇文宪率本部二万骑兵,一路沿雀鼠谷猛攻,先后拿下洪同和永安城,宇文纯和宇文盛二部分别为左右翼互相配合,像第一次东伐一样,宇文宪一部突前,又先于诸军将兵锋推到最北面。

雀鼠谷的齐军不敢交战,烧断汾河河桥,宇文宪无法继续前进,暂时在永安城停驻。由于有宇文宪前部的迅猛攻势作遮障,武帝的中军主力得以专心围攻晋州。北齐大军闻讯从晋阳发大军南进,北齐后主高纬亲率大军直迫雀鼠谷一线,宇文宪部兵力众寡不敌,遂撤军。撤军前,宇文宪又耍了个花招,他令屯驻在鸡栖原的部队不立营帐,而是采伐柏木搭建草庵。齐人见周军大事采伐,以为是北周大股兵力在此,于是持重不敢速战。宇文宪又命部队连夜撤退,等到天明,齐军才发觉上当,全军再次向南追击。

然而宇文宪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在其牵制之下,北齐援军迟迟不能南下,平阳城终于被周军攻下。周武帝第一阶段目的已经达到。此时齐军刚到,有必要暂时避开其锋锐,武帝遂留下大将梁士彦守晋州,另以宇文宪统本部兵在晋州外围阻击齐军,自率周军主力徐徐退入勋州。

当年十二月,周武帝再次统军来到晋州前线,宇文宪复任前锋,在平阳城下大败齐军,齐主高纬落荒而逃,十万万齐军被打的星落云散。宇文宪率军穷追高纬,沿汾河一线城池纷纷望风归附,一月之间,周军兵锋推进至晋阳城下。周军主力到达后,迅速围住城池,宇文宪独当城西,不久即攻入城中,生俘刚刚僭号称帝的高延宗。

南北朝有哪些名将?

有趣的是许多名将都是对应的,名将的交手成就了名将。

一、南梁韦睿对北魏元英。钟离之战,韦睿率梁军二十万破北魏百万大军,气吞万里,堪称淝水之战后南北第一大战,奠定此后南北继续对峙近百年的基础。此战名将云集,南朝有韦睿,昌义之,冯道根,北朝有元英,杨大眼,元英此前刚刚击破梁临川王萧宏率领的北伐大军,杨大眼勇冠三军,也算是一时之选,最后韦睿借天之力水火夹击击破魏军,在绝顶高手较量中胜出。

二、荥阳之战,陈庆之七千白袍梁军破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鲁安共三十万魏军,攻克荥阳。元天穆此前刚刚与尔朱荣携手,以不满万人的契胡精骑击败葛荣号称七十万的起义军,绝非泛泛之辈,居然被陈庆之几千人打得满地找牙,陈庆之攻克荥阳以后又攻克洛阳,洛中小儿歌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连毛主席也在陈庆之传后批注道:千载之下,心向往之。

三、第一次邙山之战,东西魏名将精锐尽出。高欢十三万直接对阵宇文泰十二万人,西魏八大柱国基本都出场,东魏名将斛律光彭乐段韶参战,结果东魏惨胜,西魏府兵损失殆尽。这一战其实是两败俱伤,但高欢在尚有余力的情况下没有乘胜追击,间接导致日后北齐被北周所灭。

南北朝有哪些名将?

历史上的南北朝是南朝与北朝割江对峙的朝代。南朝大致可分为宋齐梁陈四朝。北朝由魏晋时期的五胡十六国形成,大致分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代,朝代更迭频繁。当然,有分必有合,分分合合战争不断的背后,诞生了许多耀眼的将星。下面我们列举几位比较突出的:

  1. 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初为晋朝北府军低级将领,后领兵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谯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又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运用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刘裕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是一个有作为的马上皇帝。
  2. 平定“侯景之乱”的陈霸先、王僧辩:萧衍废掉南齐萧宝卷建立南梁。萧衍晚年,引狼入室,爆发了侯景之乱。侯景最初由于南梁名将羊侃的积极防御始终攻不下内城,直到羊侃病死后,侯景才进入皇宫,萧衍本人也被奸雄侯景活活饿死。这时陈霸先,王僧辩两军会师打败了侯景。侯景之乱结束后,陈霸先和王僧辩在拥立谁为皇帝的问题上政见不合,陈霸先又杀了王僧辩自立为帝,建立南陈。
  3. 奸雄侯景的克星北魏名将慕容绍宗:高欢临终前告诉儿子高澄:“侯景统治河南十四年,飞扬跋扈,不是你所能驾驭的,诸将之中可以打败他的只有慕容绍宗。我之所以一直不重用慕容绍宗,就是想把他留给你”。侯景叛逃后,高澄重用慕容绍宗追击侯景。侯景求救南梁萧衍,萧衍派萧渊明领兵十万狙击慕容绍宗,最后被慕容绍宗一战歼灭,萧渊明也被生擒。最终慕容绍宗在涡阳之战大败侯景,侯景只剩下几百人逃到南梁。
  4. 北齐常胜将军咸阳王斛律光:率领北齐将士抵御北周,有常胜将军之称。在邙山大战以五万克北周十万大军,并射杀北周名将可叱雄,尉迟迥、宇文宪落荒而逃。而后在宜阳又大破周军宇文桀、梁士彦,退兵途中又大败宇文宪率领的追兵,俘获宇文英等人并斩杀梁景兴。从此使宇文宪不敢轻举妄动。汾水之战,斛律光又大败北周柱国木包罕公普屯威、柱国韦孝宽等北周名将,使当时北周诸将一听到斛律光的名字都害怕。可惜碰到了北齐高纬这个大昏君,听信祖珽、穆提婆之言,中了北周反间计,斛律光全家被杀。北周武帝宇文邕得到斛律光的死讯,十分欢喜,下令赦免其境内的罪犯。北周灭北齐后,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宇文邕指着诏书说:如果斛律光还活着的话,我哪能有机会跑到邺城来?
  5. 美男子,兰陵王高长恭:先打败北周杨忠与突厥联军。在邙山之战,高长恭头戴面具率领几百敢死队冲破北周包围圈,解围金镛城,一战成名。《兰陵王入阵曲》就是专门讴歌高长恭而作。高长恭与段韶、斛律光是北齐的最后屏障,最终均遭记恨惨死……
南北朝时期还有许多名将,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到此为止,下次继续。

大家还知道哪位?欢迎补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