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军师才能前十的人物都有谁?

三国时代,军事才能,诸葛亮排第一,谁可以排第二?

军师在古代军中掌管监察军务之职,主要负责为统帅出谋划策。简单来说,军师就是统帅的助手,相当于谋士、幕僚,主要是为统帅分析面临的复杂局面,提供正确的建议,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

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军师的地位很超然,有范蠡、文种、孙膑、张良、范增、陈平等知名谋士。东汉末年,群雄角逐天下,一时英才辈出,在那个战争不断的年代,名将辈出,谋士也是层出不穷。要说东汉末三国时期的军师,也是非常为人所熟知,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陆逊、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鲁肃、庞统、法正、陈宫、沮授、田丰等等,都是一时之杰。

论实力,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陆逊是能进前十的。要说军师,诸葛亮早期确实是军师,那算是他早期的兼职,单就是他早期的隆中对,让刘备鼎足而立,也是顶尖的军师了。司马懿虽然号称曹操的五大军师之一,但他早期不屑投靠曹操,直到赤壁之战后曹操强制征召了他,但曹操一直忌惮于他,终曹操一生司马懿都没有进入曹操的智囊中心。曹操死后,司马懿才算大展身手,征战四方,他也是真能熬,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架空了曹魏。周瑜、陆逊更是一方统帅,打出了威震三国,名传后世的大战。这四人地位都是超过军师的,是一方统帅,应该排除在外,真正的军师只负责出谋划策,并不亲自参与实施,就像韩信一样从没有人称他为军师。

十大军师排名

一、贾诩

贾诩是东汉末年一等一的奇士,智计百出,算无遗策。在军师中,贾诩是老大哥,他比诸葛亮大34岁,比司马懿大32岁,比郭嘉大23岁,比荀彧大16岁,比荀攸大10岁。在贾诩的一生中,跟随过董卓、李傕、郭汜、段煨、张绣、曹操,他历经的比其他人多很多,他又始终能自保于己身,进退自如。

贾诩策谋深长,能洞穿人心,擅长精确分析形势。董卓身死后,凉州军一片混乱,李傕、郭祀等人无路可去,贾诩一言决定了李傕、郭祀等人联合一举攻下长安,后又助汉献帝成功逃脱。投靠段煨时,贾诩看穿段煨表面上敬重自己实则内心忌惮,前去投靠了张绣,却使得双方都敬重自己。在张绣手下,贾诩建议张绣联合刘表,并且两次献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贾诩力劝与曹操有杀子之仇的张绣投靠曹操,曹操对两人不计前嫌,加以重用。官渡之战相持半年,曹操粮草用完,贾诩力主曹操等一个时机,后来果然一举击溃袁绍。渭南之战,贾诩以离间计轻易瓦解了韩遂、马超联盟,大败关中联军。曹操在立曹丕、曹植为世子问题上犹豫不定时,贾诩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让曹操下定了立曹丕为世子。

三国时期,贾诩真正地做到了一言改变天下局势。李傕、郭祀、张绣听从贾诩的话全都称雄一方,赤壁之战前贾诩劝阻曹操不要率大军征讨,曹操不从,结果大败而回。曹丕即位后,打算一统天下,贾诩建议他先治理好国家再出兵,曹丕不从,出兵讨伐东吴,果然无功而返。其实,在曹操后期,贾诩就知道曹操为人多疑,自己不是最早的旧臣,一直隐居自保,天下人却都十分推崇于他。曹丕即位后,贾诩位列三公之一的太尉,去世后谥号肃侯,在以后仍得以配享魏文帝庙,生死哀荣。

二、荀彧

荀彧被称为“王佐之才”,一直帮助曹操镇守大本营,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荀彧最突出的就是他的战略,是个战略大家,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也有建树,是曹操霸业中最离不开的一位谋士,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少时就有才名,被称为“王佐之才”。董卓专权后,荀彧带着家人离开了四战之地颍川,他先去冀州投靠了袁绍。荀彧知道残暴的董卓必将败亡,他也知道胸无大志的袁绍成不了事,转而投靠了曹操,此后他为曹操谋划十数年,奠定了曹操的霸业。

曹操占据兖州时,征讨徐州陶谦,张邈、陈宫乘机在兖州迎吕布反曹操。当时,曹操大军都已出征,荀彧识破了张邈说吕布是帮助曹操征讨徐州的阴谋,联合程昱保全了兖州三城。曹操回军击败吕布,不久陶谦身死,曹操打算再次征讨徐州,荀彧一番高论力劝他先败吕布平兖州,兖州大本营的巩固对曹操一统北方有着重大的意义。

荀彧最厉害的还是他的大局观。汉献帝逃出长安返回洛阳时,荀彧力劝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使得曹操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压制了袁绍等势力。战术方面,官渡之战前,孔融反对对抗袁绍,荀彧精确分析了袁绍以及他手下谋士武将的缺点,坚定了曹操的信心。官渡之战相持半年,曹操有意回军,写信问荀彧,荀彧让他坚守待机,终于一举击溃袁绍。曹操讨伐刘表时,荀彧建议他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出其不意袭荆州,成功获得荆州之地。另外一个方面,荀彧给曹操推荐了大量的人才,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杜畿等曹魏贤才都是荀彧所推荐,为曹魏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荀攸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是曹操的“谋主”。荀攸虽然是荀彧的侄子,岁数比荀彧还大,董卓进京时他就曾密谋刺杀董卓,却因事情泄露入狱。董卓死后,荀彧被免出狱,后投奔了迎汉献帝的曹操,开始了他的谋士生涯。

荀彧负责主内,荀攸主要负责主外,最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曹操征讨吕布时,荀攸献奇计水淹下邳城生擒吕布;白马之围,荀攸献奇计轻兵袭白马,使得关羽斩杀颜良,随后又丢弃粮草辎重引诱袁绍军,大破袁军斩杀文丑;官渡之战,荀攸建议徐晃截烧袁绍粮草,劝曹操听从许攸的计谋奇袭乌巢,又劝曹洪接受张郃、高览的归降,为官渡之战的胜利立下了最大的功劳。曹操欲征讨刘表时,荀攸力排众议建议先灭袁谭、袁尚,平定了河北。自跟随曹操,荀攸参与了每一次大战,算无遗策,屡立功劳。

荀攸计谋百出却为人低调,他的一生设奇策十二计,却只有钟繇知道。可惜的是,荀攸死后十六年钟繇都没有好好整理,就没有流传下来。对于荀彧、荀攸叔侄,曹操的评价是安抚内外最大的功臣是荀彧,荀彧次之,是功劳最大的两个功臣。

四、鲁肃

在江东四英中,周瑜、吕蒙、陆逊各有扬名天下的大战,唯独鲁肃没有好的战绩。其实,相比于其他三人,鲁肃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三国鼎立是离不开他的。

鲁肃并不是演义中那样被诸葛亮戏耍的团团转,被关羽吓得唯唯诺诺的老实人,他是江东的英才。鲁肃为人豪爽,有胆有识,喜好击剑骑射,擅奇计。早年鲁肃依附过袁术,但他知道袁术成不了大事就带人离去了,袁术派兵阻拦,鲁肃带人张弓搭箭加好言相劝追兵,从容离去。在他的好友周瑜投奔孙策时,他也一起前去了。孙策很赏识鲁肃,但不久他的祖母去世他回家办理丧事了,再出世时,江东已是孙权当家了。孙权也是非常赏识鲁肃,两人合榻对饮,鲁肃提出了榻上策,这是和诸葛亮《隆中对》相似但更早的战略,确定了江东未来的发展的方向。

鲁肃一生辅佐孙权,参与了前期的所有大事。赤壁之战时,江东多主降,鲁肃坚决主战,最终孙刘联军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仍是最大,鲁肃仍是坚持联刘抗曹的策略,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这其实不是鲁肃糊涂,当时江东刚占有荆州,给刘备去安抚是上策,并且拉拢了刘备,曹操听说后震惊的笔都掉了。周瑜死后,鲁肃主持军政,他镇守的地方经常与关羽发生冲突,但他总是顾全联盟大局安抚双方。刘备得了益州后,还不归还借的荆州,孙权非常愤怒,派吕蒙强行攻取了长沙、桂阳、零陵,刘备让关羽去夺回三郡。为了维持两家的关系,鲁肃约见关羽,身赴险地,单刀赴会,几次斥责关羽,最终两家达成协议,维持了两家的联盟。单刀赴会的并不是演义中的关羽,而是鲁肃,他并不怕关羽。

三国鼎立,孙权、刘备各霸一方是离不开鲁肃的。如果不是鲁肃,其他人早忍受不了关羽的步步逼迫了,没有鲁肃的退让孙刘联盟早已破灭了,早被曹操各个击破了。鲁肃也不是怕刘备一方,他只是为了大局着想。在鲁肃去世后,孙刘联盟终于走向了破裂,引发了夷陵大战,两国元气大伤。

五、法正

法正是刘备的谋主,最擅长奇谋,深得刘备信任,曹操也曾感叹独不得法正。

法正原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虽有才华,但因刘璋不擅用人而怀才不遇。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后,刘璋派张松去结交曹操,曹操一看张松为人其貌不扬非常看不上,张松一怒之下返回劝刘璋结交刘备,并推荐好友法正出使刘备。法正见到刘备后,觉得可以依靠,回来与张松密谋拥护刘备,并暗中献计助刘备拿下益州。

刘备占据益州后,法正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出谋划策,深得宠信。法正劝谏刘备娶刘璋的嫂子吴氏为妻,拉拢了士族,又劝刘备重用他不喜欢的名士许靖,为刘备博取了贤名。刘备占取巴蜀后,法正又献计让刘备夺取富庶的汉中,他随大军出征,步步夺取汉中,并在定军山设计斩杀夏侯渊,让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曹操知道夺取汉中必然不是刘备的计谋,知道是法正献计取汉中后,感叹不已。

法正和诸葛亮同是刘备的肱股之臣,但法正更受刘备宠信。在法正时期,蜀汉疆域达到最大,不过,法正终究去世得太早了,他死后刘备连哭数日。后期,刘备执意征讨东吴惨败而回,诸葛亮感叹若是法正在世,一定能阻止刘备出征,就算不能阻止也一定会跟随刘备前去,不致大败。

六、庞统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庞统是刘备帐下的重要谋士,是和诸葛亮齐名的名士,两人同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年少时并没有才名,不为人所知。名士司马徽与庞统交谈后,称赞他为“南州士之冠冕”,才为人所重视。当时,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庞统也自称擅长为帝王出谋划策。最初,庞统效力于江东,虽有才名却没得重用。刘备占据荆州后,庞统投靠了刘备担任了个县令,却因不理政事被免官,经鲁肃、诸葛亮推荐,刘备才重用于他,任为军师。

法正出使刘备时,献计让他夺取益州。刘备非常犹豫,庞统指出益州的重要性,他不夺取必为人所夺,应该抢占先机,刘备就带着他进兵益州了。本来庞统是打算趁着刘璋款待刘备时挟持刘璋直接夺取益州,刘备拒绝了,庞统又献上了上中下三条密计。最终,刘备选择了中计,假装要回荆州,引蜀中名将杨怀、高沛追杀,趁机斩杀了他们,一路直指成都。益州的夺取是庞统的计谋,不过他却没见到这一刻,围攻雒城时他就被流矢射杀了。庞统去世时,仅36岁,他的才华并没能得以发挥,刘备非常痛惜,说到他的名字就流泪。

七、程昱

程昱是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多谋善断。不同于其他谋士的文弱,程昱也是一员勇过贲育的将领,可以独挡一方,相当彪悍。

程昱是兖州东郡东阿县人,生逢乱世,有胆识有谋略。黄巾起义时,程昱就曾设计击败黄巾军,保全了家乡。最初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程昱不应,公孙瓒、袁绍交战时刘岱夹在中间,问计于程昱。程昱断言公孙瓒不是程昱的对手,但他还是没有接受刘岱的官职,而曹操占领兖州征召时他一口答应了,开始了辉煌人生。

曹操征伐徐州时,兖州张邈等人迎吕布叛乱。当时兖州只剩下鄄城、范县、东阿三城,三城也大是震动,曹操一方只有荀彧、程昱守护。程昱去游说了东阿、范县,又阻止了陈宫,最终和荀彧一起保全了三城。濮阳之战时,曹操几次失利于吕布,想要联结袁绍,程昱劝谏袁绍不能成事,阻止了他。刘备投靠曹操时,程昱看出他不是寄人篱下之人,劝曹操杀了他,却被曹操拒绝了。后来,曹操派刘备去截击袁术时,程昱再次劝谏不可借兵,刘备却早已去了,曹操后悔不已。

程昱有谋,还有勇。袁绍带兵十万进攻鄄城时,程昱只有七百人守护,他早已看穿了袁绍的心理,拒绝了曹操的援助,果然,袁绍见他兵少没敢进攻就返回了。程昱还擅于揣摩人的心理,曹操征讨荆州时,刘备去东吴求援,有人认为孙权必定会杀刘备,程昱却断定孙权一定会帮刘备,孙权果然替刘备提供了帮助共抗曹操。在曹操征讨韩遂、马超时,曹丕留守,程昱留下帮忙,力劝曹丕不杀当时叛乱的投降者,就是杀也要征得曹操同意,曹操回来后果然非常满意。曹丕即位后,本打算立程昱为三公,他却去世了。

八、郭嘉

郭嘉是曹操帐下有名的谋士,智计过人,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重大功劳。

郭嘉早年曾投靠过袁绍,他认为袁绍没有决断力就离开了。曹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荀彧向曹操推荐了郭嘉,双方相谈甚欢,自此郭嘉成了曹操的军师祭酒。

在曹操征讨北方时,郭嘉屡献奇谋。曹操欲要与袁绍对战时,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军的信心。刘备投靠曹操时,程昱建议曹操杀刘备,郭嘉以杀一人寒天下人才的心不值得,但他也觉得刘备不是人下之人,让曹操软禁他,不过曹操还是没有同意。曹操对战吕布时,郭嘉献计水淹下邳,擒杀了吕布。曹操攻打徐州刘备时,担心袁绍趁势攻打,郭嘉却知道袁绍优柔寡断不敢攻打,曹操率大军击破刘备后袁绍也没出兵。官渡之战后,郭嘉预测了孙策必定被刺客伏击,并分析了袁谭、袁尚的矛盾献计曹操假征刘表引得两人自相残杀。袁尚、袁熙逃入乌桓时,郭嘉分析袁绍对乌桓有恩必须征讨乌桓除去隐患,而许都空荡也无人敢袭,使得曹操率军征伐,其后他又建议曹操率轻骑千里奔袭,终于大破乌桓,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征讨乌桓也是郭嘉的最后一次出谋,在返回途中他就因病去世了。

在曹操所有的谋士中,郭嘉是和曹操最相知的一个人,一生算无遗策。现在,郭嘉越来越被神话了,有着“三国第一谋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不死就没有三国”等言论。其实,在曹魏谋士中,郭嘉是比不过荀令君和谋主荀攸的,经常和程昱并称,与董昭、刘晔、蒋济等人并列,而他去世太早,相比活了八十岁的程昱也是不如。至于曹操哭郭嘉,如果他听从贾诩的建议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大败了。

九、沮授

沮授是袁绍的谋士,与荀彧、诸葛亮一样,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沮授在战略战术方面都极富有远见,可惜的是沮授没有遇到明主,不然一定可以大放异彩。

沮授少时就长于谋略,开始在韩馥手下。韩馥打算让出冀州给袁绍时,沮授劝阻他不可,韩馥却没同意,沮授也因此成为袁绍部下。袁绍也不是个明主,汉献帝流落四方时,沮授就曾劝他迎汉献帝迁都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袁绍听从了就没曹操的事了,但袁绍放弃了,第二年曹操迎立汉献帝。其后,袁绍下令让四个儿子各据一州,沮授反对分立,袁绍又没同意,祸乱分歧从此开始了。

袁绍和曹操大战时,沮授提出了众多正确建议,但袁绍都拒绝了。当袁绍准备进攻许都时,沮授献三年疲曹之计,袁绍拒绝了。官渡之战时,沮授劝谏不让颜良独自领军,袁绍不听,结果颜良被斩;袁绍渡河前,沮授劝他分兵前进,袁绍拒绝了;曹操到官渡后,沮授建议袁绍打持久战消耗曹操,袁绍又拒绝了他;淳于琼押运粮车时,沮授建议派遣蒋奇支援防止曹操劫粮,袁绍还是拒绝了。袁绍成功地避过了沮授所有正确建议,最终袁绍大败逃窜,沮授被曹操擒获。到了这一步,沮授仍不投降与他有旧的曹操,曹操感叹“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最终沮授因密谋返回河北被曹操所杀。

十、田丰

在东汉末年,袁绍一度是天下最有实力的割据势力。袁绍手下武将谋士都有,谋士中的沮授、田丰、审配、逢纪、许攸等人谋略都不输于其他势力的谋士,要论忠义沮授被俘仍密谋返河北,审配死守孤城面北而死也是不输于关云长。最终,袁绍却惨败了,就因为他总是不能采取正确的建议。

田丰少年就博学多才,在冀州很有威名。最初,田丰、沮授、逢纪三人都是韩馥手下,袁绍占领冀州后,招揽了田丰,对他很是信任。袁绍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听从沮授的计谋迎立汉献帝,曹操迎立汉献帝到许都后,经常下诏给袁绍,袁绍非常害怕,派人找曹操让汉献帝迁都到靠近自己的甄城,这简直是开玩笑,曹操连理都没理他。田丰建议袁绍尽早谋夺许都,才不会受制于人,袁绍没有采纳,他唯一采纳田丰的建议就是消灭公孙瓒时。

官渡之战前,曹操征讨徐州刘备。此时许昌空虚,田丰建议袭击曹操大后方,如同郭嘉推测的袁绍拒绝了,他以儿子生病推辞了田丰。田丰非常愤怒,感叹大好时机却因小孩子生病丧失,袁绍听后也非常气愤,开始疏远他。曹操打败刘备后,袁绍又要攻打许都,田丰给的建议和沮授一样,是打持久战疲劳曹操。袁绍还是不听,田丰比较刚直,几次劝阻,终于惹怒了袁绍被囚禁起来。如果一开始袁绍攻打许昌,天下局势早已变换,但现在他被打得狼狈逃回。军士都痛哭道田丰在绝不至于此,有人认为田丰肯定被重用,田丰却知道袁绍胜了自己还能活,他败了自己只能死。田丰果然是深深了解袁绍,袁绍怕回去田丰嘲笑他,派人杀了他。

田丰和沮授等人一样,他们的悲哀是没有遇到明主,才智没有得以发展。如果袁绍能听从他们两人的话,天下局势早已不同,只是没有如果。

三国时代,军师才能前十的人物都有谁?

十大军师排名第10:田丰

田丰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曾经权袁绍迎立天子;2.出谋略,扫平公孙瓒;3.劝阻袁绍不要攻击曹操;4.曹操讨伐刘备时,建议袁绍趁机袭击许昌;5.算准袁绍派人来狱中将自己刺死。

田丰是袁绍手下最强的一位谋士,可惜大部分战略都不被袁绍采纳,还因为刚直犯上,最后被袁绍杀害。

十大军师排名第9:庞统

庞统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凤雏”与卧龙齐名;2.建议刘备攻取益州;3.曾建议刘备在鸿门宴上杀刘璋;4.曾为刘备定下上中下三条计策;5.史书中说他“算无遗策”;6.曾在酒桌上激怒刘备而后巧言化解,具有高超语言技巧;7.在耒阳县有处理各种民事诉讼的能力;8.急功冒进,被流失射死,是其一短。

十大军师排名第8:程昱

程昱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早年抗击黄巾军保全了自己的家乡;2.劝曹操杀刘备,以绝后患;3.吕布偷袭山东兖州时,保全了鄄城、东阿三县,负责曹操连个根据地都没有了;4.算准了孙权会联合刘备;5.功成名就后成功退休。

十大军师排名第7:法正

法正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提前投入到刘备麾下,做内应,让刘备取西川;2.算准刘璋抵抗不住刘备;3.劝荐刘备不计前嫌重用许靖;4.及时建议刘备攻取汉中;5.定军山,出奇计,斩夏侯渊;6.被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多次赞誉;7.诸葛亮在刘备兵败夷陵后,感叹法正,说“若法孝直在,定能劝阻主公不致如此”。

十大军师排名第6:鲁肃

鲁肃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及时逃离袁术这个烂摊子,举家投奔孙策;2.高瞻远瞩,早年就展望到江东可以立国;3.“榻上对”堪比“隆中对”,敲定江东的立国之本;4.刘表死后,极力建议孙权取荆州;5.先斩后奏,带回诸葛亮,最后促成了孙刘联合;6.力挺孙权抗曹,极力帮助周瑜出谋划策;7.孙权在门前站立等候鲁肃,足见其地位;8.演义黑他太狠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战略家。

十大军师排名第5:郭嘉

郭嘉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耀眼的“十胜十败”论;2.坚决提议曹操先灭吕布;3.算准孙策会死于小人之手;4.料到刘表不敢轻举妄动,然后让曹操扔下辎重,轻兵奔袭蹋顿;5.尘嚣尘上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6.曹操哭郭嘉。

十大军师排名第4:荀彧

荀彧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看准袁绍乃无能之辈,投靠曹操;2.算准了董卓的结局;3.曹操讨伐吕布时,曾建议先收粮食后打仗;4.世纪大战略: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5.为曹操提出“四胜”理论;6.建议曹操先评定大北方;7.刘表死后,劝曹操克取荆州,不战而屈人之兵;8.官渡之战时,明确分析出了袁绍麾下文臣武将的不足;9.后期建议曹操安抚马超韩遂;10.被曹操夸赞为“孤之子房”。

十大军师排名第3:贾诩

贾诩的主要能力体现在:1.被叛兵俘获后,以诈术躲避杀身之祸;2.劝李傕杀入长安挟持天子;3.李傕封赏,不受,避免了后续的引火上身;4.看出刘表乃无能之辈;5.“贾文和料敌先知”,是上等谋略战术;6.劝张绣再次归顺曹操;7.为曹操出谋划策,大败袁绍;8.劝阻曹操不要急躁进攻江东;9.展望到了三国鼎立的局势;10.离间马超、韩遂;11.明哲保身,最后升官至三公,封侯,寿终正寝。

十大军师排名第2:司马懿

司马懿的能力只说几个:1.劝阻曹操不要迁都;2.克日擒孟达;3.耗死诸葛亮;4.诈病;5.高平陵之变;6.打下基业,司马炎称帝。

十大军师排名第1:诸葛亮

诸葛亮的能力只说三句:1.隆中对,定三分天下;2.帮助草根刘备干到了皇帝;3.千古智圣。

最后说明一点:有很多人没给排进去,周瑜、陆逊,算统帅,陈宫、徐庶,能力一般;张昭有投降论,许攸有傲娇狂,其他一些高级谋士,如荀攸、刘晔、沮授等,太多了不好排,二十以内肯定有他们!

三国时代,军师才能前十的人物都有谁?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英雄辈出。给现代的人这样一个印象,人人都是英雄,个个皆是豪杰。这可能是三国演义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太深的缘故。按照历史记载,当时确实英雄俊才无数。排名前十我认为应该如下:

第一 顶级谋士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凤雏不出。郭嘉是曹操前期依仗的重要谋臣,连曹操都说,郭嘉之言,他找不到任何反对的理由,而且依郭嘉之谋,他稳稳的控制了北方,可以说当时天下局势已明,曹操必胜。

第二 冢虎司马懿 郭嘉死后,司马懿和诸葛亮同时出山,出山时司马懿29,诸葛亮27两人已经不在年轻。可见天下人对郭嘉的推崇和举荐在先。司马懿排在前面是因为司马懿打仗非常稳,不打没把握的仗。他平生基本未吃败仗。

第三 卧龙诸葛亮:郭嘉死后,诸葛亮司马懿二人出山,都为他们的君主献言献策,显示出了高超的智慧。后来就是二人的龙争虎斗。诸葛亮天纵奇才,可惜在军事上放不开,又缺决断,还会用错人。虽然司马懿在他死后都被涮了一把,司马懿依然感叹,诸葛亮乃天下奇才。他的智慧比起司马懿的之才,缺一点拙朴大气。

第四 凤雏庞统 凤雏与诸葛亮齐名,可惜他没有诸葛亮帅气,他矮小面丑有时有些口吃。但正是他的谋略让刘备站稳了荆州,能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庞统的才学,可媲美战国时的顶级策士。

第五 武帝曹操 曹操少年时便熟读兵法,被誉为乱世枭雄,为人雄谋伟略,又奸诈多疑。他的丰功伟绩已经为现代人津津乐道。他排第五是因为司马懿给他很多建议有些当时他没听,后来才后悔。从而致使全国统一晚了百年。

第六 都督周瑜 周瑜之才若不是诸葛亮协助又怎么能打败曹操呢,不过他和诸葛亮一起,赢了赤壁,也赢得了身前身后名。

第七 吴王孙权

第八 王佐荀彧

第九 神人左慈

第十 幼麟姜维

后四位大家耳熟能详,不再赘述。个人愚见,请各位赐教。

三国时代,军师才能前十的人物都有谁?

第一:郭嘉

第二:贾诩(据说这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物了,无论政治还是军事)

第三:司马懿

第四:周瑜

第五:诸葛亮

第六:陆逊

第七:庞统

第八:荀彧

第九:鲁肃

第十:徐庶

这是个人观点,因为三国时期人才济济!

三国时代,军师才能前十的人物都有谁?

军师泛指三国时期一批为主公出谋划策的人,也称为谋士,无论是战术谋士还是战略谋士,统称为军师,而且军师这一官职就是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出现的,比如诸葛亮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军师中郎将,另外还有郭嘉的第一个官职是军师祭酒,他们都是标准的军师。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能够作为谋士的人非常多,魏、蜀、吴三大政权都有不少,在三国时期的各个战役中,无一不活跃着军师这样一批人,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主公出谋划策,正是这些计策决定了战争的最终胜负。

曹魏方面的军师或者谋士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司马懿、刘晔、蒋济、钟会。

蜀汉方面的军师或者谋士有: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谡、马良。

东吴方面的军师或者谋士有:鲁肃、陆逊。

袁绍手下的军师或者谋士有:沮授、田丰、郭图、许攸、审配、逢纪。

吕布手下的军师或者谋士有:陈宫。

曹魏五大谋臣

如果以正史排名的话,三国排名前十的军师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名:诸葛亮

上榜理由:隆中对战略规划几近实现,第四次北伐以谋略击败一生从无败绩的司马懿,同时射杀张郃。

诸葛亮是战略级别的军师,考虑问题比一般人看得远,隆中对战略规划了刘备集团十余年的战略规划,这也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成功且非常详细的战略,而且在刘备并不完全执行的情况下,隆中对战略几乎就要成功,要不是刘备自以为是,严格执行隆中对战略,统一天下也有可能。

隆中对要求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刘备完成了,虽然荆州只有三郡,但也算战略要地了,隆中对要求刘备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刘备基本上是同意执行,隆中对要求刘备等到天下有变,再两路大军北伐,刘备没有执行,最终丢荆州,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实力。

诸葛亮几乎是个全才,以弱小的蜀汉实力作为条件,前后七年时间五次北伐,主动进攻曹魏,以攻为守,尤其是在北伐中诸葛亮击败了从未战败的司马懿,用计谋引诱司马懿在卤城之战决战,最终诸葛大败司马懿,即使是撤军时,诸葛亮又使用计谋欺骗了身经百战的张郃,能够击败司马懿和张郃的人,在整个三国绝对称得上第一名。另外诸葛亮有一部军事著作《便宜十六策》流传于世。

诸葛亮

第二名:荀攸

上榜理由:荀攸是战术大师,负责制定曹操所有的作战计划。

荀攸是个很特别的谋士,是曹操手下唯一的战术大师,什么叫战术?战术就是针对具体战役,提出具体的指导和进行战争的方法,包括一系列具体的动作、指挥、行动、后勤、谋略等,用今天的话说,荀攸就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和奇谋妙计的军事参谋,负责制定具体的战略战术。

打个比方,曹操打白马之战,荀攸献计应该怎么打?派出谁去打?流程是什么?荀攸都能说得清清楚楚,这就像一个现场排兵布阵的军事参谋,荀攸不仅仅在曹操手下非常特别,而且在整个三国也是非常特别的,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

荀攸参与了曹操早年的所有战争,从征吕布、攻张绣到官渡之战,比如征吕布建议曹操:吕布锐气已失,只要坚持吕布必败,白马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之计,延津之战荀攸献计以辎重引诱袁军,再大举击败对方,当曹操面临北进还是南征的战略选择时,荀攸明确告知曹操应该先北进,再南征,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很少有人知道荀攸生前还整理有奇谋计策12计,只有钟繇知道,可惜后来失传。

荀攸

第三名:郭嘉

上榜理由: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善于出险计。

郭嘉是一个不修边幅、生活随意,但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的谋士,在曹操手下的官职是军师祭酒,也就是首席谋士的意思,郭嘉成功预测孙策之死,神一样准,又成功预测曹操北征乌桓之际,刘表会阻止刘备偷袭曹操的后方,让曹操免却了后顾之忧。

郭嘉还善于提出险计,剑走偏锋,比如北征乌桓之战,当所有人认为不可行的时候,只有郭嘉认为可行,在进军的路上,郭嘉还要求曹操加快进军速度,轻兵上阵,兵贵神速也是郭嘉提出来的,郭嘉还给曹操提供了击败袁绍的十胜十败战略之说,从理论上解决了曹操击败袁绍的理由。

郭嘉

第四名:贾诩

上榜理由:神机妙算,算无遗策。

贾诩是个非常聪明,而且洞悉人性的人。

贾诩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厉害的谋士,而且对人性研究非常厉害,能够看透人的内心,透过现象看本质,但贾诩同时也是一个小心谨慎,明哲保身的人,为人非常低调,尽管害死了曹操的长子,却能得以善终。

贾诩的第一计是在董卓被杀后给李傕、郭汜出了个主意,让他们聚拢残兵杀向长安,最终获得成功,贾诩原本是因为自保的计策,却引发了东汉朝廷的另一场浩劫,贾诩的第二计就是宛城之战,先让张绣投降曹操,然后来个突然袭击,把曹操打得大败,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第三计就是准确判断曹操撤军后会亲自断后,第一次劝张绣不要追,第二次再劝张绣一定要追,结果料事如神。

贾诩最厉害的就是劝张绣投降曹操,张绣都杀了曹操的长子,贾诩还敢劝,说明贾诩看得很准,之后贾诩还在曹操征关中献上离间计,助曹操击败了马超、韩遂,在赤壁之战中,贾诩曾经劝曹操先休养生息再攻打刘备和孙权,可惜曹操不听,最终惨败。

贾诩一生的计策都是成功的,如果曹操听贾诩的建议,真的能改变历史。

贾诩

第五名:法正

上榜理由:善于奇谋,助刘备汉中之战斩夏侯渊。

法正是在投靠刘备才受到重用的,法正敏锐地看出曹操在夺取汉中后没有乘胜南下攻要益州,是因为曹操的后方出了问题,之后又向刘备提出攻打汉中,并相助刘备取得战争胜利,这可是刘备平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曹操,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荣耀,而法正是首功。

第六名:庞统

上榜理由:善于谋划,助刘备夺取益州。

庞统可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庞统的特长就是军事谋略,刘备拿下益州,庞统居首功,庞统为刘备入川提供了战略思想,劝刘备在面见刘璋时拿下刘璋,可刘备不愿意,后来又给刘备提出了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相助刘备成功拿下益州。

庞统

第七名:司马懿

上榜理由:典型的两面派手法,一面忽悠人,一面率军进攻,司马懿用这个办法消灭了孟获、辽东公孙渊、曹爽、王凌。

司马懿在谋略方面不如他的领军能力和政治能力,所以才会在军师级别排在第七名,司马懿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就是平定孟达的叛乱,司马懿用的方法就是一面写信欺骗并安抚孟达,一面急行军,突然赶到新城,给孟达来了突然袭击。

司马懿平辽东也是如此,声东击西之计,再配以主动示弱,再加上公孙渊也确实没啥能力,被司马懿击败斩杀,司马懿平定淮南王凌的叛乱和平定孟达是一样的套路,欺骗+急行军,司马懿这个方法很奏效。

司马懿

第八名:沮授

上榜理由:最早提出迎立汉献帝的人,提出三年疲惫曹操的计谋

沮授本来能做个很厉害的谋士,可惜跟错了老板,很多才能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排名非常后,沮授是袁绍阵营最早提出迎立汉献帝的人,可惜袁绍不听,沮授还给袁绍提出了统一河北四州的战略规划,袁绍听从了,很快就击败公孙瓒,统一河北四州。沮授还给袁绍提出了打败曹操的战略方针,袁绍还是不听。

如果沮授跟了个英明的老板,比如曹操或刘备,那沮授的才能就能发挥出来。

第九名:鲁肃

上榜理由:最早提出东吴战略规划的人。

鲁肃是东吴的战略规划师,为孙权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这个战略比隆中对早了七年,鲁肃给孙权规划了江东集团的战略,才让孙权在面对天下政治形势时,游刃有余。

孙权与鲁肃

第十名:刘晔

上榜理由:眼光独到,计策正确,可惜曹操与曹丕都不采用

刘晔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刘晔的能力可不小。刘秀是皇族之后,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曹操拿下汉中张鲁后,刘晔建议曹操立即攻打益州,可惜曹操不听,要不然哪来的三国鼎立。

夷陵之战前,刘晔预测刘备会发动攻打孙权的战争,而魏国朝廷只有刘晔这么认为,其他人都认为关羽死后,刘备没能能力攻打东吴,也只有刘晔预测准确,在夷陵之战期间,刘晔又向曹丕提供正确的战略,就是让曹丕联合刘备一起攻打孙权,只要灭亡了孙权,那天下就归魏国统一了,可惜曹丕又不听,可能是刘晔的皇族身份阻碍了他在魏国朝廷的上升,也得不到曹魏皇帝的信任。

三国时代,军师才能前十的人物都有谁?

第一位诸葛亮,第二位荀攸,第三荀彧,第四郭嘉,第五位程旻,第六位庞统,第七司马懿,第八位鲁肃,九位田丰,第十位贾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