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伯虎为什么会卷入弘治会试泄题案?

明朝有个著名的旅行家叫徐霞客,他一辈子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还写了一本60万字的旅游攻略《徐霞客游记》。

很多人就不明白了,徐霞客不用工作吗?没有家庭负担吗?房贷车贷不用还吗?你别说,人家还真不用!因为他们家数代人,全都是江阴当地的巨富。可以说,有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那么徐霞客和唐伯虎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事儿要从徐霞客的高祖(爷爷的爷爷)徐经说起了。

一、徐经和唐伯虎太高调了。

唐伯虎我们太熟悉了,正儿八经的苏州第一才子,诗词文章,绘画写字,无所不通。而且他曾经考取了苏州府府试的第一名,应天府乡试的第一名,高中解元(举人第一名)。很多人都认为,以唐伯虎的天资,到京城考一个会员乃至状元回来,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唐伯虎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的行事风格十分放浪形骸,毫无拘束,可谓是高调到了极点。

徐经倒是没有唐伯虎的才华,但也是自幼饱读诗书,也考中了举人。最关键的是,徐经他们家是江阴著名的巨富,老有钱了。有钱又有点才华,这就比较容易交朋友了。因此徐经和苏州第一才子唐伯虎很快成为了莫逆之交。

公元1499年,徐经就约上好友唐伯虎,一起前往京城,参加这一年的会试。通过会试考试的人,被称为贡士,其中贡士中的第一名,被称为会员。

这和大家所了解的不同,贡士还不是进士。只有再通过殿试的朋友,才能被称之为进士。而进士中的第一名,则被称为状元。

别以为通过会试就很容易了,明朝平均每次会试,在全国只录取300名贡士而已。由此可见,这种全国性的考试,难度不是一般大啊!

可是徐经和唐伯虎对此却十分有信心,他们一路上吃喝玩乐,别提多逍遥自在了。由于徐经比较有钱,还特别请了一帮随从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哪怕是到了京城,徐经和唐伯虎的这种行为,都没有收敛一些。这就让很多人感到眼红了,不少人开始对他们指指点点,其实这就是悲剧的开始。

二、泄题案子虚乌有,但必须要平息士子们的愤怒。

这一年会试的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这两位都是饱读诗书的老前辈。因此他们出的试题,难度相当高。

可是在批阅试卷的时候,有两张卷子引起了程敏政的注意,这两张卷子恰好能切题行文,程敏政也是个大嘴巴,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两篇文章,定是唐伯虎和徐经所作。

说完这话,不光大家懵了,就连程敏政也懵了。他不知道的是,这句话,不仅害了他自己,还害了唐伯虎和徐经这两个年轻人。

由于听到这话的人比较多,所以很快就传开了。传到最后,士子们纷纷宣称,程敏政收了徐经和唐伯虎的好处,提前拿到了试题。

说实话,这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为国选材都能造假的话,那明朝岂不是要完犊子了?因此事情很快传到了明孝宗朱佑樘那儿。

明孝宗大怒,下令彻查这件事。结果查了所有录取者的试卷后,发现唐伯虎和徐经都落榜了,并不在录取者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作弊的事情,纯属子虚乌有。可唐伯虎和徐经那嚣张的势头,让士子们很不爽,因此大家不依不饶,认为不给个说法,足以说明唐伯虎和徐经头上有保护伞!

事情一下子闹大了,大家还真的查出了一些猫腻。原来考试之前,程敏政、徐经、唐伯虎三人之间,还真的有交集。徐经入京以后,曾经给程敏政送去了见面礼,唐伯虎也曾经开玩笑似的,用1枚金币,向程敏政这位老前辈讨要一篇文章,送给他乡试的主考官梁储。

这下好了,士子们可不管那么多细节,既然他们有作弊的嫌疑,那就必须要治罪。为了平息众怒,明孝宗只能对他们作出了处罚。

程敏政被罢了官,没多久就活活气死了。徐经和唐伯虎被剥夺了考科举的资格,打发回原籍充当小吏了,类似宋江在县衙里的那种职位。

三、唐伯虎的确是苦中作乐。

说实话,这事儿唐伯虎的确是被坑惨了。如果他没有那个有钱的朋友徐经,说不定他能考上贡士,成为朝廷栋梁之才。

可偏偏事与愿违,他这个鼎鼎大名的苏州第一才子,居然再也没有参加科考的机会了!这就好比永久禁止一个奥运会热门夺冠选手,参加奥运赛事一样悲惨。

唐伯虎有点儿气不过,回去以后也不愿意到县衙上班,整天在家喝酒作画。在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里,有那么一个桥段:唐伯虎虽然有8个老婆,可回到家以后,他依旧高兴不起来,因为这8个老婆整天赌钱,一言不合就要吊房梁。

其实现实中的唐伯虎也是这种苦中作乐的态度,自从没有了前途以后,唐伯虎似乎就认命了。对普通人来说,这或许没什么,大不了找份工作继续过日子。可那是唐伯虎啊,那是苏州第一才子啊!

所以说,唐伯虎的痛苦,我们是很难理解的。而他的妻子显然也不太能理解,她觉得唐伯虎应该出去找份工作,好好负担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只可惜唐伯虎并不是我们这类普通人,他心里装着的惆怅,是我们难以理解的。

公元1494年开始,唐伯虎的父亲、母亲、原配妻子徐氏、儿子、妹妹等亲人,全都先后去世,这对唐伯虎的打击已经非常大了。

好不容易振作起来,打算在1499年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又落得这么个下场,你觉得唐伯虎还能振作起来吗?

因此唐伯虎自此休妻,浪迹江湖,靠写字绘画为生。整天纵情于酒色之中,虽然笑得很开心,实际上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总结:再次振作,结果差点入坑。

唐伯虎的运气简直差到了极点,公元1514年,唐伯虎在好友们的劝告下,好不容易振作了起来,打算好好过日子。

结果这一年宁王朱宸濠却将他聘请到了自己的幕僚之中。这本该是好事啊,毕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可唐伯虎来了以后,才意识到,朱宸濠这家伙是要造反啊!

唐伯虎差点吓傻了,立马开始装疯卖傻,总算是被宁王朱宸濠给放走了。没多久,王阳明便带兵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叛乱,唐伯虎算是躲过了一劫,自此再也不考虑什么仕途上的事情了。

值得一提的是,1499年,唐伯虎因为作弊风波被处罚,同年王阳明却考上了进士。16年以后,两人因为宁王朱宸濠,再次有了交集。

劫后余生的唐伯虎,似乎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他开始认真创作作品,不再游戏人生。虽然人生短暂,却也可以通过取悦自己,获得精神上的富足。

历史上,唐伯虎为什么会卷入弘治会试泄题案?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唐伯虎卷入弘治会试泄题案,表面看起来,唐伯虎实在太冤枉了。一个学渣作弊,硬是把一个学霸活生生拖下水了。而且不单单毁了一个学霸,还毁了大明的另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程敏政。

这件事情当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要说在整个事件中,谁最亏?程敏政其实可能比唐伯虎更亏得慌。

要知道程敏政那才是真正的科大少年班的牛人啊,13岁就被钦点进入翰林院;19岁就中了顺天府乡试头名头甲;23岁就考中成化2年的1甲2名进士。44岁,迁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按说这就是未来内阁首辅的候选人啊。但是到了弘治年间,程敏政的仕途虽然也一直走上坡路,但实际上并不顺利。

弘治元年就当头一棒,汤燕刚保举程敏政“进贤”,结果就被王篙等人给参了。结果是相当可怕的,程敏政直接卷铺盖回家了,回家了……但是时隔5年,在一帮好基友郎中陆容、给事中杨廉、进士夏超、锦衣千户叶通的“申诉”下,程敏政又被起复了。而且逐渐又开始官运亨通了,弘治11年,又被提拔礼部右侍郎,任《大明会典》副总裁,专门负责内阁的各类官方文书。

所以从程敏政的履历,大家应该可以看出,程敏政本身就是一个身在旋涡之中的人,朝局之中,波涛汹涌。

弘治12年春天,和大明鼎鼎的另一个科大少年班的牛人李东阳一起负责主考礼部会试。旋即便发生了著名的“弘治会试泄题案”。

其实弹劾程敏政卖题给唐寅和徐经的给事中华昶(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华太师)有没有实锤呢?并没有!徐经有没有买到题呢?按道理学渣有钱,应该是买到的,但是是不是真的买的程敏政的门人的呢?未必!这个事情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但是从结果推导回来,背后逻辑异常清晰。

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唐伯虎只不过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而已。他并不是这件事情的主角,戏份甚至不如徐经。

事实上,同年正月,内阁的李东阳和刘健就被人参过“杜绝言路,嫉贤妒能”。3月份就出现了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敏政的事情。那么华昶的背后究竟站着谁?可能未必真的就是那帮言官集团!

李东阳在弘治14年到弘治18年就一直玩上书要求退休的把戏,然后不断被弘治驳回。李东阳是真的也被言官们逼得不愿当着首辅吗?

但是这个案子的处理结果非常有意思,弘治让李东阳来查办这个事情,结果就是,徐经、唐寅都被踢出局,而且剥夺了他们科举考试的权力。并且将程敏政、华昶、徐经、唐寅全部下狱。这是三个神操作啊!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这不只是李东阳怕言官集团的疯狂舆论吧。

判决下了,但是奇怪的事情就是案情竟然没有最终清晰起来,反而越来越糊涂了。更关键的是程敏政尽然在监狱里长了个大毒疮,弘治皇帝派人送药慰问了一下,结果程敏政竟然死了,死了……所以炒米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场政治阴谋。

但是为什么偏偏是唐伯虎卷入这个事件呢?

唐伯虎有很明显的性格缺陷。这种缺陷却不独独是唐伯虎一个人的,他体现在很多文人身上。格狂傲又识人不明,酿成一生悲剧。唐伯虎出名太早,性格狂傲,容易受人嫉妒;平时不修边幅,不注重身边的细节,容易得罪身边的人,遭人记恨;识人不明,好好的学霸跟学渣做朋友,结果留人口实。

其实唐伯虎这次遭遇,其实是好事。因为就他这种性格,实在也不适合官场。他进入官场之后程敏政就是例子,下场只会比程敏政更惨。所以到了后来“宁王之乱”的时候,他只能装疯卖傻,逃出生天,但是看穿世事,追求精神自由去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历史上,唐伯虎为什么会卷入弘治会试泄题案?

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虽然影视剧上把唐伯虎塑造的风流倜傥、放荡不羁,但是他的一生却是充满坎坷。

究其原因,和科考泄题案脱不了干系。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唐寅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商贾家庭,父亲虽为商人,却希望子弟能考取功名。

唐寅自小聪慧,少年就有才名,但是他性子放荡,不怎么努力。

父亲去世后,他更是无拘无束,天天喝酒玩乐。

之后,他又经历了儿子早夭,爱妻病故等一系列打击,使他更加放荡不羁。

好友祝允明见他这样,便规劝他好好读书。

唐寅听他劝告后,闭门苦读一年,果然于弘治十一年(1498)考中了江南乡试第一名,夺得“解元”。

唐寅乡试时的考官是梁储,看了他的试卷后,十分喜欢。

还朝后,又将唐寅的考卷交给了詹士程敏政看。

程敏政看后,也非常喜欢。便将唐寅收到自己的门下。

第二年会试的时候,唐寅与江阴考生徐经同船。

入京后,二人又住在了一起。

坏就坏在了这个徐经身上,他竟然贿赂了程敏政的书童,偷到了考题。

结果,案发被查。

而唐寅和他同船又同住一客栈。

同时,他又是程敏政的学生。

结果,唐寅便受到了牵连,被抓到了监狱。

虽然,后来朝廷并没有找到唐寅和程敏政勾结的证据。

但因为唐寅是程敏政的学生,最终被取消了科考资格,并发往浙江去做小官。

唐寅也有个性,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拒绝去浙江当官。

从此,便回到了老家,再也对功名没什么期望了。

之后,他便离家远游,寄情山水。

经过一番游历回到家后,在苏州桃花坞筑“桃花庵”,进行诗画创作,以卖画为生。

他沉溺酒色,贫病交加,最终在54岁时去世。

历史上,唐伯虎为什么会卷入弘治会试泄题案?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历史上的唐伯虎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他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后来,他结识了江阴巨富徐经,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徐霞客的曾祖父。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童,事先得到了试题,因此试卷答的非常好。而当时的主考官程敏政试题出的非常冷僻,很多人答的都不好,唯有唐伯虎和徐经两份卷子答的好。程敏政早就知道唐伯虎的才华,便高兴的对人说:“这一定是唐寅的卷子”。

结果就这么一句话,就被人抓住了把柄,就有人向皇上报告说这次的考试有假,唐伯虎和徐经事先贿赂考官得到了考题。皇帝震怒,将唐伯虎、徐经和程敏政押入大牢。

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唐寅诗风相当特别,据说他早年曾下苦工钻研过《昭明文选》,除诗文外,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因此,他有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