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战役中日美双方的指挥官分别是谁,整场战役双方的伤亡如何?

二战中,史上最庞大的陆军对弈,应该就是苏德之间的较量了,双方都出动了几百万大军,声势浩大。而史上最庞大的海军对决,自然是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了。

其实太平洋战争,也是决定二战未来走向的重要战争。当时日本想要霸占整个太平洋,以此垄断这里的海上贸易和陆地资源。这事儿老美肯定不答应啊!

早在日本拿下东南亚,触碰到老美在东南亚地区的橡胶利益时,美日之间的关系就十分紧张了。结果美国一怒之下,切断了日本90%以上的石油供应。

日本是个石油消耗大国,可他们国内也没有大油田,基本全靠进口。美国这么一出,直接把日本给干蒙圈了。这还怎么玩?

美国给出的条件是,让日本恢复到1937年以前,也就是二战爆发以前的势力范围。退出中国地盘和东南亚地盘。好家伙,这么多年就白干了?日本肯定不甘心啊,与其功亏一篑,倒不如放手一搏。

谁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日本人还非得在上面掐一把!就这样,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就这么爆发了。紧接着美国对日本宣战,正式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阵营。太平洋战争也就开打了。

一、硫磺岛只有20多平方公里,为何是必争之地?

其实在1945年1月吕宋岛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已经失去了获胜的可能。当时美军已经占领了塞班岛,而且总是以这里作为基地,空袭东京。

这可把日本人搞烦了,说实话,这些大大小小的岛屿就是一艘艘永不沉没的航母,在海军空战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个时候,硫磺岛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这里虽然只有20多平方公里,但是向北距离东京1200公里,向南距离塞班岛1100公里,等于就处于东京和塞班岛之间。

所以说美国要想在塞班岛对东京发起空袭,势必会遭到硫磺岛日军的干扰。硫磺岛的日军战斗机,甚至经常冲散美军轰炸机群。

由此可见,美国要想征服日本,势必要先拿下硫磺岛。而日本要想挡住美国的进攻,守住硫磺岛也是关键。现在你知道了吧?这里是双方的必争之地。

二、美日双方投入了多少人?指挥官都是谁?

吕宋岛战役中,日本海军基本毁于一旦了,压根就没有多余的人马来支援硫磺岛。因此硫磺岛上的日军,一共有2.3万人,此外还有30多架飞机,这就是全部家当了。

负责带领这支队伍的将领,是日本的粟林忠道中将。

说实话,粟林忠道所带领的这支部队,其实就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凑拢班子,2.3万人当中,有不少是老人和小孩,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

当然了,这支部队里也有能人,奥运会马术冠军西竹一男爵,所带领的战车联队,便是粟林忠道手里的精锐。西竹一可是世界级的偶像,后来得知西竹一战死在硫磺岛以后,不少美国人失声痛哭。

出发前,粟林忠道就曾经对自己的妻子说过,自己可能不会活着回来了,但是他一定会对得起家族的武士门风。

反观美军这边,累计出动了11万海军陆战队。他们的指挥官分别是霍兰·史密斯上将和尼米兹上将。

相对来说,无论是总兵力、武器装备,还是战争的大环境,都对美军有很大的好处。反观日军,其实已经是在做垂死挣扎了。可这场战役,为何打得如此凄惨呢?

三、硫磺岛战役,号称太平洋上的绞肉机。

粟林忠道其实也预料到了战争的结局,打到这个程度,还没这点觉悟,恐怕他也不配在这个位置上呆着呢。但是粟林忠道也明白,硫磺岛是美国进攻日本本土岛屿中的第一个岛,他必须要尽全力守护好这里。

粟林忠道在岛上修建了若干掩体工事,究竟有多夸张呢?据统计,日军在岩石当中,开凿出了1500多座石室工事,此外,还修筑了超过18公里长的地下隧道。

要知道硫磺岛一共不过20多平方公里,等于说硫磺岛上的整个山体,基本都被日军给掏空了。除了这些工事,就连炮兵的阵地,也都建成了半地下的那种,可以大大提高炮兵的生存几率,以及反击能力。

除此以外,粟林忠道还吩咐人在海滩上,埋设了大量地雷。只要美军登陆,就会引起连锁爆炸。岛上为数不多的日军,构成了非常严密的火力网,其中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等重火力,都是在精密计算后部署的。

可以说,为了保住硫磺岛,粟林忠道可谓是煞费苦心了。接下来就看美军的表现了。

1945年2月16日,美军开始空袭硫磺岛。在美军看来,拿下这座小岛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先进行密集的空袭轰炸,把小岛给炸平了以后,再上去插个小旗帜就行了。

结果投入了大量炸弹以后,第一批美军开始登陆。可刚上了沙滩,美军就发现不对了,被炸得松散的沙滩上压根就不能挖散兵坑掩护自己,结果这批美军,就跟活靶子一样,被岛上的日军全部击毙。

这回美国人才意识到,刚才投入的那么多炸弹,压根就没能伤到日军分毫。人家躲在地下室里非常安全。接下来的战斗,就非常残酷了。

美军要想拿下硫磺岛,就必须派遣源源不断的士兵登岛,虽然有密集的火力掩护,但是死伤惨重的现象依旧非常严重。

有点战斗经验的连排班长,基本全部阵亡。登岛的普通士兵一眨眼功夫就成了部队的军官了,因为他们的领导全部牺牲了。

为了减少损失,美军甚至将护航航母的舰载机、塞班岛上的轰炸机全部派了出来对登岛美军进行掩护。24000多吨炸弹终于把日军打得只能躲在坑道中,一出来就成炮灰。

为了争夺机场,美军和日军甚至展开了一个多小时的白刃战,146名美国大兵在夺取机场以后,只剩下了不到50人。而这样的白刃战,在硫磺岛战场上,随时可能上演,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日军会从地下哪个地方钻出来。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已经红眼了,美军配备了大量喷火器,将日军当成了烧烤摊上的烤肉一般炙烤。躲在坑道中会被活活烧死,爬出坑道来,则会被子弹射穿。

这下日军算是没辙了,可就算是这样,还是有大量日军,浑身上下捆满手雷和手持喷火器的美军同归于尽。

战争打到最后,粟林忠道也觉得无计可施了,因此带着最后一批人,发动了最后一次自杀式冲锋。期间粟林忠道本人,在负伤以后,不堪成为俘虏,选择切腹自尽。

这场战争,双方打了36天以后,才算勉强结束。即使主帅阵亡了,还是有不少残余日军,躲在暗处与美军斗智斗勇。

总结:死伤情况如何?

硫磺岛战役打下来,日军阵亡2.2万人,只有1千人左右活了下来,选择了投降。美军这边阵亡了0.68万人,此外还有2.2万人负伤。

从阵亡比例来看,美军还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日军基本被全歼了!不过从伤亡总数据来看,美军的这场胜利,几乎是惨胜。

拿下硫磺岛以后,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的计划,就非常顺利了。这里就是美军登陆日本本土的桥头堡。不过经历过那场战斗的美国士兵,在回忆起硫磺岛上的日军时,依旧惊魂甫定,他们觉得日军在某种思想的控制下,实在是太疯狂了。

硫磺岛战役中日美双方的指挥官分别是谁,整场战役双方的伤亡如何?

著名的“卡巴刀具公司”为了纪念“硫磺岛战役”50周年而制作的海军陆战队限量版“博依猎刀”,刀身上刻有“竖旗像”。

硫磺岛战役是美军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当中唯一一次伤亡大于日军战役!整场战役美军一共战死6821人、伤21865人,这样大的伤亡代价换来消灭日军22305人、俘虏1083人,最终夺取硫磺岛。栗林忠道中将是日军硫磺岛战役的指挥官,他早年间在美国学习进修过,后来出使美国,他和山本五十六一样是日本军队中的“知美派”,见识过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从心理不愿意与美国作战,但是大本营里掌权的都是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他属于人微言轻的角色,战役最后一刻他往大本营发出了绝命电,当时日本人认为他已经死了,随即追授“大将军衔”。霍兰.史密斯上将,是美军“两栖战之父”,他在硫磺岛战役时是中将,负责指挥陆军、海军陆战队6万人实施登陆战。

整场战役当中美军在海空力量和陆军(陆战队)的技术装备大大优于守岛的日军的条件下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实在不令人满意。 硫磺岛战役美军高伤亡的原因比较复杂,总体归纳为两条。

第一:就是日军构筑了坚固的洞穴式防御工事,其守岛指挥官‘栗林忠道中将’,早年间出使过美国,对于美国的工业能力和战争潜力有深刻的了解,仔细研究过美军在“瓜岛”、“塞班岛”战役期间所使用的战法...根据美军的特点决定守岛日军放弃滩头歼敌的战法,改用以坑道、洞穴为主的防御体系,力求最大限度的杀伤美军有生力量!

美军飞机航拍的照片,下面这个像碗一样的山就是战役中争夺非常激烈的“折钵山”,为了抵御美军的火力打击,日军从山顶开始往山脚下延伸构筑了多达9层防御工事和坑道,整座山被掏空了!由于是硫磺岛上的制高点,日军的火力可以覆盖到岛上的任何区域。 也正是日军构筑了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坑道,加之美军还不擅长“掏洞作战”,给夺岛作战带了巨大的障碍和伤亡。 美军喷火兵是包括硫磺岛在役内所有岛屿争夺战的主要兵种,如果没有火焰喷射器的巨大威力,美军的伤亡会更大!

第二点:美军虽然在技术装备上处在绝对的优势,但火力发挥并不好,这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关,当时的航弹和炮弹大多采用机械触发引信,这种引信灵敏度低、引爆炸药的效果并不好,甚至由于制造质量的问题“瞎火率”非常高! 而日军在构筑工事时,由于材料缺乏用岛上的火山灰拌上水泥后进行灌浆加固...虽然强度不够,但这种材料凝结之后形成了意外弹性,当美军航弹、炮弹打在工事上时瞬间被弹开几十米开外,爆破效果大打折扣!“密苏里号”战列舰刚刚服役不久就参加了硫磺岛战役。

美军虽然在火力上处于绝对优势,但是日军的工事太多加上自己所用弹药性能不佳,造成了自己巨大的伤亡。有看官会问,既然硫磺岛这样难打为何不使用麦克阿瑟将军的“蛙跳战术”?利用美国海空军的优势将岛子围困起来,最后将鬼子饿死不就得了?实际上美军也不愿意去打死人太多登陆作战,但是硫磺岛的地理位置是在是太重要了!上面图片里:橙色箭头所指是已经攻占了的“塞班岛”,绿色箭头所指就是“硫磺岛”,美军攻占塞班岛之后在岛上建成了B-29轰炸机基地,从这里起飞去轰炸日本本土,但是硫磺岛正好位于中间,日军也在上面建有机场并且多次起飞战斗机拦截美军的轰炸机,甚至还派出飞机轰炸塞班岛上的美军机场,虽然没造成太大的损失,但是“如鲠在喉”!必须拔除消除威胁,更主要的是夺取硫磺岛后利用日军原有的机场,可以使美军的轰炸机更加靠近日本本土,轰炸将会缩短航程…。夺取硫磺岛之后,美军如愿以偿的扩建了日军的元山机场,图片里可以看到P51战斗机和B-29轰炸机…远处就是争夺激烈的“折钵山”。

总得来说,美军夺取硫磺岛的战略目的达到了,但是日军的疯狂也给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之后来的“琉球群岛战役”也给美军造成的巨大伤亡,才使得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硫磺岛战役中日美双方的指挥官分别是谁,整场战役双方的伤亡如何?

硫磺岛长约8000米,宽约4000米,形状就象一条火腿。面积20平方公里。岛的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却的死火山,叫折钵山,海拨160米,全岛终年喷发着雾气,硫磺味弥漫着全岛,故而得名。且全岛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火山灰,这给后来美军抢滩的机械部队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二战期间的1944年,美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着手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实行长距离空袭,由于航程自马里亚纳群岛至日本全长达1500海里。而B-29轰炸机就只能携带3吨炸药,只占B-29携弹总量的30%。也由于航线太长,战斗机无法护航。因此B-29只能在8000米到9000米的高空进行轰炸,实战效果很不理想。

如果战斗机能在硫磺岛起飞、加油、维修;那么此距东京就只有650海里,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是630海里。这样,硫磺岛便成了中间的位置。如果硫磺岛由日本人掌控,日军不仅可以预先向东京预报,而且可以实施战斗机拦截。日军的飞机不但在硫磺岛上起到了上述二种作用,甚至还派战机起飞前往塞班岛进行袭击。于此,硫磺岛成了美军进攻东京的障碍,美军势在必得。日军势在必守。这样天然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发生争夺战役,可并不是一件小事。

1944年4月17日,美陆军航空司令阿诺德上将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攻占硫磺岛的请求,美参谋长联席会议随即同意这一请求,责成太平洋战区担负此项作战任务。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为就近指挥,将尼米兹的指挥部从珍珠港移至关岛。

1944年10月初,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全部参谋人员就将进攻硫磺岛的计划制订了出来。

而日本去硫磺岛督战指挥的是久经沙场经验极其丰富的中将粟林忠道任师团长。

栗林忠道接到任务后,立即向全岛全体官兵下达命令《最高指挥官栗林忠道命令,最后反攻全军王碎》。惨烈的战争,日本釆用了几乎是人肉攻击,釆取“凄壮新战术”日本人在全岛挖上了几千个防御洞穴,有的甚至分成九层,每一层都是火力点式的地堡。在栗林忠道的命令下,日本军士早就作好了必死的准备,他们躲在空桶里抱着地雷,上面覆盖泥土,当美军大队士兵经过拉响地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而栗林忠道在3月17日深夜,发给了天皇一份“诀别电”表示:职临前线,已到战局最后关头,祈祷皇国必胜及安泰,目下弹尽兵寡,决定孤注一掷,粉身碎骨以报皇恩,谨率领士卒高呼圣皇万岁!籍此永决!然后栗林剖腹自杀。

美军在这场战役中最艰难的时候,一天只能前进四米。但美军死伤也十分惨重,这一点引起美国人民的高度关注,许多人都建议使用毒气弹,因为美国和日本都不是《波茨坦公告》的成员国。尼米兹和罗斯福都不同意这样做,说是为了道义,不过,火焰喷射的效果也不差。

最能激动美国人民的是,当士兵在艰难的险胜时将美国星条旗插上制高点时,引起了美国人民的一片欢呼,这段硫磺岛胜利的光荣,至今都让美国人骄傲!

战役情节冗长,省略。

硫磺岛战役历时36天,美军全歼日倭22000人。

美军总伤亡人员为28686人,阵亡6821人。伤21865人。

硫磺岛战役中日美双方的指挥官分别是谁,整场战役双方的伤亡如何?

硫磺岛战役中日军指挥官是粟林忠道中将,美军地面部队指挥官是霍兰·史密斯中将,我们分别介绍下双方的兵力对比。

日军硫磺岛守备队主要由以下部队构成:第109师团主力,第2混成旅团,第145步兵联队,第17独立混成联队,第26坦克联队,2个独立速射炮大队,2个中型迫击炮大队,1个独立臼炮大队以及海军部队。总计2.3万人。美军地面进攻部队是第5两栖军,辖海军陆战队第3、4、5师,约6万人。此外还有登陆舰艇500艘、军舰300艘、飞机2000架。

面对美军优势的空军和海军方面的火力支援,日军指挥官粟林中将放弃了滩头决战的战术,转而选择利用纵深构筑的坑道阵地,进行持久的抵抗。战事异常惨烈,日军除1000余人被俘外全部战死,指挥官粟林中将也剖腹自杀。美军阵亡近7千人,负伤2万2千人,总计伤亡2.8万人。这是第一次美军的伤亡人数超过日军的伤亡人数,足见战役之惨烈。

但是美军的牺牲是值得的,美军战斗机部队进驻硫磺岛机场后,有效的掩护了轰炸机群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使得轰炸效果成倍的增长。一直到战争结束,累计共有2.4万架次受伤或耗尽燃料的B—29在此紧急降落,从而挽救了这些飞机上2.7万名空勤人员。

硫磺岛战役中日美双方的指挥官分别是谁,整场战役双方的伤亡如何?

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上,残酷的夺岛战中,硫磺岛战役,美军损失最为惨重,战死将近7000人,负伤将近2.2万人。

日本陆军第109师团除1000余人被俘以外,高达2.2万余人战殁,成建制地遭到歼灭,最高指挥官中将师团长切腹自杀。

美军第5两栖军军长霍兰·史密斯中将,率领第3、第4和第5师等3个海军陆战师共6万人,乘坐500艘登陆舰登岛作战,全程得到了400艘军舰,以及2000架战机的掩护。

守备硫磺岛的是日军第109师团,由陆军中将栗林忠道指挥,此人是军界中少有的知美派,意识到美海空军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固守滩头毫无用处,就果断地放弃了滩头阵地,放美军登岛以后再战。

依托折钵山的有利地形,日军构筑了多达九层四通八达,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有交通壕相互连接,通风良好的坚固坑道,实施纵深防御,2.7万米的地下通道,能连接所有的地下工事。

800余门各类口径的火炮包括迫击炮,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虽然牺牲了一定的射界,但是却极大地提高了在美海空军舰炮和战机猛烈打击下的生存能力,包括通讯设施都受到了较好保护。

为了最大限度地杀伤美军,栗林忠道放美军先头登陆部队进入陆地500米再发起反击,利用隐蔽工事近距离地用轻重机枪、迫击炮构成绵密的火力网,所有武器的配置与射击目标,都提前进行过精确计算,既能隐蔽守军,又能最大限度杀伤美军,霍兰·史密斯中将遇到了平生最强劲的对手栗林忠道中将。

战役前,栗林忠道规定了日军诱伏、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等战术,还严禁守岛日军发动板载自杀冲锋,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

栗林忠道的苦心经营,确实给美军登陆部队造成了巨大的杀伤,使硫磺岛之战成为太平洋上最残酷、最艰巨的两栖登陆战役。

面对有海空军掩护的美军登陆部队,栗林忠道以创新的防御战法,有效地阻滞了兵力是日军3.5倍的美军凌厉攻势,原本计划5天,就能攻下的硫磺岛,最终,竟然花了36天才成功占领,将美军三军联合作战的脚步推迟了将近一个半月。

折钵山战斗最为残酷,山脚下处于胶着状态时,美军用火焰喷射器逐次消灭坑道中的日军,在火焰喷射器无法烧到的情况下,就用黄磷弹或者灌入汽油点燃熏烤。

打到后来,美军见到地堡入口,随即灌入海水、倒入汽油点火、手榴弹、火焰喷射器攻击,许多逃生无望,不愿被活活烧死的日本兵,就在地堡内用手榴弹自杀。

元山机场,由日军战车第26联队防守;在元山的正面,由千田少将率领混成第2旅团防守,被美军称为绞肉机,战斗之残酷程度,似乎语言都难以表述了,反正机场反复争夺,日美双方皆损失惨重。

最终,栗林忠道中将率数百名日军,向美军航空兵营地作了最后一次板载冲锋,造成美军53人死亡,119人受伤;至此,日军几乎全军覆没,再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

有了硫磺岛战役的惨痛教训,在攻打日本本土时,面对日军推行疯狂的一亿人玉碎计划,为减少美军的战损率,美国政府决定对日本本土实施原子弹轰炸,于是,就有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二战法西斯的最终灭亡。

硫磺岛战役中日美双方的指挥官分别是谁,整场战役双方的伤亡如何?

硫磺岛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著名,这是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打的最激烈的战斗之一,硫磺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才开始被日本重视,当时指挥硫磺岛战役的日本指挥官是栗林忠道。

当时硫磺岛只有东拼西凑的两万多人,其中不乏老弱病幼,那时候日本国力空虚,根本凑不出一支兵强马壮的军队,此时美国的军队人数是他的3.5倍,但是美国动用了海陆空军协同作战,最终仍然花费了一个多月才打下来,其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然而终究是寡不敌众,栗林忠道最终抵抗不住美军的激烈进攻,他发出了一封绝笔电报:战局已临最后关头,小职站在前线,已临最后关头,小职站在前线,祈祷皇国必胜及安,“目下弹尽兵寡,决作孤注一掷,以报皇恩,谨率领士卒,高呼圣皇万岁,藉此永诀。”后来战至只剩三百多人,栗林忠道做了最后的动员,让大家准备好以身殉国,因为他不想把尸体交给美军,所以随身带着铲子,后来剖腹自杀,被他的参谋长就地掩埋。

▲硫磺岛上美军使用火焰喷射器

的确,当时岛上唯一的精锐就是西竹一中佐的战车队,果不其然,这场战役打的异常惨烈,栗林忠道曾经写给妻子的信说:“我或许不会活着回来,但你放心,我决不会给我们的家庭带来耻辱,我一定会对得起我们栗林家的武士门风。”最后他算是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如果不是一个为日本军国主义服务的人,那么他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确是做了很大的努力。

而美国这边是霍兰德.史密斯指挥的战役,外号叫嚎叫的疯子,二战时是美国陆战队上将,训练美国士兵两栖登录寻找的能力,为美国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顺利登录打下了基础,被称为美国现代两栖登录战之父,他曾经在一战的时候在法国打过仗,还获得了战争铁十字勋章,虽然他参与了硫磺岛战役,但实际上他仅被允许上岸观摩,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3月15号便离开了硫磺岛。

▲美军国旗插上折钵山山顶

栗林忠道整座波波山掏空,里面有多如蚁穴的火力点,坑道工事足足有九层。炮兵阵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尽管牺牲了射界,却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轰击下生存的能力,日军的防御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有交通壕相互连接,极大地保护了活力碘和通讯网络,斯普鲁恩斯和尼米兹原本以为这么一个弹丸小岛,很快就可以攻占下来,但是当他们看到航拍的照片时,才发觉这个小岛有异常坚固的防御系统,想要打下来并不容易,预计可能要损失美军两万人,果不其然,仗得极其艰难,从1945年2月一直到三月份,打了一个多月,美军阵亡6800多人,日本阵亡23000多人,经过浴血奋战,美军最终占领了被日军死守的岛屿,美国在这里建立了轰炸机基地,提高了对日本经济和政治中心的轰炸,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投降。

(本文由风云一点通原创,禁止侵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