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雄才伟略,为什么最后没能实现他统一全中国的梦想?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讲述的就是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的故事,刘裕虽说自称是汉高帝刘邦的四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可到了他这一代,大汉朝都灭了几百年了,更别提什么贵族后裔这一说了。

因此刘裕出身低微,日子过不下去了,只好以卖草鞋为生。这是不是和三国刘备有的一比?刘裕小名寄奴,喜好赌博,卖草鞋赚点钱,全都搭进去了。

简直堪称东晋街溜子的典型,家乡是混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刘裕这才选择从军。刘裕运气好啊,刚投草鞋从戎,就进入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兵。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打仗勇猛,作战机智,刘裕节节高升,最终成为了东晋王朝的顶梁柱。尤其是刘裕带领的北伐,几乎打得北方胡族毫无还手之力,差一丢丢就完成了大一统的事业,可为啥这事儿没能办成呢?

一、班师回朝还是继续北伐?答案一目了然。

刘裕实在是一个猛人,用气吞万里如虎来形容他,一点儿也不过分。他曾经主持过两次北伐:

  1. 第一次北伐灭掉了江苏、皖北地区的南燕政权,基本不费吹灰之力。
  2. 第二次北伐则依据攻克洛阳和长安,灭掉了赫赫有名的后秦政权。

想当年,前秦天王苻坚,带领80万大军南下,差点儿就灭了东晋王朝。可惜在淝水之战中,被谢安用5万北府兵击败,自此前秦分崩离析,统一的北方再次陷入战乱。

而后秦就是在前秦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他们占据着洛阳、长安等中原重地,几乎是北方最强大的割据政权。这么牛的集团,却在刘裕北伐时被灭了,可见刘裕有多猛。

要知道,此前闻鸡起舞的祖逖,东晋著名外戚庾亮、褚裒,包括灭亡成汉政权的桓温,都曾经发动过北伐,结果全部以失败而告终。偏偏刘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刘裕大军攻入长安以后,灭掉了后秦集团。再往东就直奔北魏而来了,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老天爷给刘裕出了一道选择题:篡位还是继续北伐?

公元417年,也就是灭亡后秦的这一年,刘裕已经55岁了。在现代看来,这个岁数正值壮年,可在古代来说,这个岁数已经到了暮年。40多的苏轼,都自称老夫了,40多的欧阳修也自称醉翁了,更别提55岁的刘裕了。

九月,公至长安。长安丰稔,帑藏盈积。公先收其彝器、浑仪、土圭之属,献于京师;其余珍宝珠玉,以班赐将帅。执送姚泓,斩于建康市。谒汉高帝陵,大会文武于未央殿。---《宋书》

同样是这一年,刘裕最为器重的谋臣刘穆之在建康病逝,这对远在长安的刘裕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是继续北伐北魏,还是班师回朝主持大局呢?刘裕选择了后者。

二、北伐或许会成功,可后院也极有可能失火。

刘穆之何许人也?为何他去世后,直接阻碍了刘裕北伐呢?原因很简单,刘穆之相当于刘裕的诸葛亮、荀彧、王猛。

刘裕出征在外,朝中大小事务,全部都是刘穆之一力承担。军事、政治、外交、后勤,都需要刘穆之帮刘裕看着。

有刘穆之在,刘裕便可以在战场上随便撒野,可一旦刘穆之病故,建康城内随时都会刮起一阵反抗刘裕的风暴。

那个时候刘裕不仅没称帝,甚至还没有称王。他只是以东晋王朝一流功臣的身份负责北伐而已,一旦有人为了匡扶司马家的基业,宣布刘裕为叛臣的话,那刘裕连家都回不了!

那时候没有飞机和高铁,甚至连专车都坐不上,从长安到建康,需要几个月的路程。如果继续北伐,那时间就更长了,谁能保证刘裕的大后方不会出问题呢?

因此刘裕只能选择放弃北伐,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建康,主持大局。只有在反对派没有形成气候的时候,刘裕回来震慑众人,才能避免后院失火的情况。

至于北方夺取的土地,刘裕并没有安排妥当,尤其是长安的防守工作,刘裕几乎留给了儿子刘义真一个大烂摊子!

当时刘义真才12岁,就被刘裕留在长安,镇守北方。同时留下的还有北伐建功的王修、王镇恶、沈田子等人。结果这帮人反倒内乱了起来,沈田子宰了王镇恶,王修又宰了沈田子,刘义真在手下人的撺掇下,又宰了王修。

好家伙,直接把刘裕给吓傻了,连忙把儿子刘义真给召回来,顺便让大将朱龄石镇守长安。可惜刘义真这帮人的操作,已经导致长安人心不稳,再加上大夏国赫连勃勃大军的围攻,最终朱龄石战死,刘义真单骑跑路,长安得而复失。

三、还是称帝比较香。

这事儿让刘裕十分痛心,但是刘裕会后悔吗?当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回来的话,丢掉的可能就不只是长安这么简单了,甚至连建康都会丢了。

虽然丢了长安,可刘裕手里依旧牢牢掌握着潼关以东的部分关中之地、整个河南地区、淮水以北的大片地区,因此北方大片的土地依旧在刘裕的手里。

  1. 公元418年,也就是刘裕回来的第二年,他被封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同时受封为宋公、加九锡、建立宋国。同年派人宰了哑巴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改立他弟弟司马德文为帝,也就是晋恭帝。
  2. 公元419年,57岁的刘裕被加封为宋王,手握20个郡的食邑,获赠天子规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显然,这个时候的刘裕,已经为篡位准备好了一切。
  3. 公元429年,58岁的刘裕如愿以偿,接受了晋恭帝司马德文的禅让,灭亡东晋,建立宋国,史称南朝宋。

你说,对刘裕来说,是继续北伐香,还是回来称帝香呢?继续北伐顶多就是个名垂青史的北伐英雄,可回来称帝,却能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哎呀,这可真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啊!

总结:南朝宋是南朝最有实力的王朝。

58岁的刘裕建立了南朝宋,拉开了南北朝的序幕。由于他放弃了北伐,也为北魏的发展留下了一线生机。

此后北魏在拓跋珪、拓跋焘等人的带领下,逐步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建立了南北朝对弈的局面。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可论实力和地盘,绝对是刘宋王朝最强,毕竟刘裕打下的基础,实在是太深厚了。

2年以后,60岁的刘裕去世。这说明什么?如果当初不回建康,继续北伐的话,刘裕极有可能在北伐的半路上就去世了,那可就真的遗憾终身了。

参考资料:《宋书》

宋武帝刘裕雄才伟略,为什么最后没能实现他统一全中国的梦想?

刘裕作为大分裂时期的一代猛人,确实有机会统一全国。但是刘裕却没有做到,在收复长安后留下儿子及几名心腹镇守,急匆匆回到金陵,只为了最终能够登上九五至尊,取代早已行将就木的东晋王朝。临死前过一把皇帝瘾。以刘裕的才能,他一路北伐,势如破竹,先后将盘踞在黄河流域的割据王国一一剪灭,再往西北进攻,可以拿下北凉,巩固长安地区的安全,彻底解决北方势力。可是,刘裕老了,当时的他已经将近60,在军旅生涯中度过了几乎全部的生命,英雄迟暮。他不愿意做曹操,等自己的儿子接手自己的江山大业,他来自社会底层,更加迫切希望自己有天能坐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哪怕就是一天也值。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横扫北方势力,将他的声望推到了顶峰,此时不取代东晋,还会有这样好的机会吗?刘裕心里是没有底的。他将见好就收这个词发挥到了极致,从关中撤兵,虽然关中百姓苦苦相求,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我要回去当皇帝。

宋武帝刘裕雄才伟略,为什么最后没能实现他统一全中国的梦想?

答案很简单,因为刘裕出身太低,所以他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实现自己的梦想,其中最残酷的一点就是跟篡位的司马懿比起来,他的孩子太小,并且缺乏才干,这跟司马懿他们家比起来就差很多了。客观地说,虽然司马家不是啥好东西,但是才华是不容否认。因为没有合格的继承人,所以刘裕根本没办法全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啥都得自己干,而是为了偏安一隅的帝业放弃光复中原的决心。

刘裕出身非常差,大家听他的名字就知道,那就是辛弃疾词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寄奴。刘寄奴这个名字一听就磕碜,所以一开始别说飞黄腾达了,就连娶老婆都费劲。再加上刘裕这哥们早年戎马军营,哪有空生养孩子,就算生出来,不是刘裕的种也很有可能。所以刘裕这哥们直到四十多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生出来也没本事好好培养。哪怕到刘裕称帝时,一共只有七个儿子,最大的也不过是十七岁的太子刘义符。

刘裕这个太子刘义符估计也是长于妇人之手,所以没啥本事,只知道跟后宫的太监们玩耍。于是这哥们在继位之后就被权臣们给架空了,最后还被政变所杀。他爹给他留下的顾命大臣,他都用不了,属于刘宋阵营里头的猪队友,就不适合当太子和君王。

而刘裕一开始最看重的还是次子庐陵王刘义真,带着刘义真打进长安,打算把这个老二当李世民培养。但问题是刘义真不仅比不上李世民,连个李元吉都不如,所以在刘裕大军消灭后秦、却月阵痛击北魏之后,关中震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义真还是把长安给丢了,把队伍也给丢了,还只身逃回,丢进了战神刘裕的脸,一点都不像战神之后。不过考虑到在长安驻守时,刘义真这哥们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这一举动其实不算离谱,但是作为帝王之家出身的人物,这种水平也就只能被淘汰出局。

而自三子宜都王刘义隆以下,都是些毛头孩子,根本没办法帮助刘裕打仗理政治国,所以刘裕的后勤问题非常大,时刻害怕别人架空他的地位和权力。所以刘裕清楚地知道,想要像曹操、司马懿那样将篡位的事情留给后人是不现实的,所以自己必须尽快完成篡位。

所以为了自己的家业能够化家为国,他心里头想的不是光复原本汉人江山,“兴复晋室,还于旧都”对他来说太远,而是赶快建立属于自己刘家的帝业,所以哪怕刘裕打下长安,灭了诸多胡人国度、势力,但是刘裕到最后还是要趁着自己年富力强,赶快篡位自立为帝。所以哪怕刘裕有再强,在私心的作祟下,他也没有心思光复故土,而将自己生命的余热放在自己帝业上,最终令人叹息,因为大家觉得他本来可以做得更好、更棒。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您的点赞和留言是我创作的动力。

宋武帝刘裕雄才伟略,为什么最后没能实现他统一全中国的梦想?

因为他不是真命天子。

宋武帝刘裕雄才伟略,为什么最后没能实现他统一全中国的梦想?

刘裕很厉害,但是有三大缺憾,军事上缺少骑兵,政治上内卷严重,文化上民族主义。

后两个,暂且不谈,仅第一个缺憾,就足以让刘裕止步黄河。

在古代骑兵是第一武装力量,骑兵集团堪比二战时期的德国装甲师。

这种优势兵种刘裕很少,江南不是养马地,既就有马,也没有善骑射的士兵。他的兵步战、水战很无敌,因此划淮而治,甚至划黄而治可行,那时侯的气侯、降水支持水师进入中原。但要长期占领中原还是不行的。

天才的刘裕,创造出步兵、水兵、车兵、骑兵相配合的“却月阵”战法,克敌之骑兵。

刘裕长年征战江淮,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艨艟巨舰,拥有绝对地“制水权”。他的水军不仅直接战斗,而且提供军需辎重和士兵的运输。

水岸之上是车营,结成弧月形战阵,专防敌骑冲突,河中的水军则提供物资,运输士兵,然后是步兵、游骑以弓弩远程打击,并且在敌溃逃后进行追杀。

刘裕的混成部队“却月阵”,放到今天就是美国的航母舰队战法。

得益于当时丰沛的降水量,刘裕水师可达洛阳、长安,凭借天才的“却月阵”,刘裕以四千车营横挑南燕九万步骑,以不足三千名步兵,破魏军三万多骑兵。

南朝军夺回了山东、河南等地黄河以南的失地,克复了洛阳、长安,达到了南军用兵极限。汉朝以来热衷北征的孙权、周瑜、吕蒙、陆逊、诸葛亮、姜维、桓温、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无人取得这么辉煌的战果。

但是,中原毕竟是骑兵的天下,再往北,千里平原,水师无用,仅凭步军、车军和少量的骑兵,刘裕是斗不过北魏的,如果斗得过,赵武灵王就不搞胡服骑射了,汉武帝也不会编练骑兵集团军,刘裕注定止步黄河--渭河一线。

所以说,南朝不能克制骑兵,北伐就是空中楼阁。

同样的,北朝不能克制水师,南征也是劳而无功。

曹操乌桓铁骑无敌天下,但水师吊了尾,孙权江东水师龙精虎猛,但骑兵就呵呵了,诸葛亮的精锐无当飞军是山地作战的好手,水战、骑兵就不行了,大家谁也灭不了谁。

到了司马氏大权在握时期,北朝先是训练出可以翻山越岭偷袭阴平的山地军,后来则有了王濬楼船军,蜀汉、东吴相继灭亡。

宋武帝刘裕雄才伟略,为什么最后没能实现他统一全中国的梦想?

如果说南北朝时期,能称得上头号英雄的人是谁?个人觉得,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绝对称得上南北朝第一英雄。只不过,很多人都为刘裕天子的事业感到惋惜:刘裕可谓雄才伟略、一代英主,但是,为什么刘裕没有实现他光复中原,统一全中国的梦想?

其实个人感觉,刘裕之所以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梦想,主要原因在于:刘裕接手的摊子,实实在在太差了。

话说刘裕的祖先和刘邦是兄弟,刘邦做了西汉皇帝以后,刘裕的祖先被册封为王爵。不过,到了刘裕这代,刘裕的社会地位很尴尬:因为论起祖宗,刘裕的出身并不差,但是经济条件来说,刘裕和当年的刘备一样,都曾经摆摊卖过草鞋——换句话说,刘裕是个破落户子弟。

不过,刘裕和刘备的不同之处在于,刘备的综合实力比起刘裕差远了。因此,当机遇到来的时候,刘裕还是可以来个一鸣惊人的。

当时是东晋晋安帝在位期间。权臣桓温之子桓玄废黜晋安帝,而后宣布称帝。桓玄称帝的行为,给了刘裕机会:刘裕以匡扶晋朝的名义,组织义军讨伐桓玄,帮助晋安帝复位。在这个过程中,刘裕也积累了资本——这个资本不是来自朝廷的授权,而是来自刘裕自身的奋斗。 晋安帝复位后,此时的东晋天下已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在民间,有孙恩卢循的起义军,准备推翻东晋朝廷。在地方,巴蜀地区多次脱离东晋统治。此外,北方的南燕、后秦等朝廷也对东晋虎视眈眈。

因此刘裕帮助晋安帝复位以后,还担任了救火队长的职务:收复巴蜀地区,镇压孙恩卢循起义,此外,刘裕还多次北伐,先后覆灭南燕和后秦,为东晋朝廷开拓了大量的版图。在这个基础上,刘裕也收获了空前的威望——可以说,早在刘裕担任救火队长的这一时期,刘裕就已经成为东晋朝廷唯一的指望。所以,很多东晋百姓,早已将刘裕视为东晋事实上的当家人。

在这样的氛围下,刘裕废黜东晋皇帝,建立新王朝,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随着刘裕称帝,建立刘宋王朝的时候,不论是刘裕自身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首先,刘裕建立刘宋王朝的时候,其年纪已经很高了。当时刘裕已经58岁高龄了——要知道,当年的秦始皇,也就是50岁上下过世的。东晋南朝的人均寿命,比起秦汉,也仅仅是略长而已。所以对刘裕来说,58岁称帝,绝对算得上高龄登基。

此外,在刘裕为东晋朝廷扫除内忧外患的时候,北方的北魏帝国也实现崛起。并且北魏的实力要比后秦、南燕的实力强悍很多。换而言之,刘裕称帝后面临的现实就是:一方面刘裕老了,另一方面,对手变强大了。所以,此消彼长之下,刘宋帝国只能拥有半壁江山——不过即便如此,刘宋帝国的版图,北方包括整个山东,南方包括越南北部和中部,云南地区也臣服于刘宋。刘宋的版图并不比后世的北宋王朝小。

不过,随着刘裕天子的去世,刘宋也很快衰败下来——比如山东地区,在刘裕去世后没多久,就被北魏夺走。北朝的势力开始超越南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