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是因太优秀而触怒了康熙吗?真实的“八贤王”到底如何?

“毙鹰事件”,直接导致了历史上的康熙,再也看不上自己的八皇子胤禩。

很多人看《雍正王朝》,会发现,毙鹰事件是发生在了十四阿哥胤禵身上。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当时胤禵争取到了大将军王的身份,这直接导致他从八爷党的集团内脱离出去单干了。好家伙,可把八阿哥胤禩给气坏了,但是面子上还得过得去,所以暂时没撕破脸,可小鞋那是必须要穿的。

时间到了康熙过大寿的时候,每一位皇子都要给老爹准备一份寿礼。大家花了不少心思,都希望在寿宴上博取康熙一笑。十四阿哥也不例外,他弄来了一块类似“寿”字的石头送给了康熙,预示着寿比南山的意思。

这东西好啊,康熙只要看了,肯定高兴。这一高兴,还不把大位传给十四阿哥胤禵啊?可问题就出在了送寿礼的过程中。

原来十四阿哥以大将军王的身份,带领10万大军外出征战,压根没工夫回来。因此只能让手下人鄂伦岱前去送礼。

而鄂伦岱一直都是八阿哥胤禩的人,但此前十四阿哥胤禵,自认为已经用反间计,将鄂伦岱给收买过来了。可偏偏问题就出在了鄂伦岱身上。

鄂伦岱带着礼物先到八阿哥胤禩这儿请安,就在他出去的档口,胤禩便将这块“寿”字石头给调包了,恶毒的是,他居然给换成了一只死鹰。

康熙的寿宴上,鄂伦岱就这么把这只死鹰送给了康熙,结果差点让康熙当场厥过去。好在康熙让隆科多稳住了局面,这才勉强收场。

在剧中,康熙已经很清楚这件事是谁做的了。八爷党自知夺嫡无望,便打算把大局给搅乱了,一旦乱起来,康熙不得善终,那么会来事儿的八爷党自然能够控制紫禁城。这小心思,被康熙看得一清二楚,因此只有稳住局势,才是当务之急,至于查出真相,并不重要。那么历史上,“毙鹰事件”又是咋回事呢?

一、胤禩送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老鹰给康熙。

当时胤禩的母亲良妃,去世满三周年。而康熙在热河巡视,在路过密云县的时候,胤禩前去祭拜自己的母亲,就没跟着康熙一起晃悠。

这个时候胤禩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就派了个太监到康熙那儿说清楚情况。这是孝顺的好事情,康熙自然不会生气。

可问题是,胤禩没让太监空着手去,而是带着一只老鹰去见了康熙。康熙满心欢喜地打开一看,我勒个去,这只老鹰已经奄奄一息了。

要知道,这一年是康熙五十三年,当时的康熙已经61岁了。这个岁数在古代帝王之中,已经算是长寿了,但康熙却觉得胤禩这家伙心思坏了,居然用这只快死的老鹰诅咒自己。

于是康熙把当时所有皇子都给喊了过来,当着大家伙儿的面痛斥胤禩的恶毒行为,并且放下狠话:打今儿开始,朕跟胤禩之间的父子之情,就这么断了!别劝朕,谁劝也没用!

从此以后,甭说夺嫡了,胤禩还能继续做王爷,那已经是谢天谢地的事情了。第二年开春,康熙觉得不解气,又下手把胤禩的工资给停了。

好家伙,胤禩也不是缺钱的人,但是打人不打脸,你康熙老爷子咋招招都往人脸上招呼呢?这可把胤禩吓坏了,直接导致胤禩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没缓过来,康熙对此居然无动于衷,这可真是个好爹啊!

直到胤禩的身体好转以后,康熙这才稍微消了点气,重新接纳了这个儿子,并且恢复了胤禩的工资。从此以后胤禩就老实了,他知道,自己想要夺嫡是没机会了,这一切都要怪那只奄奄一息的老鹰。

二、康熙喜怒无常,在他手底下夺嫡,着实困难。

康熙那帮儿子一个比一个精明,可以说,随便拉一个出去,都能胜任一国之君的位置。可偏偏这帮人精遇上了刁钻的康熙老爷子。

很多人被电视剧里的康熙形象给骗了,认为他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家,实际上我们翻遍史书,会发现康熙年纪越大,越是喜怒无常,对待胤禩的事情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过去康熙对胤禩别提多好了,由于胤禩骑射能力特别强,因此康熙赞不绝口。封贝勒的时候,他是那一批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可结果却因为一只死鹰,莫名其妙要跟这个儿子断绝关系,你说康熙有意思吧?

其实不仅胤禩如此,还有三阿哥胤祉,那可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不仅弓马骑射一流水平,读书也是个好苗子。康熙早年特别喜欢他,常常带着他一起出去打猎,可偏偏有一天,康熙就莫名其妙开始冷落胤祉了,胤祉到死都不知道咋回事。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咋回事。

太子胤礽就更别提了,这是康熙栽培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可在尚未查明谋反真相的前提下,康熙就贸贸然把人家给废了。废就废了好了,问题是没多久他又给人家立上去了,还没等胤礽屁股坐热乎,又给人家废了。老爷子啊,你这是让人家玩了一趟过山车吗?

最有意思的就是十四阿哥胤禵的事情,康熙晚年将10万大军交给胤禵,封他为大将军,让他代替自己出征。其实呆子都看得出来,康熙这是要传位给胤禵啊!要不咋能给他这么厉害的职位呢?可最后康熙却把大位传给了四阿哥胤禛,你说有意思不?让胤禵白高兴了一场。

面对这么一个喜怒无常的老爹,这帮儿子们可算是操碎了心。还是雍正那一套夺嫡的手段比较高明,他不去刻意讨好康熙,而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情,他总觉得领导会明白一切,结果还真让雍正给猜着了!

总结:胤禩的问题,由来已久。

康熙讨厌胤禩,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胤禩的人缘实在是太好了,朝堂上俗称他为八贤王!

  1. 胤禩实在是一个人缘不错的人,就连康熙的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䄉、十四皇子胤禵,早年都对胤禩俯首帖耳,堪称他的死党。
  2. 胤禩在朝中官员心目中,那也是个大好人,因此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后,大家几乎都推举胤禩成为新太子。
  3. 胤禩甚至在江南文人中,也有非常好的口碑。因为他的侍读何焯,是当时著名的大学者,在江南有很大的影响力。

这么多好人缘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你觉得正常吗?至少康熙觉得不正常。他甚至会觉得胤禩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老好人,老好人是不适合干皇帝这份差事的!

只能说,胤禩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好人缘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气,反而让康熙看出了胤禩的缺点。至于毙鹰事件,那是个导火索。

参考资料:《清实录》、《清史稿》

八阿哥胤禩是因太优秀而触怒了康熙吗?真实的“八贤王”到底如何?

一提到八阿哥胤禩,当时朝野内外众口铄金,赞不绝口,他是个精于世故会做人的人,连日后的雍正都说过胤禩“聪明强干,才具优裕”,这些和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八阿哥一样。

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在宗室中资格算老的,很有影响力,在临终时都揭发太子胤礽的不是,向康熙推荐老八胤禩,可以说胤禩夺嫡的优势看上去比任何一个皇子都大得多。

不过苹果不是一天就烂的,胤禩在很多关键节点上的失手导致了他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这些具体事件的细节当然和电视剧有不小的差别。

比如第一次废太子后,大阿哥胤禔勾结江湖术士暗害太子的阴谋被败露,实际上老八胤禩也参与其中。大阿哥自作聪明向康熙上奏折,有替父杀子的意思,还提及那位江湖术士认为老八将来一定大富贵。康熙当时就发火了,把江湖骗子揪出来严加审问后老八的小九九才被曝光,这次是大阿哥这个猪队友害死了胤禩。

之后又发生的畅春园投票事件,表面看是一个圆满大结局,康熙规定除了大阿哥没有资格参选,大臣和宗室在其他皇子中选出皇位继承人,投票结果是一致推选老八胤禩。康熙心里可不乐意见到这种结果,如果一个人全国上下都说他贤能,那么就要好好掂量掂量,胤禩再得人心也不会没有丝毫反对的声音吧,皇帝认为是八爷一党做了手脚。

想当年王莽就是举国上下都给他点赞的,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康熙是老了,但起码的帝王心术他还是有的。畅春圆投票后康熙并没有明确认可最后结果,投票事件表面上胤禩拔得头筹,但实际上他已经输了。他的“众望所归”反而引起了康熙的猜忌,既然王公大臣这么多人都站在胤禩那边,万一他们“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康熙想到这后背发凉。

康熙五十三年底,康熙前往塞外狩猎,驻陛在回来的行宫,胤禩让太监进贡了两只海冬青(电视剧里是十四阿哥送的宝物,老八偷梁换柱换成了死鸟),结果打开后那两只雕已经奄奄一息。这是嘲笑康熙老迈将死,居心不良,气得康熙心脏病发作当场要杀人。还声明从此和胤禩父子恩断义绝,如果皇子里有再依附老八的就是不忠不孝。

老八是无论如何没有豹子胆敢送两只死鸟给康熙的,有幕后黑手操作栽赃,甚至有人怀疑就是康熙本人做手脚,第一种可能当然是他的那些兄弟们导演,谁获利谁就是主谋(但风险实在太大,因为操作人有反水的可能),第二种可能更可怕,康熙自己做戏,其目的是把老八彻底摒弃在夺嫡范围之外。如果老八还有争位的可能,还是康熙心里的太子人选之一,那只要追究贡品的看管不利好了,何必上纲上线到不尊君父的高度。

胤禩的夺嫡之路走到这里基本也就到头了,海东青事件抵消了畅春园投票的影响,康熙在臣民面前树立了胤禩不仁不孝的形象,八爷党从此是打了霜的茄子再也提不起精神头来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八阿哥胤禩是因太优秀而触怒了康熙吗?真实的“八贤王”到底如何?

八贤王这顶闪耀着光环的帽子,是历史小说家和编剧们强加给胤禩的。历史上康熙的皇八子,虽然不是个平庸无能之辈,倒也着实没有影视剧中演绎的那般优秀。大体而言,胤禩曾积极参与夺嫡,可这个出身卑微的皇子,始终都不受康熙待见,甚至令自己的老子非常讨厌。

翻阅相关史料可知,康熙在选立太子时,始终对胤禩心存偏见。胤禩于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受封为贝勒,后又于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任内务府总管事,在诸皇子中倒也算是比较受重用的人物了。然而,后来康熙命人重新举荐太子人选时,阿灵阿等朝臣保举胤禩,但康熙却断然拒绝了:

“胤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清史稿》

在康熙眼中,胤禩有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未更事、罹罪、其母亦微贱。在这三条缺点中,生母卑微是无法改变的,但满人倒也并非就全然根据嫡庶之别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至于说胤禩未曾经历世事,则多半是康熙的推诿之词了,即便胤禩不能独当一面,倒也算不上是个“呆瓜”;而胤禩所遭受的刑罚,则是指他阴谋夺嫡,触怒了康熙。

胤礽第一次被废时,胤禩便笼络皇子胤禟、胤䄉、胤禵和大臣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企图窜通朝臣,保举自己做太子。结果,当时胤祉又告诉了康熙一条江湖术士的“舆论”:相士张明德言允禩(胤禩)必大贵。

结果,胤禩结党夺嫡的行迹败露,加之康熙正记恨内务府总管凌普依附太子胤礽,盛怒之下的康熙下旨,对凌普和胤禩进行了严惩:

凌普贪婪巨富,所籍未尽,允禩(胤禩)每妄博虚名,凡朕所施恩泽,俱归功于己,是又一太子矣!如有人誉胤禩,必杀无赦!——《清史稿》

康熙的这条上谕可谓措辞严厉,甚至公然指出如果谁在称赞胤禩,便杀无赦。第二天,康熙又召集诸皇子,告诫他们不要企图钻营太子之位,并且直指胤禩结党,企图谋害胤礽,命人将胤禩缉拿,交议政处审理。

当时康熙和皇子们闹得很僵,在打压胤禩时,胤禟让胤禵求情,结果惹得康熙要拔刀杀胤禵,后来胤祺跪在地上劝阻康熙,才使得事情得以缓和,但依旧特意强调不要宽宥胤禩。接连遭受打压的胤禩,被剥夺了贝勒,降为间散宗室,相当于被一撸到底了。

康熙对胤禩进行一番打压后,依旧还有人想保举胤禩。不过,康熙再拒绝之后,还是回复了胤禩的贝勒爵位。只是,经过这一番折腾,胤禩的太子迷梦自然已经是破灭了。

以上便是康熙朝的胤禩。及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后,世宗即位,为避讳,雍正兄弟皆改“胤”为“允”。允禩一度也受雍正重用,当时雍正命其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雍正元年时,允禩又奉命办理工部事务。

不过,雍正对此前允禩在九子夺嫡中的做法心存芥蒂,还是未能宽宥自己的这个兄弟。后来,允禩被剥夺了爵位,交宗人府圈进,更名为“阿其那”,不久后死在了禁所。直至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高宗才恢复了允禩等人的本名,算是进行了特赦。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八阿哥胤禩是因太优秀而触怒了康熙吗?真实的“八贤王”到底如何?

明清戏曲里,活跃着一个北宋时期的著名人物“八贤王”,《杨家将话本》说他虽是皇族却关心民间疾苦,一心为国为民,不结党不谋皇位,是个受人爱戴的皇子,虽然戏曲里的八贤王是艺术虚构,但表达了民间的心声,清朝康熙时期,八皇子胤禩待人随和,广结善缘,也有八贤王的美誉。

胤禩,康熙八子,生卒1681-1726年。

胤禩的生母卫氏包衣出身,身份低贱,生了皇子没资格抚养,于是胤禩被抱给惠妃那拉氏养育,在康熙众多皇子中,胤禩母贱子贱,于是从小养成了勤学、发愤的性格,做事小心,处处留神的特点。为了获得康熙的另眼相看,胤禩读书非常用功,为了良好的口碑,胤禩待人亲切,做人细致,赢得好名声,《清世宗实录》记载,连他叔叔,康熙的哥哥福全都赞扬“聪明能干,有德有才”。

康熙交给他的事务,都细心办好,比如料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等,获得肯定,所以胤禩在17岁时就封为多罗贝勒,是当年最年轻的受封皇子。太子被废除后,令胤禩署理内务府总管事,这是个清皇室内部重要的岗位,众人眼中的政治信号,朝中大臣纷纷靠拢,胤禩跟同龄间的皇子关系相处融洽,又广交江南士子,获得群众基础。

图为北京东岳庙,建于元朝,明清时多次修整。

当年太子之位空缺时,重臣李光地直言不讳的向康熙进言“目下诸皇子,八王最贤”,胤禩虽母亲地位低微,但妻子郭络罗氏的影响力颇高,她是安亲王的外孙女,有了这一层关系,简直如虎添翼,自认为一切准备就绪的胤禩露出了终极目的,夺嫡。可是初露锋芒就溃败下来,当时皇储之争已然升级,太子被废,索额图被禁,皇十八子胤祄又病故,《清史稿·诸王》描述,强虏的大阿哥胤禔自知皇储无望后,直接进言支持皇八子胤禩,悲愤恼怒之下的康熙直接全部摁倒,革去胤禩贝勒,为闲散宗室,其目的就是严重警告胤禩不要有非分之想,胤禩不甘。

图为晚年康熙像。

康熙第二次废太子后,争储的机会又来了,《清圣祖实录》记载,本来是随康熙去热河的,因为胤禩母亲忌日没随行,想讨好父皇的胤禩令人送来了两只老鹰,谁知打开老鹰半死不活,康熙大怒,当时康熙年迈,很忌讳见这种将死之物,不祥,称胤禩阴险,父子恩断,这就是“毙鹰事件”,此事件虽然疑点重重,胤禩怎会送两只将死之鹰,真相到底如何已不重要,结果是胤禩彻底断送了争储机会,以后胤禩转为支持十四阿哥胤禵。

图为廉亲王胤禩,田黄石印。

康熙两次废太子都是在悲愤中度过的,心情极度幽怨,非常敏感,谁敢这时来讨好,表表心意,绝对是马屁拍在马掌上,可胤禩好死不死的,都是在废太子之后出手,两次扮演了牺牲品的角色。在争储的过程中,胤禩始终站在四哥胤禛的对立面,所以胤禛即位为雍正后,采用欲擒故纵策略,先是加恩,再处处打压,一通眼花缭乱后,胤禩除宗籍,囚于高墙,不出几个月死亡,八贤王胤禩就这样走完了悲情的一生。

八阿哥胤禩是因太优秀而触怒了康熙吗?真实的“八贤王”到底如何?

八爷从任何一个角度上说都不优秀。

首先,出身

他的生母良妃是辛者库宫女,地位低,都没有资格抚养胤禩。少时由皇长子胤禔生母惠妃抚养,惠妃在血缘上和明珠有点关系,这个关系不但帮不了八阿哥,反而会害惨他。

在康熙晚年,朝中索额图和明珠可谓是一手遮天,两个人拉帮结派,卖官鬻爵,一手遮天。索额图努力撺掇着太子继位,明珠努力撺掇着大阿哥胤禔夺嫡,当然明珠没有索额图做得过分。但是对于康熙来说,这两个在自己还没死的时候就想着买马的势力,是令人厌恶的。后来历史证明,在夺嫡的初期,明珠,索额图的势力被剪除,太子被废废立立,大阿哥被圈禁治罪。所以八阿哥胤禔其实无论生母还是养母,不但不能帮他,反而还是他政治上的劣势。

其次,排行

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熏陶下,储君的选择标准是——立嫡,立长,立贤。首先是谁最根正苗红,然后是谁资格老,最后才是谁能干。这是个相对公平,稳定的选拔方式。先来后到,所谓天意,大家都服。如果真的是谁能干就立谁,那能干的人都该当皇帝,那就是鼓励天下人造反。

第三,能力

老八小时候骑射的能力很强,在只有13岁时就帮忙试马,是标准的八旗后代,但是小时候书法很差劲,康熙专门安排了人给他补习。从这一点来看,老八武功可能不错,但是在文治上不是那种天生聪慧的人。

1698年,分封皇子的时候,老八被封为多罗贝勒,当然这个时候四阿哥也被封为多罗贝勒,其实这两个阿哥此时在康熙心中的地位都是差不多的。因为已经有理想的储君了,所以作为配角没有什么存在感是很正常的。这一年,老八和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为贝勒,是所有皇子中被封为贝勒最年轻的一位,因此人们觉得这是他少年得志的证据。

八阿哥和四阿哥有很大的区别,在于四阿哥胤禛早年随康熙巡历四方,有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这个就符合我们之前说的排行的理论,你出生得早自然就有优势一些,出生晚了,很多事你参与不到。但是八阿哥虽然年龄有限,不能随父皇远征塞外,还是有锻炼机会,他多次受康熙指派,与皇三子胤祉一同办理政务,帮助裕亲王福全料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

能力上如果要说武功,八阿哥可能不及十三,十四阿哥,要说文治,可能不如三阿哥。要说经验和资历,可能不如大阿哥,太子,四阿哥。

第四,机遇

四阿哥和八阿哥的命运从太子被废以后产生了巨大差别,四阿哥选择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八阿哥选择了广泛联络,活动,最终引起了康熙的厌恶。从这一点上就看的出来,八阿哥第一不了解自己的父皇,第二缺乏基本的韬光养晦的心机。

1709年,复立太子后,康熙再次对诸皇子封爵,八阿哥已经被排除在外。同时,升多罗贝勒胤禛爵位为和硕雍亲王。这是清朝宗室世袭爵位最高等级。此后祭天,阅兵等很多重要的是,都交给了胤禛来做。从此之后,八阿哥就失势了。

其实储君,从任何一个角度上来说,最优秀的,不见得是最合适的,天时地利人和,任何一个元素没有搞好,最后都可能失败。

八贤王这个词,最早是指宋太宗的第八子赵元俨(986年-1044年),宋太祖四子赵德芳(959年-981年), 而清朝八爷这个贤,更多有一点讽刺意味。你又不长,又不嫡,则只剩一个贤了。

八阿哥胤禩是因太优秀而触怒了康熙吗?真实的“八贤王”到底如何?

《雍正王朝》的话题带火也让“九子夺嫡”的一众阿哥,十分具有可聊性,其中八阿哥作为势力最大的一位阿哥可以说处处为人称道为“八贤王”。《雍正王朝》剧中有刻意拔高四阿哥胤禛,贬低八阿哥胤禩。那么我们今天就翻开史书,看看历史中的八阿哥。八阿哥母亲良妃身份低微,所以八阿哥由大阿哥的母亲抚养。八个字小熟读四书五经,聪明伶俐,通晓满文,汉文,蒙古文等多种文字语言,十分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他为人随和,谦逊,多受到大臣们的认可。当时朝众多的朝廷重臣马齐,佟国维,鄂伦岱,阿灵阿等等都属于八爷党的成员。八阿哥17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贝勒,是阿哥中最年轻封爵位的了。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八阿哥被康熙皇帝命令管理内务府总管的职务。第一次被废太子后,这个敏感的时间段,康熙皇帝却重用了八阿哥,可见对其倚重很深。

八阿哥开始被康熙猜忌,失去了夺嫡的机会,主要是八阿哥第一次废太子后,道士张明德相面说他有帝王之相,八阿哥却知而不理,任谣言流传。虽然这件事后来查出来是大哥所为,不仅要举荐八阿哥,还要替康熙除掉废太子,张明德也被凌迟处死。但是康熙已经从心底里认为八阿哥一直觊觎皇位,所以削去其贝勒爵位。尤其在接下来的举荐新太子事件,众多的朝廷重臣都举荐了八阿哥,这让康熙十分震惊。

康熙感受到了来自八阿哥对他的威胁,所以这件事后,复立的废太子,为安抚百官也将八阿哥的贝勒爵位回复。满朝文武,自然唯唯诺诺,唯康熙是从。八阿哥真正的失宠是在历史上有名的毙鹰事件中。康熙热河巡猎的时候带着八阿哥,中途八阿哥因为母亲的祭日而没有继续跟随,后来他委托康熙的随从太监带一对“海东青”过去。没想到这一对“海东青”到了康熙手里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康熙为此大怒,因为八哥在诅咒自己,所以和八阿哥更加疏远。ps:只能说这个死鹰是康熙自己导演的一出戏,目的就是为了打压八阿哥的势力,因为第二次废太子后,八阿哥哥的势力再一次跃跃欲试。

十四阿哥胤禵当上大将军王以后,八阿哥自知己夺嫡无望,全力支持十四阿哥。之后康熙和八阿哥的关系有所好转。但是康熙去世以后,八阿哥的噩运却开始了。雍正登基以后,一直忌惮八阿哥的势力,所以处处为难八阿哥。雍正将八阿哥封为和硕廉亲王管理工部,后来又处处找事为难八阿哥。就因为刷油漆味道太大,这是归工部管理,就罚八阿哥跪了一天。后来类似的事情又处处为难,最后不断的将八阿哥爵位削去,将其改名为“阿其那” (狗)不久以后八阿哥就去世了。

文/红雨说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