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第三次西征,如果蒙哥汗不死,继续西征,能打败埃及吗?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崛起的时候,中亚地区的花剌子模国其实也逐渐崛起了,他们吞并了包括波斯、阿富汗等地,甚至把手伸到了西辽地区。
第一次西征,征服花剌子模。这下子成吉思汗有点坐不住了,啥情况?还有比我横的?于是成吉思汗就派了个450人的使团去试探试探人家,结果这波人全被花剌子模国给灭了。这还得了?
成吉思汗可是个暴脾气!一言不合就发动了第一次西征,4年以后,花剌子模的40万军队彻底被消灭,这个强大的中亚国家也就从地图上被抹掉了。
第二次西征,征服东欧大陆的部分国家。在第一次西征结束以后,蒙古贵族们感觉很满意。不过这也让他们发现了新大陆,哟呵?欧洲大陆还有这么多野蛮国家?弄他们!
于是乎在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继承汗位以后,第二次西征就这么开展了。1235年,窝阔台让术赤的长子拔都、察合台的长子拜答儿、自己的长子贵由、拖雷的长子蒙哥这波人带着一堆长子共计15万人马出征,俗称长子西征。
这回要收拾的是一堆欧洲杂牌军,他们攻占了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奥地利、波西米亚等国的部分地区。要不是窝阔台突然挂了,这场西征能直接把欧洲包圆了。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攻占阿拉伯世界。窝阔台去世以后,其实蒙古帝国内部就已经不团结了。比如说长子西征的领袖拔都,自己在伏尔加河流域建立基业,为后来金帐汗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窝阔台的儿子贵由汗干了一阵子就挂了,这个时候托雷的几个儿子开始走上台前。托雷的长子蒙哥夺取了蒙古大汗的位置。
蒙哥汗似乎觉得地盘还是不够大,要不再往西走走?于是乎在1252年,蒙哥汗让旭烈兀带兵对伊朗境内的木剌夷国、黑衣大食王国发起进攻,并且顺利将其消灭。
此后旭烈兀再接再厉,继续进军到达了叙利亚,攻占了大马士革。蒙古骑兵一路打到了地中海沿岸,阿拉伯国家多数被消灭。吓得东罗马帝国和西欧那帮瘪犊子们一个个跑来跟旭烈兀结盟,以此保命。
正当旭烈兀打算对埃及下手的时候,蒙哥汗又去世了!大汗的位置再次空了出来,旭烈兀忙着回家帮忽必烈抢夺大位呢,没空再西征了,埃及那帮人躲在金字塔后面瑟瑟发抖了好久,总算松了口气。第三次西征也就这么潦草收场了。
一、如果蒙哥汗不死,埃及能幸免于难吗?谁也想不到,拯救埃及的,居然是南宋的一个小兵。蒙哥汗当时带领大军南下征讨南宋,他自己带领一路来到四川钓鱼城下,结果在这里,被乱军射箭给射死了!
我勒个去,小人物改变历史似乎是常有的事情,可南宋小兵拯救埃及,这说给谁听,似乎也不会有人相信吧?
蒙哥汗死后,争夺汗位的热门人选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忽必烈长期在汉地征战,所以更容易接纳汉文化,而阿里不哥则反对汉文化,双方大打出手。
结果旭烈兀一回来,忽必烈这个蒙古大汗可就坐稳了,气得阿里不哥差点要跟忽必烈火并。不管怎么说,西征计划算是泡汤了。
那么如果蒙哥汗没死的话,旭烈兀能灭了埃及吗?答案是肯定的!埃及当时正有马穆鲁克王朝统治,这个王朝是在1250年刚成立的,所以正处于兴旺发达的状态。
这个王朝在应付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就已经相当吃力了。而十字军东征的时候,看到蒙古骑兵以后,立马就怂了,连忙上去递根烟表示:我们是兄弟单位,都是来收拾阿拉伯人的。
旭烈兀在盟军中的地位是最高的,法兰克人带领的十字军在旭烈兀跟前,也只能是小弟。马穆鲁克王朝对付一个十字军就已经够吃力了,更别说还有旭烈兀的蒙古骑兵了。
所以只要蒙哥汗不死,旭烈兀的蒙古骑兵就不会停止西征,而十字军和西欧各国都会支持蒙古骑兵一起灭了埃及,这么搞下来,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国祚不会超过10年。
二、事实上马穆鲁克王朝却大获全胜。蒙哥汗战死,这对蒙古帝国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因为忽必烈称汗的手续不太合法(他自己搞了个忽里台大会,很多人都不承认),所以蒙古帝国就这么分裂成了五大部分,分别是:元朝、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
旭烈兀正是伊利汗国的创始人,当时旭烈兀赶回来支持忽必烈称汗,结果就把怯的不花和2万部队留在了西征的路上。
怯的不花打仗是把好手,他手里有5千蒙古骑兵,还有一路上收容的1.5万杂牌军。在他看来这支部队要收拾埃及,简直易如反掌。
而且怯的不花认为自己是蒙古人,所以别提多骄傲了!压根就瞧不起那帮带着十字架的十字军,结果气得人家十字军撒丫子跑路,不管了!
孤立无援的怯的不花依旧十分自大,当埃及进军巴勒斯坦地区的时候,怯的不花居然写了封邮件,让埃及主动投降。真是够自大了,这地方毕竟是人家的主场好不?
一场大战结束,孤立无援的怯的不花兵败被杀,他带来的5千蒙古骑兵,也全都被马穆鲁克军团给灭了。
总结:马穆鲁克王朝自此达到了巅峰状态。别小瞧了埃及的这个王朝,在击败蒙古西征军以后,等于打破了蒙古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对西方国家来说意义重大。
本来已经被蒙古骑兵打得怀疑人生的欧洲各国,似乎又看到了重振信心的希望了!在这场战争中,马穆鲁克王朝的大将拜伯尔斯表现相当优秀,自身的威望也达到了巅峰。
此后拜伯尔斯继承大位,采取远交近攻的手段,与钦察汗国、拜占庭帝国交好,正儿八经地把十字军揍了一顿!
蒙古第三次西征,如果蒙哥汗不死,继续西征,能打败埃及吗?
有困难,但打好了,精兵强将,不是没可能赢。
首先说蒙古西征的目的,是为了摆脱蒙古帝国西部、侧翼的威胁。实现蒙哥汗征服至埃及的野心。巴格达被攻陷后,古代阿拉伯人在亚洲已经没有核心的抵抗组织,主力已经被蒙古消灭。等到阿勒颇等城市也被攻陷,叙利亚也沦为蒙古囊中之物。蒙古西部最为古老、庞大、文明的敌人——阿拉伯阿拔斯帝国已经灰飞烟灭。蒙古纵横阿拉伯地区四十年无对手。从历史事实来看,在此之后,阿拉伯世界再也没有统一过。
(艾因扎鲁战役示意图)
马木鲁克的情况此时,的确是河洲系马木鲁克王朝在埃及的全盛时代,处于第三任苏丹、花剌子模人古图兹的统治下。
马木鲁克是突厥人在埃及建立的寡头统治。这些家伙本来是阿拉伯人的奴隶兵,最终掌权,反客为主。主要原因就是战斗力强。结果,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的统治被端了,突厥奴隶们在埃及的统治却十分稳固,不过这帮突厥奴隶很杂,绝不是唐朝那会儿的那些游牧在漠北的古突厥人,那些人是以黄种人为主的。这些突厥奴隶应该是从西迁后的小亚细亚突厥人或者其他突厥语部落抓过来的,甚至不一定非得是突厥人,只要是从北边逮过来的就可以。当然了,他们在阿拉伯、在埃及待了好几代了,娶当地女子,早已经被同化。
这些家伙的战斗力之所以强大在于他们属于职业兵,马木鲁克们每天除了琢磨怎么打仗不琢磨别的,活儿都交给别人干。
而蒙古人呢?则是日常生活和打仗差不多。这俩你说谁更厉害?本回答也给不出什么结论。因为那时的蒙古兵很可能也不放牧了,放牧有奴隶给他们干,他们很可能也是只管打仗的职业兵。
蒙古的情况实话实说,当时的蒙古已经是巅峰,怎么讲呢?再走就是下坡路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亚欧大陆上所有的干燥平坦地带蒙古人几乎都占了。再打下去的话,就将面对不利于他们的气候作战条件。
蒙古和埃及的关键战役——艾因扎鲁战役,实际上是在巴以地区打的。大家都知道巴解的著名城市——加沙,谁知道这个城市曾短暂属于蒙古汗国? 艾因扎鲁战役之前,在马木鲁克的进攻下,加沙刚刚被蒙古军放弃,在加沙北面,如今的以色列北部地区,蒙古正在重新集结军队,准备再度干仗。
蒙哥死后,因为蒙古人要赶回去开会选大汗,所以只留了一支中等规模的部队,不到3万人。就是这支部队被5万马木鲁克打败,也促成马木一战封神。那么回到问题上来,如果蒙哥不死,马木鲁克是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假设如果蒙哥汗不死,影响的确挺大。因为蒙哥之死几乎导致了蒙古汗国历史上的分裂,蒙哥之后,四大汗国因为汗位主张的不同开始互相争斗,蒙古帝国开始内卷。尤其是西边的两个汗国——金帐和伊尔汗国,更是互相视同水火。
如果蒙哥汗尚在,以他的威望,蒙古各支力量尚可以团结一致。如果是这样,旭烈兀的主力军就会留在叙利亚。巴以地区的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说不定会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与蒙古短暂结盟。就算十字军不和蒙古军结盟,蒙古军也不会处于人数上的劣势。
至于武器装备和战法——这个时代的蒙古军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军了。除了高级将领,伊尔汗手下蒙古军基层已经突厥化,很可能和他们的对手长得差不多,战法也差不多。
马木鲁克王朝权力争夺十分激烈,打好了的话,很容易被蒙古利用。
尾声发生在巴以地区的艾因扎鲁战役,实际上是蒙古向西扩张的尾声了。蒙古将领怯的不花被俘后还恶狠狠地说,我的可汗会为我报仇。可惜,再也没有人有能力为这个被俘于亚洲边界、临近非洲地区的蒙古将军报仇了。再此之后,蒙古帝国陷入实质上的分裂状态,伊尔汗国成为实力最弱的一方。马上与金帐汗国陷入血战。怯的不花死后,蒙古对马木鲁克又发动了一次征伐,无功而返。
喜欢请点赞,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
蒙古第三次西征,如果蒙哥汗不死,继续西征,能打败埃及吗?
埃及当时最具实力的应该是马穆鲁克,在中东那一带尚未做到战无不胜,怎么可能抵御鼎盛时期的蒙古铁骑!只不过蒙古人打仗没问题,理政就必须依赖本土势力了。
蒙古第三次西征,如果蒙哥汗不死,继续西征,能打败埃及吗?
埃及离蒙古太远,扣除沿途留下的兵力,蒙古人能投入的兵力有限,数量太少,打败埃及基本没有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