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实行分封制延续了800年,如果秦朝继续延续西周的分封制,还会二世而亡吗?

秦始皇一统六国的目的是啥?肯定不是为了重复分封制啊!他对分封制是深恶痛绝的,正是因为周朝的分封制,才让秦始皇那么辛苦要面对那么多强悍的对手。

秦始皇可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同样面对这么多强悍的对手,他更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成为周天子那种傀儡天子。因此这才有了所谓的郡县制。

秦始皇心里苦啊,因为他前面没什么更好的参照物,夏朝搞分封,结果被诸侯王商汤给灭了,商朝也搞分封,结果又被诸侯王周武王给灭了。血淋淋的例子摆在这里,你让秦始皇怎么选?

还要走老路吗?还是说开辟一条新路线?肯定是开辟新路线嘛!人永远都只看得到眼前的利弊得失,当时来看,郡县制显然更适合秦始皇。

但是!重磅炸弹来了,因为秦朝二世而亡。正是因为郡县制,导致秦朝的宗室们没有兵权,所以秦朝才会在那么短时间里被推翻。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秦始皇选择分封制,秦朝的寿命会长一点吗?

一、肯定会长得多,分封制保一时还是问题不大的。

分封制,无非就是按照周朝的老套路,把天下所有地盘,分封给以下几类人。

  1. 第一类人,就是嬴姓赵氏的那帮旧贵族们。这帮人相当于是秦朝的原始股东,他们也是秦始皇能够坐稳大位的家族保障,怎么着也得分点地盘给他们吧?
  2. 第二类人,就是秦始皇自己的兄弟子侄。这帮人跟秦始皇的关系最亲密,尤其是秦始皇的那一群儿子们,分封成为诸侯王以后,还可以帮着秦朝镇守四方。
  3. 第三类人,就是帮助秦始皇打下天下的功臣们。这帮人至关重要,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秦始皇一统六国,不分封点地盘给他们实在是亏死了。比如王翦父子灭了六国里的五国,他们难道不配分到一块地盘吗?

这几类人得到分封以后,各自占据天下的一小块,他们跟秦始皇的关系非常好,所以秦始皇活着的时候,秦朝是不可能分崩离析的。

等到秦二世上台,就算他再荒唐,其实政权的主要部分,还是掌握在嬴姓赵氏手里。当初周武王分封天下71个诸侯国,有53个都是姬姓诸侯国,你说他什么心思?当然是为了保证周朝政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姬姓人手里!

所以秦始皇在分封的时候,肯定也是侧重于嬴姓赵氏的宗族成员,尤其是他自己的儿子们。秦始皇有20多个儿子,全部分封出去,那力量是相当可观的。

因此就算有哪个功臣的后代想要谋反,这些嬴姓赵氏的王爷们,也能够出兵讨伐。绝对不会出现刘邦项羽如此大规模的起义,稍微有点苗头,都能被他们消灭在摇篮里。

所以说,在法治不算完备的时代,搞分封还是要强过搞郡县的。这也是为啥后面的朝代会陆续出现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情况,诸如汉朝、明朝就是典型的分封和郡县(行省)并行。

二、分封制的缺点是,天下容易大乱。

虽说分封制杜绝了刘邦项羽这帮泥腿子的起义,可是分封制就一定很安全吗?其实分封制比郡县制要危险得多。

因为郡县制,说到底就是皇帝一个人掌权,天下人都要跟着皇帝的指令去做事。可分封制就不一样了,皇帝更多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诸侯王们才是真正掌权之人。

天下掌权的人多了,那么互相兼并的现象,其实也就会发生。这一代大家都是兄弟或者老熟人,彼此感情还算不错。可传个几代下去呢?谁还认识谁啊!

所以说要不了多久,分封制的矛盾也会凸显出来。这帮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征战,互相兼并,这样一来历史又回到了战国时代。

或许最后获胜的,还是嬴姓赵氏的子孙,可是这期间天下人所经历的痛苦,那是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弥补的。

不可能说,为了嬴姓赵氏某个人的个人利益,牺牲天下百姓几代人的幸福吧?人所追求的无非名利二字。

秦始皇显然是要名,利对他来说没啥太大用处,所以他不会去搞分封制。他只需要自己这一代能够成为千古一帝就可以了。

但是有些人是要利,比如说朱元璋,他就是希望后世不管谁造反,只要是他老朱的后代就行!所以他大搞分封制。

孰优孰劣,其实我们一眼就看得出来。秦始皇的郡县制,如果能配合上比较完善的法治制度,那绝对要胜过分封制。

三、人只能看得到眼前的利弊。

因为眼前的利弊得失,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秦始皇就是看到800多年的周朝,因为分封制,结果打了400多年的内战,天下人之苦实在是无法弥补。所以他就是要搞郡县制。

刘邦发现秦始皇搞郡县制失败了,所以即使他知道郡县制的好处,也不敢完全搞郡县制,因此刘邦便开始搞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

其实这种制度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比如说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差点没把汉景帝给推翻了。要不是后来汉武帝的推恩令,分封制还真的会成为终结汉朝的利器。

两汉400多年过后,曹丕登上皇位,他发现汉朝搞分封制危险系数太高,所以二话不说,直接搞郡县制,并且不给宗室王爷任何实权。

这么一来到了司马炎建立晋朝以后,吸取了曹魏没有宗室出来撑腰的教训,大肆分封司马家的人,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这场八王之乱对历史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几乎造成了天下300多年的战乱,一直到隋朝才算是终结了这场战乱。

此后的唐朝虽然也有搞分封的想法,却始终没能实现,毕竟八王之乱的结局依旧让后人心有余悸。宋朝的赵匡胤开国没多久,皇位就被弟弟赵光义给抢了,所以赵光义的后人更不会分封了。

到了元朝索性直接搞上了行省制度,可是朱元璋发现,正是因为元朝没有让宗室们镇守四方,才让自己钻了空子建立了明朝。因此朱元璋又开始大搞分封制。

清朝入关以后,吸取了明朝分封制的教训,也就没有搞什么分封制。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几乎是每个朝代只看着前面一个王朝的教训,采取相反的措施。那么这么做合理吗?

总结:完善的法治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甭管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都会造成王朝的危机。搞分封制,就要有切实的手段遏制住诸侯王的权力,搞郡县,就要有相应的措施,保证地方的稳定。

而且这些措施、手段,都是伴随时间不断调整的,只有在变化中适应变化,才能与时俱进,否则搞什么都会有完犊子的一天。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周朝实行分封制延续了800年,如果秦朝继续延续西周的分封制,还会二世而亡吗?

可以推测秦朝不会短时间在二世速亡,国祚会更长些,分封制会把矛盾转移、局限到更小范围之内如各个诸侯封地,贵族封邑或小国等,各诸侯国互相牵制互相制衡互相削弱,前期有利于秦帝国节制调整整个帝国,即使出现某些贵族或庶民与秦帝国矛盾尖锐但迫于师出无名忌惮强秦高压法治及众多诸侯讨伐只好息事宁人,这样秦帝国得以巩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虽说各诸侯国“分家另住”但已不满足现状又出现了羽翼丰满后一强几弱或多强的局面,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霸权甚至天子之位,相互讨伐混战,民不聊生,如春秋战国七雄,周天子名存实亡,又如汉初的七王之乱等等,强秦而不是“暴秦”正是看到血淋淋的战乱百姓困苦,尊崇法家思想,借鉴吕氏春秋次之,统一六国,废分封,置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兴修水利,连长城及工程浩大的陵墓、宫殿等,并把已在秦国成功实的施法治强国一整套作法推广至全国,以强秦的强势无疑对六国“一刀切”使早已习惯于各自为政的贵族和庶民难以适应,战乱之后未能及时得到休养生息,一代人想完成几代人的工程量,超出了帝国有限承载力,秦法虽然威严,但仍未能约束住赵高李斯秦二世等人,致使统一强大秦帝国过早崩塌,但“百世皆行秦制”。

周朝实行分封制延续了800年,如果秦朝继续延续西周的分封制,还会二世而亡吗?

如果秦朝继续实行分封制那么六国贵族彻底无法翻身,他们只要想反就会立刻被扼杀者萌芽之中并且胡亥想杀兄弟不会那么容易,这些兄弟都能自保,而不是向历史上那样被胡亥屠戮殆尽,但个人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不改变怎么都是会灭亡。

周朝实行分封制延续了800年,如果秦朝继续延续西周的分封制,还会二世而亡吗?

分封制可以有效加强对疆域的控制,从而起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如果秦朝沿袭使用周代的分封制,可以肯定是不会二世而亡的。即便秦朝境内爆发了民变,也会被各地封国很快平定,毕竟各地诸侯是封国的直接统治者,这关乎到他们的统治地位和享受的诸多利益,因此矛盾很难扩大化,也就不会形成秦朝末年席卷天下的亡秦风暴,起码秦王朝可以延续数代。

即便之后随着发展,秦王室逐渐衰落,实力不足以控制各地诸侯时,也很难快速灭亡。毕竟“秦皇帝”是天下共主,在名义上拥有绝对的正统地位,所谓“枪打出头鸟”,各地诸侯如果绝对强大的实力,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攻打秦王室;其次各地诸侯也会互相顾及,再次上演一番“春秋争霸,战国称雄”的割据乱世。

最后经过发展,诸侯列国中出现一个如秦国那样的强大诸侯,用强大的武力攻灭各国,再度完成统一。

不过有着周朝的前车之鉴,秦朝如果实行分封制,也会有所不同,毕竟历史的车轮一直在滚滚前行,不适合新形势的旧制度必将会被新制度所代替,比如西汉颁布的“推恩令”。随着时间推移和沉淀,秦王朝巩固统治地位后,也会逐渐弱化各地封国,如果此时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那么很可能会奠定秦王朝大一统的统治基础,秦王朝的国祚会更长。

一代人行一代事,步伐迈得太急太快,势必会影响到王朝的统治基础,秦王朝之所以会迅速灭亡,也和秦始皇有着直接关系,说白了就是太急了,似乎在他活着的时候就想搞定一切,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安定繁荣的王朝。

统一六国已经是很大的功绩,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进行了多次的大规模战争,并且又要完成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这无疑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加上继位的秦二世胡亥又是一个昏庸无知的帝王,在其残暴的统治下,最终官逼民反,致使秦王朝迅速灭亡。

不过秦始皇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秦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大一统思想和中央集权的建立,不仅奠定了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还奠定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秦始皇的功绩应称得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秦始皇所做的决策可能不全是对的,但秦始皇和他建立的大秦,毕竟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让他参考借鉴。不敢说秦始皇有多么英明,但废分封,立郡县,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驰道、车同轨、行同轮,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疆拓土;修长城保家园等等措施,无疑都是有利的,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指责这位始皇帝的呢!

我们言归正传,如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依然采用周代的分封制,那么秦朝还会不会二世而亡呢?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周代分封制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由于当时所面临的政治形势相当严峻,周作为“小邦”之君很难统治原商王朝的如此大区域,周武王担心诸侯叛乱,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便决定论功行赏,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以此调整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从而巩固周朝政权。

之后周武王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族子弟、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先后分封的有鲁、齐、燕、卫、宋、陈、晋、虢等71个诸侯国。分封的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那么诸侯需要尽到什么责任和义务呢?主要有五点:

一、分封的诸侯必须要服从天子的命令。

二、诸侯要为天子镇守疆土。

三、天子征战,诸侯需听令随从作战。

四、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五、诸侯君主需要朝觐述职,向天子陈述自己封国的职守情况。

虽然诸侯拥有封国内的世袭统治权,但从其所尽的责任和义务来看,这种分封政治制度还是很有利于周天子的统治,诸侯列国要以周天子为尊,属于高级打工人。不过要想长期维持这种制度,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就必要拥有强大的实力,只能这样才能控制诸侯,避免出现动乱。

如果秦朝沿袭使用周代的分封制,还会不会二世而亡?

如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分封制,可以肯定秦朝是不会二世而亡的。分封的人群就决定了秦王朝不会过早灭亡,分封的无非就是三类人。

第一类,秦王室宗亲贵族,这些人都是本家同族之人,自然会维护本家的统治,短期内不会出现问题。

第二类,秦始皇的诸位公子,这些是秦始皇的直系血脉,和继位者又是兄弟关系,如果秦朝被推翻,他们也没有好日子过。

第三类,统一六国的有功之臣,虽然他们异性功臣,但在前几代还不至于有异心,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具备颠覆秦朝的能力。

三类人中,秦始皇的一众儿子分封诸侯应是最多,其次是秦王室宗亲贵族,最后是有功之臣,前两者即便为了私心夺位,最后天下还是属于嬴姓,而有功之臣的后代难免会有其他想法,但他们分封的群体最小,而且封地一般也不会比前者好,短期内也没有能力推翻秦朝统治。

有这些分封的诸侯镇守秦朝各地疆土,即便局部地区出现叛乱情况,也不至于会扩大化,起码在短时间内不会。其次矛盾会转移到各地封国,或是封国治下的更小范围之内,不会直接影响到秦王朝,因此实行分封制的秦朝不会在短时间内灭亡。

而且有周代分封制的前车之鉴,秦朝如果实行分封制也会进一步加强对封国的统治,避免封国出现动乱。比如朝廷可以直接派一些亲信去封国作为监军,定期汇报当地情况,并定期对各地监军进行轮换,避免被封国统治者拉拢,沆瀣一气。如果没有收到监军汇报,诸侯王也没有做出解释,便视为图谋叛逆之罪,朝廷自己出兵,或是召集各路诸侯讨伐,将其封地收回朝廷。

其次朝廷也有对封国的统治权,且要高于封国君主对其封地的统治,两者如遇冲突,以朝廷命令为准则,封国君主也可以上奏沟通协调,但必须要服从中央命令,并做好镇守疆土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封国出现情况,直接问罪于封国君主。这种强化版的分封制即便不如郡县制更为集权,但也弱不到哪里去。

周代的分封制就是给予诸侯的权力太大,才致使诸侯做大做强,而周王室逐渐衰败,最终走向覆灭,当然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也是形势所迫,毕竟周原本只是小邦之君,即便灭了商朝,也没有实力统治全境。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单凭秦朝的实力就足以统治天下,完全可以放弃周代版本的分封制,实行更为强化集权的分封制,

不过这也只能是假设,秦始皇如果实行分封制,可能也就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始皇帝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秦统一六国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大臣表示,从前君主虽然统治方圆千里的土地,但外围侯服、夷服等地的诸侯是否前来朝贡却是天子所不能控制的,现在平定天下,四海之内都成为秦之郡县,法令都由秦始皇一人发布,天下才得以安宁,这是自古以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史记》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秦始皇也认为天下已经统一,再封邦立国不利于统一,便废除了分封制,实行更有利于国家统一的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再置县,形成郡县两级地方组织,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制自此成为后世王朝地方政治的基础。

秦始皇之所以废除分封制,主要还是担心百年之后,自己的后代子孙会为了私利,独占天下,而相互攻伐,从而致使民不聊生,江山社稷分崩离析,甚至被他姓夺取了嬴姓天下。

因此秦始皇坚持采用郡县制,并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由中央直辖地方,加强皇帝和中央对天下的掌控,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这种政治制度不仅能巩固中央的统治权力,而且在强化对地方统治的同时,还能提高行政效率。也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定的基础。

结语:

无论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如果没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还是会造成危机。比如秦末出现叛乱后,郡县需要请求中央做决定,结果被秦二世认定为“关东盗贼”,致使这些所谓的盗贼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

分封制也不一定就不如郡县制,在给予封国君主统治权的同时,中央只要有相应手段制衡诸侯,那么强化的分封制甚至还要强于郡县制。比如局部出现叛乱,封国君主就可以直接带兵剿灭,事后再向中央汇报具体情况,如果封国君主未能尽职尽责,中央就可以直接问罪,甚至削爵收回封地。说白点就是,没事最好,你好我好大家好,有事诸侯先上,解决不了就是失责,直接问罪拿下。

只有与时俱进,根据时局变化来调整适应新形势的制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味地墨守成规只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即便再辉煌的王朝到头来也会成为史书上的一行字罢了!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周朝实行分封制延续了800年,如果秦朝继续延续西周的分封制,还会二世而亡吗?

秦朝不会继续延续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分封制度的正位时代已经过去,而且在后世中再也没有完整地出现过。这个问题,可以被置换成:是郡县制好,还是分封制度好?

1、治国体制应该怎么选择?

治国体制的选择,要符合当时社会对制度的内在需求。根据不同时期的制度需要,确定如何治理国家,确定相应的政治体制。

周朝延续时间很长,是因为宗法分封制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变更以后,如果还实行已经过时的宗法分封制,就是刻舟求剑的唯心主义做法了。

周朝统治下,生产力逐渐发展起来。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土地的单元财富值大幅度提高。以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口的争夺为目标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化,以至于天下兼并成风。

分封会导致“地方强体”快速产生,它们的出现,将直接威胁中央政权的稳定性。继续实行分封制,就是人为制造独立王国,就是不断催生动乱因素。不论是西汉的七国之乱,还是西晋的八王之乱,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那么,怎么才能控制住地方产生的动乱因素呢?哪有有问题,就针对性解决它。既然地方动乱因素的产生原因,是地方诸侯。那么,就消灭诸侯。消灭诸侯以后呢?就要实行统筹体制,实行国家统筹管理,不给地方实力生长留下空间。

这种统筹体制,就是这样直接控制地方的郡县制,国家直接通过郡县制,实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所以,郡县制和君主专制是高效实现对整个国家管理,消灭地方动乱因素的最佳选择。

2、秦国为什么二世而亡?

不少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制度,而实行了郡县制。这样的观点,是比较片面甚至是幼稚的。

秦朝统一天下后,刚刚建立14年就快速灭亡。短短14年,任何重大的社会政治制度,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制度能量的时间。也就是说,郡县制的制度潜能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秦国就已经灭亡。所以,不能武断地说,秦国亡于郡县制。

如果实行分封制,那么秦国会不会快速灭亡?这样的假设性问题,虽然不具有研究价值,但是仍然可以从制度本能上来推理,如果实行这样的制度,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就像在前面所说过的,分封制度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必然导致地方动乱因素此起彼伏。如果实行分封制度,秦国的国力会被快速分割,更加有利于各个地方的造反势力的凝聚和发挥作用。这样,地方反叛势力会更加快地出现。所以说,实行分封制度,秦朝会更快灭亡。

那么,秦朝是因为什么而快速灭亡的呢?根本来说,是地主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君主专制内涵人治的漏洞。胡亥得以继承帝国治权,就是这个漏洞的表现。这个漏洞,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存在的。

但是,秦国统一后过快扩张,中央实力被快速摊薄,基本上没有力量来制约和回救中央政权了,这才使人治漏洞加速发挥出了负面作用。由此,秦朝才快速灭亡的。

所以,不能说秦国快速灭亡,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制的结果。

周朝实行分封制延续了800年,如果秦朝继续延续西周的分封制,还会二世而亡吗?

世界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封制,周朝早期并不是真正的分封制,周朝真正实行分封制,是被迫实行的,并不是周天子发善心与他人分享权利,也不是奴隶制让周天子无法号令天下,而是君王无能无法控制军队,导致行政权旁落,俗称的就是军阀割据而已,军阀混战是什么制度也可能会发生的,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甚至社会主义也好,都有可能会发生的,当国家陷入军阀混战时,君王只是一种民族的符号,推翻没有权力的君王,往往并不是军阀们的当务之急,所以去讨论周朝的长久,是一种愚蠢至极的想法,是不知人间疾苦的轻浮的人之言论而已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