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出征新疆前,和一老头下棋赢了,得胜回来后再和老头下棋却连输三局,为什么?
左宗棠近来比较郁闷,因为在海防和塞防之争中,慈禧太后模棱两可,谁都支持,但是谁都不给那么多钱!
李鸿章有时间跟慈禧慢慢耗着,时间长了总归能搞到银子,可是左宗棠急切地要收复新疆,压根就没时间在朝廷软磨硬泡。
临行出征前,左宗棠在大街上散步,忽然看到一个棋摊子,
这摊子右边写着:
一角揪枰,布局自有其中乐。
左边写着:
双奁黑白,收官领会神仙机。
抬头一看,还有个横批:
天下第一棋手!
狂,没见过这么狂的人。左宗棠自认为自己已经很狂了,今天怎么就遇到了一个更狂的家伙呢?于是乎左宗棠打算杀一杀这位老爷子的嚣张气焰。
左宗棠平日里也下棋,而且当年做教书先生的时候,整天研究棋局,所以他认为杀败这位狂妄的老爷子一点问题也没有。
双方对弈了一场以后,左宗棠喜上眉梢:啥情况?就你这还好意思说是天下第一棋手?我看你还是早点收摊找个厂上上班好了!
老头子不慌不忙:刚才失误了,再来一场。
第二场过去以后,左宗棠不免捂嘴大笑:老爷子!我们家门口有个电子厂,你要不要去那边应聘一下?我可以写介绍信。
老头子这回脸色有点难看了:别着急,再来一局你就知道我的厉害了!
第三局比完了以后,左宗棠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好像浑身上下都带有主角光环一样。他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还在研究败局的老头子,忽然捂着肚子大笑了起来:大爷别难过,输给我你不丢人,谁让我是大清国第一棋手呢?我看你这牌子可以让给我了!
老头子这才慢慢悠悠地站起来表示:阁下棋艺果然高超,不过我最近正在研究一本上古棋谱,这里面都是神乎其技的骚操作,过几个月阁下再来,我们再比较一番!
左宗棠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下棋纯粹是为了消遣而已。不过此时的左宗棠已经把烦恼给忘却了,似乎收复新疆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多难?那是真的难啊,左宗棠带着楚军到西北平定了捻军起义和当地的民族起义以后,立刻想到了当年林则徐老爷子在船上对他说的那番话。
林则徐当年因为虎门销烟,被打发到了新疆。到了这里以后,他意识到新疆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而且堪称塞上江南,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这些年,新疆却被一个叫阿古柏的外来汉给占了。这货居然还在当地建立了一个洪福汗国,你说气人不气人?因此左宗棠必须要从这家伙手里收复新疆,完成祖国的大一统工作。
难度一,阿古柏背后有英军和沙俄的支持。
这就比较犯难了,因为阿古柏可不是单枪匹马来的,他背后有列强的力量。主要就是英军在背后支持他。
至于沙俄,是为了抢占新疆伊犁,所以才会在暗地里支持阿古柏。一旦开战的话,左宗棠需要面对的,可能就是英军和沙俄这两方面的强大军事力量。
难度二,兜里没钱!
打仗最重要的不是战斗力,而是钱粮。从西北到新疆,这一路平叛,得消耗多少粮草?几乎都是天文数字。
那么慈禧给了左宗棠多少钱呢?最初只给了200万两银子,后来又让全国各省合计凑了300万两银子,一共只有500万两银子。说实话这点钱,估计连路费都不够,更别提解决士兵们的吃喝问题了。
难度三,各城池之间路途遥远。
这可不是一点点远,在新疆作战最害怕的就是后勤补给跟不上。但是新疆的每一座城池之间,都有很远的距离,一般都是以千公里作为单位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粮食放在某座城池,等到左宗棠打第二座城池的时候,这些粮食很可能还没运到位,就被运粮食的人给吃光了。就算不吃光,也担心路上被对手给截获了。
城池间路途遥远,也造成了后援难以迅速抵达的麻烦。一旦前线出了问题,那么后援根本无法第一时间相助。
难度四,气候与中原地区不同。
新疆这地方虽然好,但是气候跟中原地区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左宗棠手里的楚军,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垂垂老矣。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了。
这帮人是当初在1860年平定太平军时招募的老兵,现在已经过去了13年之久,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是伤痕累累。如果再让他们去气候反常的地区作战,或许这条命就没了!
二、左宗棠有了信心以后,一一化解了这些麻烦。不得不说,左宗棠这个人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现在甭说几万人的队伍,你能把一个班的队伍带好,就算你是很强的人了。
左宗棠面对诸多困难,并没有被吓倒。在下了那场棋以后,左宗棠的信心就更强了。连天下第一棋手都被他征服了,一个阿古柏算什么?
没钱是吧?左宗棠通过胡雪岩的关系,以清朝部分关税作为抵押,先后跟列强的银行借了一千多万两银子。这里面借款最多的就是英国的银行。
知道这是为啥吗?因为左宗棠明白,英国人在背后支持阿古柏,无非为了利益。现在他跟英国人借了这么多钱以后,英国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利弊了。
因为左宗棠要是打输了,这笔钱想还上就不容易了。那么英国人不会不借吗?不好意思,高昂的利息和胡雪岩的牵线搭桥,都是英国银行无法拒绝的。这么一来既解决了军费问题,又解决了英军可能插手的问题。
军中老兵太多?左宗棠在出征前,曾经做过一次筛选工作。但凡是老弱病残,都不能入疆。重新整合一下楚军,虽然人数少了,可是战斗力也提升了。
城池之间路途遥远?没关系,左宗棠的部队采取先北后南的策略,选择各个击破,步步为营的方式收复新疆。后勤补给线也就更加通畅且有保障了。
结局:左宗棠收复了新疆。在左宗棠和楚军将士们的努力之下,最终终于收复了新疆全境。阿古柏在战争中被吓死了,他的集团也彻底被瓦解了。
这个时候他回到了中原,此时的左宗棠已经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民族英雄。那气概实在是无人可挡。不过他再次看到了那个老大爷,他居然还挂着“天下第一棋手”的牌子。
这回左宗棠可就有点生气了,跑过去又跟老大爷下了三场棋。结果倒好,三场全都战败,左宗棠不禁额头冒汗,这是什么情况?这老小子开挂了?
老头子这才笑着解释道:我知道你当初要去收复新疆,哪能让你没上战场先输三局呢?现在你都大胜而归了,我还有必要让着你吗?
左宗棠出征新疆前,和一老头下棋赢了,得胜回来后再和老头下棋却连输三局,为什么?
左宗棠是清代版本的“诸葛亮”,时人评论他多近于妖人。
他对社会、国家贡献极大,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左宗棠收复亲疆故事,可能现在的新疆就不是我们的了!
左宗棠出生于的1812年,那个时候还是嘉庆皇帝年间。
他年纪小却有大志向,在他读书期间,不仅攻读儒学,而且对于杂学也特别感兴趣,涉及到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内容,左宗棠都能刻苦钻研。 (宗小时候)
他好像非常明白,经营好一个国家跟儒学没有什么多大关系,反而要用到很多杂学方面的知识。
等到他长大掌权之后,这些知识都给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也是当时“经世派”的一个重要代表性人物。
1867年,陕西、宁夏发生民乱,并且涉及到了新疆。中亚的浩罕汗国,趁机盘踞在新疆,建立起“洪福汗国”,沙俄也在1871年的时候侵占了伊犁。
恰好到了1874年的时候,日本为了争夺与清朝在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于是借口发动了侵台战争,向当时的清政府投石问路,一时之间,内忧外患。
李鸿章当时是非常忌惮日本的,所以他想放弃塞外,放弃新疆,把国家的有限资源投入到“海防”上面来,这也是当时清政府著名的关于“塞防”和“海防”的争论了。
国事糜烂,清庭想要放弃新疆了,因为中央财政崩溃,国库已经没钱了,再加上当时的新疆是个不毛之地,收回那些个蛮荒之地,也没有什么大作用,清庭就是么想的。
左宗棠就是在这种压力下,挺住了时人放弃新疆的大众思想,坚决要收复新疆,将那些盘踞在中国土地的外国势力全部驱赶出去。
(左公剧照)
但是,清庭国库没有钱这个是事实,所以虽然朝庭也有认同左宗棠想法的,但这些都是一小部分人。
皇帝也没有办法,于是对左宗棠说,“你要是想收复新疆,你就去,但是国家是不会给你一分钱的,你得自己想办法,你能收复那当然好,但是你兴师动众地去收复新疆,如果失败了,那可是要问罪的!”
打赢了没有好处,打输了却要问罪,并且还要自筹粮饷,这在当时的朝臣中,都觉得这一件事情是讨不了什么好处。
朝庭说放弃了,你就跟着放弃得了呗,何必自找麻烦,反正清国那么大,少了新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左公念念不忘的新疆)
所以,在一段期间的左宗棠是被孤立的,大家对他都是避而远之,不愿意去掺和他的事情,也不愿意和他搅和在一起,不想跟他走得太近。
左宗棠非常苦恼,收复新疆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拓边,也不是国家的仁政,而是国家的责任所在啊!
这是对道义的坚持,对国家主权的坚持,但是竟然没有人理解到这一深层次的原因。
所有的大臣都将国家道义和国家主权事功化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想一想,能否从里面拿到什么好处,有好处就一拥而上,没好处就避而远之。
说那时,左宗棠心里苦闷,就走到了大街上,看到一个老头在那里摆棋,上面挂着一块幡,两行大字,“一角揪枰,布局自有其中乐;双奁黑白,收官领会神仙机”,横批“天下第一棋手”!
(下棋)
左宗棠于是坐了下来,和那老者手谈一局,消磨一下自己心中的苦闷。
三局三胜,平时下棋不怎么厉害的左宗棠竟然在今天有如神助,每一落子都极尽巧思,布局深远,把那老头打得了个落花流水。
左宗棠哈哈一笑,心中之郁闷一扫而光,他对这老头说,你的布幡可以撤下来了。
老头不服,说,“最近,我得到了一本上古孤本,正在研究,过几个月你再来,我一定能赢你!”
左宗棠一介封疆大吏,当然也没有时间在这里和老头瞎咧咧,他又立即投入到了收复新疆的紧张运作当中。
他命令手下胡雪岩开始筹备粮饷,胡雪岩不愧是后世商家所称道的“红顶商人”,他向各省借饷,又以饷为抵押,向外国银行借款,最终筹备到了这一次收复新疆所用的粮饷。
仅一年时间,左宗棠率领着他的军队西征,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出征)
1880年,左宗棠抬棺又从肃州出发,以“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来激励自己,表示了不收复伊犁就血战到底,死在新疆的决心。
清庭得知俄国也增兵伊犁之后,非常担心中俄友谊会全面破裂,于是召回了左宗棠。
而俄国也是仅仅做个样子而已,他们的国家其实比清国更虚弱。
于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反而是沙俄愿意促使与清国和谈。
1881年,中俄谈判,清庭把左宗棠踢出局,让一名叫做“曾纪择”的官员专门负责此次和谈。
在清庭与俄方代表订立《伊犁条约》前,看似清国掌握了主动权,但是仍然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并且还增加了战争赔款。
对于这一次的谈判的结果,左宗棠是这么评论的,“伊犁仅得一块荒土,各逆相芘于安,不料和议如此结局,言之腐心!”
但是这些话,是不能公之于众的,这会让皇帝反感的,左宗棠只是私下与友人交流而发自内心的遗憾和痛心而已。
于是,在清庭刻意的塑造和宣传下,又或者是朝野上下的自我欺骗。
导致了清国上下,都认为这一次谈判是前所未有的胜利。
就这样,左宗棠又苦闷了一回,他又来到集市上,又碰到了那个下棋的老头,他又坐了下来,与老头手谈三局,但是结果却是三连败。
老头高兴的说,我早就知道你是左宗棠左大人了,只是当时你要去收复新疆,所以我才让你赢的,当时只是祝愿老大人在收复新疆时能有一个好心情,能开一个好兆头。
现在,新疆收复了,大清国胜利了,我就不会让你了。 听了老头的一番话,左宗棠更是难过了,他一时千言万语,却难于与人诉说,更哪堪现在是那“冷落清秋节”啊!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左宗棠出征新疆前,和一老头下棋赢了,得胜回来后再和老头下棋却连输三局,为什么?
左宗棠在受命出征收复新疆路途中,经过甘肃酒泉,大军休整期间,左宗棠偶闻当地一座古刹的慈云禅师棋艺高深,人皆云“天下第一”,由于自己也喜好这口儿,左宗棠忍不住前去拜访,切磋棋艺。
双方摆下阵势,你来我往,连续厮杀了三盘。开始左宗棠还对老禅师颇有忌惮,没成想老禅师昏招迭出,总是犯一些低级失误,三盘棋全让左宗棠给赢了。
赢家左宗棠不仅有些飘飘然,但见慈云禅师目光精湛,佛法高深,也不敢太小瞧人家。禅师送客时,再三邀请左宗棠大军东归之日,再来切磋一次,左宗棠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答应归答应,但左宗棠心里已经对下一次的对弈提不起兴致,觉得老禅师的棋艺不过尔尔,真是想不通为什么当地民间给他吹捧成天下第一。
三年之后,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军胜利东归,路过酒泉,左帅回想起当年之约,便礼节性的再度前来古刹,赴棋局之约。
左宗棠万万没有想到,慈云禅师这一次攻势凌厉,防守严密,从头到尾,自己居然没有一点点机会,了无胜算,结果自然接连大败。
左宗棠嗔目结舌,被老禅师的棋艺彻底折服了,同时心下也很疑惑,老禅师自然不是三年之中棋力大进,明明人家真正就是“天下第一”的水准,棋艺高明如此,当年为什么要让着自己呢?
慈云禅师仿佛看出左宗棠心中所想,呵呵一笑,做出了解释。
当年棋局,是左帅为国出征之际,大军前路艰险,敌手凶悍异常,途经过此地,估计是要休息片刻,既然是要出征为国家为百姓,于是只要故意认输,让将军带着战胜“天下第一棋手”的锐气走上战场,更能取得胜利。现今战事结束,国家也已经安定下来了,所以凭着真本事连赢三局,便也无妨。
其实老人的这种做法也不是并没有根据的,这种预兆好运的形式,还有一点迷信味道的做法,其实早在商朝就已经有了,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刘备当年就想知道自己能否登上帝王之路,于是他下赌咒看自己能否劈开石头,最后自己用尽全力一剑劈开了石头,这时他紧锁的眉头才松开,自然欢乐开怀,往后也就步步顺利。而且从心理来看,每个在做重要的事情之前都希望事情取得一个良好开局,如果开局不很顺利,怕对后面的事情有影响,打击自信心,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本来能成功的事情也有了输的可能。
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学习慈云禅师,要心怀谦卑,切勿以自我为中心,多考虑考虑别人的感受。满招损,谦受益,也正是这个道理。
左宗棠出征新疆前,和一老头下棋赢了,得胜回来后再和老头下棋却连输三局,为什么?
这个故事,也只能当故事看看,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中国人长了脸,但左宗棠为人却是偏执傲慢,在很多场合,宁折不弯,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故事是这样的,左宗棠平日里爱好下棋,在收复新疆之前,左宗棠遇到了一名世外高人,既然是故事,那么高人的身份也就无所谓了,身为世外高人的老人享誉一方,老人的名声,是自己凭借棋艺打下来的,左宗棠听说了老人竟然有天下第一的名声,于是便下定决心,在自己收复新疆之前,上门讨教。
老人听说了左宗棠的来意,虽然婉拒,但却是耐不住左宗棠的咄咄相逼,左宗棠对老人的棋艺并未有太多畏惧,虽然老人有天下第一的名头,但毕竟老人只不过是一个山野老人而已,未必就能比其棋艺更加高超。
对局时,不知为何,有着国手名头的老人,在面对左宗棠时,竟然一时间无法对抗,左宗棠的棋艺或许不错,但老人既然有天下第一的名头,竟然无法与左宗棠对抗,这件事不免让左宗棠沾沾自喜。
在左宗棠看来,老人的棋艺漏洞百出,防守不可,进攻不足,很快,老人就败下阵来,左宗棠对老人的棋艺鄙视之极,如此笨拙之人,竟然能够享誉一方。
老人无奈之下,便与左宗棠相约,待到左宗棠收复新疆归来,希望左宗棠再一次前来此地,与老人再次拼搏棋艺。
战胜了拥有国手名号的老人,左宗棠一时间斗志昂扬,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带领军队稳扎稳打,百战百胜,很快,新疆就被左宗棠收复。
归乡途中,左宗棠想起来曾经与老人的约定,于是便再一次赶到了老人的茅庐,与老人又一次对弈三局。
上次对弈,老人的棋艺漏洞百出,左宗棠战必胜,攻必取,一时间斗志昂扬,但这次对弈,左宗棠却是看出了老人的深不可测,老人的棋艺一反过去的浅显不堪,防守滴水不漏,进攻稳扎稳打,很快,左宗棠就败下阵来。
一连三局,左宗棠尽皆败给了老人,无奈之下,左宗棠只好向老人请教原因,为何上次自己能够轻易取胜,这次却如此轻易的溃败。
老人也不为难左宗棠,向左宗棠说出了实话,原来上次老人之所以输给左宗棠,不是因为左宗棠棋艺高超,而是因为老人故意犯错,给了左宗棠取胜的机会,让左宗棠输不难,难就难在让左宗棠输了都不知道老人竟然一直在故意让自己。
老人之所以让左宗棠取胜,正是为了鼓励左宗棠,让左宗棠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奔赴前线,获得战争的胜利,若是老人搓了左宗棠的锐气,导致前线失利,这可是老人不愿意看到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左宗棠当即羞愧不已,原来自己竟然是在老人防水的情况下才能取胜,亏他还沾沾自喜能够战胜国手。
这个故事说的不仅仅是左宗棠,说的更是人的傲气,人不可无傲骨,但人不可有傲气,切莫因一时成功而洋洋得意。
左宗棠出征新疆前,和一老头下棋赢了,得胜回来后再和老头下棋却连输三局,为什么?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被载入史册,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但鲜为人知的是,左宗棠一向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平生以“今亮”自诩。从他和一位国手对弈的故事,就能看出左宗棠的人物性格。左宗棠在受命出征新疆前夕,偶然路过一间茅舍,见到茅舍上方挂有一方“天下第一棋手”的匾额。下棋是左宗棠平生一大嗜好,见茅舍主人竟敢称“天下第一”,性格高傲的左宗棠哪能服气,定要与主人一较高下。
茅舍主人是一位花甲老人,从不轻易与人对弈,可架不住左宗棠的咄咄相逼,只好应承下来。双方摆开架势,一阵厮杀过后,老人被逼得无路可走,只能投棋认输。获胜后的左宗棠愈发傲慢,斥责老人以如此的棋艺也敢妄称“天下第一”,令他赶紧把牌匾卸下来,省得扰乱视听,贻笑大方。不久后,左宗棠誓师出征新疆,三年后凯旋而归,特意绕道茅舍,见匾额依旧未卸,不禁勃然大怒。左宗棠质问老人为何不守信诺,卸下匾额。茅舍主人请左宗棠再对三局,如若再输,立卸匾额。左宗棠不以为意,认定仅凭此人棋艺,不难获胜。不料,连对三局,左宗棠皆连败北。
这下让左宗棠彻底懵了,搞不懂老人棋艺如此高明,为何当初对弈时却故意认输?茅舍主人揭晓了答案,三年前他已经猜测到来人是即将出征新疆的左帅,于是故意认输,好让左帅带着战胜“天下第一棋手”的锐气走上战场。现今战事结束,所以凭着真本事连赢三局。左宗棠闻听原委后,感佩于心,恃才傲物心性有所收敛。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虚怀若谷之心,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骄傲自满必将招致损害,常怀谦逊之心才能得到益处。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左宗棠出征新疆前,和一老头下棋赢了,得胜回来后再和老头下棋却连输三局,为什么?
这是因为老人顾及左宗棠出征前的心态。
这个故事是一个民间的传闻,真实度我们不知道,但是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话说在左宗棠出征新疆的时候,路过一个茅棚,他听说这里住着一个非常会下棋的老人,于是在此时喜爱下棋的他顿时就来了兴致,非要和这位老人杀一盘不可,老人看来者气度非凡,于是便也没有拒绝,在左宗棠和老人博弈下来不过几个回合,老人就已经被他下的无路可走,在又过了几回合后,他便轻松从老人的手中拿下了胜利。
此时的他非常很高兴,便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快快乐乐的继续上路了,不久后,清国内便传来了他出师大捷的新闻,大家都非常高兴。
后来在他率军回朝廷报告情况的路途中,又路过了那个茅棚,于是他便又来了兴致,要求和老人再次一决高下,老人很快便认出了他,虽然手头有事,但也还是答应了,可是此时的结局却大有不同。原本很轻松就拿下胜利的左宗棠,却在这一次的博弈中屡屡失手,一下败给了老人很多盘。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当时这位老人是为了顾及自己出征一事,所以才输给自己,而在今天老人看到他事情已经处理完毕,于是便拿出了很多看家的本领。
在知道此事后,左宗棠很是惭愧,于是让属下给予了老人重金表达谢意。
从传统上来说老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顾及左宗棠当时所要去做的事情。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会相信做事之前的“兆头”,例如我小时候在《封神榜》中看到的一个片段,当中的闻太师正准备出征,可是因为在上坐骑的时候,被坐骑弄的摔了下来,虽然这是一件小事,那时的人们却都紧张的不得了,都纷纷觉得此时闻太师的出征是不利的行为,而这一切的判断都是因为他摔下了马这个“坏兆头”,果然在后来的剧情中,闻太师败给了武王的军队。
这种习惯不仅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形成,在三国时期也有,例如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的片段,刘备像上天赌咒能否成帝业,全看自己的一剑能不能劈开石头,于是在劈石头的时候,他用尽了全力,在看到石头被劈断后,他的眉头和脸上也都露出了喜悦的神情。
所以,在那时左宗棠和老人的下棋,其实就是有关“兆头”的事情,虽然在那时左帅的嘴上没有提及,但他也是很关心此局棋的输赢。因为如果赢了这盘棋,无异于是对自己这次出征的肯定,是一个好的兆头,所以出于对这种习惯的了解,老人才会照顾他的感受。
从心理上来说就抛开传统来说,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前,有没有一个顺利的进展很是关心。如果自己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前,有一件事做的很顺利,自己的内心就会很是自信,可是如果做的不是很好,这不仅会对当下的心理造成打击,还会对后来所做的事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就从心理上来考虑,当时老人的做法无异于是照顾了左帅,后来也换来了他的尊敬。
我们从这则故事中,应该学会老人的睿智,以及左宗棠对于老人的尊敬,所以我们在不同的事情中,不要非要认死理,不要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还应该去照顾别人的心理,照顾别人的感受,因为只有你照顾了别人,别人在将来你有事情的时候才能照顾你,这是我们一生都要学的东西,不能因为尺寸定输赢,也不能因为输赢而丧失了对他人的尊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