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什么还活蹦乱跳?

袁绍官渡大败,一蹶不振,最终抑郁而亡;刘备夷陵之败,也是抑郁而终;为何曹操赤壁大败后,还能重振旗鼓!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建安七年袁绍就嗝儿屁了。

章武元年夷陵之战爆发,章武三年刘备病逝白帝城。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爆发,结果曹操依旧活蹦乱跳了十几年。

为啥袁绍和刘备都经不起一场大败,而曹操却能熬得住呢?其实倒不是说曹操能耐比较大,而是曹操还看得到希望,袁绍和刘备已经看不到希望了。当然了,三者的不同遭遇,也有各自不同的原因。

一、袁绍之败,纯粹是心态不好。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他凭借家族的威信,逐渐做大做强,平定了整个河北地区。可以说,袁绍从小就是在众星捧月中长大的。

他虽然是袁逢的庶出子,可是过继给了伯父袁成做了嗣子,这么一来他也有嫡子身份了,所以说话做事腰杆子都硬了许多。

袁绍的这种身份,直接决定了袁绍一直都处于高高在上的状态。由于身份高贵,所以袁绍要么不做官,一做官就成了大将军何进的亲信。

此后袁绍更是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主导诛灭宦官的行动。所以说袁绍的仕途其实是相当顺利的,又有庞大的家世作为支撑。

这样的人会怎样?这样的人当然会成功。但是这样的人也受不起什么挫折。从小到大就在顺风顺水中度过,又怎么可能有心态接受失败呢?

所以当董卓入京以后,袁绍的表现就非常不成熟。大家都对董卓心有不满,但是唯独袁绍公然跟董卓叫板,并且用佩刀威胁董卓。

显然袁绍有些冲动了,是要为自己的冲动买单的。因此袁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由于他世家大族的出身,很快招揽了大量他们家的门生故吏给自己干活。

一眨眼功夫,袁绍就坐拥河北之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方霸主。你说袁绍顺利不顺利?那简直太开心了,这个时候发生了官渡之战。

可以说袁绍的前半生,基本上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官渡之战的失败,使得袁绍那点雄心壮志全都被消磨掉了,他从来没考虑过自己还会有失败的一天。

所以袁绍看不到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过去走了几十年的高速,现在突然让你走乡道,换你你愿意吗?

二、刘备年纪太大了,无法东山再起了。

夷陵之战爆发的时候,刘备已经61岁了,这么一个老大爷还要带领千军万马去打仗,你觉得他还能坚持多久呢?

关羽北伐之前,刘备的事业处于巅峰状态。他坐拥荆州、益州、汉中、上三郡等地,处于三国第二的位置上。

可是接下来的打击实在是太惨了:

  1. 首先,关羽兵败荆州,并且被孙权的人给宰了,荆州被夺走了。
  2. 其次,孟达反叛,刘封丢了上三郡,刘备还忍痛赐死了义子刘封。
  3. 再者,刘备打算伐吴前夕,张飞被手下人割了脑袋。
  4. 还有,汉中之战后,黄忠、马超相继病逝。

也就是说,我们俗称的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全都在这个节骨眼上去世了。此外荆州和上三郡也都丢了,你说刘备会不会急火攻心?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要讨伐东吴,失败的可能性太大了。结局我们都知道,刘备果然战败了。

刘备这一败可就惨了,因为他把自己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精兵良将都给毁掉了。那些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兵,战斗经验相当丰富,孙权最害怕的就是这帮人,结果损失殆尽。

此外刘备手下的那些大将, 诸如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人也全都阵亡。刘备这一波几乎把自己的老本都折光了,你说刘备还有什么希望?

如果再年轻个10年,刘备或许还能折腾一下,毕竟他这一辈子就是以折腾而闻名天下的。可是刘备战败的时候,已经63岁了。

再花时间从头再来,你觉得刘备还有希望吗?他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郁郁而终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相对来说,刘备的心态要比袁绍好得多,毕竟刘备是泥腿子出身,他可不害怕失败,他只是害怕没有希望而已。

三、赤壁之战的战败,没有磨灭曹操的希望。

赤壁之战战败的时候,曹操刚刚54岁,曹操一共活了66岁,所以他还有12年的寿命,因此这个时候的曹操,依旧正值壮年。

对于壮年的曹操来说,一点点小失败,其实不足为虑。曹操战败以后,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巩固对北方的统治。

所以这期间,曹操平定了西凉,赶走了马超。又带兵进入汉中,收服了张鲁。完成了北方大一统工作以后,曹操这才如愿加九锡,称魏王。

我们可以发现,曹操赤壁战败以后,改变了作战策略。对南方他采取防守的姿态,尽量不发动南征。对于北方他采取巩固的策略,不仅扫清北方的敌人,而且还加固了自己的权威。

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来完成,所以曹操压根就没有时间放弃希望。因此曹操的心态要比袁绍强得多,曹操当时的年纪又比刘备战败时年轻得多。

总结: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不也把曹操给灭了嘛!

汉中之战战败的时候,曹操65岁了,也是个折腾不动的年纪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并没有执着于夺回汉中,而是彻底放弃了汉中。

为啥?因为曹操觉得自己折腾不动了。结果汉中之战收尾的时候关羽又跑出来捣乱,打了一场襄樊之战。

曹操顿时就慌了,自己已经65岁高龄,实在是折腾不动了,要不咱们迁个都吧?曹丕一听立刻就更慌了:父王,哦不,父皇!再坚持一下吧!

要是迁都了,曹丕想称帝可就有麻烦了。曹操和曹丕会心一笑,最终曹操又坚持了一下。虽说平息了关羽的北伐,可是曹操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人生的最后两年,到处是战乱,再加上整天头疼,活活把曹操给折腾死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什么还活蹦乱跳?

赤壁战败后,曹操还能蹦跶,为啥官渡、夷陵战败后,袁绍和刘备却蔫了?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有这三个!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的主角乃是袁绍和曹操,这俩哥们其实一开始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他们年少的时候就互相认识,算是一起玩到大的朋友。天下大乱以后,袁绍和曹操各自招揽人马,争夺天下,也是站在同一阵营,互相配合的,当年吕布偷袭曹操的老巢兖州,把曹操打得非常狼狈,是袁绍为曹操提供了资助,最终成功击败吕布,将吕布赶到了徐州。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袁绍和曹操都是同盟关系,互相之间的感情很不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袁绍和曹操的实力愈发强大,周边的小势力都被他俩吞并了,接下来就是他俩之间决胜负了,赢家可以霸占整个北方,于是官渡之战爆发了!对于此战,大多数人都知道结局,袁绍败了,曹操赢了,但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袁绍是一直占据上风的!甚至于说,就在两军决战前的一刻,袁绍也一直处于上风,无论是正面对决,还是侧面袭击,曹操都不是袁绍的对手!更为重要的是,袁绍的后勤非常充足,曹操的后勤则跟不上,只要僵持下去,曹操必败!

然而就在袁绍即将获取最终胜利时,他的内部却出现了叛徒,这个人便是许攸!而许攸之所以叛变,也并不像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是因为袁绍太过小气,不听许攸的作战建议,而是因为许攸家族的贪腐事件被捅了出来,而这些事都是在许攸的默许下进行的,所以许攸担心袁绍在获胜以后秋后算账,于是他决定出卖袁绍,让袁绍打不赢这一仗,这样袁绍就没办法秋后算账,许攸就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最终,在许攸的帮助下,曹操成功地袭击了乌巢粮仓,将袁绍大军的后勤辎重全部烧毁,使得袁军大乱,最终走向失败。可以说,官渡之战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许攸出卖了袁绍,若不是许攸,袁绍绝对不会败!对此,袁绍自然也是知晓的,所以此战之后不久,袁绍不服输,又组织了军队和曹操作战,结果再次被击败,史称仓亭之战。这一下,袁绍彻底认清了现实,他知道自己确实败给了曹操,于是心生懊恼,最终郁郁而终!

赤壁之战

曹操在击败袁绍后,又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最终彻底击败了袁绍家族,统一了北方。而统一北方后的曹操,开始志得意满,准备南下攻灭荆州、江东,一举统一南方,这样的话,曹操基本就能够一统天下了。而就在曹操南下的过程中,荆州刘表也突然离世了,他的继任者刘琮胆小懦弱,竟然选择了直接投降,令曹操大为振奋,他原本以为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才能拿下荆州,结果荆州竟然投降了,太令人意外了,于是曹操兴致高涨,准备趁机一举拿下江东,彻底统一南方!

曹操的想法是非常美好的,但江东的孙权、荆州的刘备却不是这种想法,最终两人联合在了一起,共同抵抗曹操。而且在水战中,曹操的北方军队并非江东军队的对手,被打得大败,只能在岸边扎营,最终还被周瑜来了个火烧赤壁,于是曹操只能灰溜溜的撤退,放弃了统一南方的想法。

《三国志·吴主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赤壁之战虽然以曹操大败告终,但此战之后,曹操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继续四处征讨,先后讨平了马超、张鲁,拿下了关中、汉中,差点连益州都一并拿下了,可见赤壁之战对曹操的影响并不大,曹操仍然一如既往的活蹦乱跳!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的起因是孙权偷袭荆州,斩杀了关羽,此举无异于直接对蜀汉宣战。于是刘备在称帝以后,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对东吴的作战,不过此战前期虽然打得非常漂亮,但自从陆逊下令吴军坚守不出之后,刘备便失去了应对之策,只能和陆逊在前线僵持着,最终被陆逊火烧夷陵,打了个大败!

《三国志》: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

《傅子》: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

此一战,刘备败得非常惨,蜀汉积攒多年的精锐,几乎全部报销,损失了大量的新生代人才,以至于蜀汉后面极度缺乏人才。而更为重要的是,此战之后,刘备再也没有回到成都,而是一直呆在白帝城,最终郁郁而终,令人伤感!

看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简介,估计大家都会心生好奇,为啥官渡之战后袁绍郁郁而终,夷陵之战后刘备一病不起,然而赤壁之战后曹操却活蹦乱跳?同样是战败,为啥曹操能够四处蹦跶,而袁绍刘备则彻底蔫了?

在本文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这三场大战的战局影响不同

官渡之战,袁绍损兵折将,短时间很难再翻身了,不过此战的战败原因,可以解释为许攸的叛变,并不怪袁绍。但随后的仓亭之战,袁绍再度战败,这就让袁绍接受不了,此一战足以证明袁绍确实比不上曹操,曹操已经占据了上风,袁绍再难击败曹操了。于是袁绍接受不了这个现实,知道自己统一北方无望,最终一病不起,郁郁而终。

同样的道理,夷陵之战后,刘备也损失非常大,原本他就是魏蜀吴三家中实力最弱的,关羽丢失荆州的时候已经损失了数万精锐,现在夷陵大败刘备又损失了数万精锐,这对于蜀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刘备很难东山再起了,所以他越想越郁闷,最终郁郁而终!

反观曹操,他遭受的打击其实就没有袁绍和刘备那么大!对于袁绍和刘备来说,那两场作战的失败,直接预示着自己没了东山再起的希望,将会逐渐走向灭亡,但赤壁之战并未伤及曹操的根本,只是拖延了他统一天下的步伐,他仍然是整个天下中最强的势力,所以曹操虽然也战败了,但他遭受的打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他不至于就此一蹶不振,他还可以努力奋斗,争取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

二、三人的心态不同

首先,袁绍、曹操、刘备三人遭受失败的年纪大不相同。袁绍和刘备遭受失败的时候,都已经是六十多岁了,而那个时代的六十多岁,和现在的八十来岁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那个年纪的人,本身抗压能力就要差一点,会稍微悲观一点,他们没有时间了,没有机会了,所以遭受大败后,他们直接变得萎靡不振了。而当时的曹操,才五十来岁,对他来说,他还有时间,还有机会,所以他没必要那么悲观。

另外,大家的出身和经历也不同。袁绍四世三公,一直是温室中的花朵,即便是在创业过程中,遭受的磨难也不大。而曹操在创业过程中,则经历了多次的社会毒打,张绣、吕布、马超等人,好几次都差点杀了曹操,所以说曹操的心理抗压能力要大得多。

三、三人的身体状况不同

袁绍和袁术去世时,都口吐鲜血,症状类似,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家族中有遗传疾病,所以说袁绍很可能身体本身就不好,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最终一命呜呼。刘备那边,其实早在出征前,他的身体就有问题了。关羽战死后,刘封因为没有救援关羽,又丢失了上庸,遭到刘备的责罚,原本刘备没想杀刘封,结果诸葛亮说了这么一段话,直接迫使刘备赐死了刘封!

《三国志·刘封传》: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注意那句“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意思是诸葛亮觉得刘封太过刚猛,担心刘备死后没人能够压制他,所以劝刘备杀了刘封,那么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刘备的身体好好的,诸葛亮怎么会劝说刘备考虑身后之事?诸葛亮又不傻,如果刘备健健康康的,诸葛亮却劝刘备考虑他死后的事,这不是诅咒刘备吗?所以说,按照诸葛亮的说法,当时的刘备很可能就已经患病了!再加上夷陵之战的操劳,最终刘备病倒在白帝城,一直不回成都,也就非常合理了!

相比于袁绍和刘备,曹操的身体就要健康多了,他本身年轻,除了个头痛病,也没啥大病了,所以赤壁大败后,曹操还能够活蹦乱跳的四处蹦跶!

结语

同样是遭遇大败,为何刘备和袁绍一病不起,而曹操却啥事也没有?原因很简单!一、三场战败引起的后果不同,二、袁绍刘备曹操三人的心态不同,三、袁绍刘备曹操三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此,你是否认同呢?评论区见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什么还活蹦乱跳?

这个问题有意思,曹操、袁绍、刘备都经历大败战,曹操败于赤壁,袁绍败于官渡,刘备败于夷陵。袁绍与刘备之死,与吃了大败战有很大关系,但是曹操在赤壁大败后,还是保持比较好的定力,还生龙活虎的。我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差别。

第一,袁绍之死,死于心胸狭隘

袁绍之死,主要是心胸过于狭隘。他是个很在乎面子的人,虽然他表面上装作礼贤下士的样子,招揽天下人才,但只是作为摆设,表面上尊敬有加,实际上则是博取“爱贤”之美名。但是他潜意识里,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只要是谋士提出的建议,他势必要唱反调。这种心态十分变态,你不听谋士,你招揽来干什么呢?所以他只是在乎名声而已。

可是,官渡之败令他声名扫地,这是他最承受不起的。他不是痛定思痛,反思谋士们的建议,而是一回来就杀掉谋士田丰,只是认为田丰会嘲笑他。然而,即便杀了田丰,别人就不嘲笑他吗?他能把天下人都杀了吗?他从来没有公开检讨的勇气,自大过头的人,往往是没有自信。自信力欠缺之人,却极力掩饰自己的弱点,压制他人的优点,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而当弱点曝光于天下后,他便生活在极度恐慌之中,不可自拔。他最终病倒了,在患得患失的内心煎熬中,他生命之烛火已是随风摇曳,走向生命的终点。

第二,刘备之死,是死于心力交猝

刘备与袁绍不同,刘备心胸宽广,而且他是屡败屡起,屡败屡战,按理说不应该一次战败就死。但是,一系列的事件,让刘备心力交猝,这是他死亡的根本原因。

其一是在夷陵之战前,几个关系最亲的人都死了。首先是关羽被杀,在夷陵之前,张飞被刺。关羽与张飞同刘备的关系,天下人都是知道的,比亲兄弟还亲,是他的左膀右臂,情同手足。两人先后被杀,对刘备心里是个巨大的打击。然后是养子刘封,刘备把他当亲儿子对待,但刘封自恃有特权,逼反孟达,拒援关羽,最后刘备把他杀了。刘封之死,对刘备也是个打击。

其二,夷陵之战,让刘备振兴汉室的雄心落空。刘备前半生,寄人篱下,非常狼狈,好不容易在益州立足,又当了皇帝,总算有了些许的资本。夷陵一战,让刘备血本无归,蜀军最精锐的部队基本都泡汤了。以前他只是群雄中的一个军阀,现在他是皇帝,地位不同了,遭到这样空前的惨败,对其心理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其三,刘备的年龄比较大了。刘备死时是六十三岁,在古代,这个年龄就算很大了,不是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吗,活上六十岁,在乱世就已经是长寿了。这个年龄,基本上身体条件就差很多了,加上长期操劳,与各种打击,最后与世长辞就不意外了。

第三,曹操为什么在赤壁之战后扛得住呢?

首先说年龄,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是54岁,比起刘夷在夷陵之战时的62岁,还是要年轻一些。人到老的时候,心态是不同的。你看曹操最后在汉中之战的表现,心态就不同了,就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了。

其次,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虽然遭到惨败,但实际上曹军真实的损失,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因为赤壁之战中的伤亡,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荆州的降兵。而曹操从中原带来的部队,多半还是保全下来的。因此,赤壁之战对曹操的打击,其程度是不及官渡之战对袁绍的打击,以及夷陵之战对刘备的打击。

其三,曹操性格乐观。在《三国演义》里,大家可以看到曹操的形象,他吃过很多败仗,但一旦脱险,总要大笑一番,留给大家很深刻的印象。历史上的曹操或许没有这么多大笑,但肯定是个很乐观的人,是个内心极其强大的人。他既没有袁绍那么不必要的过于好面子的自尊心,也没有刘备那样的愧疚心,属于没心没肺,活着不累的人,这种人抗压力能力之强,是他人所无法比的。

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什么还活蹦乱跳?

刘备和袁绍大战失败与曹操赤壁大败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各自的伤害不一样,因此带来的结果也就不同。

同样是大败,为何本质不同带来的伤害不一样呢?我们还是一一仔细的分析一下吧。

刘备惨败之后为何一病不起呢?

刘备一辈子吃的败仗很多,从黄巾起义到后来兵败夷陵,失败的次数多不胜数,甚至多次丢妻弃子才得以脱身,然而即使如此多的失败,也不上夷陵大战的失败给他带来的伤害,这次失败导致他一病不起,最后死在白帝城。

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夷陵大战的失败于刘备的巅峰时期。

低谷时期的失败不可怕,反正已经躺在坑里,就算多失败几次也无所谓,无非把坑挖得更深一点,躺平一点而已,只要命还在,就有跳出坑的机会,正所谓只要烂命还在,就有机会从头再来。

然而,要是在巅峰时期遭受巨大的失败,那么其伤害就非常的大,这个伤害不仅危机到精神,更是伤害到人的机体。

刘备发动夷陵大战之前,虽说已经失去了荆州,但是其大体的实力犹存,正是凭借这个实力而称帝。

夷陵大战失败之后,刘备储备多年的物资器械几乎扫荡一空,储备多年的优秀人才在此战中损失殆尽,极大的损害了刘备立国以来的国势。

处于巅峰时期的刘备突然遭受如此大的失败,难以突然接受如此大的创伤,相比创业以前的失败来说,此时给刘备带来的心理伤害更大。

并且,刘备不是败在曹操这样的老对手面前,而是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之手,这让纵横天下数十年的刘备更是心气难平,因此就容易病倒。

其次,刘备年纪相对比较大。

夷陵之战失败的时候,刘备已经是六十多岁的高龄,这个年龄阶段在现代社会可能不算什么高寿,可是在战乱的三国时代,普遍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的情况下,能够活到六十多岁的人确实稀少。

六十多岁的刘备,无论是在体力还是精力上,均已经是垂垂老矣,生命已经处于比较脆弱的阶段,一旦遭受重大的精神创伤,很容易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滋生疾病。

一旦染上疾病,很难痊愈,更何况在那个医疗条件低下的三国呢?

最后,刘备遭遇的环境非常恶劣。

夷陵之战,陆逊以火烧连营的方式攻击刘备大军,导致刘备狼狈逃窜,退到马鞍山以数万兵士环绕守卫,最后还是经不住陆逊大军的猛烈攻击,不得退败逃白帝城。从马鞍山之战到败逃白帝城,这期间,刘备遭受了巨大的战败损失,沿途为了逃命更是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严酷的环境考验,才得以逃脱生天。

虽说有英勇的士卒的护卫,可是作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从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逃脱出来还需要付出巨大的身体代价,这一路的艰辛无疑极大的损伤了刘备的身体。

身体饱受摧残,而新的环境的不适应,再加上水土不服,因此,刘备在逃到白帝城后不久就病倒了,一直无法痊愈,最终因为痢疾而去世。

由此可见,刘备在夷陵大战之后确实一病不起而去世,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客观存在问题,内因和外因综合起来,导致刘备这样一代枭雄因为此战失败而去世。

袁绍大败后又是为何去世了呢?

袁绍和刘备失败去世的原因大同小异,只是在细微之处有一点区别,但是总体差不多。

首先,袁绍接连惨败导致心理失衡。

袁绍在击败公孙瓒之后成为北方的霸主,只要能够击败旁边的曹操,那么在整个北方就再无对手。此时的袁绍拥有冀州,幽州,并州和青州一部分,精锐步兵十多万,骑兵一万余人,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时期。

相对于袁绍来说,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在各个战略要地需要分兵把守在,这样导致和袁绍正面对峙的兵力不足,实力远低于袁绍,从实力对比上看,袁绍认为自己有绝对的把握击败曹操。

从心里角度来看,虽说自小袁绍和曹操是旧相识,可是袁绍向来以老大哥的身份对待曹操,并没有把这个小弟当做平生对手,自以为很了解这个昔日的小弟,因此以为很有把握击败曹操。

出乎意料的官渡之战,袁绍惨败于曹操,仅仅带领数百人逃往河北。不服气的袁绍经过数月的重整,在仓亭之战中再次败于曹操。

如果说官渡之战败于曹操让袁绍不服气,以为只是运气使然,可是随后的仓亭之战的惨败让袁绍最后的心理防线被摧垮,聚集的心气无法成形,导致袁绍的精神出现了巨大的损伤,忧郁成疾。

其次,袁绍两次惨败导致精锐尽失。

袁绍在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的失败不仅只是物力和士卒的损失,更多的是人才的巨大损失。官渡之战前后损失了大将颜良,文丑以及张郃高览以及淳于琼等等一大批宿将,这些都是袁绍的军魂,他们背叛和折亡摧毁了袁绍军的锐气,从而为后来仓亭之战的失败埋下更大的伏笔。

除了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损失之外,谋士的损失更是让袁绍伤筋动骨,比如沮授的被俘,田丰的被杀以及许攸的背叛更是让袁绍丧失了可以获得优秀建言的可能。

此后的仓亭之战更是将官渡之战积聚起来的最后勇气也丢失在这场惨败之中,此后袁绍以及他的儿子们再也没有击败曹操的机会。

接连两次的失败让袁绍失掉军魂和心魂,彻底的垮掉了,因此一病不起。

最后,袁绍的年纪比较大。

袁绍去世的时候已经将近六十岁,虽然比刘备和曹操去世的年纪小,可是在那个时代同样也是大龄人士。

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极大的耗损了袁绍的体力和精力,再加上在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接连的惨败,击垮了袁绍原本紧绷的神经,从而导致其身体免疫系统遭受损害。

在内忧外患的侵扰之下,袁绍终于患病,导致咳血,最后去世。

由此可见,袁绍在战败之后一病不起同样也是由于心理落差太大,再加上长年累月的劳累,最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而亡。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后为何依然活蹦乱跳呢?

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败被小说《三国演义》夸大了,实际上的损失远远低于小说中的描写,正是如此,曹操才能够得以很快能够集拢兵力投入到另外一场战场中。

公元208年,曹操聚集数万之众南征,兵锋还未抵达襄阳,刘表病死,接着新主刘琮在各位降曹派的主导下投降,从而导致荆州十多万兵马、粮草、器械以及大量的战船全部归于曹操所有。

随后的赤壁之战,主要是以原荆州的水军为主,曹操麾下兵马为辅。赤壁的一把大火烧毁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此战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此战导致曹操损失巨大,但是并未伤及根本,更多的是损失了原来荆州的兵马、粮草、器械以及战船。

曹操的元气以及基本盘并未被孙刘损伤,因此不会伤筋动骨。

另外一方面,赤壁之战爆发的时候曹操的年纪只有大约五十五岁,比刘备和袁绍失败时的年纪都小,相对精力和体力也要强大得多。旺盛的体力也是他在面对失败的情况下的一个有力的保证,不至于意志消沉,从而具备东山再起的基本条件。

总而言之,刘备和袁绍在大战失败后一病不起而亡,确实由于战争的失败极大的伤害了他们的元气,对他们的精神产生了极大的伤害,从而伤及到他们身体,导致一病不起;反观曹操则不同,赤壁之战虽然失败,但是并没有伤害到他的胫骨,只是一些皮外伤而已,最大的本钱并没有亏损,东山再起的本钱雄厚,因此也就不会出现忧郁而病的问题。

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什么还活蹦乱跳?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不妨分开来回答。

先说说袁绍

袁绍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了败仗,建安七年(202年)5月就在抑郁中发病而死,时年58岁,这一年与官渡之战仅相隔2年。

袁绍死于何病史书均未作记载,但他死得跟弟弟袁术很相像,都是在心情极差的情况下染病的,死前都有吐血的症状。

从医学上讲,吐血分咯血和呕血两种,咯血一般是咽喉以下呼吸系统出了问题,而呕血通常是消化系统的问题。

袁术和袁绍都属于呕血,袁术更是呕吐了一斗多的血,说明他们得的都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或者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等,从他们兄弟二人相似的症状看,他们得的这种病可能有家族遗传史。

当然更重要的是与心情有关,袁绍打了败仗,心情很抑郁,他出道之前便名满天下,出道之后又一帆风顺,几乎没打过败仗,自视很高,这造成他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想不通,又窝火,看着曹操打了大胜仗,神气活现,袁绍又气又急还没办法,结果就病倒了。

再说说曹操

曹操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打了败仗,这一仗的打击也不亚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所承受的,曹操那时也50多岁了,但却没有因此倒下。

在此之前曹操其实打过不少败仗:汴水之战差点送命,手下全部人马一万多人,几乎全部损失了;濮阳之战被吕布骗进城,差点儿来个瓮中捉鳖,曹操本人虽逃过一劫,但左手受伤;南阳之战被张绣打得狼狈不堪,儿子、侄子及爱将典韦战死。

曹操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与袁绍不同,曹操是边失败边进步的,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话说得很对,只有经过失败的磨砺才能培养出强大的抗打击力,一帆风顺并不是什么好事。

曹操每次打了败仗都反而更乐观,有时候还故意跟手下开开玩笑,以此鼓励下属,这种强大的内心才是曹操最终胜出的保证。赤壁之战不仅没有打垮曹操,反而让曹操更成熟,随后发生的潼关之战,曹操亲自指挥,打得行云流水,堪称经典战例。

最后说说刘备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结果遭受惨败,刘备虽然打了一辈子仗,但也深受刺激,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刘备之前也常打败仗,他的心理素质相当不错,为什么也这么不经打击呢?一方面是因为刘备年龄比较大了,此时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太好,大概因为平时爱喝酒,所以消化系统有病;另一方面,夷陵之战几乎打光了刘备的的老本,刘备有翻不过身来的感觉。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迅速恢复了状态,也有一个很大原因是,赤壁之战对曹操造成的损失其实很有限,曹操在赤壁被消灭的人马是他从江陵带去的几万人,而更多的人马还在路上,并没有损失。

上面说的这还只是荆州前线的人马情况,南下荆州之前曹操拥有的地盘在此战也都没有损失,所以曹操并不是很在意。

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什么还活蹦乱跳?

我认为是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心态问题。曹操这个人,本身就是个英雄人物,心态非常好,胜不骄败不馁。袁绍则是个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并且极度要面子的家伙,原本注定要打赢的仗结果败的彻彻底底,一口气上不来太正常不过了。刘备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他主要不是因为损兵折将难受,而是因为打败他的是一个年轻人,这让他接受不了。

第二,损失大小的问题。赤壁之战,表面上看曹操打败,但是实际并没有伤筋动骨,死伤的主要都是刘表的荆州降兵。曹操自己的嫡系部队没有遭到损失,曹仁仍然统领重兵把守襄阳樊城,还差点把周瑜弄死。而官渡和夷陵不同,那是袁绍和刘备积攒了多少年的家底子,一下子就打光了,想再积累这么多兵马不知要多少年。

第三,身体的原因。袁绍应该有遗传性的疾病,他的死法跟袁术差不多,都是遭受极度压力的情况下吐血。刘备是因为年纪大,夷陵之战时六十多岁了,乍逢大败身体上垮掉很正常。曹操则不然,大半辈子东征西战,体格好得很,即便有极端情况顶多就是头疼一会。

我是东岳巍巍汶水幽幽,欢迎评论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