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的嫡福晋哪里得罪了雍正?为何先被强制休妻又被赐死毁尸?

康熙的八皇子胤禩,是个很靓的仔,还没成年,就被康熙封为了贝勒。那时候康熙甭提多喜欢胤禩了,整天带着胤禩东转转西逛逛,甚至到西北打仗,也要拉着这个小儿子去见识见识。搞得噶尔丹很没面子有没有?人家在前线浴血奋战,你却带着儿子来蒙古旅游?

不过胤禩身上也有缺点,那就是母族寒微。按照后来康熙的说法,胤禩的母亲是“辛者库贱婢”。即使后来封为良妃,其实也是看在胤禩的份上。

康熙觉得,自己这么靓仔的儿子,怎么能在出身上被扯后腿呢?所以康熙在胤禩18岁那年,就把郭络罗氏嫁给了胤禩做嫡福晋。

一、这个郭络罗氏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郭络罗氏的出身可不简单,她老爹铭尚是个败家玩意儿,因为诈赌所以被康熙判处斩监候。不过她老妈和硕格格却不简单,是正儿八经的爱新觉罗后裔。

和硕格格的父亲是安亲王岳乐,这个岳乐正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阿巴泰。

所以从辈分上我们可以看看郭络罗氏和胤禩的关系:

努尔哈赤生阿巴泰,阿巴泰生岳乐,岳乐生和硕格格,和硕格格生郭络罗氏。

努尔哈赤生皇太极,皇太极生顺治,顺治生康熙,康熙生胤禩。

因此胤禩和郭络罗氏其实是有血亲关系的表兄妹关系。光靠出身还不算本事,郭络罗氏的外公岳乐在顺治、康熙两朝都是名将。

在顺治时期岳乐跟随豪格平定张献忠,在康熙年间,岳乐带兵对抗三藩之乱,曾经攻占整个江西地区,所以说安亲王岳乐,在康熙时期,那是正儿八经的实权亲贵。

有这么一个外公罩着,郭络罗氏的日子自然不会差。因为父亲铭尚被判死刑,而母亲和硕格格郁郁而终,因此年幼的郭络罗氏一直都在外公的安亲王府居住,自然跟安亲王这一大家子更加亲密了。

所以说,康熙将郭络罗氏嫁给胤禩,无非就是为了帮胤禩提提气。过去胤禩虽然文武双全,可母亲始终是个奴婢出身。现在不同了,他有一个强大的妻族可以撑腰,那小日子自然就有点飘了。

二、胤禩之所以夺嫡,郭络罗氏出力不少。

因为父母双亡,按道理来说,郭络罗氏没什么可以依靠的。所以她嫁给胤禩,也就是跟胤禩在一起报团取暖。

这个安亲王岳乐是个生育能力很强的人,他有20个儿子和23个女儿。所以早逝的第七个女儿和硕格格,压根就入不了岳乐的法眼。

况且郭络罗氏的父亲还是个没出息的家伙,所以郭络罗氏在安亲王府,未必就有多好的待遇。但是这是政治资源,怎么躲也躲不掉的那种。

在郭络罗氏的帮助下,胤禩逐渐跟她的那20个舅舅慢慢熟络起来。他们双方也是报团取暖,各取所需而已。

郭络罗氏的舅舅们,希望在众多皇子中,找到一个可以扶植的对象。而胤禩也急切地希望能够得到安亲王府强大的背景作为自己的支持。这当中牵线搭桥的,便是郭络罗氏。

不得不说,如果没有郭络罗氏,凭胤禩母族的出身,压根就没有任何夺嫡的希望。人家太子胤礽的母亲是皇后,其他想夺嫡的阿哥,母亲至少也是个妃子,可胤禩的母亲当时连个妃子都没封上,胤禩20岁的时候,他母亲才只是个良嫔。

你说胤禩咋可能有机会夺嫡呢?是郭络罗氏给胤禩提供了人脉关系,也是郭络罗氏让胤禩有了强大的靠山,此后胤禩在朝中良好的人缘,也离不开安亲王府的帮助。

三、胤禩的这个媳妇儿有点儿彪。

有帮助自然是好事,但是郭络罗氏可不想安安稳稳地在家做个贤妻良母,完全可以用彪悍二字来形容郭络罗氏。这一点康熙和雍正是有共同感受的。

第一,康熙讨厌胤禩是个妻管严。

胤禩到了快30岁的时候,康熙曾经责备胤禩:你这么大个人了,咋还没个儿子呢?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儿子都能组成一支足球队了!

其实这事儿不能怪胤禩,因为他是有生育能力的,他跟小妾张氏当时是生了一个儿子叫弘旺。而康熙所说膝下无子,其实指的就是胤禩没有嫡子罢了。

这话当然是含沙射影,康熙在指责郭络罗氏占着茅坑不拉屎,没有生育能力,还非要霸占胤禩的嫡福晋之位。可这桩婚事是康熙自己指定的,他也不好说太多。

郭络罗氏对胤禩的管教非常严格,一直以来都不给胤禩纳妾,导致胤禩老大不小了还没有儿子。最后在康熙的强行干涉下,胤禩才勉强纳了两房妾室。你现在当然可以高喊:纳妾可耻!但是不能用现在的道德标准去要求清朝的皇子。

第二,雍正讨厌郭络罗氏总是帮胤禩夺嫡。

从政治角度来说,雍正和胤禩本来就是政敌,大家都是为了抢那个宝座。本来没有郭络罗氏,那雍正可以说是完胜胤禩。

但是郭络罗氏偏偏不是个省油的灯,她不仅给胤禩介绍了一堆舅舅作为靠山,而且还帮着胤禩笼络江南士子。

胤禩的人缘一点点好了起来,雍正的老脸也就一点点黑了下去。这么搞下去,雍正完全干不过胤禩有没有?他恨不得回去踹自己老婆两脚,再骂两声:你咋没那么多好舅舅的?后来为了弥补这一点,雍正果断娶了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妹妹做侧福晋。

所以雍正登基以后,在收拾胤禩的时候,先逼迫郭络罗氏和胤禩离婚,后又赐死了郭络罗氏,甚至将其挫骨扬灰。至于胤禩,不久之后也在圈禁中去世。

总结:胤禩和郭络罗氏的关系真的很不好?

雍正的说法是这样的:

允禩之妻甚属不妇,允禩亦惧伊妻,今允禩之妻暴戾不仁,仍然欺侮其夫。

也就是说胤禩的媳妇儿是个悍妇,不光大家不喜欢她,就连胤禩本人也十分害怕这个老婆。而且郭络罗氏没事儿就欺负胤禩,实在是太不像话了。雍正甚至直言,胤禩之所以总是怀有异心,全都是郭络罗氏给带坏的。

从这话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他们婚姻不和谐的地方。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胤禩对于郭络罗氏的强悍,从来没有过任何抱怨,反而十分受用。

为啥?理由很简单,因为胤禩的目标是皇位,郭络罗氏能够帮他实现这个目标,有这么大作用的妻子,性格强悍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当年隋文帝杨坚被皇后独孤伽罗气得躲到深山里哭,回来以后还不是好端端地做一个妻管严嘛!

所以我认为胤禩和郭络罗氏的关系,其实还是比较不错的。郭络罗氏不准胤禩纳妾,而胤禩也没这方面爱好,他更关心皇位,彼此各取所需有何不可?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胤禩的嫡福晋哪里得罪了雍正?为何先被强制休妻又被赐死毁尸?

雍正对政敌弟弟老八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可以说是相当厌恶,在收拾胤禩时雍正强制胤禩休妻,郭络罗氏被逐回娘家之后被雍正赐死,雍正并下旨死后将其挫骨扬灰。这么一看雍正是不是很残酷,其实这主要源于郭络罗氏积极地帮助丈夫胤禩参与争夺皇位的原因,下面就具体来说一说郭络罗氏是如何帮助胤禩争夺皇位并触怒了雍正。

郭络罗氏出身高贵弥补了胤禩母系家族的低微身份

要说郭络罗氏之前得先说一说她的丈夫康熙第八子胤禩,老八胤禩自幼就聪慧过人,当初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都把胤禩带在身边,胤禩也是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诸皇子中最为年幼的皇子,在康熙一废太子之前胤禩一直是康熙非常喜爱的儿子。

胤禩为人温和儒雅,待人体贴细致,能力还非常强,在朝廷上下深得朝臣拥护信服,在康熙第一次册封诸子时,胤禩与老四雍正、老五胤祺、老七胤祐一同被康熙册封为贝勒,胤禩是当时被册封的皇子之中最年幼且没有成年的皇子,从幼年陪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再到早早被封爵,都能说明康熙对胤禩的喜爱。

胤禩深得康熙喜爱,但他也有自卑的地方,那就是他的生母良妃卫氏家族出身,胤禩生母良妃出身辛者库,属于奴籍出身,生母家族地位低微是让有着志在登上帝位的胤禩唯一不足和尴尬之处。

在三十七年(1698年)胤禩迎来了人生高光期,这一年康熙晋封他为贝勒,同时给他赐婚,他的新娘正是皇室宗亲郭络罗氏,而胤禩大婚不久他的母亲卫氏也从嫔级升级为良妃,这一切都是因为康熙对他的喜爱,所以这也是胤禩人生最高光的时期。

郭络罗氏是正经的皇室宗亲,她的母亲是康熙堂叔安亲王岳乐的第七女和硕格格,她的父亲是额驸明尚,郭络罗氏的父系家族自努尔哈赤那一代就开始世代与爱新觉罗氏家族联姻,当然,郭络罗氏的父系家族还不算十分显赫,最显赫的而是她母系安亲王一系家族。

安亲王岳乐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他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因此说郭络罗氏与胤禩算同一辈分,一个是努尔哈赤玄外孙女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玄孙,他们俩用现代来看算是近亲结婚。

郭络罗氏自幼父母早亡,她就成了孤儿,岳乐怜悯女儿早逝,因此在郭络罗氏父母双亡之后将郭络罗氏收养在安亲王府邸,外公岳乐对郭络罗氏可谓是异常宠爱,这也养成了郭络罗氏行事果断泼辣的风格。

岳乐的父亲阿巴泰曾经就非常礼遇汉族读书人,经常聘请汉人名士在自己的王府讲学,岳乐也继承了父亲礼遇士人的风格,岳乐好读书好藏书,对待汉族士人也十分宽厚随和,因此安亲王一系在清朝士族中备受拥护爱戴和享有很高的威望。

虽然岳乐喜好儒学,但他对外孙女郭络罗氏却并未把她培育成传统的大家闺秀风格,岳乐在郭络罗氏年幼时就十分溺爱任由她发展,岳乐去世后,他的儿子玛尔珲、吴尔占等也就是郭络罗氏的舅舅们也十分宠溺她,以至于养成了郭络罗氏颇有满族传统女子的豪爽泼辣之性格,

岳乐的安亲王爵位是在顺治时期依靠军功而获得,岳乐在康熙初期还曾统兵帮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岳乐既有军功,又在士族中有较高威望,他当时的政治影响力还是非常得大,而康熙让胤禩娶了岳乐的外孙女也代表了对胤禩的重视。

胤禩当时被康熙分派负责管理正蓝旗事务,而岳乐一支所在旗籍就是正蓝旗,加上康熙的赐婚,因此康熙是把胤禩和安亲王一系家族紧密的绑在了一起。

其实康熙最初可能只是出于重视和喜爱胤禩,所以把郭络罗氏赐婚给了胤禩,但后来胤禩联结安亲王家族一些,借助安亲王一系的政治势力影响到了后来朝廷政局,这也是康熙当时所没有考虑到的事情。

总得来说康熙把郭络罗氏赐婚给胤禩弥补了他生母家族出身低微的不足,也助长了日后胤禩有谋夺太子之位的野心,郭络罗氏及其外公岳乐家族对胤禩日后争夺皇位助力是十分大。

郭络罗氏虽然性格彪悍,但颇有政治才能,是胤禩政治上的得力助手

其实胤禩和郭络罗氏整体来说非常般配,胤禩为人随和儒雅,郭络罗氏性格比较爽朗泼辣,与胤禩倒是很般配,而郭络罗氏这种性格再加上外公家族的政治势力在婚后把胤禩管治的十分服服帖帖。

郭络罗氏的对胤禩过于彪悍强势的表现也是让雍正不喜欢不满的原因,其实不止雍正不喜欢,连康熙也不喜欢郭络罗氏如此。

郭络罗氏与废太子胤礽的太子妃瓜尔佳氏形成鲜明对比,康熙两废太子胤礽,到最后对胤礽极度失望,但康熙一直很认可温文儒雅的太子妃瓜尔佳氏,甚至在瓜尔佳氏去世后康熙还是以太子妃之礼将其厚葬。

但在一废太子之后,胤禩由于过度活跃争取太子之位,引起了康熙厌恶,以致后来逐渐失去了康熙的喜爱,当康熙不喜欢胤禩之后,他对胤禩之妻郭络罗氏也是十分不满意。

由于郭络罗氏对胤禩管教很严,胤禩一直没有纳妾,但郭络罗氏本人还不能生育,因此胤禩几乎无后,这时候康熙也下旨指责郭络罗氏过于骄横霸道,不让皇子纳妾如何传宗接代。在康熙的干预下,胤禩最后才纳了几名小妾,后来有一小妾张氏为胤禩生下他唯一的儿子弘旺,胤禩才算是有了后人。

郭络罗氏虽然对胤禩管教极严,但她本人颇具政治头脑,而她的那些舅舅们也就是岳乐的儿子玛尔珲、景熙、吴尔占在康熙朝也是身居高位,她为了帮助胤禩争夺嫡位,也拉着三个舅舅下水帮助胤禩。这些都使得胤禩对她十分感激,也为此愿意被她所管教。

胤禩能在士族中享有较高威望和拥护也是郭络罗氏为他指点,上面说过安亲王府向来礼遇敬重士族读书人,郭络罗氏自幼就耳濡目染,因此她借助舅舅们为胤禩营造声望,同时还教胤禩拉拢士族权威人士。

郭络罗氏教胤禩拉拢的江南士族代表人物就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这个何焯在江南士族中享有很高声望,书法造诣极高,由于名声比较大,康熙特意聘请他来教导书法不太好的胤禩,因此何焯也算是胤禩的书法老师。

何焯后来丧父回江南奔丧,郭络罗氏教胤禩替何焯照顾年幼的女儿,使得何焯年幼的女儿免于奔波在江南和京城两地,郭络罗氏后来也真认了何焯的女儿为养女,一直收留在身边抚养。

这使得何焯对胤禩夫妇感激涕零,何焯回江南之后在士族圈子中对胤禩是大加夸奖和吹捧,因此当时江南士族都很敬服胤禩。从这就能看出郭络罗氏的政治手段不输于一般男子。

除了比较有政治手段,郭络罗氏还十分有政治头脑,在康熙二废太子之时,正是她的舅舅景熙和吴尔占带头向康熙告密,称胤礽与其党羽托合齐密谋不轨,致使康熙震怒二废太子。这其中郭络罗氏有很大功劳,也说明其比较具有政治头脑,是胤禩政治上的好帮手。

胤禩夫妇的强硬态度触怒了雍正,最终夫妻双双赴死

当雍正继位后,雍正为了拉拢人心,先册封胤禩为廉亲王并任命他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当时郭络罗氏的舅舅们都去胤禩府上庆贺,只有郭络罗氏和胤禩夫妇愁眉不展,郭络罗氏对前来庆贺的舅舅们和表兄弟们说: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

也就是郭络罗氏早就看出来雍正对胤禩是明面提拔重用,实际是准备拿他开刀了,只是等待时机成熟而已。

郭络罗氏的见解确实也很准,她的预言很快就应验了,不久雍正就最先拿她的舅舅们开刀,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将景熙、吴尔占等安亲王一系子孙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发配盛京沈阳,安亲王封爵就此在雍正时期被撤除,直到后来乾隆时期宽恕了他们的罪责,才命岳乐的后人按降级承袭爵位的规矩袭爵才又重新获得爵位。

雍正对胤禩一党采取了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办法,胤禩的铁杆支持者敦郡王康熙第十子胤誐及其舅舅阿灵阿家族都曾经支持胤禩争位,从雍正二年开始,最先被收拾的是安亲王家族一系和胤誐及其舅舅阿灵阿家族。

不久之后一年多,也就是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开始收拾胤禩,雍正最先就是以郭络罗氏凶悍刻薄,挑拨雍正与胤禩之间的兄弟关系为理由强制胤禩将郭络罗氏休妻并逐回娘家。

雍正认为胤禩如此是郭络罗氏所挑唆,并且郭络罗氏这个人太凶刻了,“允禩之妻甚属不妇,允禩亦惧伊妻,今允禩之妻暴戾不仁,仍然欺侮其夫”。

雍正认为郭络罗氏欺负胤禩还挑唆胤禩,逼着自己迫害胤禩的人就是他的嫡福晋郭络罗氏,称胤禩为“终怀异心,并不悛改,未必非伊妻唆使所致”

与此同时雍正一面将郭络罗氏革除福晋身份驱逐回娘家,一面也将胤禩软禁起来,雍正试图让他们俩臣服自己。

但胤禩夫妇表现得都很强硬,郭络罗氏接到雍正的圣旨毫不畏惧,愤然的就离开了胤禩的府邸,这种强硬的表现让雍正更加恼火。而胤禩则是终日无所顾忌,他开始酗酒,他身边的一个丫环曾劝他主动向雍正服软,却遭到胤禩拒绝:“我丈夫也,岂因妻室之故而求人乎!”

胤禩夫妇的强硬表现让雍正非常震怒,于是雍正下旨公布胤禩四十条大罪,将其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阿其那”囚禁于宗人府,同时雍正下旨赐郭络罗氏一死,当郭络罗氏接到雍正赐死的这道圣旨后毫无畏惧之情,慨然赴死,她如此强硬赴死,肯定更加不能平息雍正的愤怒,于是在她死后雍正又下旨将其挫骨扬灰。

雍正对参与争夺皇位的兄弟们都比较残酷,但对这些兄弟媳妇儿们还算比较温和,只有除了郭络罗氏之外,唯独她被雍正下旨赐死并挫骨扬灰,雍正极为憎恨的另外一个表现强硬的弟弟老九胤禟的嫡福晋董鄂氏则并没有这么惨,董鄂氏后来虽然也被雍正下旨革除福晋身份逐回娘家,但并未被赐死,而且还活了很久,唯独郭络罗氏被雍正赐死还让挫骨扬灰了。

这就在于郭络罗氏对雍正强硬的态度,以及她过多参与帮助胤禩夺位,雍正甚至最后都将借口推到了她的身上,雍正对外称郭络罗氏挑拨自己和胤禩之间的兄弟感情,逼着自己严惩胤禩。

这些都可以看出雍正对郭络罗氏有多么反感和憎恶,所以雍正即便在赐死她之后都余怒不消,还将她挫骨扬灰。

郭络罗氏死后不久,被雍正囚禁折磨了几个月的胤禩也在囚禁之所咯血而亡,由于郭络罗氏被挫骨扬灰,胤禩死后都没能与郭络罗氏葬在一起,郭络罗氏也只能以在天之灵陪伴胤禩了。

归根到底雍正如此对待郭络罗氏还在于她有着鲜明的满洲女子性格,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确实不错,郭络罗氏是一位典型的豪爽果敢满洲女子。她在府中当家作主,说一不二,积极为夫谋划,献计献策。即使被治罪时,亦无惧色,不做俯从,尽显满族女子刚毅果决之气。这自然进一步加重雍正帝对她的痛恨。郭络罗氏慨然赴死,尸骨未留,亦为其性格使然。

参考资料:《啸亭杂录》、《清史稿》、《清世宗实录》、《雍正皇帝上谕》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胤禩的嫡福晋哪里得罪了雍正?为何先被强制休妻又被赐死毁尸?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在将八阿哥胤禩削宗夺爵,圈禁至死的同时,还将他的嫡福晋郭络罗氏下令赐死,并“焚尸扬灰”。

雍正之所以要以如此残忍而又决绝的方式来处置郭络罗氏,不仅仅是在于雍正对于胤禩的“恨屋及乌”,更是因为郭络罗氏本就是厌恶至极,甚至将她称为雍正“最为痛恨的女人”,也是丝毫不为过的,而这也就此注定了郭络罗氏极为凄凉而又惨淡的人生结局。

迎娶郭络罗氏,让胤禩得到了丰厚的“政治资产”。

郭络罗氏,是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同时她也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

岳乐,是努尔哈赤之孙、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子,按照辈分是康熙皇帝也要尊称其一声“伯父”。早年间,岳乐就曾跟随肃亲王豪格入川征讨张献忠,屡立战功,顺治皇帝亲政后,又被委以了重用,在朝堂上有着很高的声望。顺治十四年(1657年),岳乐正式被晋封为和硕安亲王。

后来,顺治皇帝病重,他在弥留之际曾考虑过要让岳乐来继承皇位的,但这遭到了顺治生母孝庄太后以及传教士汤若望的极力反对,顺治皇帝也最终放弃的这一想法,从而让年仅八岁的康熙继承了皇位。

而在康熙皇帝登基后,岳乐尽心尽力地辅佐康熙,并且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他也是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器重。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乐去世,康熙皇帝为其上谥号为“和”。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已经去世多年的岳乐因事被降为郡王爵位,其家族爵位也从“安亲王”降为了“安郡王”,不过其家族成员依旧得到了康熙皇帝的礼遇和善待。

郭络罗氏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由于她的父母早亡,因而她是被岳乐从小抚养长大。当然,也正是由于岳乐对她的娇生惯养,使得郭络罗氏从小就性格泼辣,甚至还有一点蛮横。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在康熙皇帝的主持下,郭络罗氏嫁给了八阿哥胤禩,并成为了胤禩的嫡福晋。

康熙皇帝此举本意是要对岳乐家族进行安抚和拉拢,可意想不到的是,也正是由于康熙皇帝的如此安排,成为了胤禩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九子夺嫡”的进程。

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这也就使得胤禩成为了所有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中,出身最为卑贱的一个。可在迎娶了郭络罗氏之后,胤禩的身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胤禩得到了非常强大的外部支持力量,包括岳乐的继任者安郡王马尔浑以及景熙、吴尔占等众多岳乐家族的成员,纷纷站在了胤禩一边,就此成为了“八爷党”的核心成员与重要骨干。

这其中,岳乐家族对于胤禩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在康熙皇帝“二废皇太子”的时候。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马尔浑去世后,景熙、吴尔占等人一再坚持让康熙皇帝彻查“托合齐会饮案”,最终将太子胤礽牵连其中,而这也导致了康熙皇帝以“缘结朋党”为由,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当然,除了岳乐家族的成员之外,郭络罗氏本身就是胤禩非常倚重的重要“幕僚”。

虽然她性格蛮横、泼辣,让胤禩一直背负着“惧妻”的名声,不过她的能力还是非常出众的。一方面,郭络罗氏将胤禩府中的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让胤禩可以安心参与“九子夺嫡”而全然没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郭络罗氏也经常为胤禩等人出谋划策,在当时就有人称其谋略不在胤禩以及九阿哥胤禟之下。

可以说,郭络罗氏就是胤禩当之无愧的“贤内助”,但这却也让她为雍正所嫉恨。

最终,伴随着胤禩在“九子夺嫡”中彻底失败,雍正成功登上皇位,郭络罗氏也即将迎来自己的“末日”。

郭络罗氏与丈夫胤禩,都只得以悲惨结局收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上了皇位。

由于此时雍正的皇位并不稳固,他需要借由拉拢胤禩而对其他康熙皇子以及朝臣们进行安抚,于是雍正将胤禩晋封为廉亲王,还委以其总理大臣的重任,并命其署理工部事务,同时兼任理藩院尚书。

雍正如此不计前嫌的“大度”行为,确实“骗过”了不少人,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胤禩曾经的旧部,他们纷纷主动劝谏胤禩,希望胤禩能够放下对于雍正的成见,极力辅佐雍正。

然而,雍正的这番“伎俩”却没有“骗过”郭络罗氏,她直接当着众人的面“揭穿”了雍正。

“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

得知此事之后的雍正是怒不可遏,对于郭络罗氏,这位胤禩的嫡福晋是愈发的恨之入骨。

在这之后,面对雍正对于胤禩以及整个“八爷党集团”的不断打压,郭络罗氏一边极力安抚胤禩,一边继续帮助胤禩出谋划策,甚至还在暗中与其他“八爷党”成员家属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也正是这些举动,使得郭络罗氏再一次地触怒了雍正,而这也招致了雍正最为残忍的报复。

雍正四年(1726年),皇位已然稳固的雍正开始向胤禩等人发难。

雍正为胤禩定下了“四十条大罪”,将其削宗夺爵、革除黄带子,胤禩就此被圈禁在高墙之内,并遭受到了残酷的折磨,不久之后便在禁所去世,而他的名字也被雍正改为了极富羞辱意味的“阿其那”。不仅如此,胤禩之子弘旺也被改名为“菩萨保”,同样遭受到了雍正的极度折磨。

此时的雍正,并没有忘记郭络罗氏和她背后的整个岳乐家族。

就在雍正处置胤禩的同时,吴尔占等人也被革除了黄带子,并遭到了雍正的残酷打压,至于郭络罗氏,她的结局则是更为悲惨。

雍正先是下旨,勒令她与胤禩离婚,并将其“赶回”了娘家。

“令尔等前去将朕谕旨降与胤禩之妻,革去福晋,逐回外家。降旨于伊外家人等,另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不可令其往来潜通信息,若有互相传信之事,必将通信之人正法,伊外家亦一人不赦。尔等回来后,再将此旨降与胤禩。嗣后,伊若痛改其恶,实心效力,朕自有加恩之处。若因逐回伊妻,怀怨于心,故意托病不肯行走,必将伊妻处死,伊子亦必治与重罪。”

然而,性格泼辣的郭络罗氏并没有因此而屈服,甚至表现出了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

“(郭络罗氏)毫无畏惧,忿然而去,甚属可恶,亦不可容于盛世。”

这样的举动无疑进一步加剧了雍正对其的厌恶与愤恨,最终雍正下旨:

“令允禩之妻自尽,焚尸扬灰。”

就这样,郭络罗氏与胤禩这对“患难夫妻”,也算是共赴黄泉之路,得以在九泉之下相聚了。

实际上,雍正之所以要以如此残忍的手段对待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除了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愤恨之外,同时也是要借助于此来威胁和震慑曾经的那些“八爷党”成员们,从而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威严,威胁政治统治。

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无疑是在郭络罗氏身上得到了最为真切的展现,而她的这份悲惨境遇与凄凉结局,也不禁让人倍感同情。

胤禩的嫡福晋哪里得罪了雍正?为何先被强制休妻又被赐死毁尸?

雍正四年,胤禛在接连打压廉亲王胤祀的同时,降旨怒斥胤祀之妻郭络罗氏,并且强行解除了两人的夫妻关系,把郭络罗氏休弃回娘家。

而后,雍正帝又勒令郭络罗氏自尽,将其挫骨扬灰抛洒郊野,令其夫妻死后也不得相见。

对于八福晋郭络罗氏,雍正帝可谓是对其憎恨厌恶到了极点,而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因为郭络罗氏跋扈嚣张的性格,对雍正帝的不屑一顾,让雍正帝十分不满。

清康熙三十一年,康熙帝下旨赐婚,把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指给八皇子胤禛,六年后两人正式举行婚礼,郭络罗氏成为胤祀的福晋。

在康熙众多的儿媳妇里,郭络罗氏的出身非同一般,她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曾祖母是努尔哈赤的次女,祖父迎娶的也是宗室之女,姨母是顺治帝养女柔嘉公主。

由于郭络罗氏从小父母早亡,因此被外祖父安亲王岳乐接到身边抚养,岳乐对这个小外孙女极其宠爱,而郭络罗氏的一群舅舅也很疼她,使得郭络罗氏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十岁前后正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而这段时间内,郭络罗氏被外祖父与舅舅们宠得几乎是无法无天,目空一切,极其刁蛮任性。

康熙时期为了安抚安亲王一脉,将郭络罗氏指婚给了良妃卫氏的儿子八皇子胤祀,而那时候的胤祀,是十分被康熙帝看重的皇子。

胤祀的生母良妃卫氏出身不高,只是辛者库出来的宫人,但却相当得宠,而胤祀在诸多皇子里也很出类拔萃,曾两次随着康熙帝亲征噶尔丹。

康熙三十七年,仅有十八岁的胤祀受封为多罗贝勒,在当时一众受封爵位的皇子里,他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康熙帝将郭络罗氏指婚给胤祀,也是对于胤祀的器重。

安亲王岳乐一脉在朝野之中根基深厚,势力相当庞大,胤祀与郭络罗氏喜结良缘,自然是获得了巨大助益,对于竞争者胤禛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郭络罗氏从小受到外祖父与舅舅们的百般呵护,因此,尽管她生长在书香门第,身上却丝毫没有典雅贤淑的气韵,反而极其泼辣豪爽。

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事件发生后,康熙帝斥责胤祀的时候,也表达了对于郭络罗氏的不满,甚至于郭络罗氏的祖上也都被康熙帝一顿斥责。

在康熙帝口中,安亲王岳乐当年是因为谄媚辅政大臣所以得封亲王,而且因为郭络罗氏太过于悍妒,使得胤祀一直没有孩子。

但实际上,安亲王岳乐当年是因为“性格端良、临事敬谨”被顺治帝封亲王爵,而那时胤祀已有孩子出生,康熙帝说的并非事实,但这也说明,他对于郭络罗氏这个儿媳妇的不满。

不过,在康熙帝诸多成婚的皇子中,胤祀膝下的孩子的确是最少的一个,除了郭络罗氏之外他只有两个侧室,生下一子一女而已。

不管胤祀子嗣稀薄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但这非常容易让郭络罗氏背上善妒的黑锅,无论这到底是不是事实,都不能够抹除。

按照清代的史料记载,胤祀对于这位福晋是十分惧怕的,是个十足的妻管严,所以后来的雍正帝在旨意中明言,称胤祀的妻子暴戾不仁,经常欺负丈夫。

清朝是古代纲常观念登峰造极的时期,女子欺凌丈夫的行为,实在是不可以容忍的,胤祀虽然是胤祀的敌人,可他对于郭络罗氏的强势,更加憎恶。

九王夺嫡时期,胤祀是胤禛的最大竞争者,而胤祀几次三番对胤禛下狠手,在雍正帝登基之后不久就将胤祀的黄带子割去。

此外,胤禛对王公大臣坦言,称胤祀始终怀有异心,怙恶不悛,屡教不改,未必不是郭络罗氏这个妻子在背后挑唆的缘故。

于是,雍正帝以暴戾、狠毒、善妒等诸多罪名,在雍正四年解除了胤祀与郭络罗氏的夫妻关系之后,还下旨令郭络罗氏自焚,并且挫骨扬灰。

有意思的是,郭络罗氏接到赐死的旨意之后,根本没有任何害怕的样子,反而对雍正帝破口大骂,而她这样不肯低头的态度,使得雍正帝更加恼怒。

从表面上来看的话,雍正帝对于郭络罗氏的厌恶主要是因为她的性格,因为她身为女子却实在太强势,这是当时几乎所有男子都不会喜欢的。

可实际上,雍正帝对郭络罗氏下狠手,还是想要彻底斩断其娘家安亲王一脉的力量,使胤祀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郭络罗氏执掌王府的时候,说一不二,将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而这样的女子,的确很有可能是当年胤祀背后的军师,她与丈夫胤祀互为犄角对付胤禛。

无论如何,郭络罗氏作为胤祀的发妻,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而她宁折不弯无论怎样都不肯低头的态度,只能火上浇油,让雍正帝用了最狠的方法对待她。

胤禩的嫡福晋哪里得罪了雍正?为何先被强制休妻又被赐死毁尸?

雍正四年,正月初五,雍正将胤禩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不久之后,又逼迫八福晋自尽,并将其骨灰散与荒野。六月初一,胤禩被定四十款大罪,被囚禁,九月初八日,胤禩死于监所。

八阿哥胤禩曾与雍正争夺储位,雍正上台之后修理这个八弟是可以理解的,可为什么还要逼死胤禩的嫡福晋呢?老话说的好,“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可事后也没为难太子妃,还把齐王妃纳入了自己后宫,悉心照料,为啥雍正就非得死死揪住八福晋不放呢?

胤禩的嫡福晋为郭络罗氏,来头很大。她的父亲是和硕额驸明尚,是当时朝廷中的重臣,这还罢了。其母亲出身更加高贵,乃是安亲王岳乐的女儿,这就厉害了。

众所周时,清朝有十二大“铁帽子王”,其实在康熙朝时只有八位,而岳乐就是其中一位,被顺治封为安亲王。岳乐一家在康熙朝可谓显贵之极,岳乐本人“在诸王中,以齿则高,以行则长”,资历功绩当朝无人能比。此外,岳乐有20个儿子和23个女儿,不过其中14个儿子和15个女儿早夭,但剩下的儿子们都在朝中做了大官,像玛尔珲、景熙、蕴端、吴尔占等都是康熙朝的著名人物。女儿们也大多嫁得很好,其中第七女就嫁给了明尚。

郭络罗氏出生于康熙二十一年,但

在此之前,她的父亲明尚就因为诈赌汉军镶红旗都统孙五福两千两银子,被康熙下旨处死了,所以郭络罗氏实际上遗腹子。过了两年,郭络罗氏的母亲也郁郁而终,所以两岁的郭络罗氏就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

因此,郭络罗氏很小就被抱到外公家抚养,也就是安亲王岳乐家中。可以想象,一大帮成年的舅舅,都身居要职,把郭络罗氏当小公主一样养着,必然造成郭络罗氏娇惯蛮横的性格,这对她将来的生活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郭络罗氏大约在18岁的时候嫁给了康熙第八子胤禩,当时还是康熙亲自做得主。然而,康熙没有想到,岳乐家族却因此倒向了八阿哥胤禩,成为他以后争夺储位的有力资本之一。

胤禩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前,还是颇受康熙赏识的,但在胤礽被废之后,康熙曾让满朝文武推荐太子人选,结果绝大多数都推荐了胤禩,这引起了康熙的警觉,从此转变了对胤禩的态度,经常在各种场合贬斥胤禩。

郭络罗氏嫁给胤禩之后,充分发扬了她泼辣蛮横的性格特点,在府中当家作主,说一不二,就连胤禩也不得不俯首帖耳。除去郭络罗氏之外,胤禩仅有两个小妾,分别生育一子一女,从妻妾总数与子女总数而论,在诸兄弟中都是最少的,这还是在郭络罗氏未曾生育子女的情况下,可见其悍妻之名。

有一次,康熙帝在诸皇子前训斥允禩,顺便训斥了郭络罗氏,“胤禩素受制于妻,其妻系安郡王岳乐之女所出……任其嫉妒行恶,是以允禩迄今尚未生子。”康熙将胤禩没有儿子这件事,归咎于郭络罗氏,是有失偏颇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郭络罗氏的强势和嫉妒,这为以后雍正清算郭络罗氏埋下了伏笔。

纷繁杂乱的“九子夺嫡”事件,我们这里不再细说,总之最后四阿哥胤禛取得了胜利,在康熙死后登上了皇位,是为雍正帝。雍正是一个刻薄寡恩之人,也是一个很记仇的人,对于曾在争储中支持他的十三阿哥胤祥,他给予了丰厚回报,封为怡亲王,这是清朝的第九个“铁帽子王”。而曾经是对手的八阿哥胤禩等人,则遭到了他的疯狂报复。

胤禩在争夺储位的过程中,通过郭络罗氏得到了岳乐家族大部分人的支持,也因此胤禩对郭络罗氏的骄悍不得不一再忍让,这使得郭络罗氏不仅在府中主持内政,同时还参与了帮助胤禩夺嫡的过程,在一些重要事情上,为胤禩出谋划策。比如胤礽第二次被废,就是因为郭络罗氏的舅舅景熙告发,对此康熙和尚为皇子的雍正一清二楚。

雍正登基之初,为了稳定形势,拉拢众位兄弟,曾封胤禩为廉亲王,当封王诏书下达之日,郭络罗氏的娘家戚属前往祝贺,她却道:“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言语之中,对雍正颇为不满。以雍正的耳目之多,此话当然也传入了雍正耳中。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并且,雍正帝对诸王大臣说,“伊妻(郭络罗氏)更属残刻,允禩平日甚畏之。戌子年圣祖仁皇帝御乾清门,曾特降谕旨云,允禩之妻残刻,皆染伊外家安郡王(岳乐死后被降爵为郡王)恶乱之习,几致允禩绝嗣,伊妻闻之恐惧,方容允禩收女婢一二人,仅生一子一女”。

雍正认为,胤禩对自己始终不服,怀有异心,乃是郭络罗氏调唆的结果,而原因就是雍正将岳乐家族治罪,因此怀恨在心,所以“允禩之妻亦不可留于允禩之家”。正月二十八日,雍正下诏,照清朝先世旧例,将郭络罗氏革去福晋,休回外家,另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不可令其往来潜通信息。

同时,雍正还告诉胤禩,如果你因为我休掉你的嫡福晋而不满,找生病这种借口不肯休掉她,我一定会将郭络罗氏处死,你的儿子也会因此获罪。

郭络罗氏接旨后,既未让丈夫找雍正求情,也没有哭哭啼啼,而是“毫无畏惧,忿然而去”,表现出自己仍旧不服输的性格。然而,在绝对的权力面前,这样的表现不仅毫无作用,而且彻底激怒了雍正。雍正再次下诏,“本月间,令允禩之妻自尽,焚尸扬灰”被迫自尽后又被挫骨扬灰的郭络罗氏,即便在死后也不能于七个月后死去的丈夫胤禩相聚。

综上所述,八阿哥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因为自小受到外祖父和舅舅们的疼爱,养成了骄悍跋扈的性格。在嫁给胤禩之后,郭络罗氏不仅在府中说一不二,而且还为胤禩争夺储位出谋划策,并动用自己母族的力量支持胤禩,最终不仅导致康熙不满,雍正更是对其恨之入骨。当雍正登基之后,郭络罗氏并未认清形势,及时服软,而是在言语和行动中依旧故我,对雍正不服,最终使得雍正痛下杀手,先是逼胤禩将她休掉,然后再逼迫自尽,死后挫骨扬灰,下场不可谓不凄惨。否则,即便胤禩无法逃过雍正的报复,至少郭络罗氏可以保全自身,如果这样委曲求全,那就不是郭络罗氏了。

胤禩的嫡福晋哪里得罪了雍正?为何先被强制休妻又被赐死毁尸?

胤禩嫡福晋郭布罗氏,仗着显赫的家族出身,不仅嫉妒心极强,居然还参与皇权斗争之中。为其夫夺嫡献言献策、四处结党,结果彻底得罪了雍正皇帝。先是被雍正帝逼迫遭强制休弃、软禁于娘家,不久之后还被直接赐死并毁其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